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百玲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第五中學)
?
“引導、實驗、感悟”教學法初探
蔣百玲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第五中學)
摘要:教好物理,一定要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深入思考、主動感悟,以促進知識的生成。
關鍵詞:物理;策略;引導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主的一門課程,其知識比較深奧,不是僅憑記憶與演算即可學會的。教好物理,一定要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并在實驗探究過程中,讓學生深入思考、主動感悟,以促進知識的生成,使科學實驗常規(guī)化,使抽象理論具體化,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自由、愉悅。
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這門功課的學習,雖然從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滲透了,但是,他們對物理知識系統(tǒng)化與層次化的學習與探究還遠遠不夠,所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而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重在教師的“引導”。
1.以引導促觀察
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觀察往往是隨意的、無序的,只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之下,才能使觀察做到有目的、有順序,以更好地培養(yǎng)興趣,引發(fā)探究。
2.以引導激探究
課堂上,只有教師那激勵且頗具啟發(fā)性的語言,才能恰到好處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觀察與探究,使自主學習得以有效的開展,從而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物理學是由實驗和理論兩部分組成的,物理學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笨梢?,物理課程的教學,離不開師生的課堂實驗,這里所說的師生課堂實驗,包括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兩大類。無論哪種形式的課堂實驗,都能夠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與思考,從而使物理學習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而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一種額外“負擔”。
1.以演示實驗促進自主學習
物理課上,教師通常要做很多演示實驗,如聲音的產生、光的反射規(guī)律、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分子之間的引力、太陽能的作用等等,教師在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會使學生對一些物理現象很感興趣,而在教師那步驟清晰、方法合理、講解精當的演示實驗過程中,在細心觀察的同時,學生心里一定會產生無數個“為什么”,一定會生發(fā)我也要“試一試”的沖動,這種沖動與思考勢必會引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使自主學習“水到渠成”。
2.以分組實驗實現自主學習
對于一些探究性實驗,要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來完成。在做這樣的實驗前,教師要講清實驗的內容,并引導學生探討實驗的方法、步驟,還要讓學生明確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尤其是安全事項,且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以及做好實驗器材與實驗材料的準備,使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做到科學、合理、無疏漏。
教師就要竭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給予學生足夠的用于分組實驗的時間和空間,而不要以“講授”替代“探究”,不要讓課堂探究流于形式,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地得以開展。如,在做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連接實驗中,教師要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也只有在學生屢次經歷電路連接的失敗之后,才能真正地發(fā)現規(guī)律,懂得原理。
實驗,是探究學習的開始;反思,是探究學習的升華;感悟,是探究學習的結晶。實踐表明,只有通過學生的深刻反思與有效感悟,才能生成物理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1.認真分析物理現象,進行大膽猜想、驗證。
2.深入研究實驗過程,進行合理設計、操作。
3.正確對待實驗結論,進行科學概括、總結。
總之,只有對學生真正地“放開”“放手”,通過“引導、實驗、感悟”改進教法、創(chuàng)新學法,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有效”“高效”。實質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才是物理知識生成的途徑,才是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才是科學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