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帥(福建省同安一中)
中學作文教學思考與實踐
周敏帥
(福建省同安一中)
如何提高作文教學效率一直都是許多老師面臨的一個課題,很多老師都無從下手。在初中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許多老師積極探索出各種教學模式,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了參考和方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發(fā)現,我們的思考點應該集中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信心,教會學生審視作文的方法,使其懂得如何修改作文及怎樣提高。為此,摸索出一套具體的方法,主要采用作文分類指導,學生自主修改相結合的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希望該教學模式對初中作文教學能有所借鑒。
初中語文;寫作指導;作文修改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的作文側重于模仿、概述,而到了初中階段,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表達,同時注重真實情感在自己文章中的流露。作文教學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往往會花費很大力氣而看不到成效。在此過程中,很多老師就會在糾結中放棄,認為作文寫作指導是勞而無功的。每次改作文就給一個分數和幾句簡單的評語,至此作文練習就結束了。另外,每當老師布置作文,學生就會想怎么應付過去。不是找作文選去模仿,就是自己編故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老師布置,學生應付的局面,致使學生作文水平原地踏步,少有提高。
因此,抓住作文教學的關鍵點,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就成了作文教學的重要課題。那么,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寫作水平,我們該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初中生寫作文往往還沒有擺脫小學作文簡單的表達習慣,語言幼稚、敘事簡單。內容上大多東拼西湊,語句干癟。面對此類情況,老師一定要有耐心,從最基本的寫作方法入手,注重學生的日常積累,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并在每次寫作前給予適當的寫作技巧指導。
寫作信心源自對學生作文的肯定和欣賞。當一個學生的作文得到老師的肯定、同學的歡迎時,他會產生自信心。那么,讓大家認可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一定能夠反映現實生活,內容生動有趣,語言表達幽默。其實只要做到這幾點,學生就會擁有再次創(chuàng)作的信心。那么,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發(fā)生的趣事,并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例如,學生早上來到學校后交作業(yè)的情景就有東西可寫,我在一次作文課上表演了課前組長收作業(yè)、組員交作業(yè)的情景,表演過程中學生一片歡笑,說我很會反映現實的早自習狀況,并且對我的表演報以掌聲。隨后我讓學生根據我的表演結合真實場景完成一個小短文,學生寫得非常生動,我把學生的文章隨機讀給全班同學聽,他們都說非常貼近生活,而且非常有趣。我想,這樣的生活小事對喚起學生對寫作的信心十分有益。即,寫作內容從生活入手,力求表達出真情實感。
1.養(yǎng)成讀書時記筆記的好習慣
讓學生每周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并記錄下美文的好句、好段,并對好的段落進行批注,批注內容可以從修辭、內容、動詞形容詞的運用等多個角度入手。還可以讓學生對美文寫出讀書感受、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同時,要指導學生經常閱讀,優(yōu)美的文段還要多背一背,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厚積薄發(fā)。
2.鼓勵學生關注社會熱點
社會熱點新聞就是最新鮮的“閱讀”材料,要讓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報的習慣。當學生學會看新聞時,無形中就會對社會現象產生自己獨立的思考,當一個學生會對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的意見并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時,他寫作的底蘊實際上在悄然增長,終有一日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同時,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很好的手段。
3.引導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用心觀察生活
生活就是一本很好的書,內容包羅萬象,只有學生深入了解生活,有了體驗,有了對生活的觀察,才能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當學生看到一個題目時,他的頭腦里才會出現不同的選擇,從而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么的困擾。陶行知曾說過:“我們要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之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對宇宙發(fā)問,與萬物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边@就告訴我們,要鼓勵學生廣泛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使之形成獨特的體驗,從而形成豐富的語言,并且運用合理的語言進行表達,把語文教學引向社會,讓社會去教導學生,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精神。
臧克家在給一位學生提修改意見時,讓其獨立修改多次,學生認為臧克家在敷衍他。當最后一次來找臧克家時,臧克家說他的文章可以發(fā)表了。這就說明,好文章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
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師讀一遍,邊讀邊挑錯別字和病句,最后打個分數,寫上評語,一次作文訓練就結束了。其實這樣的重復是徒勞的,既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也不能讓學生從中得到多大的提高。而且當學生沒有根據老師的意見進行修改,并將作文丟在一旁時,這篇半成品就變得毫無意義。因為學生下次動筆時依然盲目,不知自己的寫作問題。因此,這種現狀必須改變,要做對學生有益的指導。
葉圣陶先生說:“改文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寫作文的人?!睂W生往往寫完作文后不會再看自己的文章,直接交給老師進行批閱,很少會主動修改自己的文章,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如果自己寫的文章語句不通、錯字連篇、內容虛假,都打動不了自己,怎么會打動讀者呢?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寫作訓練的目標讓學生進行分組修改,讓學生成為作文修改的主人,這樣學生既可以交流寫作心得,又可以發(fā)現別人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分享寫作感受,寫作好的同學可以當小老師,寫作差的同學也知道該怎樣去努力。在這種交流中,作文的評改就變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過程。學生參與評改過程,有助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學生在討論中也明確了自己的寫作問題。最后再由教師進行點評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的評改才會充分、有效。這樣,作文評改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學生在互批互改的過程中,既主動根據自己的寫作認知認真思考、研究了別人的文章,同時又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反思,并進行修改,經過這樣的訓練,無疑對學生寫作與鑒賞水平會有巨大的帶動和提高。
在傳統(tǒng)意義上,作文教學的課型分為作文指導課和作文講評課兩種。然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和探索。可以將作文指導課、作文講評課、作文修改課、情境教學課、視頻寫作課等多種課型相結合,根據不同的訓練要求進行系統(tǒng)的組合。
1.作文指導課。在學生寫作之前指導學生該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在寫作思路、寫作方向等方面進行點撥,讓學生明確為什么寫、寫什么和怎么寫,以完成寫作任務,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記敘文按類別可以分為寫人、敘事和寫景狀物三類。寫人還可以分為寫一人和多人,敘事還可分為敘一件和多件事,寫景狀物還可分為寫一種和多種景物。寫人的作文可以從描寫方法,敘事的作文可以從敘述方法,寫景狀物可以從場面描寫、環(huán)境描寫、表達方式上進行指導等。
2.作文講評課。作文講評課是教師按照作文教學計劃和本次作文訓練的要求,針對學生作文的優(yōu)點和問題所作的講析、評議。它是一次再指導,是寫作后的指導。成功的作文講評課能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鞏固寫作的興趣,交流寫作的體會,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寫作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
3.作文修改課。可以根據教師的教學意圖選擇不同題材和類型的文章,將文章修改成有針對性問題的“病文”,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并找出其中的問題,再針對問題進行修改。以此強化學生的修改能力。
4.情境寫作課。情境教學課是利用現有的生活情境或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觀察和思考,以激發(fā)寫作欲望,調動寫作情趣,完成寫作任務。如教學中先播放震撼、有感染力的影片,使學生進入一定的情境,并對影片所放映出來的圖片或音樂有所聯想或想象,或有所啟發(fā),然后進行寫作。如:我在上細節(jié)描寫課時,播放了《背影》的片段,將自己改編的爬月臺片段和原文進行比較,讓學生通過比較體會其中的不同,從而調動起學生對細節(jié)描寫的興趣。
總之,作文教學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新教學,教師既要兼顧學生的寫作基礎,又要學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努力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感。在整個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大膽嘗試,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力求方式方法多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作文課充滿活力。始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讓學生敢于在文章中展現真我,抒我真情。
[1]章熊.中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定位[J].課程·教材·教法,2000.
[2]劉正偉.臺灣作文教學發(fā)展新趨向[M].江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杜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