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康(永州市教育局,湖南 永州 425199)
?
柳宗元對永州的影響
呂國康
(永州市教育局,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柳完元參加“永貞革命”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在瀟湘勝地生活了整整十年。他在逆境中奮起,刻苦攻讀,辛勤耕耘,憂國憂民,矢志不渝,取得輝煌成。柳宗元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永州的一張名片,中華歷史長河中的一塊豐碑,堪稱一代宗師。柳被佛教界列為天臺宗重巽的俗家弟子;被永州百姓奉為“柳子菩薩”;柳文可謂“半部地方志”。
關鍵詞:柳宗元;名片;豐碑;宗師;菩薩;地方志;深遠影響
柳宗元是一位歷史偉人,是一座文化巨峰,影響深遠,令人敬仰。下面重點就柳宗元對永州的影響進行闡釋。
第一,柳宗元是永州一張響當當?shù)拿?。宋代汪藻寓居永?2年,對柳宗元深懷崇敬之情,他在《永州柳先生祠堂記》中指出:“蓋先生居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必曰先生。零陵去長安四千余里,極南窮陋之區(qū)也,而先生辱居之。零陵徒以先生居之之故,遂名聞天下。先生為之不幸可也,而零陵獨非幸歟?”“而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經(jīng)先生品題者,莫不為后世所慕,想見其風流。而先生之文載,其中凡瑰奇絕特者,皆居零陵時所作?!泵鞔片幵凇都懒铎粑摹分姓f:“永之山水,天作地藏,經(jīng)幾何年,埋沒于灌莽蛇豕之區(qū),至公始大發(fā)其環(huán)偉而搜剔其荒翳。公之文章,開陽闔明,固所自得。至于縱其幽遐詭譎之觀而邃其要眇沉郁之思,則江山不為無助。”衣若芬博士在《瀟湘文學與圖繪中的柳宗元》中指出:“柳宗元游歷永州山水,知識與思想于山水間深廣開展,瀟湘文學中的過客心態(tài)經(jīng)柳宗元對永州鄉(xiāng)土的認同,形成了正向的情感,由‘瀟湘客’轉為‘永州民’,瀟湘山水之美籍著詩文傳播四方,于是瀟湘文學的書寫不再充滿對窮鄉(xiāng)僻壤的哀怨,而產(chǎn)生對避世樂土的向往,為‘瀟湘’的文學意象匯聚新意?!绷摹队乐莅擞洝返冉^妙詩文,極大地提升了永州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使永州名揚天下。清代王日照寫詩稱贊:“一官匏系幾何年,一代文章萬古傳。山水得名從此始,非公誰與破荒煙?!薄队尴獞压拧氛率酷撜f得好:“世無子厚,山川之秘奧,遂乃千古無聞。”(《柳文指要》)柳宗元對永州文學的貢獻,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正如馬積高教授所說:柳宗元“堪稱是第一個從多方面描寫永州的作家,更是永州的自然山水美的第一個發(fā)現(xiàn)者和最杰出的表現(xiàn)者”(《〈柳宗元在永州〉序》)。永州十年的生活和山光水色成就了柳宗元,使之成為舉世聞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而柳宗元的奇文華章成就了永州,使永州聞名遐邇??梢哉f,柳宗元是永州山水的知音,更是永州的形象代表。
第二,柳宗元是中華歷史長河中的一座豐碑。孫昌武教授在《柳宗元評傳》中對柳做了全面中肯的評價,認為“柳宗元是唐代進步思想家、優(yōu)秀文學家和革新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的品格兼?zhèn)湟簧?,在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的成就都是十分杰出的;而在哪個方面的貢獻更為重要,又是難以軒輊的”。還在《〈柳宗元研究文集〉序言》中指出:“他的品德、意志、人格,他的才華、感情、能力,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價值與良知,具有極大的魅力,成為不朽的榜樣。特別是他后半生,身為流囚,仍奮斗不息,在極其艱難困頓條件下,憑借自己堅韌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實現(xiàn)了人格的一大轉變:由政治斗爭中怨抑退屈的犧牲者、失敗者拼搏而成為思想戰(zhàn)線、文學領域的創(chuàng)造者、勝利者,從一個供奉朝廷的官吏,成長為代表一代思想學術和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的偉人。”永州十年,他在逆境中奮起,為追求理想而矢志不渝,成為謫官的楷模。
無論是在廟堂之上,還是身處江湖之遠,柳宗元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百姓的疾苦,敢為人民鼓與呼!他在《送寧國范明府詩序》中提出了“官為民役”、在《送薛存義之任序》中提出了“民可黜罰”的民主思想,在《捕蛇者說》中發(fā)出“鳴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的吶喊,在《晉向》中提出“民利民自利”的真知灼見,把民本思想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至今震撼人心。明正德八年(1513)永州知府曹來旬《重修柳司馬先生廟記》說:“夫先生,唐之名賢也。永貞間以事謫永州,因放於山水之間,愛冉溪,貨其尤絕者家焉,更名曰愚溪。則愚溪者先生之故居也,至今官不科租于民,可得而私之乎?先生為永人遂畢方、愬螭室,剛明正大之氣可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也?!薄扒蚁壬呐c昌黎并稱,其瑰瑋奇特之體多出于居永之時,而永之士類至今率能文、名為文獻之邦者以先生為之倡焉,則先生之有功于永人也非小,而永人之廟祀于先生也,實報本之心耳!”清代永州知府魏紹芳在《書柳馬祠堂碑陰》說:“千秋而下,道在人心,民到于今,尚受其賜。載之國典,專祀愚溪。匪獨愜乎人心,蓋已合于往論?!泵鞔瓊鞑咧喰缒蠈帟r,來永州游朝陽巖,為柳子不入寓賢祠打抱不平。他說:“顧獨柳子事有慨乎中,而余從巖前訪十賢祠,則往昔名人官永者得祠,惟柳子者不逮焉。余指謂關曰:‘柳子可惜,祠不逮者,可恨!夫柳子奇才乎!奇才乎!……睹寓賢祠不逮柳子,殆傷之焉!’”(《游朝陽巖因泛瀟湘記》)清代吳大受奉命出使交趾,道經(jīng)永州,寫下《愚溪柳先生祠》詩:“司馬羈留十載遲,愚溪溪畔系愚詩。并時才力韓公筆,異代江山屈子思?!狈Q贊柳的文學才華與同時代的韓愈齊名,愛國愛民思想則與不同時代的屈原相媲美。在永州柳子廟中殿有一幅清代文人楊季鸞所寫的長聯(lián):“才與福難兼,賈傅以來,文學潮儋同萬里;地以人始重,河東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鄙下?lián)以西漢賈誼提倡改革遭貶長沙為太傅,唐代韓愈因諫憲宗迎佛骨被貶廣東潮州,宋代蘇軾悖于朝政貶于海南儋州之事,感慨柳宗元參加了永貞革新被貶永州,同樣是“人才難兼福命”。下聯(lián)則贊頌柳宗元以杰出的文學成就、哲學思想和卓越的政績,不僅使他的祖籍河東而且使永州、柳州都聞名于世。內(nèi)涵豐富,寓意深刻。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三良吏傳,有曹來旬、唐珤、黃翰、史朝富、丁懋儒、魏紹芳,其中以“郡佐教職”介紹柳宗元,僅此一例。說明了編者的智慧。按實際情況,柳沒有任過行政長官及教職,編者不忍心將柳放在“流寓”之中,而納入“良吏”范圍。據(jù)戶崎哲彥教授介紹,日本山川出版社出版一套介紹全世界從古至今100個偉人的叢書,柳宗元有幸入選,并由戶崎撰稿。唐代名人眾多,李白、杜甫未選入,他們雖然是優(yōu)秀的文學家,但無思想、哲學著作。韓愈雖然比較全面,但他的思想是正統(tǒng)的儒學。而柳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更是儒學的改革者、創(chuàng)新者,哲學著作也很有價值。筆者佩服出版者的眼光。
第三,柳宗元堪稱一代宗師。韓柳文章李杜詩?!吧届`因柳子之詩,今猶晶采;石崖有元郎之頌,誰不品題。”(《方輿勝覽》)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其精神遺產(chǎn)主要產(chǎn)生于永州。中華書局出版《柳宗元集》收入詩文678篇,其中近500篇寫于永州。子厚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與韓愈一同領導了唐代的古文運動,并提出了“文者以明道”的理論;“論文八書”發(fā)表的精辟見解,不僅是古文運動的指導文獻,而且是文學史上的重要著述。以《永州八記》為代表的山水文學,開創(chuàng)了中國游記散文的先河?!抖翁疽菔聽睢?、《童區(qū)寄傳》等人物傳記,刻劃的小人物栩栩如生,體現(xiàn)了作者揚善懲惡的人文思想?!度洹?、《哀溺文》等寓言小品,語言簡潔,諷剌辛辣?!熬刨x”“十騷”等被譽為“辭賦中的奇葩”。早在北宋,永州知府柳拱辰將子厚“在永所著詞章,漆于堂壁”,供學者學習觀摩。南宋汪藻在《永州柳先生祠堂記》中表達了對柳的無限景仰和崇敬之情,并親自收集柳子作品,與劉禹錫的詩“書而置之祠中,附零陵圖志之末”,供人瞻仰。歷代《永州府志》、《零陵縣志》都刊載柳的文章。其中隆慶《永州府志》卷十五設“流寓傳”,對柳宗元作為第一位傳主介紹,文章長達2000余字,除以新舊唐書及韓愈《柳子厚墓志銘》為基調(diào)評價外,還重點匯集了柳有關思想行為的作品23篇,可見對柳的垂青與愛戴。永州人民為了傳播柳的文化功績,多次為他刻板流傳。據(jù)考證,歷史上柳宗元文集的永州刻本至少有7種以上。最早的《柳集》大約是北宋末期的永州州學刻本。其次是宋乾道云年(1165)永州郡守葉桯所刻《柳柳州集》。值得一提的是清同治丙寅(1866),翰林院待詔楊季鸞歸寓永州時重??痰摹读訓|集》,稱為“海內(nèi)珍本”。章士釗說:“尋柳文在湘,比之別家傳誦較廣,而且有湘南自行雕刻之本子流布。吾初讀柳文,即是永州刻本,相依至老未脫手”(《柳文指要·湖南文風》)。永州州學教授錢重在《柳文后跋》中指出:“子厚居愚幾十年,閑中舍尋游山水外,往往沉酣于文字中,故其文至永尤高妙,為后世學士大夫所宗師?!彼未芏仡U于治平三年(1066)任永州通判,寫了《拙賦并序》,以“拙”為榮,以“巧”為恥?!疤煜伦荆陶?。上安下順,風清弊絕?!彼J為,如果天下人皆拙,社會也就擁有了真正的通順與和諧。這與柳宗元在《愚溪詩序》、《愚溪對》等文中就“愚”與“智”發(fā)表的精辟見解,在《乞巧文》中就“巧”與“拙”提出的鮮明觀點是一脈相承的。楊萬里《零陵縣種愛堂記》說“零陵……山川木石之奇,古不求聞于世,而為天下之所慕。故生于其間者,多秀民。至于前輩諸巨公不容而南者,名德相望,而寓于此,其人士見聞而熟化焉,往往以行義、文學駿發(fā)而焯者,視中州無所與遜也”,飽含柳子等巨公對永州人士道德、文學影響的褒揚。
柳宗元因“避禍”而“不敢為人師”,但實際上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家。韓愈說:“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保ā读雍衲怪俱憽罚┤珖鞯夭簧偾嗄昊驅懶偶奈南蛄忧蠼?,或前來永州登門拜訪。根據(jù)柳集統(tǒng)計,受過他指導的后學之士有名有姓的不下20人。柳以淵博的學識和杰出的才能,以及誨人不倦的精神,培養(yǎng)出不少“名士”。如元和十四年(819)進士及第的韋中立就是一例。對因各種原因不幸落第者、“不以仕為事”的人才,也予以鼓勵,指導點拔。道州剌史薛伯高重修文廟,柳作《道州文宣王廟碑》,贊揚薛尊重儒學、積極施行教化的精神。據(jù)《湖南通志·選舉志》載,從唐初至清光緒九年(1883),湖南共考取進士(包括特科)2305人,其中永州487人,占21.3%。柳宗元對永州的重教傳統(tǒng)具有促進作用,對湖湘文化具有開啟之功。如今,柳宗元有42篇詩文入選全國大、中、小學語文教材,讀者數(shù)以千萬計。延續(xù)千年的“柳學”已成為一門顯學,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掀起新一輪高潮。1981年至2013年,已召開10次規(guī)模較大的全國,國際柳宗元學術研討會,其中4次在永州。永州學者已出版柳學著作25本,出版《柳宗元研究》會刊17期。永州已成為柳學研究的重鎮(zhèn)。國內(nèi)外學者參觀柳子廟,漫步愚溪,尋訪“八記”遺址,對柳宗元及永州山水表示了濃厚的興趣。柳宗元對永州的影響是深刻而深遠的,對湖湘文化及中華文化的貢獻是巨大而卓越的。
第四,“重巽的俗家弟子”?!褒埮d,永之佳寺也!”貶永初期,柳住城南龍興寺西序,與巽上人即重巽朝夕相處,交往密切,經(jīng)常到重巽的凈土院去讀禪經(jīng)。重巽是天臺九祖荊溪湛然的再傳弟子,是楚南首屈一指的高僧、超師,在佛學方面對柳宗元頗有影響。柳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學,于零陵,吾獨有得焉。”他認為佛教的教理“往往與《易》、《論語》合,誠采之,其于性情奭然,不與孔子異道。”(《送僧浩初序》)他認為儒家的禮義與佛家的戒律是一致的:“儒以禮立仁義,無之則壞;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則喪?!保ā赌显来竺魉侣珊蜕斜罚┝髁暦鸾烫炫_宗,對禪宗、凈土宗也有鉆研,與之交往的僧人有姓名者就有10余人,寫下與佛教相關的文章30多篇。柳宗元在永州好佛求其道,主要發(fā)生在遷居愚溪前,其目的除從佛教那里尋求精神寄托外,更重要的是為了統(tǒng)合儒釋,用以佐世。柳開拓了唐代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新途徑,為儒學的改革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據(jù)張勇博士《〈大藏經(jīng)〉“柳學”資料的價值》一文介紹,《大藏經(jīng)》中收錄的佛教內(nèi)典資料中,《佛祖統(tǒng)紀》五十四卷(現(xiàn)行本缺十九、二十兩卷),南宋天臺宗僧志磐撰。該書把柳宗元列為天臺宗法師重巽的俗家弟子。高僧大德對柳宗元的評價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精通佛法”,“二是統(tǒng)合禪教”,“三是統(tǒng)合儒釋”,“四是有補于宗教”,“五是開掘佛教‘輔時及物’之道”。
在唐代,永州佛教得到發(fā)展,寺庵遍布全境,僅零陵城內(nèi)就有龍興寺、法華寺、開元寺等多處寺庵。明清時期,永州佛教傳播進入高潮。到清末,境內(nèi)共建有寺庵476座,僧尼12348人,教徒1.93萬人,這與柳宗元的“崇佛”是分不開的。東山法華寺,是柳宗元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后改名萬壽寺、報恩寺,明代改名為高山寺,沿用至今。高山寺鼎盛時,占地數(shù)十畝,規(guī)模龐大,寺僧多達200人。如今,大雄寶殿有一副對聯(lián):“唐代名庵,子厚舊居,精篇佳作今猶在;當前勝跡,懷素故里,法音妙諦又重宣?!饼埮d寺,宋元豐四年(1081)更名太平寺。嘉靖年間,寺廢,渭王據(jù)為別邸。永州人為紀念柳宗元對佛教的推崇,在柳祠右新建龍興寺。隆慶年間,郡守黃翰、史朝富在太平寺舊址復重為寺,太平街之名沿襲至今。明代秀峰和尚,筑庵于黃溪之陽明山?!靶阈扌袛?shù)十年,得曹溪正傳”。秀峰禪師坐化后真身不腐,嘉靖帝詔謚秀峰禪師,奉為“七祖活佛”,使萬壽寺成為永州香火最旺盛的寺廟?!懊繗q八月,朝禮者以數(shù)萬計,至今肉身猶在焉?!毙惴宥U師肉身保存至“文革”時被轉移,下落至今成謎。如今,雙牌陽明山與臺灣陽明山已結為姊妹山,成為大陸對臺交流的重要平臺。
第五,柳宗元被奉為“柳子菩薩”。自宋以來,永州人把柳子奉為神明,祭祀、歌詠、神化、美化,充滿愛戴之情!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819)在柳州剌史任上病逝,3年后柳州人民建羅池廟紀念他。韓愈應邀寫了《柳州羅池廟碑》,碑曰“余謂柳侯生能澤其民,死能驚動福禍之,以食其土,可為靈也已。作迎享送神詩遺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遍_祭柳之先河。永州可考的文獻,是北宋柳拱辰的《柳子厚祠堂記》,此為永州祭柳之開端。南宋汪藻寫《永州柳先生祠堂記》,說明永州人先祀先生于州學偏東的柳祠,現(xiàn)祀先生于愚溪上新建的柳祠。八百多年來,愚溪柳廟多次重修。現(xiàn)存柳子廟為清同治、光緒年間重修,大門楹聯(lián)“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極事,富我壽民?!奔雀桧灹肆拥牟恍喙?,又畫龍點睛點破廟祀主題。這充分表達了永州百姓對柳宗元的敬仰、懷念,又希望為民造福的柳子死后也能化作神靈來保佑他們。
歷史上,祭祀傳承不斷。清嘉慶十五年(1810),武占熊重修《零陵縣志》記載:“柳子祠,在河西愚溪上,春秋官祭,街民置有番田公費,七月慶祝神誕,亦如瀟湘廟之盛。”據(jù)1992年出版的《零陵縣志》載:“在柳子街四周方圓十里內(nèi)的上窯申家、李家、寇家、易家、高家,樅樹山王家、桃江沖沈家、張家、潘家壩,楓木鋪、臘底、范家沖嚴家,塔北劉家等地,還建有13座柳子腳廟,規(guī)模雖小,但祀典長盛不衰。這些廟的創(chuàng)建,說明柳宗元施‘德政’于人民,人民永遠紀念?!薄读谠谟乐荨酚涊d:“舊時的每年春秋,在廟內(nèi)舉行祭典,尤以農(nóng)歷七月十三日柳宗元的生日最為隆重,祭祀規(guī)模勝于祭孔,士、農(nóng)、工、商齊集廟內(nèi),殺豬宰羊,邀請戲班唱戲,熱鬧非凡?!薄白怨乓詠?,永州人都把柳宗元奉為神明,永州城內(nèi)有‘八廟’,即柳子廟、火神廟、黃溪廟、唐公廟、瀟湘廟、府城隍廟、縣城隍廟、風王廟等。柳子廟被尊為八廟之首。每遇較大的天災,則向其祈告乞救。同時還在廟內(nèi)戲臺上,唱岳飛戲,目連戲等。”后殿內(nèi)有神龕,中塑柳宗元泥像,人稱“柳子菩薩”,面目清癯,神采奕奕。是為“行像”,打醮酬神都可以抬出供奉。后柳子像由柳木雕刻而成,文革時被毀?,F(xiàn)為精細雕琢的漢白玉柳子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柳子坐像上方的背景是“利民”兩字,體現(xiàn)了其思想精髓,令人肅然起敬。柳宗元在永州人民心中有著神圣而崇高的地位。新時期以來,前來柳子廟拜祭柳子的人川流不息。2002年8月20日,永州市市長劉愛才率海內(nèi)外柳學研究同仁及社會各界人士公祭柳宗元,恭讀《祭柳子文》,規(guī)模空前,影響廣泛。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學習先賢愛國憂民的崇高情懷與模山范水的精美詩文,此后,每年由永州柳學會組織開展清明祭柳活動。制訂了新的祭柳儀式,除主祭宣讀祭文外,青少年背誦柳子詩文,參祭人員行鞠躬禮,文藝工作者舉行民俗文藝表演等。既體現(xiàn)了從古至今祭柳的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顯得隆重而富有地方特色。
第六,柳文可謂“半部地方志”。舜帝崩葬于蒼梧九疑,藏精于瀟湘山川,永州是舜所創(chuàng)造的道德文化的彰顯之地。柳宗元在詩文中多次提到舜、二妃、蒼梧、九疑,極力歌頌舜的仁愛、圣德,抒發(fā)了“唯以中正信義為志,以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務”的理想。他寫的《舜廟祈晴文》、《湘源二妃廟碑》等文,不僅是了解柳的思想,也是研究永州古代祭舜、祭二妃風俗的重要史料。永州越俗濃郁,楚風強烈,迥異于中原。這在柳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明洪武《永州府志》卷一“風俗”:“按柳子厚云:‘瀟湘參百粵之俗?!帧吨x表》云:‘地極三湘,俗參百越?!軜s《表》云:‘家閑禮義而化易孚,地足漁樵而人皆樂。’”主要用柳文做概括。柳在《永州龍興寺息壤記》中說“永州居楚越間,其人鬼且機?!敝赣乐萑讼嘈殴砩衽c迷信。在《永州剌史崔公墓志》中又說“惟是南楚,風浮俗鬼。戶為胥徒,家有禳梗?!闭f永州人崇神信佛,家家有求神拜佛祈禱除疫之祭。這是對民俗的真實反映。柳“為文遂火,為文驅螭”,在永州傳為佳話。明洪武《永州府志》在卷十一“祥異”中收入《訴螭文并序》、《捕蛇者說》、《逐畢方文并序》等文。永州多火災,民間傳說這是火神畢方所為,關心民瘼的柳,撰文聲討畢方,警告畢方,命令畢方遠走高飛,“海之南兮天之裔,汝優(yōu)游兮可卒歲”。體現(xiàn)了與民同憂的襟懷。永州城內(nèi)原大西門的左側城垣中建有畢方塔,俗名火鳥塔,刻有《逐畢方文并序》。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二日,居民到塔前燒香化紙,口誦柳文,乞求柳子保佑城內(nèi)永不發(fā)生火災。塔直至“文革”時才拆除,發(fā)現(xiàn)塔下有大鐵鍋,內(nèi)罩錫箔紙等物,傳為鎮(zhèn)火鳥的鍋。柳為破除“息壤”迷信而作《永州龍興寺息壤記》。1971年,在龍興寺原址的零陵縣委招待所擴修廚房施工時,挖出一塊刻有“息壤”二字的石碑。碑被打破填為墻腳。
康熙九年《永州府志》藝文志收柳文38篇、柳詩38首,占有較大比例。柳宗元寫了不少人物傳記,以及與人相關的大量文章,留下了豐富的史料。在永州寫的《段太尉逸事狀》及信,寄給在京的韓愈,供他在編修國史時參考??滴蹙拍辍队乐莞尽肪硎迦宋镏荆ㄉ希ぱ剂袀鳎榻B崔敏、韋宙、呂溫、薛伯高、薛存義等,均采用柳文為素材。流寓列傳首先介紹柳宗元,對其家世、生平、業(yè)跡做了概述,最后評價“然其才實高,名蓋一時”,韓愈評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苯又榻B吳武陵、李睦州、南承嗣、李渭、元克己等,基本上也是以柳文為依據(jù)。在卷十六人物志(中)·名賢列傳,對祁陽“耽志古學”的覃季子做了簡介,完全是柳文《覃季子墓銘》縮寫。特別是柳為小人物寫傳,宋清、郭橐駝、童區(qū)、楊潛等,生動傳神,在歷史上留下閃光一筆。
柳宗元對永州的地理環(huán)境、天氣物候、草木鳥獸等有過生動的描述。在《囚山賦》中說“楚越之郊環(huán)萬山兮,勢騰踴夫波濤”,說明多山的特點。柳詩“長歌楚天碧”、“欵乃一聲山水綠”、“春風無限瀟湘意”,這是對自然風光的謳歌,至今常被人引用。他對永州夏季炎熱、冬天寒冷有過深刻體會。他筆下的樹木鳥獸、花草蟲魚,種類繁多,顯示了知識的淵博。永州的不少地名以及寺觀、亭臺,均與柳相關。一是由柳命名或記錄,二是因柳而得名。載入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卷八“山川志”的如萬石山、西山、香零山、石角山、小石城山、華嚴巖、朝陽巖、柳巖、小丘、東丘、愚溪、黃溪、鈷鉧潭、石渠、石澗、南澗、蒲洲、袁家渴、司馬塘等。還有東山、黃茅嶺、蕪江、柳子街等,大都沿用至今。柳子街于2015年4月被評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街區(qū),為湖南唯一。洪武《永州府志》卷五“寺觀”,涉柳詩文7篇;卷六“亭臺”,涉柳詩文3篇,地名2處;卷十二“雜詠詩文”共11篇,柳占7篇。特別是“瀟湘八景”、“芝城八景”、“永州八景”,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也不管是產(chǎn)生于宋代、明代、清代,其中不少內(nèi)容與柳宗元有關,與《永州八記》有關。“瀟湘八景”泛指湖南湘江及沿岸的八個景點,其中“瀟湘夜雨”指永州蘋島,也就是柳宗元筆下的蒲洲。“江天暮雪”一景的靈感源頭即來自柳的《江雪》詩。至于“永州八景”的大部分景點至今仍在,“蘋洲春漲”指蘋島?!坝尴餮敝赣尴!吧剿峦礴姟敝笘|山高山寺,原唐代法華寺?!俺栃袢铡敝赋枎r?!跋懔銦熡辍敝赶懔闵?,命名明顯受柳詩《登蒲洲石磯望橫江口潭島深迥斜對香零山》的影響。由此可知,柳的影響源遠流長,柳的貢獻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1]何書置.柳宗元研究[M].長沙:岳麓書社,1994.
[2]杜方智,林克屏.柳宗元在永州[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3]雷運福.柳宗元集版本探微[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4]賴中霖.康熙九年永州府志注釋[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5]呂恩湛,宗績辰.[道光]永州府志[M].長沙:岳麓書社,影印本,2008.
(責任編校:張京華)
中圖分類號:I20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219(2016)06-0009-04
收稿日期:2016-03-01
作者簡介:呂國康(1948-),男,湖南永州人,高級講師,湖南科技學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為柳學、瀟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