《潤·文摘》編輯部
蔡志忠,臺灣著名漫畫家。1983年開始創(chuàng)作四格漫畫,已有《莊子說》 《老子說》 《大醉俠》 《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問世,并拍攝了《老夫子》 《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他的作品開啟了中國古典漫畫的先河。他以自己對諸子百家、唐詩宋詞、佛經(jīng)禪語的獨到心得,給予艱澀的哲學現(xiàn)代的詮釋,讓孩子們在完全沒有負擔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輕松學習經(jīng)典。
在父親書桌下找到人生方向
蔡志忠出生的時候,村子里有一個教堂,他從1歲開始就到教堂上禱禮班,3歲多時已經(jīng)聽到了1000多個故事。他覺得故事里面的人物特別厲害,于是就開始思考自己為什么不行。決定畫畫是4歲多時的事情。小時候總被人家問長大了做什么,小蔡志忠就躲在爸爸的書桌下思考,他說思考不能被打擾,所以必須躲起來,免得被叫去打醬油影響了自己想事情。想了一年以后,他決定以畫畫為生?!靶r候我爸爸買了一塊小黑板,我就常在上面涂涂畫畫,爸爸教我寫字,我覺得我的姓氏很難寫?!痹谶@塊小黑板上,在父親的書桌下,蔡志忠找到了人生的道路。
“我沒有文憑,可是實力超強”
在學校讀書讀到初二,他把自己的作品寄給臺北的一家出版社。初二暑假時得到他們的聘任通知,帶著200臺幣和一個大皮箱只身來到臺北。出版社的老板看到大皮箱后面小小的蔡志忠,備感驚訝,沒有想到畫出自己相中的作品的人竟還只是個孩子。在出版社工作的5年里,蔡志忠還自修了大學美術系里的所有課程。
后來,蔡志忠決定到以外制電視節(jié)目而聞名的光啟社求職。對方要求“大學相關科系畢業(yè)”,蔡志忠不管不顧沖過去,竟然擊敗了另外29名應征的大學畢業(yè)生,進入了光啟社。他說:“我沒有文憑,可是實力超強。”
蔡志忠總是喜歡說每個人都可以用一把刷子混飯吃,關鍵是要盡早找到這把刷子。
問他要早到什么時候,他說全世界最厲害的角色在兩三歲時沒有還不知道自己這把刷子是什么的。偉大的人物都是很小就開始逐夢了,高斯7歲就發(fā)現(xiàn)了“s=n(n+1)/2”的公式。人沒有夢想就像蝴蝶沒有翅膀。有所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學會從夢中醒來,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不要妄想什么都不做就等著好運的到來。
漫畫是一種語言
蔡志忠說:“我覺得有很多事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通過漫畫來畫一定是非常好看的。”所以,他第一次看《莊子》,就覺得這么好看的東西把它畫成漫畫一定很棒。在他看來,《莊子》是第一本把那么有深度的哲學通過成語故事來表達的書,它不是教條式的。
和很多畫漫畫的從業(yè)人員的觀念不太一樣,蔡志忠不認為漫畫只是幽默、諷刺,只是畫故事,他認為,漫畫就像文字一樣,是一種語言,是一種表達手法。文字可以寫成詩,可以寫成雜文,可以寫成各種各樣的小說,同樣的,漫畫可以畫諸子百家,可以畫哲學,可以畫數(shù)學,可以畫微積分,可以畫物理。
內(nèi)容才是王道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漫畫家?蔡志忠覺得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要會畫漫畫;第二,漫畫要有故事內(nèi)容;第三,要有通過漫畫表達故事的能力。如果他只有第三條,他可以當導演,比如成為李安、張藝謀、盧卡斯那樣的大導演;如果只有第二條,他可以成為托爾斯泰、莎士比亞這樣偉大的文學家;如果只有第一條,對不起,和會寫字的人一樣,不能稱其為作家,而只能當人家的助理。漫畫永遠是內(nèi)容、內(nèi)容、內(nèi)容,內(nèi)容才是王道。
他覺得中國無論在漫畫上,還是在動畫上,技巧完全沒有問題,我們不需要自卑。我們的技巧、技術已經(jīng)達到或者接近世界水平,然而是不是能夠推進,和技巧沒有關系。我們的讀者都喜歡看日本漫畫、日本動畫,關鍵是因為它們的內(nèi)容吸引人。蔡志忠表示,回顧過去所有很紅的,無論是日本的還是臺灣的漫畫家,通常都不是因為繪畫技巧很好,而是他的故事能夠扣人心弦,會讓讀者關心他的人物怎么樣。他就是通過故事,抓住觀眾的心的。所以,漫畫家需要花99%的時間思考內(nèi)容,再花1%的時間把它畫出來。
創(chuàng)新依靠的是日積月累
創(chuàng)新在漫畫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非常重要,蔡志忠稱自己創(chuàng)新的秘訣就是看書,邊看邊問自己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答案??磿皇前褎e人講的話記下來,而是思考如果是我,我會怎么辦。有人曾問蔡志忠:“你畫漫畫畫了一輩子,難道你不會沒有創(chuàng)意嗎?”他回應說:“我從來不會。就像‘老虎伍茲,他任何時候和人家比高爾夫球,精神狀態(tài)再差,他都會贏。就像拳王泰森,其實他已經(jīng)很累了,人家和他比,他還是能一拳把人家打倒,他不是靠創(chuàng)意,是靠專業(yè)?!?/p>
蔡志忠說,天上不會掉下創(chuàng)意,只會掉下招牌,砸到自己。他每天按時起床,只要入腦的,他馬上做記錄,做筆記。比如畫《西游記》,最后畫了七八本,在動筆之前,他是有了超過8000個創(chuàng)意,才下筆畫這個主題的漫畫的。他的創(chuàng)新依靠的就是日積月累。
(摘自《潤·文摘》 2013年第9期,稍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