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圣岳
中老年人高血壓人群特點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相關性研究
崔圣岳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高血壓(脈壓≥60mm Hg,1mm Hg=0.133 kPa)特點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方法256例中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脈壓水平將所有患者分為A組(60~80mm Hg)123例、B組(>80mm Hg)133例。所有患者進行生化檢測,觀察患者空腹血糖(FBG)和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心血管危險因素,分析中老年人群脈壓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及聚集關系。結果A組FBG、TG、TC、LDL-C低于B組,HDL-C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危險因素聚集率為48.87%,高于A組的36.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脈壓與高FBG、高TG、高TC、高LDL-C等多種危險因素且呈正相關。結論通過檢測脈壓能夠預測中老年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水平。
中老年;高血壓;心血管危險因素;血糖;血膽固醇;甘油三酯
脈壓為收縮壓和舒張壓之差,正常脈壓約為40mm Hg。中老年人群高血壓的典型特點為脈壓>60mm Hg,甚至>80mm Hg[1]。相關研究認為:脈壓增大是增加心血管危險性的重要因素[2]。為了解中老年高血壓人群脈壓水平,心血管危險因素聚集情況及兩者之間相關性,本研究針對中老年人脈壓增高的高血壓脈壓特點,分析心血管危險因素與脈壓之間的關系,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56例中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140/90mm Hg即為高血壓。納入標準:①年齡>50歲;②血壓≥140/90mm Hg;③脈壓≥60mm Hg。排除標準:①由于藥物原因、其他腎臟疾病、其他肝臟疾病、惡性腫瘤等相關原因引起的非原發(fā)性高血壓;②不愿參與本研究者;③研究者認為不適宜參與本研究者。本研究已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審核并同意進行隨訪研究。256例患者中男112例,女144例;年齡52~68歲,平均年齡(58.49±4.12)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4.42±1.02)年。根據脈壓水平分為A組(60~80mm Hg)123例、B組(>80mm Hg) 13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生化檢測,要求空腹抽取5ml靜脈血,檢測FBG、TG、TC、HDL-C、LDL-C等心血管危險因素。
心血管病危險因素:①高血壓: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 Hg和(或)舒張壓≥90mm Hg);②糖尿?。悍咸悄虿≡\斷標準(空腹血糖≥7mmol/L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11.1mmol/L和(或)任意時間患者血糖≥11.1mmol/L)③血脂異常:符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提出的診斷標準(TC≥5.18mmol/L或TG≥2.26mmol/L;低HDL-C<1.04mmol/L)。單一個體同時具有≥2項危險因素定義為危險因素聚集。
1.3 觀察指標 觀察高血壓患者血壓,計算脈壓。觀察FBG、TG、TC、HDL-C、LDL-C等心血管危險因素。分析中老年人群脈壓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及聚集研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FBG、TG、TC、HDL-C、LDL-C檢測結果比較 A組FBG、TG、TC、LDL-C低于B組,HDL-C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聚集率比較 B組危險因素聚集率為48.87%,高于A組的36.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56例脈壓≥60mm Hg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脈壓與高FBG、高TG、高TC、高LDL-C等多種危險因素且呈正相關。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FBG、TG、TC、HDL-C、LDL-C檢測結果比較(±s,umol/L)
注:與B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FBG TG TC HDL-C LDL-C A組 123 6.38±1.51a 1.67±1.05a 5.41±1.09a 1.61±0.35a 3.40±0.85aB組 133 7.94±1.49 2.09±1.69 5.69±1.14 1.52±0.35 3.61±0.82
表2 兩組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聚集率比較[n(%)]
表3 256例脈壓≥60mm Hg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老年高血壓人群脈壓、血糖、甘油三酯等心血管危險因素指標均高于正常范圍,A組危險因素聚集率36.59%,B組危險因素聚集率為48.87%,呈升高趨勢,脈壓與高FBG、高TG、高TC等多種危險因素相關,且呈正相關。同時隨著年齡的增加,脈壓也增加,可能與動脈壁硬化相關。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是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同時危險因素的種類、數(shù)量、水平均對心血管疾病危險性起到重要的影響。楊震坤等[3]通過研究各種血壓參數(shù)與冠心病發(fā)生相關性,采用Logistic回歸統(tǒng)計分析血壓與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冠心病發(fā)生率的關系。研究表明脈壓每增加5mm Hg,冠心病的發(fā)生率也同時隨之增加29%的發(fā)生率。另外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等危險因素能夠降低血管的彈性,從而誘發(fā)動脈粥樣硬化,臨床中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壓脈壓差(PP)增大。同時當發(fā)生心血管相關疾病,如血管內膜損傷、血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等,也能夠促使脈壓升高。兩者互為因果[4]。
本研究顯示出了脈壓在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現(xiàn)已在臨床中被廣泛研究與應用,但對脈壓研究仍需進一步進行大樣本多中心臨床研究。另外在臨床中治療高血壓的同時應多關注脈壓的降低。
[1]李建偉.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國醫(yī)藥導刊,2014,16(2): 250-251.
[2]吳同堂.脈壓對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預測的臨床相關研究.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4,2(9):57-58.
[3]楊震坤,沈衛(wèi)峰,翁迪斌,等.高血壓病患者脈壓與冠心病危險性的相關性分析.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6):325-327.
[4]王燕,李琳,叢偉紅,等.原發(fā)性高血壓與血管內皮功能的相關性分析.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11(3):395-39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28
2016-11-24]
116013 大連市中山區(qū)人民醫(y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