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張俊威 王 博 許慶瑞 王偉明
(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哈爾濱 150036)
近三十年放化療白細胞減少癥藥膳文獻調研
劉媛媛 張俊威 王 博 許慶瑞 王偉明
(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哈爾濱 150036)
放化療 白細胞減少癥 中醫(yī)藥膳
白細胞減少癥是惡性腫瘤患者在放化療后最常出現(xiàn)的毒副反應之一。在治療期間,一旦發(fā)生白細胞減少的不良反應,極易引起感染而導致治療的失敗。中藥藥膳通過輔助治療可有效提升放化療患者白細胞計數,增強機體免疫力,為腫瘤治療提供營養(yǎng)支持。但相關文獻數量較少,臨床上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本文旨在通過對國內近三十年中醫(yī)藥膳對惡性腫瘤患者放化療后出現(xiàn)的白細胞減少癥干預文獻進行系統(tǒng)研究,為今后藥膳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臨床上用中醫(yī)藥膳干預惡性腫瘤放化療后出現(xiàn)白細胞減少癥的文獻、報刊雜志。
1.1.1 納入標準 ①1986—2016年的醫(yī)學期刊文獻;②各中醫(yī)院校編寫的教材文獻;③1986—2016年間中醫(yī)藥類報紙或雜志期刊。
1.1.2 排除標準 ①檢索的文獻沒有全文;②以商業(yè)宣傳,沒有明確注明資料來源的文獻;③重復發(fā)表的文獻。
1.2.1 計算機檢索 ①數據庫:中國知網、大醫(yī)網、萬方醫(yī)學網、維普網數據庫②檢索策略:檢索主題詞為藥膳、食療,副主題詞為惡性腫瘤、放化療、白細胞減少癥。
1.2.2 手工檢索15種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雜志期刊、中醫(yī)院學報等雜志等。
主要項目:文獻、雜志、期刊發(fā)表日期和出處,藥膳分類標準及用藥次數依據等。
將符合標準的文獻、文章按順序整理。
將所有數據錄入Access,建立數據庫分析匯總。
分析結果如下:本次研究共納入26篇文章。相關藥膳方共計56個,歸納整理為氣血虧虛、肝腎不足、氣陰兩虛、脾胃不足和脾腎兩虛五大證型。其中,氣血虧虛型占50%,肝腎不足型19.64%,氣陰兩虛型12.5%,脾胃氣虛型10.7%,脾腎兩虛型7.14%。制作工藝以熬、燉、煮為主,粥食類方17個,占藥膳總量的30.36%;湯羹類方26個,占總量的46.43%,粥食與湯羹在藥膳制作形態(tài)中占大部分。其中15篇文獻對文中中醫(yī)藥膳做出臨床觀察,1篇為動物實驗;8篇對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證分證型分析如下。
鄭筱萸[1]將白細胞減少癥分為氣陰兩虛、脾腎陽虛、心脾兩虛、肝腎陰虛四型。大多數以氣血脾腎虧虛立論,多分為脾腎兩虛、脾氣虛弱、腎虛血少三型。筆者通過對藥膳的證型分析,將收集的相關藥膳作出系統(tǒng)性分類。
中醫(yī)上將放化療后患者出現(xiàn)的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多汗、面色萎黃或淡白、納呆少食等癥狀歸為氣血虧虛型,統(tǒng)歸于“虛勞”范疇。輔助治療藥膳原則上當以補氣養(yǎng)血為要。補氣養(yǎng)血藥膳方共計28個。藥膳性狀以粥食類和湯羹類最多,湯羹方16個,粥方7個,兩類在氣血虧虛型藥膳方中占82.14%。用藥次數:補氣藥以黃芪用量次數最多,高達12次。(《本草綱目》曰:“元素曰: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圣藥,五也?!保h參5次;山藥4次;人參3次。補血藥以當歸用量次數最高達9次;大棗7次。其次為龍眼6次,枸杞4次,粳米、地黃各3次,砂仁、茯苓、蓮子各1次。楊淑艷[2]將芪貞鱔魚湯治療30例肺腺癌患者,與常規(guī)治療組作對照,經化療前三天至后兩周的不間斷服用,實驗結果表明藥膳組白細胞減少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癥狀改善有效28例,總有效率為93.3%,中醫(yī)癥候群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張桂清[3]用鯽魚升白湯治療腫瘤放化療后骨髓抑制,白、紅細胞計數明顯改善,藥膳組總有效率達96.29%。
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而化生血液,此血液生成最主要的來源。肝,主藏血,主疏泄。肝腎不足則見腰膝酸軟、心悸少寐、遺精早泄、眩暈等。藥膳治療以補滋補肝腎為主。經統(tǒng)計,此類藥膳方11個。烹調方式以燉、煮、熬為主,其中湯羹類方4個,粥食類5個。用藥次數:粳米3次,核桃仁2次,杜仲、海參、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砂仁、山茱萸、黃精、女貞子、陳皮各1次。韓冬梅[4]、劉海軍[4]把168例需化療的胃癌患者隨機分為藥膳實驗組和對照組,藥膳組給予自制蓮肉粥和地黃粥,對照組為常規(guī)飲食。化療前后連用3周后觀察外周血細胞的變化情況及化療后不良反應。結果顯示藥膳實驗組的外周血細胞計數狀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經放射治療后患者出現(xiàn)白細胞減少癥,臨床上常見灼熱傷陰、口干煩躁、舌紅光剝、脈弦細數、郁熱傷津。中醫(yī)認為放射治療是一種外來熱毒,在飲食調理上要注意多食滋潤清淡、甘寒生津類食物,通過補氣養(yǎng)陰之法減輕放化療后熱毒反應,提高白細胞數量。此類藥膳方共7個,黃芪、大棗用量最大,分別為4次和3次。黃芪重補氣、大棗養(yǎng)血滋陰,二者相互作用。龍眼、穿山甲、玉竹、靈芝、西洋參各1次。動物類甲魚2次,兔肉、烏雞分別出現(xiàn)1次。甲魚,性味咸平,滋陰潛陽,在中醫(yī)食療上被譽為滋陰補血補氣之良藥。兔肉甘、涼,入大腸經,補中益氣、滋陰養(yǎng)顏、生津止渴。烏雞性味甘平,《本草綱目》曰:“補虛勞羸弱,治消渴,中惡,益產婦,治女人崩中帶下虛產諸病,大人小兒下痢噤口?!蓖跚邉P[5]的黃芪靈芝煲龜肉、王碩[6]的龍眼大棗燉甲魚以及蔡建偉[6]西洋參燉烏雞、黃芪玉竹煲兔肉等在臨床上都取得良好的療效。
放化療常損傷胃氣,除抑制和殺傷腫瘤細胞外,對機體正常的細胞亦有傷害,特別是對骨髓造血細胞和胃腸道黏膜造成損害,造成白細胞大量減少。臨床上常見頭暈乏力、少氣懶言、口淡無味、脘腹作脹、舌談苔白。李東垣曰:“脾稟氣于胃而澆灌四旁,營養(yǎng)氣血者也”。在飲食藥膳上偏理氣健脾、補益脾胃類中藥、食材,以恢復脾胃運化功能,減輕放化療造成的不良反應。此類藥膳共6個,粥食類5個,占該類藥膳總數的83.33%。粳米、蓮子、茯苓、黨參各出現(xiàn)3次,枸杞、黃芪、陳皮、半夏、山藥分別出現(xiàn)1次。蔡建偉[7]的六君蓮子湯、山藥粥、參杞燒肚片,于藍[8]的自制粥對脾胃不足型白細胞減少癥患者起了積極地輔助治療作用,通過提高白細胞計數降低感染機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中醫(yī)上認為,血的化生與五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尤與脾腎兩臟關系最為密切。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腎精在脾的運化下不斷滋生充盈,血得以生化。臨床上多見腰膝酸冷、面色萎黃、腹瀉、畏寒、小便不利。飲食調養(yǎng)上應偏向溫補脾腎類藥食材。此類藥膳共4個,人參、黃芪各2次,當歸、益智仁、鹿茸、雞血藤、肉蓯蓉、補骨脂、杜仲各1次。通過該類藥膳的輔助治療,患者脾胃各項功能指標均上升,消化吸收和骨髓造血功能增強,白細胞計數大幅升高。
結論
經過對相關文獻的查閱、整理表明食療藥膳方可明顯改善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其中補氣養(yǎng)血類藥膳方不僅數量最多,占總數的50%,輔助治療放化療后骨髓抑制效果最明顯,白細胞計數上升最高;脾胃不足型和脾腎兩虛型藥膳治療效果相對較差;氣陰兩虛類和肝腎不足類藥膳方沒有相應的臨床實驗觀察,無法做出科學判斷。從1986年至今相關文獻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有關白細胞減少癥的藥膳文獻雖逐年增長,但對藥膳在白細胞減少癥方面的重視程度依舊不高。筆者系統(tǒng)總結相關文獻,為今后藥膳在這方面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1] 張迪.芪歸豬蹄湯對白細胞減少癥大鼠作用的實驗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
[2] 楊淑艷.芪貞鱔魚湯防治肺腺癌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2013,7(4):19.
[3] 張桂清,張梅紅,李雪蘭等.鯽魚升白湯治療腫瘤放化療骨髓抑制27例臨床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7):28-29.
[4] 劉建英.白細胞減少癥的藥膳[J].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
[5] 王沁凱,王瑜.腫瘤化療減毒食療方法探討[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28(6):436.
[6] 王碩.化療藥膳良方[J].抗癌之窗,4(39):56-58.
[7] 蔡建偉.白細胞減少癥的辯證食療[J].藥膳食療研究,2000,2:22.
[8] 于藍.化療藥膳良方[J].抗癌之窗,4(39):56-58.
(2016-11-01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