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洪梅
(吉林省東遼縣安石一中 吉林東遼 136613)
如何使中學生作文內(nèi)容充實而豐富
姬洪梅
(吉林省東遼縣安石一中 吉林東遼 136613)
在初中寫作教學中,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在寫作時,常感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言語空洞,東拼西湊,覺得作文是語文課上最大的困難所在。我在一線從事語文教學二十余年,從教生涯中,我不斷摸索,不斷總結(jié)、反思,與同仁交流,從而總結(jié)出積累作文素材,運用相應材料,表達相關主題,使作文內(nèi)容充實而豐富的幾點經(jīng)驗:
1.必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僅要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眼前的紛繁復雜,豐富多彩的世界,更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成功的喜悅,失敗的辛酸,被人誤解的委曲,不被信任的無奈,并且要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不要流水帳似的日記。要寫真心話,抒發(fā)真情,把生活中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發(fā)生在身邊的值得記錄的事件逐一記錄下來,日后翻閱,其中某些事情一定可以成為某一作文題目的不二材料。
比如,在幾年前,我所教班級學生身體不適,我不顧外面風雨交加,騎摩托車帶學生去醫(yī)院看病,而且他在醫(yī)院辦公室吐了一地,我把穢物給打掃干凈。后經(jīng)過醫(yī)生及時診治,該生很快地恢復了健康。在以后的考試中,這個學生在作文題目《溫暖》、《責任》、《往事長暖于心》等寫作中,都把這個典型材料運用其中,這樣既使內(nèi)容充實,也使文章具有真情實感,催人淚下。
2.必須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生活中的經(jīng)驗一半來源于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另一半來源于他人的生活經(jīng)歷,而他人的生活經(jīng)歷有的我們可以直接聽他們講述,也有的被一些人寫進書中,我們則可以通過閱讀去感知了解。
古往今來,眾多文學巨匠給今人留下了豐富至極的文學佳作,也給后人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閱讀經(jīng)典,就是與名人進行心靈的對話,精神的交流。對他們的多舛人生,坎坷經(jīng)歷的了解感知必定會從精神層面鼓舞自己,所以,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名人傳記,多讀優(yōu)秀散文詩歌戲劇,讀思結(jié)合,把自己的感悟隨時隨地記錄下來,一定會為自己的作文積累豐富的素材。
比如,在一次期中測試中,作文題目為《最初的夢想》。一些學生因為課外閱讀積累做的較好,所以在他們的作文中,就有一些典型的材料被運用。比如“毛澤東堅持革命斗爭,無論遇到多大艱難險阻也從未放棄,司馬遷博覽群書,游歷天下,雖為李陵降匈奴辯解獲罪受宮刑而仍未放棄著書,終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居里夫人的事例,達芬奇的事例,總體來說多讀多思多感悟,作文才會更豐富更充實。
3.關注時事政治,觀看《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全國道德模范》等節(jié)目,既能凈化心靈,又能感受榜樣的力量,還有利于積累材料。在寫作過程,一些學生總是感覺沒有典型材料。其實,如果用心關注各種新聞類的節(jié)目,總會搜集到一些有用的材料。比如一些孝心少年,父母在外打工,和爺爺奶奶在家,既要操持家務,照顧老人,看護弟弟妹妹,又要上學,這樣的事例對衣食無憂的學生肯定會有觸動,也會讓他們對什么是幸福有新的理解和詮釋。
其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作文中的好素材,關鍵是教師要善于引導、指點,學生要善于觀察、用心感悟、多積累、多實踐、反復修改,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使自己的作文內(nèi)容充實而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