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必須關注全體學生,充分調動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真切地體驗、感悟和理解數學,引發(fā)數學思考,有效地建構數學知識。這樣的活動才是數學課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動,才能全面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使我們的數學課堂變得更有厚重感,但是華而不實、熱鬧非凡的數學課堂,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以講究實在、追求有效的為重點。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學生能學到并掌握數學知識,教師能達到教學目的,這才是我們基層數學教師不變的追求。因此,充分了解學生,對于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至關重要。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獲得協調發(fā)展,有效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把握新課程理念,創(chuàng)設情境,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理念倡導“以人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樣設計新穎有趣的情景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起來?這是每個老師都在思考也是不斷在實踐著的事情。
我在教學“10的認識”時,其實學生都認識10,可書本上還有這個知識點,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饒有興趣地聽課,從而使得我能很好地開展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呢?我設計了這樣的開頭:我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9這幾個數字,同時我自己配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睂W生一個個瞪大眼睛看著我操作,這時我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p>
二、課前分析學情,找準切入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因此充分了解學生,對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以避免課堂教學中教與學脫節(jié)的現象;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可以引起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共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倡導有效提問,有效合作,有效評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tǒng)一的活動過程。任何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都不是一張白紙。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每個人的領受是不同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1.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教師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啟發(fā)式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也是教師經常運用的教學手段。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低效的、重復的提問,以問代講的滿堂問現象也經常見到。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我們要盡量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減少問題的數量,努力提高問題的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不僅要看學生有沒有合作,還要看怎樣合作?更要想為什么要合作?是否有為合作而合作的傾向?因此,小組合作學習,不能作為完成既定的課堂教學目標的手段,更不能只是為了展示其教學思想先進的外衣,而應成為發(fā)展學生合作意識、合作素養(yǎng)的一種載體、一個過程,更應以課堂文化的形式體現于師生共同發(fā)展的課堂教學過程中。
3.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教師評價的有效性
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引進“質的評價”的方法,記錄學生的各種進步,反映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
我們一定要避免一節(jié)課上處處都是“你真棒”之類的表揚話語,把表揚的方式變成一種表揚公式,就會令人心中不安。久而久之,這樣的評價是沒多大作用的。因為一味表揚,如同一味懲罰一樣并不可取。對學生而言,過多的夸獎并不會起到鼓勵的作用,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夸獎,不僅不能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tài)度。當然,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認真指出來,只有客觀評價才能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這樣的評價方式才是恰當有效的,可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總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各種策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讓學生愛學、會學、能學,我們不僅要讓數學課有濃濃的數學味,而且要讓學生從數學層面上理解問題的本質,形成新的認識,獲得數學思想與方法,這才是有效的數學課堂所應該體現出來的本質要求,也是廣大基層數學教師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