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楓(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學)
素質教育下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
徐曉楓
(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學)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的知識廣泛?!币簿褪钦f,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滲透人文教育不僅是歷史學科價值的體現,也是學生能否得到健全發(fā)展的基礎。所以,作為新時期的歷史教師,要從多角度入手,有效地將人文教育思想滲透到課堂活動之中,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初中歷史;人文教育;意義;方法
素質教育下的初中歷史課堂,要有意識地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簡單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要從思想上認識到人文教育對學生健全發(fā)展的重要性,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有意識地滲透人文教育,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歷史課堂中獲得全面的發(fā)展。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有效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進行論述。
所謂人文教育,是指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滲透和體現。對于歷史教學來說就是要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來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加深學生對歷史課程內容理解的同時,也為高質量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1.有助于課改基本理念的貫徹落實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歷史課程教學的目標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技能的灌輸,更多地在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的是讓學生獲得綜合而全面的發(fā)展。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教育是有效落實課改基本理念的重要方面,也是展現課程內涵的關鍵。在歷史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深入挖掘歷史教材的價值,要有效地將人文教育思想滲透到課堂活動之中,以確保歷史課程理念落到實處。
2.有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全面發(fā)展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簡單的知識掌握和應用已經不能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也不利于學生社會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有效滲透人文教育思想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還能引導學生去感悟和體會歷史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為學生健全的發(fā)展做好保障工作。
3.有助于和諧社會的形成與發(fā)展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一直關注的是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以及學生考試的分數,導致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知識型”人才,甚至可以說是只會死記硬背理論知識,完成試卷,嚴重不利于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而素質教育下,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歷史課程的人文特點,要培養(yǎng)出全面的人才來確保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同時也為歷史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1.更新觀念,有效滲透人文教育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教師從觀念和思想上認識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從行動上去將人文教育與歷史課堂結合在一起,才能為學生健全的發(fā)展做出相應的貢獻。那么,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呢?首先,明確歷史教學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意義,也就是我們上文所闡述的內容,這樣才能確保人文教育落到實處。其次,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也就是說,我們要改變應試教育下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改變以往單一的知識灌輸,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展現歷史課程的魅力。總之,作為新時期的歷史教師,我們要更新歷史教育教學的觀念,要有效地滲透人文教育。
2.多樣方法,有效滲透人文教育
(1)在自主搜集資料中滲透人文教育
自主搜集資料是有效貫徹落實課改下所提出的“以生為本”理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活動形式。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在自主搜集資料、了解所學內容的過程中,有效地滲透人文教育,以確保高效歷史課堂順利實現。
例如,在教學《貞觀之治》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對唐太宗和武則天有正確的評價,更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在本節(jié)課的預習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自主結合網絡資料、教材資料、文獻資料等搜集相關的故事和內容,比如,唐太宗的一些小故事,了解玄武門事變的過程和結果等等,這樣自主搜集資料的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而且能讓學生在自主搜集資料中學會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問題。
(2)在小組討論問題中滲透人文教育
小組討論活動的開展是指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生為單位進行獨立思考、互相討論,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助于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對學生健全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改革開放》時,由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改革開放的重要性,通過了解自己身邊的變化,感受市場經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好處。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幾個問題進行互相交流、討論:①改革開放的實施是走資本主義國家的道路嗎?②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身邊生活發(fā)生了哪些變化?③改革開放對我國的發(fā)展起到了哪些作用……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結合教材內容,在小組內互相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印象,還能讓學生在討論中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
(3)在對比學習活動中滲透人文教育
對比學習活動是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方法,也是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更是讓學生在對比中去理解文本中心思想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找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點的知識點放在一起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侵略與反抗》這一章節(jié)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也為了讓學生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更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在本章節(jié)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將“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教學中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割讓的土地、賠款的數額、開放的港口等方面進行對比學習、分析,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自主對比中加深印象,感受清王朝的腐敗,以及中國人民的頑強抗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4)在形象視頻展示中滲透人文教育
眾所周知,歷史承載的都是已經發(fā)生過的內容,對于現在的90后、00后來說都比較陌生,如果單純的知識灌輸僅會讓學生感覺課堂越來越枯燥,嚴重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人文教育的順利實現。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形象化的視頻展示來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人文素養(yǎng)得到大幅度培養(yǎng)。
例如,在教學《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授課的時候,我借助多媒體視頻向學生播放了“香港”“澳門”回歸時人們激動的畫面,并播放了歌曲《七子之歌》,目的就是在直觀的視頻展示中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進而為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大幅度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無定法,在歷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不僅能夠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而且對學生健全的發(fā)展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課改基本理念,以真正實現歷史教學與人文教育的雙重目標。
顧云.強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2(11).
·編輯 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