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天津市寶坻區(qū)法律援助中心
銀行卡盜刷案件中金融機構的法律責任研究
孫萍 天津市寶坻區(qū)法律援助中心
隨著銀行卡這種新型結算工具的廣泛運用,各地銀行盜刷案件也頻頻增多。而現今我國對此類案件的法律法規(guī)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司法判定缺乏一定的準確性。導致盜刷銀行卡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廣,因此我國銀行金融機構及相關法律部門必須制定出完整的金融案件法律法規(guī),才能切實的保障公民的經濟利益,降低盜刷銀行卡的幾率。
銀行卡盜刷案件 法律責任 研究
伴隨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銀行卡的使用幾率也是越來越高。由于它所涉及到的經濟效益較為廣泛,導致各地盜刷銀行卡的違法行為隨之增長,所引發(fā)的一系列法律問題也急需國家和銀行金融機構進行有效的解決。目前我國在相應司法和法律法規(guī)上存在很大的缺失,經常出現諸多司法爭議,尤其是針對銀行卡盜刷案件的法律責任,沒有明確的條文規(guī)定,因此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是所有銀行金融機構最為關鍵的工作之一,本文也會對銀行卡盜刷案件中金融機構的法律責任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探討。
(一)銀行卡真?zhèn)闻e證導致責任分配困難
通常情況下,當事人的銀行卡會緊隨其身,其卡內保密信息也不會輕易向外界透露。在發(fā)生銀行卡盜刷案件時,應該由銀行承擔損失。因為當事人在有證據證明卡不離身的情況下,實則也是突出了其所持銀行卡是真正的銀行卡,而案件中的銀行卡是偽卡。但是銀行卻對此類行為實行了付款業(yè)務,因此秉著銀行違約在先的原則,其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在實際的案件發(fā)生時,銀行方面卻是維護自身利益,咬定其是按照嚴格的操作流程來進行支付的,沒有任何違約行為。因此雙方爭議的焦點都集中在銀行卡真?zhèn)坞y辨和相應的舉證責任方面,導致責任劃分出現很大的難度。
(二)密碼泄露舉證責任分配困難
在銀行卡盜刷案件中,密碼泄露是經常出現的爭議話題,因為銀行卡密碼主要由持卡人所控制,是一種特殊的無形體。銀行方面也是一向主張密碼是唯一解開銀行卡的鑰匙,銀行系統(tǒng)都是根據密碼解鎖來核對當事人身份,發(fā)生盜刷事件也是由于持卡人的疏忽,將密碼泄露所造成,與銀行沒有任何關系。而持卡人在發(fā)生銀行卡盜刷案件時,理不清具體的盜刷原因,又難以舉證說明自己是否泄露密碼,處在這種情況下,雙方舉證責任的具體分配就成為了最關鍵的因素,因為舉證責任賦哪方,哪方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就越大。
(三)資金損失民事賠償劃分困難
在銀行卡盜刷案件中,對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責任承擔上,存在著很大的評判差異。如銀行向當事人發(fā)出第一次劃款通知后,銀行卡又連續(xù)出現劃賬行為,對當事人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對這種情況下發(fā)生的法律責任該如何在銀行和持卡人之間評判成為司法機構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一。因為銀行與當事人之間的權力、義務都是依靠格式合同來規(guī)范,而合同沒有任何偏袒方向,因此如何保持最大的公平性,來有效劃分經濟損失的承擔,對于現今的法律機構是一種最大的金融難題。
(一)持卡人承擔全部責任
在銀行卡盜刷案件中,司法機構判定持卡人承擔全部責任,而與銀行方面無關時,其判決理由通常都是根據以下兩種情況才認定持卡人在整體案件中屬于過錯方。其一持卡人對銀行卡沒有采取嚴謹的管理方式,隨意將卡或者相關信息告知他人,泄露密碼促使他人進行盜刷的情況下。其二在發(fā)生盜刷案件后,當事人對銀行卡盜刷原因查不清楚,不能具體舉證證明不是自身的過錯,銀行故此推定其案由是因為持卡人保管不當或泄露密碼所引起。
(二)銀行承擔全部責任
在銀行卡盜刷案件中,司法機構判定銀行承擔全部責任,而與持卡人不發(fā)生關系時,其判決理由主要是依據國家相關司法規(guī)定,要求銀行金融機構必須為客戶提供安全的交易環(huán)境,為持卡人的財產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在發(fā)生銀行卡盜刷情況時,銀行屬于過錯方,因其沒有對銀行卡的真?zhèn)螌嵤┱鐒e和核查,隨意進行支付交易,所以應承擔全部責任。
(三)銀行和持卡人分別承擔一定的責任
在銀行卡盜刷案件中,司法機構判定銀行和持卡人分別承擔一定的責任時,其判決理由完全是認定銀行和當事人都在整體案件中負有一定的過錯,因為銀行是銀行卡的發(fā)行者,對其有著辨別和保密的權力,之所以出現銀行卡盜刷案件,主要由于銀行對銀行卡的真?zhèn)稳鄙傧鄳臋z測系統(tǒng),沒有嚴格的對銀行卡的資金能源和信息采取可靠的保管措施所導致。而持卡人的過錯則是對銀行卡的保管方式隨意散漫,遇到不法分子,很容易將卡的信息泄露出去,導致出現盜刷事件,司法機構可根據案件中雙方過錯的程度來判定責任范圍。
針對上述闡述可以看出,同一案件的事實會出現多種判決結果,這一現象在我國發(fā)生的銀行卡盜刷案件中非常普遍,經常是一審判決銀行金融機構承擔責任,到了二審判決時就會發(fā)生改變,判決金融機構不承擔責任,這種承擔賠償責任的爭議,給司法機構的判決也會帶來很大的困擾,因為我國目前為止尚未出臺一種明確的劃分銀行卡盜刷案件賠償責任的法律條文,只是按照《民法通則》《商業(yè)銀行法》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律來裁決案件中的具體責任。因此需要國家及司法機構完善我國對金融案件的相關法律制度,讓其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為銀行及持卡人提供充足的參考依據。
(一)司法機構應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其價值取向
在現行的銀行合約規(guī)定中,多數約定內容都是標注了“凡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本人所為”,完全將未經授權的銀行卡盜刷風險轉嫁給消費者,針對這種缺乏公平性、合理性的條款,司法部門應當對其進行嚴厲的管制,在具體承擔風險方面注意對消費者的保護。并全面考慮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各類電子支付工作的使用和宣傳,使其擴大普及范圍,為未來法律的適用留下參考空間。
(二)司法機構應明確銀行對銀行卡真?zhèn)蔚暮瞬榱x務
銀行卡的開發(fā)和推廣都是來自于銀行金融機構,其最大的經濟受益者非銀行莫屬,即便是出現因第三方竊取或利用銀行卡信息而發(fā)生銀行卡盜刷現象,如果銀行系統(tǒng)能夠正確識別真?zhèn)毋y行卡,也會極大的降低銀行卡盜刷事件。同時司法機構要規(guī)定銀行實行法定的安全保障義務,對借記卡賬戶資金和信息采取嚴密的保管措施,設置高效識別借記卡系統(tǒng),預防犯罪行為對借記卡賬戶資金和信息的侵入,為金融交易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此外,司法機構還要明確法律責任,規(guī)定在出現銀行卡盜刷案件時,銀行應對自身利益出具相關的證明,舉證其是按照真實的銀行卡進行支付交易行為的。如舉證不充分在,則相應的法律責任由銀行方面承擔,進一步體現了司法解釋對當事人的權益保護。
(三)司法機構應合理分配對密碼泄露的舉證責任
銀行密碼是一種無形體,有著很高的私密性,因此在進行密碼舉證責任劃分時,一定要秉著公平、合理的原則。由于銀行在損失承擔和損失預防方面的優(yōu)越性,司法機構在責任劃分時,應將責任大多劃分給銀行機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但是也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劃分原則,理清責任過錯。如果持卡人將銀行卡密碼設置成生日、電話后六位等簡單數字,一旦遇到不法分子,則很容易就被竊取,這種情況下;就屬于持卡人自身的過錯。但是銀行也要承擔大部分責任,除非能夠舉證說明確實由持卡人把密碼告知第三方,否則當事人可根據過錯大小減輕或免除自身責任。
綜上所述,在銀行卡盜刷案件發(fā)生時,司法機構一定要按照公平、公正的辦事原則,理清整件事故中的過錯方,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去考慮問題,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其價值取向,并嚴格要求銀行建立甄別銀行卡真?zhèn)蔚姆雷o系統(tǒng),預防不法分子對持卡人的賬戶資金和賬戶信息的侵入,合理分配當事人及銀行的舉證責任,為金融交易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從而降低我國銀行卡盜刷事件的幾率,為構建和諧的社會做出應盡的貢獻。
[1]田野,叢林.銀行發(fā)出即時短信可否免責[J]. 檢察風云. 2015(18)
[2]趙磊.互聯(lián)網時代銀行系電商路在何方[J]. 時代金融. 2015(29)
[3]李嬋媛,朱孜.關于偽卡盜刷案件的民事法律關系解析[J].中國信用卡.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