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強, 蒲志田, 岳玉強, 何成湘, 羅建勛
(1.廣元市城市園林綠化管理處, 四川 廣元 628000; 2.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鄉(xiāng)土植物在廣元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蒲 強1, 蒲志田1, 岳玉強1, 何成湘1, 羅建勛2*
(1.廣元市城市園林綠化管理處, 四川 廣元 628000; 2.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對廣元城市園林綠化進程中鄉(xiāng)土植物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按其使用程度將鄉(xiāng)土植物分為3類: ①應用廣泛;②應用較少;③尚未馴化,具有潛在開發(fā)價值。在城市綠化建設中,廣元利用鄉(xiāng)土植物構建了觀賞型、環(huán)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識型、生產(chǎn)型和文化環(huán)境型6種城市綠地植物群落功能類型,并以點、線、面相結合的典型方式,將鄉(xiāng)土植物及不同的群落功能類型應用于城區(qū)公共綠地建設,構建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觀。
鄉(xiāng)土植物; 廣元; 城市園林; 應用
鄉(xiāng)土植物,從狹義上講,是指原產(chǎn)當?shù)夭⒔?jīng)長期的自然選擇,經(jīng)受當?shù)貥O端氣候條件、病蟲害侵襲等一系列自然災害考驗后,仍能健壯生長的植物;從廣義上講,也指從本氣候區(qū)以外引入,但經(jīng)多年引種、栽培和繁育,高度適應當?shù)氐臍夂颦h(huán)境,且生長良好、可大量繁衍并具有當?shù)匚幕瘍群闹参颷1]。與引入的外來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相比較,鄉(xiāng)土植物除具有抗逆性和適應性良好、養(yǎng)護管理成本低等特點[2-3],還有利于傳承區(qū)域文化內涵,彰顯地域特色,凸顯優(yōu)良的生態(tài)、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助推構建可持續(xù)的城市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4]。
目前,在我國大多數(shù)城市綠地景觀建設的進程中,外來植物占主導地位,而鄉(xiāng)土植物被視為低檔或廉價的代名詞,使大量鄉(xiāng)土植物仍處于野生、未被馴化和未推廣使用的狀態(tài),最終導致城市綠化植物種類貧乏,景觀雷同,缺乏地域性特色。研究表明,在城市園林綠化中,使用鄉(xiāng)土植物可形成區(qū)域特色的園林景觀,具有外來植物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5-6]。因此,在城市化進程中,廣元市重視當?shù)剜l(xiāng)土植物的開發(fā)與應用,著力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景觀,彰顯廣元城市特色和突出本土植物文化內涵。
廣元位于秦嶺南麓,是我國南北氣候的交匯帶[7],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1 ℃,1月平均氣溫4.9 ℃,7月氣溫26.1 ℃;年降雨量800~1000 mm,日照數(shù)1300~1400 h,無霜期220~260天,四季分明,適宜生物繁衍生息。境內分布的野生植物種類豐富,達2900余種,僅珍貴野生木本植物就有832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34種,如珙桐、水青樹、連香樹和劍閣柏等。
廣元為四川的北大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三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女皇帝武則天的誕生地,也是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千百年來形成的城市文脈凸顯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傳承歷史文脈、彰顯地域特色是廣元城市綠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廣元市鄉(xiāng)土植物應用相對豐富的區(qū)域主要分布在街區(qū)、廣場、公園和風景區(qū),這些植物適應性強,管理方便,形態(tài)美觀,古樸典雅,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廣元市加大了對鄉(xiāng)土植物的應用力度,按使用程度可分為3類:
2.1應用廣泛的鄉(xiāng)土植物
喬木: 中國梧桐、皂莢、山桐子、桂花、塔柏、柚子樹、楓楊、垂柳、喜樹、黃連木、烏桕、柿樹、苦楝、香椿、合歡、紅梅、構樹、香樟、紫薇、銀杏、青岡櫟、欒樹、馬尾松、臭椿、無患子、棕櫚、國槐、楓香、榿木、樸樹、大葉女貞、白楊、大葉冬青、鵝掌楸、臘梅、垂絲海棠、石榴、廣玉蘭和黃葛樹等。
灌木: 中國黃櫨、中國紅櫨、火棘、木瓜海棠、木槿、紫荊、夾竹桃、月季、檉柳、貼梗海棠、金彈子、梔子花、斑竹、金竹、小葉女貞、海桐、南天竹、闊葉十大功勞、毛杜鵑、毛葉丁香和八角金盤等。
藤本: 紫藤、油麻藤、金銀花、迎夏、爬山虎、常春藤、薔薇、葡萄和凌霄花等。
草本: 芭茅、蜀葵、吉祥草、鴨跖草、麥冬、鳶尾、石蒜、萱草、酢漿草、野棉花、菊花、蛇莓、竹節(jié)草、扁竹蘭、蝴蝶花、紫堇、中華秋海棠等。
2.2應用較少的鄉(xiāng)土植物
喬木: 連香樹、野鴨椿、君遷子、枇杷、泡桐、天師栗、劍閣柏、木荷、山礬和石灰花楸等。
灌木: 紫金牛、朱砂根、雙歧衛(wèi)矛、玉葉金花、枸骨、小果薔薇、山麻桿、貫葉連翹、鼠李、元寶草、四川溲疏、匍匐栒子、荷包山桂花、金山莢蒾、蕪花、紫珠、金絲桃、刺梨等。
藤本: 三葉木通、扶芳藤、三裂葉蛇葡萄、雞矢藤、鷹爪楓、南五味子等。
地被植物:鞘柄菝葜、早熟禾、地膚、毛茛、地果、蘆竹、半邊蓮、鳳尾蕨、翠云草、鐵線蕨和紫花地丁等。
2.3尚未馴化、具有潛在開發(fā)價值的鄉(xiāng)土植物
喬木: 白辛樹、粗糠樹、香葉樹、青榨槭和銅錢樹等。
灌木: 大葉醉魚草、密蒙花等。
藤本: 南蛇藤等。
地被植物: 落地梅等。
廣元市利用鄉(xiāng)土園林綠化植物,構建了6種城市綠地植物群落功能類型,包括觀賞型、環(huán)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識型、生產(chǎn)型和文化環(huán)境型[8-9],通常每種類型都兼具多種功能,只是側重點不同。
3.1觀賞型植物群落
觀賞型植物群落以觀賞價值高的喬木、灌木、地被復層植物為主,多選擇葉、花、果、樹形等觀賞效果較好的種類,進行垂直和水平搭配,季相明顯,一年四季均有景可賞。該類植物群落常以香樟、桂花、銀杏、烏桕、楓香、鵝掌楸、廣玉蘭、臘梅、梔子、月季、竹、木槿、南天竹、火棘、蛇莓、鳶尾等為主,不同層次、色彩和形狀搭配,顯得格外美麗。
3.2環(huán)保型植物群落
環(huán)保型植物群落一般用于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選擇防風滯塵能力強或能吸收空氣中污染物的植物,或起到防護隔離作用[10]。環(huán)保型植物群落的植物,常以毛葉山桐子、枇杷、構樹和山麻桿等植物為主,這些植物葉片均較大且有毛,滯塵能力強,且降溫增濕、吸收有害氣體、固碳釋氧及殺菌能力好。
3.3保健型植物群落
保健型植物群落主要營建在市民休閑、娛樂、鍛煉的綠地景觀中,植物種類的選擇方面重點考慮殺菌、消毒、香化及空氣凈化等功能。如臭椿、苦楝的殺菌能力較強;梔子、小葉女貞花分泌的芳香物質有利于消除疲勞,使人們的心情愉悅,達到保健的功能。
3.4科普知識型植物群落
科普知識型植物群落主要用在公園、植物園、風景名勝區(qū)、學校等綠地區(qū)域,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收集多種植物,建立科普性的人工群落。植物的選擇不能只局限于觀賞性和適應性,應將稀有或具有特殊功能的野生植物引入,如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白辛樹、銅錢樹,稀有種青檀和藥用植物三葉木通等,這些植物的栽植有利于科普知識的宣傳,以增進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情。
3.5生產(chǎn)型植物群落
生產(chǎn)型植物群落主要采用具有經(jīng)濟和觀賞價值的花、果、葉等,這些植物既能滿足改善環(huán)境的要求,又能增加社會效益。如銀杏的葉片含有黃酮,是較好的藥材,其果實營養(yǎng)豐富,又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柿樹、石榴、桃、金銀花和火棘等都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
3.6文化環(huán)境型植物群落
廣元為歷史文化悠久的旅游城市,文化環(huán)境型植物群落模式配置的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特性和文化內涵,如“鳳凰專棲梧桐樹”的詩句賦予梧桐樹豐富的含義,生動地體現(xiàn)了廣元的女皇文化。山桐子、劍閣柏、紅梅、蜀葵等植物也突出了廣元不同的文化內涵,合理地搭配植物與環(huán)境景觀,有利于優(yōu)化游憩空間,增加觀賞性,突出特定的歷史文化主題。
廣元市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典型方式[11],將篩選出的鄉(xiāng)土植物運用于城市園林綠化。由于不同類型綠地的功能作用不同,植物配置原則也不同,廣元市城區(qū)主要公共綠地包括帶狀綠化空間與城市綠廊、面狀綠化空間和點狀綠化空間。綠化植物群落類型以觀賞型、保健型為主,文化環(huán)境型、科普知識型和環(huán)保型次之,生產(chǎn)型較少。
4.1城市點狀綠化空間
城市點狀綠化空間主要包括鄰里景區(qū)、城市公園、綠化廣場等,是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關鍵作用。
4.1.1 南河濕地公園 南河濕地公園是廣元市區(qū)最重要的濕地公園之一,突出了生態(tài)性、自然性和主題性。南河濕地公園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和廣元特殊的南北交界氣候物征,以近自然的本土景觀為特色,形成了集保護、科普、休閑等于一體的功能,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調節(jié)小氣候、為人們提供休閑游憩場所、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yǎng)水源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2]。
南河濕地公園中植物群落功能類型為保健型、科普知識型和環(huán)保型,主要包括5種植物配置模式: ①香樟-天竺桂-柿樹-迎夏-麥冬; ②香樟-喜樹-枇杷-苦楝-構樹-楓楊-泡桐-榿木-馬桑-吉祥草; ③慈竹-金竹-斑竹-琴絲竹-扁竹蘭;④銀杏-水杉-香樟-楨楠-紫葉李-雞爪槭-迎夏-紫葉美人蕉-扁竹蘭;⑤垂柳-蕨類-芭茅-鴨跖草-水蓼-龜背竹-千屈菜-荷花。
4.1.2 皇澤寺景區(qū) 皇澤寺是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祀廟,位于廣元城西嘉陵江畔,氣勢宏大,文化底蘊深厚?;蕽伤戮皡^(qū)坐落于山上,主體突出,層次清楚,在植物的配置上,根據(jù)適地適樹原則,把長久積淀的女皇文化和石窟文化等有機的融入到綠化當中,形成了生態(tài)和人文相結合的植物景觀[13]。
皇澤寺景區(qū)中植物群落類型為文化環(huán)境型、科普知識型,主要包括8種植物配置模式: ①中國梧桐-羅漢松-貼梗海棠-芍藥; ②楓香-側柏-龍爪槐-迎夏-麥冬; ③中國梧桐-天竺桂-木芙蓉-石榴-酢漿草;④銀杏-桂花-琴絲竹-紅檵木-禾草;⑤柿樹-紅梅-八角金盤-南天竹-吉祥草;⑥中國梧桐-慈竹-斑竹-金竹-爬山虎;⑦楠竹-楓香-香樟-鐵樹-芍藥;⑧楠竹-楓香-紅檵木-鐵樹-禾草。
4.1.3 千佛厓景區(qū) 千佛厓位于廣元市區(qū)北的嘉陵江東岸,是四川境內規(guī)模最宏偉的石窟群之一,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千佛厓綠化植物以自然式為主,強調與石窟的精致和宏大相協(xié)調,直接從附近山區(qū)引入中國紅櫨、中國黃櫨、火棘、白櫟、構樹、黃荊等鄉(xiāng)土植物,充分采用周邊山地植物種類和綠化形式,達到了廣元深厚的人文與自然景觀互通的效果,使區(qū)域內植被融入優(yōu)美的嘉陵江畔自然景觀之中。
千佛厓景區(qū)中植物群落類型為文化環(huán)境型、科普知識型,主要包括8種植物配置模式: ①中國紅櫨-杏-火棘-垂柳-秋海棠; ②柑橘-銀杏-三角梅-石榴-麥冬; ③構樹-琴絲竹-迎夏-八角金盤-禾草;④欒樹-金彈子-斑竹-杜鵑-木槿-一葉蘭-麥冬;⑤桂花-柿樹-紫薇-海桐-一葉蘭-蔥蘭;⑥香樟-紫葉李-石榴-胡頹子-吉祥草-禾草;⑦中國黃櫨-白櫟-枇杷-火棘-垂柳-禾草;⑧黃荊-中國紅櫨-構樹-商陸-地果。
4.1.4 利州廣場 利州廣場是廣元城市的名片,是特色空間和對外展示的窗口,綠化配置重點突出了地域文化特征,有助于增添廣元的魅力。植物選擇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尤其是選擇了冠大蔭濃的鄉(xiāng)土喬木,結合廣元植物文化、旅游特色、民俗風情、歷史內涵等,營造了富有文化底蘊的廣元城市特色綠化景觀。
利州廣場的植物群落類型為文化環(huán)境型、觀賞型,主要包括7種植物配置模式: ①皂莢樹(獨樹成林),為鄉(xiāng)土特色樹種,營造利州廣場獨特的蓬勃氣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②白楊-桂花-雀舌梔子-紅檵木-秋海棠-麥冬; ③黃葛樹-欒樹-紫薇-八角金盤-紅葉石楠-酢漿草;④香樟-紫葉李-木芙蓉-金葉女貞-海桐-麥冬-禾草;⑤廣玉蘭-櫻花-南天竹-火棘-蜀葵-禾草;⑥中國梧桐-垂絲海棠-臘梅-海棗-小葉女貞-吉祥草;⑦紫藤-油麻藤-黃花槐。
4.2城市帶狀綠化空間與城市綠廊
廣元市城區(qū)以嘉陵江和南河為主體,構成大Y字格局,也形成了廣元城市的主輪廓,這些帶狀綠地在空間上具有分割城市的功能,在生態(tài)上具有重要的防護功能和調節(jié)小氣候的功能。廣元市城市帶狀綠化空間包括城市道路綠化空間、河流休閑廊道等,形態(tài)多為帶狀,具有溝通城市小綠地與城郊生態(tài)大綠地、串聯(lián)城市現(xiàn)有大型綠地的功能,是城市生態(tài)建設的重要內容。
4.2.1 南河休閑廊道 南河休閑廊道突出鄉(xiāng)土植物的生態(tài)功能,利用人工群落形成復式近自然綠化模式[14],還強調藝術性和文化性的融合。以鄉(xiāng)土植物中的喬木、灌木、藤本和地被物為對象,利用不同植物群落進行塊狀混交,根據(jù)植物的季相、花和葉的色彩變化特征,創(chuàng)造精致的叢林、藤亭景觀,搭配富有生態(tài)效應的植物群落。
南河休閑廊道的植物群落類型為觀賞型、科普知識型和保健型,主要包括10種植物配置模式: ①欒樹-香樟-木槿桃-琴絲竹-斑竹-石蒜; ②廣玉蘭-垂柳-構樹-迎夏-八角金盤-麥冬; ③柑橘-木槿-桃-石榴-美人蕉-紫薇-秋海棠;④垂柳-貼梗海棠-芭茅-紅檵木-八角金盤-禾草;⑤銀杏-枇杷-木芙蓉-海桐-紅花酢漿草;⑥馬尾松-烏桕-貼梗海棠-鳳尾絲蘭-美人蕉-麥冬;⑦水杉-苦楝-臘梅-紫葉李-金竹-鳶尾;⑧楓楊-黃葛樹-白楊-紅楓-火棘-吉祥草;⑨皂莢-櫻花-琴絲竹-紅梅-蔥蘭;⑩迎夏-油麻藤-紫藤-黃花槐-蘭花鳶尾-麥冬。
4.2.2 嘉陵江生態(tài)廊道 嘉陵江生態(tài)廊道以水、芭茅為主要景觀,是廣元市區(qū)最典型的草本沼澤型濕地。該群落類型主要為觀賞型,以簡單的鄉(xiāng)土草本芭茅為主,營造出風吹茅草動的清新濕地景觀。夏季,芭茅長至2 m高,碧綠的葉片隨風飄擺,不時地聽到蛙的叫聲;8—9月,成片的芭茅都開滿了灰白色的花,隨風飄擺;秋季,芭茅葉片變成金黃色,置身其中,使人心境寬闊而寧靜。
4.2.3 利州東路 利州東路作為廣元市的主干道,是城市風貌的第一道窗口,具有重要地位。大喬和小喬的選用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適當搭配低灌和草本,充分體現(xiàn)地方特色,增強生態(tài)功能。
利州東路的植物群落類型為觀賞型,主要有4種植物配置模式: ①欒樹-香樟-紫薇-金葉女貞-孔雀草-吉祥草; ②白楊-廣玉蘭-龍爪槐-紅檵木-矮牽牛-麥冬; ③黃葛樹-天竺桂-木芙蓉-紅葉石楠-秋海棠-酢漿草;④銀杏-桂花-木槿-桃葉珊瑚-蜀葵-禾草。
4.2.4 蓮花路 蓮花路的植物群落類型為觀賞型,呈現(xiàn)出“一路一景”、“一街一樹”的特色,喬木突出廣玉蘭,其花形似蓮花,潔白而高雅,與街區(qū)名字相映襯,增強了街區(qū)、地塊的可識別性。蓮花路采用簡易式綠化,搭配矮牽牛、孔雀草和三色堇等草本花卉,創(chuàng)造出別樣的優(yōu)美生態(tài)型綠地。
4.2.5 上海路 上海路也是廣元城市綠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在物種選擇和種植方式上體現(xiàn)了一定的地方特色。以鄉(xiāng)土植物中的大喬木、樹林為主景,結合草地和花灌木,通過葉、花、果的色彩變化構建富有生態(tài)效應的植物群落,重點突出自然和諧及生物多樣性原則,創(chuàng)造綠地景觀。
上海路的植物群落類型為觀賞型和保健型,主要包括5種植物配置模式: ①欒樹-皂莢-雪松-石榴-吉祥草; ②楓香-香樟-紫葉李-小葉女貞-麥冬; ③樸樹-廣玉蘭-垂柳-紫薇-銀杏-八角金盤-南天竹-禾草;④大葉女貞-無患子-元寶楓-海桐-麥冬;⑤苦楝-黃葛樹-木槿-紅楓-吉祥草。
4.3城市面狀綠化空間
城市面狀綠地包括居住區(qū)和單位附屬綠地兩種類型。居住區(qū)綠化是城市綠化空間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綠地中分布最廣,最接近居民日常生活[15]。單位附屬綠地包括醫(yī)院、學校等城市綠地部分。
4.3.1 碧桂園 碧桂園是廣元市居民小區(qū)的典型代表,其綠化空間的美化作用更為精致和突出。碧桂園采用廣元市花—桂花樹,作為基調樹種,并適當選擇了一些姿態(tài)優(yōu)美,花形奇特的外來植物作為點綴型花灌木,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舒適的環(huán)境。
碧桂園的植物群落類型為觀賞型和保健型,主要包括6種植物配置模式: ①桂花-紫薇-梔子花-紅葉石楠-黃金香柳-龜背竹-麥冬-禾草; ②柑橘-黃楊-三角梅-石榴-金絲桃-花葉冬青-麥冬-禾草; ③芭蕉-棕竹-桃葉珊瑚-八角金盤-耳蕨-吉祥草-禾草;④欒樹-夾竹桃-杜鵑-海桐-常春藤-一葉蘭-麥冬;⑤桂花-柿樹-紅檵木-金葉女貞-美人蕉-棕竹-耳蕨-麥冬;⑥香樟-紫葉李-紅葉石楠-海桐-三角梅-一葉蘭-耳蕨-吉祥草-禾草。
4.3.2 廣元外國語學校 學校的綠化空間布置不能選擇多毛、多刺、有毒,或易引起過敏癥的植物。植物配置應與建筑物相協(xié)調,多為規(guī)則式布置,方便師生通行。教室外應栽植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高度以不超過窗口為限,避免影響室內光線和通風。綠化中可設果園、菜園、小動物飼養(yǎng)場地,作為生物學觀察場所,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自然學習的基地,以達到科普的效果。
廣元外國語學校是廣元市學校的典型代表,植物群落類型為科普知識型、觀賞型,主要包括6種植物配置模式: ①欒樹-桂花-紫薇-梔子花-石榴-龜背竹-麥冬-禾草; ②垂柳-節(jié)節(jié)草-翠云草-鴨跖草-荷花-睡蓮; ③芭蕉-柿樹-桃樹-棕竹-常春藤-耳蕨-麥冬;④柑橘-紫葉李-紅檵木-海桐-梔子-麥冬-禾草;⑤香樟-柿樹-杜鵑-棗樹-金葉女貞-八角金盤-耳蕨-矮牽牛-禾草;⑥香椿-天竺桂-紅葉石楠-三角梅-白三葉。
4.3.3 廣元市婦幼保健院 為了防止來自街道的塵土、煙塵和噪聲,在醫(yī)院用地的周圍應種植喬灌木的防護帶。醫(yī)院綠化空間不僅要創(chuàng)造安靜、休養(yǎng)和治療環(huán)境,還應該具有防護隔離、改善醫(yī)院用地周圍的小氣候的功能,如降低氣溫、調節(jié)溫度、減低風速、遮擋煙塵、減弱噪音、殺滅細菌等。醫(yī)院綠化空間應為病人提供充滿生機和優(yōu)美的綠化環(huán)境,對康復具有較好作用。
廣元市婦幼保健院的植物群落類型為保健型、觀賞型,主要包括4種植物配置模式: ①苦楝-桂花-紅檵木-梔子花-牽?;?禾草; ②香樟-銀杏-紅葉石楠-木槿-海棗-吉祥草-禾草;③黃葛樹-木芙蓉-月季-鐵樹-黃楊-麥冬;④構樹-楓楊-欒樹-小葉女貞-鴨跖草(醫(yī)院后外圍植物群落)。
[1] 吳憲亮,梁雪,楊帆.鄉(xiāng)土植物在沈陽地區(qū)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6):734-737.
[2] 王露露,閔稀碧.木本鄉(xiāng)土植物在北京高校校園綠化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0 (14):192-195.
[3] 韓彬.鄉(xiāng)土植物與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景觀營造[J].現(xiàn)代園藝,2015(2):115-116.
[4] 黃福珠,梁冰,覃杰,等.南寧市鄉(xiāng)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上應用的思考[J].現(xiàn)代園藝,2013 (8):150-151.
[5] 劉祥均.鄉(xiāng)土植物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景觀營造[J].現(xiàn)代園藝,2014(10):126-127.
[6] 王忠,歐陽嬋娟,羅燕燕,等.鄉(xiāng)土植物在廣州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7,36(4):33-37.
[7] 何顯平,嚴琦,陳波.廣元市春花植物的調查分析[J].四川建筑,2013,33(2):67-69.
[8] 劉維斯.長沙城市公園綠地植物群落景觀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
[9] 徐琴.長沙鄉(xiāng)土植物城市園林適宜性指數(shù)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3.
[10] 吳志文.廣元市行道樹樹種的選擇與配置模式[J].四川林業(yè)科技,2008,29(4):83-87.
[11] 楊建虎,魏琰.淺析鄉(xiāng)土植物在西安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9(28):343-344.
[12] 滕廣.以廣元南河濕地公園為例淺談城市濕地公園規(guī)劃設計[D].成都: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2.
[13] 司建忠.鄉(xiāng)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與分析[J].現(xiàn)代園藝,2015 (6):146-147.
[14] 徐也牧,朱力.鄉(xiāng)土植物在小城鎮(zhèn)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5 (8):119-120.
[15] 練觀萍.成都市居住小區(qū)植物配置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
ApplicationofindigenousplantsinurbanlandscapingofGuangyuan
PU Qiang1, PU Zhitian1, YUE Yuqiang1, HE Chengxiang1, LUO Jianxun2*
(1.Guangyuan administration of urban landscaping, Guangyuan 628000,China;2.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engdu 610081, China)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indigenous plants was analyzed in urban landscaping of Guangyuan.Based on the degree of utilization, native pla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classes: widely, seldom, not yet and potentially valuably.In the urban afforestation construction, Guangyuan applied indigenous plants and constructed 6 types of plant functional communities, including ornamental typ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ype, health care type, popular science type, productive type and cultural type.By way of the point-line-surface model, these indigenous plants and plant functional communities were widely used in public greenland and those plant landscapes wit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digenous plants; Guangyuan; urban landscape; application
2015-11-03
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平臺建設(2015DKA210003-02-13)。
* 為通訊作者。
S 731
A
1003-5710(2016)01-0143-05
10.3969/j.issn.1003-5710.2016.01.000
(文字編校:張 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