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市第十七小學(473000) 李付曉
?
不要讓目標成為“擺設”
河南南陽市第十七小學(473000)李付曉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課堂上呈現(xiàn)的目標不應該成為“擺設”,而應當細化目標、落實目標、檢測目標,這樣才能發(fā)揮目標應有的作用。
目標細化目標效率
“您所在的學校,上課出示目標嗎?”“您對出示目標有什么看法?”近日,在師院給來自不同地市的國培班學員上課時,提了這樣兩個問題。問題一出,立即引起了學員的共鳴,大家議論紛紛,教室頓時熱鬧起來。有幾個教師大聲地說:“沒有用,完全是走形式,都是照抄教參書上的目標,當然沒用了?!边@一番議論,引發(fā)了我心中的“三問”。
一問:為什么說課堂出示目標沒有用呢?
目前,很多地方都要求上課出示目標。之所以有教師認為出示目標沒用,根據(jù)我個人觀課、聽評課的情況來看,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應付式。有些教師出示目標就是為了應付檢查,或者說是在“外力”作用下不得已而為之。這部分教師的課堂,在上課伊始就出示學習目標或教學目標,讓學生讀一遍,然后整節(jié)課就不管不問了,目標成了“擺設”。第二是拿來主義。這部分教師出示的目標都是照抄照搬教參或教案上面的,甚至有些目標的內(nèi)容學生根本不理解。這些目標大而空,而且不具有檢測性。
例如,在教學“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時,教師出示了如下目標:1.使學生經(jīng)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2.通過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能力。這四個目標可以說是“萬能目標”,不具檢測性,對于解決問題的課型都可使用。這樣的目標太籠統(tǒng),不具體,顯然是教師照抄教參上面的。無論是“應付式”還是“拿來主義”,都充分說明教師沒有認真研讀教材,沒有從學情出發(fā),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制定目標,所以出示的目標實用性不強,導致目標成為課堂上的“擺設”。
二問:課堂出示目標真的就沒有用嗎?
布盧姆曾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教者與學者能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庇纱丝梢?,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在課堂教學中具有激勵、導向、評價的功能。因此,課堂出示目標非常有必要,并且應盡可能以學習目標的形式呈現(xiàn)。好的目標不僅實效,而且具體可檢測,應成為課堂的“靈魂”。
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時,教案上給出如下目標:1.認識幾分之一;2.會讀寫幾分之一;3.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這三個目標也是本節(jié)的三個知識點。在上這節(jié)課時,我反復研究教材,結(jié)合學情及本部分知識的特點,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了整合,將本節(jié)課原來的三個教學目標細化成六個:1.聯(lián)系實物,通過觀察、動手再次認識平均分的含義,并認識幾分之一;2.能規(guī)范地讀寫幾分之一;3.會用不同的方法折出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4.能說出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5.能說出分子分母的含義;6.會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并能說出理由。細化后的六個目標不僅具體,而且具有可檢測性,便于對課堂達標情況進行檢測。因為平均分是認識幾分之一的基礎,所以在目標1中加入了“再次認識平均分”。同時對教材進行了整合,把理解分子分母含義提到了這節(jié)課,目的是為學習比較分數(shù)大小打基礎。這樣的目標就不會成為“擺設”,它不僅具體,而且針對性強。
三問:什么樣的目標才是課堂需要的?
細化后的目標才是課堂需要的,才不至于成為“擺設”。細化目標就是要求教師找到每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點,站在學生的角度把每個知識點要達到的目標用恰當?shù)恼Z言敘述出來,并以學習目標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細化教學目標要做到“一個防止、兩個促進”。“一個防止”就是防止遺漏知識點。“兩個促進”就是促進教師研究教材,促進教師思考如何教。
例如,在教學“式與方程”時,這節(jié)復習課教參上的目標如下:1.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有關(guān)方程的基礎知識,會解學過的方程,并能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2.體會方程中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3.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比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識的方法。在這三個目標中,有兩個屬于情感目標,這樣的目標大而空,不具有檢測性。為此,我細化后的教學目標有六點:1.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量關(guān)系、運算定律、計算公式和計算法則;2.根據(jù)字母所取數(shù)值計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能說出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4.能熟練地解簡易方程;5.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6.能熟練區(qū)分式、等式和方程。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細化后的目標涵蓋了這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點。這是一節(jié)容量較大的復習課,知識點較多,如果教師能做到細化目標就可以避免遺漏知識點,同時又厘清了自己教學的思路。又如,在教學“24時計時法”時,這節(jié)課有內(nèi)容多、新知識點多、概念多的特點。很多教師無法在一節(jié)課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并且教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非常辛苦,教學效果不理想。經(jīng)過研究,我把本節(jié)課的目標細化為五點:1.能說出什么叫24時計時法;2.會辨別普通計時法和24小時計時法;3.能識別24時計時法;4.能熟練地把普通計時法轉(zhuǎn)換成24時計時法;5.會把24時計時法轉(zhuǎn)換成普通計時法。在細化目標的同時,我也厘清了教的思路、學的方式。為了更好地落實上述的目標,我采用了一一對應法設計了如下的自學指導:1.什么叫24時計時法?2.鐘面內(nèi)圈的數(shù)表示什么?外圈的數(shù)表示什么?它們有什么關(guān)系?3.上午9時、下午4時、晚上10時等是什么計時法?9時、16時、22時等又是什么計時法?4.普通計時法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5.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如何轉(zhuǎn)換?6.普通計時法時刻要( )才能變成24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時刻要( )才能變成普通計時法。在學生自學討論后,我讓學生逐一匯報自學指導里的五個問題,在不斷補充完善的過程中,學生解決了自學指導中的所有問題。我在課堂最后又進行了檢測,檢測題目都是圍繞目標而設計的,因此學生答題正確率高。整節(jié)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課堂效果非常好。
綜上所述,只有教師在課堂上呈現(xiàn)細化后的學習目標,教學過程圍繞目標開展,課終檢測目標,這樣才能發(fā)揮目標應有的作用,不要讓目標成為“擺設”。
(責編李琪琦)
G623.5
A
1007-9068(2016)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