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耀旭
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管理效能,調節(jié)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目前,由于許多學校的班級容量過大,使課堂教學組織工作的難度大為增加。在這種背景下,要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就更加需要講究課堂組織藝術。實踐證明,實施“自我管理+激勵評價”,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自我管理的構建
課堂教學中的自我管理,就是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我組織、自我影響,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以下五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①目標引導。通過召開班委會研究具體的評價內容和各項子目標的要求,組織全班同學討論,把評價內容和具體要求掛在教室內。②個人認定。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照目標要求自我定位。③小組認同。個人在小組內的學習活動中,哪一項達到目標要求,得到組內其他同學認同的就打對鉤。④全班評價。課堂學習結束后,全班學生對照“創(chuàng)新獎”“杰出獎”“進步獎”和“合作獎”的不同標準,對優(yōu)秀者進行評價,并且在教室后黑板上繪制小組學習評比圖,每周總結評比。⑤競賽活動。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心理特征及學習現(xiàn)狀,擇機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如,教學“三棱柱”時,教師拿出一個教具提問:誰能給它取個名字?學生A回答:“它是三棱柱,因為它有六個棱,三個面是矩形,兩個底是三角形?!睂W生B接著答:“它是正三棱柱,因為上下底面是全等的兩個正三角形、側面是矩形、側棱平行且相等的棱柱?!边@時,學生C質疑:“只憑目測,怎么能確定它是三棱柱還是正三棱柱呢?”此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這三位同學誰說得有道理,我該表揚誰?”這時,學生認為應該先做一做、量一量,這樣才知道結果。這一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請全體學生按照回答問題的質量給回答者打分,并做出簡短的評價。
二、激勵評價的構建
激勵評價,是指通過精神鼓勵等手段,激勵學生學習的評價行為。我把激勵評價劃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學生在回答、交流、作業(yè)及小組學習活動中,集體評價其中一項優(yōu)秀者可獲1分,滿5分獎一張卡片,集滿10張卡片獲1枚一級肩章,以后每集滿10張卡片,相應的卡片肩章上升一級。②在提問、交流、作業(yè)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獎勵書簽1張,集滿5張書簽,自然課教師單獨教會其一項手工制作作為獎勵。③每周在班會上頒發(fā)肩章和卡片,并記錄存檔。具體實施時,我也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新。如,在獎勵卡片的設計上,有的卡片印上世界著名科學家的肖像,有的印上了國家保護動物、植物的介紹。這樣的卡片深受學生喜愛,大家都積極行動,比著看誰能先集滿一套。除了獎勵卡片,我們還設計了精美的唐詩宋詞書簽。小學生大多崇拜英雄,對獲得軍銜肩章、提升肩章等級也興致盎然。學生都希望通過軍銜的提升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收獲一份信心。這些小道具應用于教學中,不僅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調節(jié)了學習氣氛。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自我管理+激勵評價”組織模式的效果逐漸顯現(xiàn)出來。每個學生都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課堂教學效率穩(wěn)步提高,這不僅表現(xiàn)在學習成績的提升上,學生在學習方法、過程和態(tài)度上的變化尤為顯著。此外,還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學生的自學能力普遍增強,愿意自主思考問題,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積極討論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自我管理+激勵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有益的變化,但由于教師的執(zhí)行情況不同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明顯,這種模式仍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們將認真總結實踐成果,解決暴露出來的問題,讓“自我管理+激勵評價”課堂教學模式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
(責 編 肖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