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建波(山東省威海市臨港區(qū)威海市第十四中學)
?
生命化課堂教學感悟
叢建波
(山東省威海市臨港區(qū)威海市第十四中學)
摘要:隨著生命化課堂教學的推廣普及,教學評價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焦點。搞好教學評價,對于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只看到評價的終結性作用,結果以給學生分高低、定等級而告終,使教學評價與教學相脫離。生命化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感悟;以生為本
生命化課堂教學堅持“以生為本”,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一切課堂活動的設計都圍繞學生進行。就一節(jié)課而言,教師在備教案時,必須明確三個基本問題:“我要把學生帶到哪里去(教學目標)”“我如何知道學生已經(jīng)到哪里了(評價設計)”“我如何安排教學過程以便于學生有更好的表現(xiàn)(教學過程)”,體現(xiàn)目標—教學—評價的一致性。
目標—教學—評價的一致性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學目標是我們教學應追求的結果,而評價目標是對我們教學過程的質檢。那么如何才能實現(xiàn)一致性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制訂的合理性至關重要。目標是解決“去哪里”的問題,如果去哪里都不知道,那么后面的問題就無須討論了。
2.要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必須實施規(guī)劃好的教學過程。最關鍵的問題有三個:一是自始至終把目標當作一節(jié)課的靈魂,教學的關鍵行為都應指向目標的達成;二是把教的過程當作評的過程,不斷了解學生學到了什么,不斷作出后續(xù)基于證據(jù)的教學決策;三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問題,預設是前提,是底線;生成是必然,是機智。
3.對課堂教學成效進行評價。這樣就可以從兩個方面校正我們的教學行為:一是校正我們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手段,使之更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二是校正教學目標本身,即適當調低那些大部分學生雖經(jīng)努力仍難達到的目標,使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更適合絕大多數(shù)學生。
總之,我們要增強課堂教學的指向性、目的性,進一步深化通過“目標和評價”來規(guī)范教學行為,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陳旭遠,孟麗波.生命化教學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樣態(tài)[J].教育研究,2004(04).
[2]袁維新.生命化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J].高等教育研究,2010(04).
[3]張?zhí)鞂?學生“四維”特性和現(xiàn)代教學活動[J].中國教育學刊,2011(08).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