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正
(武警福州指揮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
對院校軍事體能訓練效果的思考
繆正
(武警福州指揮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現(xiàn)代軍事體能訓練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提高軍人的綜合性素質。根據(jù)我軍肩負的保家衛(wèi)國、搶險救災、維穩(wěn)平暴等多項任務的具體情況,加上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高技術作戰(zhàn)的樣式和環(huán)境,都對軍人基本的體能素質提出了更強、更廣的要求。本文從院校軍事體能訓練情況出發(fā),對院校軍事體能訓練進行一個探討。
關鍵詞:院校;軍事體能訓練;訓練效果
軍隊院校體能訓練主要通過軍事體育課和業(yè)余體能訓練兩個基本基本途徑和方法來實現(xiàn),其效果直接關系到軍校學員的體能素質狀況。院校軍事體能訓練要有實際效果,就必須依靠機關、教研室與學員隊緊密配合,周密計劃,形成合力,重點抓好軍事體育課和業(yè)余訓練的有效開展。
軍事體育課是我軍院校教學計劃中基本課程之一,是軍隊院校軍事體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主要步驟分為訓練準備、訓練實施和訓練結束。搞好軍事體育課訓練效益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軍事體育課時間有限,要想達到在課內實現(xiàn)技能自動化是不現(xiàn)實的,那么它重點解決的問題是規(guī)范動作、統(tǒng)一訓練思路、明確訓練方法和步驟。所以,從示范角度來講,體能教員要加強自身專業(yè)素質訓練非常必要,確保自身動作要過硬。教研室每周安排一個下午進行專業(yè)素質訓練,所有人員必須參加,并且施行“師徒”幫帶制度。并且,可以通過院校舉辦“崗位練兵,質量排座次”活動,旨在提高教員素質。同時,從教學方法上講,體能教員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確保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傳授。教學組可利用時間互相探索研究,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教學方法。教研室也可制定一些評教評學規(guī)則,定期對所屬教員進行教學評價和引導。
教學前應該先了解掌握學員的基本情況,一般通過課前體能考核摸底、召開教學準備會、座談等方法步驟掌握學員的體能現(xiàn)實狀況、傷病、運動史和心理素質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增強教學針對性,這是搞好軍事體育課教學的基礎。
軍事體能訓練課之前應根據(jù)課的任務、訓練內容和學員的特點,進行周密的計劃和準備,合理地安排和確定各項活動的時間和份量,從而保證課的順利進行。體能課的密度包括練習密度、講解示范的密度、組織措施的密度等。其中,練習密度是課的核心密度。軍事體育課的練習密度一般應達40%左右。克服重形式輕內容的形式主義。
(一)間歇訓練法。
(1)間歇使受訓者的機體機能在沒有完全恢復的狀態(tài)下開始下一次(組)的練習,以心率評定一般在120-140次/分左右。
(2)間歇訓練法每次練習的時間不長,強度可以根據(jù)訓練的目的和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調整。即可達到考核、競賽或實戰(zhàn)的大強度,甚至是超過這個強度(心率在180次/分以上),以提高受訓者的無氧供氧能力,發(fā)展速度和速度耐力;也可用小強度的練習(心率在160-180次/分),以提高受訓者的有氧、無氧乳酸混合供能能力,發(fā)展速度、力量耐力。
(3)在間歇時間內,一般要采用積極的休息方式,做些整理放松活動,以加速負荷后乳酸的分解與排除。如增加練習的次(組)數(shù),以提高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功能。
(二)持續(xù)訓練法。
控制好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如果是提高一般耐力(如長跑等)主要是延長練習的時間、距離和增加練習的次數(shù);如果是提高專項耐力(如400米障礙、武裝泅渡等)則主要是增加練習的強度。持續(xù)訓練法的強度控制一般以心率維持在140-160次/分鐘左右為宜。
(三)重復訓練法。
(1)每次重復某一練習時動作的結構和負荷強度不變。
(2)每次重復練習的強度較大,通常采用考核、競賽和實戰(zhàn)的強度(90-100%的強度)。
(3)每次(組)之間的間歇時間較充分,以受訓者的機體機能達到基本恢復水平。
(一)細致入微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首先要求體能教員要深入訓練一線,帶頭做、細講解、會指揮;其次要求體能教員要全程跟班作業(yè),多觀察、勤思考、常琢磨。
(二)毫不留情指出問題。每個體能教員對于發(fā)現(xiàn)的問題都應毫不遲疑地將其指出,但指出問題的方式是多樣的,合理的方式往往能夠使受訓者虛心接受批評與建議,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接下來的訓練。指出問題的方式具體可歸納為“嚴厲果斷地指出態(tài)度問題,循循善誘地指出技巧問題,刺激鼓動地指出疲勞問題,平易近人地指出心理問題”。從主觀上講,每一個受訓者都不愿意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在訓練場上曝光,體能教練員應深刻理解受訓者這種以錯為恥的心理,并利用它激發(fā)受訓者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意識,用好指出問題的藝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耐心教導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需要“科學精神和理性思維”,根據(jù)先進的訓練理論,講究訓練方法與手段,貫徹系統(tǒng)性與階段性相結合的原則,指導解決問題的實踐。一是要思考,耐心地教導受訓者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加以貫徹;二是要靈活,靈活地運用適合每個受訓者本身的解決方式;三是要經驗,依靠經驗預測和判斷所用方法能夠取得的效果。軍事體育技能形成過程一般分為泛化、分化和自動化過程,新課開始階段正處于動作形成的泛化階段(個人體會階段),學員還沒有完全形成正確的動作概念,錯誤或多余動作比較多,此時以集中糾正錯誤動作為主。分化階段,通過體會理解,逐漸形成概念,錯誤動作和正確動作進一步區(qū)分,這時教學的關鍵是肯定正確動作要領并強化,指出錯誤動作并淡化。主要采取分組練習的形式,多個教員分區(qū)隊教學發(fā)揮骨干作用。糾正錯誤動作形成規(guī)范動作是軍事體育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一堂好的軍事體育課要實現(xiàn)練體能、練思想作風、練技能和心理素質的多維一體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員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作風嚴謹,松緊有度,注意一言一行。其次,訓練次序要有序,嚴禁打鬧嬉笑。
中圖分類號:E2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