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楠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觀察
楊楠
目的探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例。對照組采用吸痰、吸氧、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進行聯(lián)合治療。治療結束后分別在2、72 h進行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在治療2 、72 h后心率、呼吸頻率、血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H、PaO2、PaCO2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且治療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
為了研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本文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例。觀察組中男37例,女26例,年齡43~85歲,平均年齡(63.2±5.1)歲;對照組中男30例,女33例,年齡45~83歲,平均年齡(62.8±4.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對患者進行吸痰、止咳、平喘及抗感染等治療措施。觀察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聯(lián)合治療:首先,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面型,選擇合適的面罩,然后將氧氣與面罩連接,對患者進行吸氧,流量2~5 L/min。設置呼吸機參數(shù),吸氣壓8~10 cm氧氣,呼氣壓0~4 cm氧氣,等到患者適應后,再進行增加吸氣和呼氣值,直到吸氣值到18~20 cm氧氣,呼氣值到4~6 cm氧氣為止。然后開始進行通氣,并且通氣時間≥12 h/d。
1.3觀察指標 通過儀器觀察呼吸頻率、血壓、心率、pH、PaO2、PaCO2等情況在不同時間段的變化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pH、PaO2、PaCO2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2 h后,觀察組pH、PaO2、PaCO2變化情況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在治療2、72 h后心率、呼吸頻率、血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H、PaCO2、PaO2變化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H、PaCO2、PaO2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治療前比較,b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 pH PaCO2(mm Hg) PaO2(mm Hg)治療前 治療結束2 h后 治療前 治療結束2 h后 治療前 治療結束2 h后研究組 45 7.23±0.09 7.38±0.04ab102.03±19.88 49.47±9.35ab48.96±5.35 79.54±9.81ab對照組 45 7.24±0.06 7.31±0.05b104.71±21.09 63.75±13.42b47.89±5.37 62.92±7.88b
表2 兩組患者呼吸頻率、心率、血壓治療前后變化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呼吸頻率、心率、血壓治療前后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心率、呼吸頻率、舒張壓、收縮壓的單位依次是次/min、次/min、mm Hg、mm Hg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治療2 h心率 呼吸頻率 舒張壓 收縮壓 心率 呼吸頻率 舒張壓 收縮壓觀察組 63 121±11 27.6±5.7 104.75±10.65 163.68±17.34 110±12a21.3±3.6a89.54±9.19a142.52±10.84a對照組 63 123±9 28.3±4.4 105.19±9.81 162.52±16.09 119±10 25.7±3.1 95.29±11.26 153.27±14.98 t 0.384 0.712 1.157 1.234 3.824 3.901 4.098 3.95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治療72 h心率 呼吸頻率 舒張壓 收縮壓觀察組 63 107±12a20.1±3.2a78.03±7.06a122.17±8.75a對照組 63 113±10 23.5±2.6 86.33±8.90 132.23±12.47 t 4.532 4.511 5,672 6.574 P<0.05 <0.05 <0.05 <0.05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空氣污染越來越重,空氣中的不良氣體和霧霾等有害顆粒增多,所以,會導致發(fā)生呼吸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呼吸疾病,因為吸入不良氣體和有害顆粒,進而引發(fā)炎癥,從而導致發(fā)生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的慢性支管炎[1,2]。嚴重者會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使二氧化碳潴留,進而導致患者嚴重缺氧,嚴重危害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屬于高發(fā)病,由于中老年人的身體素質較弱,容易感染疾病,嚴重者會導致呼吸衰竭,進而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極大的提高了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殘率[3,4]。傳統(tǒng)的治療辦法就是采用常規(guī)的辦法治療,進行吸痰、止咳、平喘及抗感染等治療措施,會引起并發(fā)癥和延長治療時間。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夠有效地改善呼吸頻率,增強患者的吸氧能力,效果良好。本文對本院的126例患者分別進行常規(guī)治療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況。
綜上所述,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且治療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金學亭.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探討.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7):90-91.
[2]符翔,鄒琳,徐景妍.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51(5):103-104.
[3]陳靜波,胡華元,張壽山.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新醫(yī)學,2013,44(1):48-49.
[4]黃笑娟,黃紀文.無創(chuàng)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4):25-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056
2015-11-19]
010080 內蒙古第四醫(yī)院內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