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紅
(遼寧省本溪市南芬區(qū)實驗小學 遼寧本溪 117000)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運用技巧分析
王秀紅
(遼寧省本溪市南芬區(qū)實驗小學 遼寧本溪 117000)
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是提升教材內在品質的潤滑劑,其作用不止于畫面本身,它的影響是潛在的、深遠的。如何解決小學語文教材插圖中兒童教育缺失的現象,如何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設計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是教育以人為本,讓學生、教師、家長滿意所必須解決的重要議題之一。
繪畫 插圖 橋梁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帶有插圖的教科書的教學效果優(yōu)于純文字的教科書。一般人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住15%,從視覺、圖像中獲得的知識能記住25%;如果聽覺和視覺相結合,能記住知識的65%。這說明圖像法與講述法結合,能大大提高學習者獲取知識的總量。
從插圖編繪的歷史發(fā)展來看,插圖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也呈現出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fā)展趨勢,而每一次插圖的變化都同教學改革、教科書的革新密不可分。[1]
新課程改革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一顯著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大量篇幅的插圖,并且在插圖質量和內容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進。從插圖內容上看,有表現課文中心的,有揭示課文重點的,也有描繪人物形象的,展現故事情節(jié)的;從編繪質量上看,這些插圖色彩鮮艷,富有童趣,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啟迪性等特點;從圖的數量多少來看:有單幅圖,有組合圖,有連續(xù)多幅圖;從所在位置上看,有題頭圖,有文中圖,有練習圖;從功能上來看,有常識理解圖,兒童生活圖,道德范型圖……這說明插圖越來越成為語文教科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1.插圖是開啟記憶的鑰匙
研究表明,插圖有助于對信息的識記。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功能,加強對課文復述或背誦環(huán)節(jié)的指導。在閱讀插圖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找出與插圖相應的課文內容,把插圖與適應的語句相聯系,使插圖語言化。在閱讀插圖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上課本,復述或背誦插圖的內容。這樣,看圖讀文,誦文想畫,圖文并茂,饒有趣昧,有利于克服學生背誦的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插圖,猶如開啟記憶之門的鑰匙。[2]
2.插圖是培養(yǎng)審美趣味的酵母
和其他教科書中的插圖相比,語文教科書中的插圖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趣味方面作用獨特,這主要由于語文課本中包含著大量的文學作品插圖。它是畫家在忠于作品的思想內容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具有文學性和繪畫性的雙重審美價值。此外,語文教科書中還有一些自然風物、古跡建筑的圖片,以及與課文有關的繪畫、書法等藝術作品,這些也都包含一定的欣賞價值,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昧。
3.插圖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載體
課文插圖還具有影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觀念等潛在功能。如插圖中古今民族英雄、歷史上的偉大人物的畫像可以引起學生的景仰之情;插圖中名山大川、自然風光可以引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插圖中的文物古跡、書法繪畫作品等可以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3]
4.插圖是溝通讀者與文本的橋梁
語文課本中的一大部分插圖選取的是課文文字中最具關鍵意義的部分,往往插圖一現,全文豁然開朗。另外,課本中還有一部分插圖是作者的畫像、照片、手跡,以及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一些背景知識的圖片。這些插圖雖然不直接反映內容,但卻為學生深人理解課文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情境,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支持。
1.利用插圖,引導學生背誦或復述課文
課文的復述與背誦是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最好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要多進行此類訓練。為減輕學生負擔,應盡可能在課堂完成復述與背誦,但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要想當堂完成訓練,學生必有一定困難,我們便可以借助插圖讓學生復述或背誦。如《小猴子下山》,一共有五幅圖畫,描繪了小猴子下山經過玉米地、桃樹下、瓜地,最后什么都沒得到,只好空手而歸的故事。教學時,我先指導學生邊看圖、邊復述。接著,讓學生看教學掛圖復述課文。學生既背誦得快,又記得牢。在復述《小英雄雨來》這篇中篇小說時,我把文章中的插圖制作成連續(xù)的幻燈片,讓學生看圖片復述??粗鴪D片學生流暢地把六部分復述下來。
2.利用插圖,理解課文內容
充分利用好插圖,圖文結合,就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比如,在教《長城》一課時,首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中第一幅長城遠景插圖。接著,我讓學生讀課文,找出這幅圖與課文哪一段相符。學生很快找到與課文第一段相符。最后我讓學生圖文結合,學生從插圖中直觀形象地弄清楚了長城的特點――像條長龍。
3.利用插圖,架設說寫橋梁
新課標中提到,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與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并做到讀寫結合,多進行讀寫訓練。在課本中就有許多能引發(fā)學生想象并進行說話寫話訓練的插圖。
4.利用插圖,暢談感想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寫英雄人物的文章,這些文章均配有英雄人物壯烈犧牲時的插圖。這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時機。比如,在學習《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邱少云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插圖。讓學生說一說英雄的神情、動作,想象英雄的內心世界,從而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學生踴躍發(fā)言,談出了對英雄的敬佩之情和自己受到的深刻教育。
5.利用插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文插圖是文本內容的濃縮,是靜止的直觀,它直接訴諸人的視覺,是語言文字形象直觀的反映,能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材料的感悟。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觀圖比讀文更有興趣。小學語文一到二年級的教材中,幾乎每篇文章都配有單幅或多幅組合圖片。這些精美的圖片編排,體現了低年級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及年齡特征,他們往往因喜歡這篇文章的圖片而喜歡讀這篇文章。
6.利用插圖,理解詞句
許多課文插圖是配合學習詞句安排的,教學時從圖入手,讓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理解詞句,效果非常好。如《三味書屋》一文中的“八仙桌”“戒尺”,對現代學生來說很生疏,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找出其所在位置,認識“八仙桌”和“戒尺”。同樣,《長城》一文中的“射口”“望口”“垛口”,《頤和園》一文中的“橫檻”等詞,都可以借助課文插圖理解。
[1]朱作仁祝新華《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張廣才《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論國際本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意義》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9
[3]李錦春 《激活文本插圖,根治語文素養(yǎng)》甘肅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