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古代文論的直覺思維

      2016-03-03 17:33:16時佳佳
      現代語文 2016年13期
      關鍵詞:文論直覺情感

      ○時佳佳

      中國古代文論的直覺思維

      ○時佳佳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詩言志,詞緣情”的傳統(tǒng),表明中國古代文學自產生開始便傾向于一種抒情性文學。作為這種文學的創(chuàng)造者,評論者,古代文論家不可抑制地打上了“主觀”的烙印,在此過程中,直覺思維便貫穿了整個的文學活動過程。本文試從文章創(chuàng)作與鑒賞兩方面來解釋直覺思維的應用并闡明該現象出現的原因,并探討如何培養(yǎng)這種思維。

      中國古代文論 直覺思維 原因

      中國古代文論家們不僅有豐富的直覺思維的具體實踐,而且對于經常出現于思維活動中的直覺思維現象做了理論概括,從周漢時期對《詩》的評價,到曹丕《典論·論文》、鐘嶸《詩品序》、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嚴羽《滄浪詩話》、王國維《人間詞話》,其中很多理論都表明了在作品創(chuàng)造構思中和對詩人詩歌的品評中以直覺為主,[13]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美學范疇:神、境、韻、悟、味等等。由此可見,直覺思維在中國古代文論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是理論批評中運用最廣泛的思維模式。本文從創(chuàng)作構思和鑒賞角度出發(fā),討論直覺思維在文論中的體現,并具體闡述形成這種思維的心理因素。

      一、創(chuàng)作中的靈感、想象與情感

      直覺思維在創(chuàng)作中體現為作家自由自在地創(chuàng)作,包括在自在環(huán)境下由靈感、聯(lián)想、想象、情感、理解等諸多審美心理交融匯合而成的藝術直覺。陸機《文賦》中用“若夫感應之會,通塞之際,來不可遏,去不可止。”形象表現出靈感到來之際莫可言狀的感悟,若能抓住靈感,就可以憑著自己的隨性達到“紛威蕤以馺鹓,唯毫素之所擬。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1]的效果。陸機告訴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靈感突現,能抓住這一瞬間便會文思泉涌,體現出不經意間的主體思維的活動與靈感火花碰撞之后的絕佳效果。相反,若是一意孤行,只深思熟慮地謀篇布局,只怕會竭情而多悔??梢姡陉憴C看來,作品創(chuàng)作中,靈感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對創(chuàng)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王夫子在《夕堂永日緒論內篇》中也說:“以神理相取,在遠近之間,才著手便煞,一放手又飄忽去。”[2]他直覺地窺測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靈感的重要性,抓住這一瞬間的飄忽的靈感則神理湊合,自然神妙,抓不住便會飄然而去,或許這一生將不會重得這種感覺。所以,在某些時候,文章要成功,就要善于抓住靈感。這恰恰與劉勰在《文心雕龍·麗辭》中“至于詩人偶章,大夫聯(lián)辭,奇偶適變,不勞經營”的理念不謀而合,俱是強調靈感的重要性。對于藝術構思來講,多種審美心理因素都在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除靈感外,想象和情感也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說“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間,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乏致乎!”[3]他認為專心致志的思考,思緒連接古今,心為所動,情為所感,充分發(fā)揮思維的發(fā)散性,延展性,借助想象就仿佛感覺自己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風光??梢姡瑒③恼J為藝術構思本質上是一種自由的想象活動,應充分發(fā)揮想象的功能,不受時空限制,天馬行空,才能與風云并驅。另外,他還認為“神居胸臆,而志氣統(tǒng)其關鍵”,這里的“志氣”便是作家的情志血氣,也即詩人的情感氣質,劉勰認為,詩人只有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所描寫的具體物象中,他的文章才不是空洞而乏味的,才能創(chuàng)造出傳神的藝術形象,所有平凡的場景對象也才會一經“情”的注入便余味雋永,獲得生氣。可見,創(chuàng)作始終在感性形象中運動,并伴隨著主體情感的體驗和自由抒發(fā)。正是有了想象,有了充分的情感,藝術家們才具有了自由創(chuàng)造的思維能力。

      二、鑒賞中的審美范式

      直覺思維在作品鑒賞中則表現為重視對作家“神”“味”“境”“悟”的把握。古代文論家認為缺乏“神”也就使審美主體失去了感知能力?!痘茨献印ふf山訓》中說“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說;規(guī)孟賁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保?]這句話就強調了文學作品中“神”的重要性,作家描摹客觀事物時,即使模仿得再像,缺少神韻,不能引發(fā)讀者的共鳴,那么畫也只是一幅畫,詩也只是一首詩,徒有其表,令人失去回味的感動。嚴羽也說“詩之極致有一:曰入神。詩而入神至矣!”[5]在嚴羽看來,如果詩作能入神,也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葉燮也在《原詩·外篇》中說“然則,詩家工拙美惡之定評,不在乎此,亦在其人神而明之而已”主張詩歌的批評不能只局限于形式上的陳熟,生新,關鍵還應關注詩人的神明,此處的神明可理解為詩人的藝術感受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這些審美標準的核心也正是直覺思維的運用。

      除了“神”之外,文論家們對“味”的描述也不在少數。鐘嶸在《詩品序》中提出了“滋味說”這一文論觀點,指出“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方是有滋味也”,可見鐘嶸對詩人詩歌的品評標準是“直尋”,即直接描寫出客觀外界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來表現詩人被外物所激發(fā)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不拘泥于聲律,適度用典的要求,力求詩作體現一種自然美。可見在鐘嶸觀點里,作家能憑借直觀感受展現自己風采的可稱上品。鐘嶸之后,唐代司空圖將“滋味論”發(fā)展到新階段,即“韻味說”他在《與李生論詩書》中說“愚以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詩也”強調的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圖從主體和客體兩方面都要求詩歌要“有味”,從鑒賞主體看,詩的意義的產生要求鑒賞者必須有一定的鑒賞能力,要善于“辨味”;從鑒賞客體看要求詩歌文本要富有“韻味”,即具有耐人尋味的意境,司空圖把“味”的有無看作衡量詩歌的最高標準。[]鐘嶸和司空圖都推崇詩味論,在他們眼中,優(yōu)秀的作品應含蓄雋永,令人回味無窮,給人以感官上的享受??梢姡麄儗υ娙嗽姼璧钠吩u也是以直覺思維為主導的。

      美學范疇中關于“意境”的內涵更是經歷了長期的變更與完善。王昌齡的《詩格》中首先出現的“意境”概念為其濫觴。他認為“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這里的境泛指人的心靈所能感受到的境界,王昌齡認為一首好的詩應該將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完美交融,并且在此基礎上得到思想和情感的升華,要求蘊藉與回味,揭示了詩歌外在藝術形象的直感性與內在的意蘊相統(tǒng)一的特質,詩人應努力將自身融于所處環(huán)境之中,追求一種獨特的意境。王夫之吸收老莊、《周易》和荀子的哲學思想,提出“夫物之不可絕,以己有物;物之不容絕也,以物有己”“心,無非物也;物,無非心也”,還認為“天致美于百物而為精,致美于人而為神,一而已矣”,強調主體與客體是一種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在此基礎上,他提出:“視而不可見之色,聽而不可聞之聲,傳而不可拎之象,霏微蜿蜒,漠而靈,虛而實,天之命也,人之神也。命以心通,神以心棲。故詩者,象其心而已矣?!保?]他認為詩的本質是表現心的形象,即“意境”;而“意境”的本質,又是天人合一、心物交遇的結果。他認為詩人之心,“有與天地同情者,有與禽獸草木同情者?!敝挥懈型硎?,方可達到水中著鹽,不著痕跡的效果。同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也有關于意境的文論觀點,他提出了“隔”與“不隔”的概念,郭錫良先生解釋到“文章要情感交融,鮮明生動,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如此便是不隔,否則就是隔”。[7]其實,王國維先生的關于隔與不隔的辨別也是從直覺上出發(fā)的,是讀者感官上的一種把握,并沒有嚴格的品評標準,所以說,文論家們的意境說是圍繞直覺思維展開的。

      而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以禪論詩,引入妙悟的觀點,其實也正是直覺思維的再現。他說:“夫詩有別才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即表明有欣賞價值的詩作非關借鑒,非關政治,而唯在“興趣”“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保?]嚴羽要求詩歌盡量傳神生動,多一分少一分都會大相徑庭,最好是能做到神似而不顯露人工痕跡。[15]他所說的興趣不是現代人所認為的愛好,而是指人們在長時期認真地欣賞、品味好的詩歌作品時養(yǎng)成的一種審美意識活動和藝術直感能力,它的特點在于不憑借書本知識和理性思考,而能夠對詩歌形象內含的情趣韻味作直接的領會與把握[16],正是有了這種心理,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對一部作品有更深入獨到的理解。這一觀念的提出,表明嚴羽對于藝術活動與邏輯思維的區(qū)別的把握:只有通過直覺所捕捉到超凡的無人工斧鑿痕跡的作品,才是詩歌表達最理想的狀態(tài)。因此,嚴羽的所謂“妙悟”是強調心的感悟,是審美主體在觀賞風景、物象,探尋人性美好時的一種直接而深刻的領悟。

      三、形成原因

      綜合上文,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古代文論中無論是關于創(chuàng)作還是鑒賞批評,直覺思維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存在,這些文論家們從直覺出發(fā),又從直覺終結,形成了完整的直覺思維體系,供我們理解,感悟。那么,中國人一直以來對感性的偏愛是源于什么呢?我想,或許我們可以從中外學者的著作觀念中尋到一些端倪。

      1.情結作用

      瑞士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醫(y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chuàng)立者榮格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無意識”“情結”等現象,或許可以對中國文論重于直覺思維的傳統(tǒng)解釋一二。他認為,心靈并不是天生的清白石板,就像人體一樣,它也有著預先確立的、獨特的規(guī)定性,也就是行為的形式。這些形式在反復出現的心理功能發(fā)揮過程中就會顯現出來。也就是說,每一個具體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從他的祖先那里繼承了某種心理行為方式,繼承了一些固定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方式和形態(tài)稱為“原型”。原型是人心理經驗的先在的決定因素。它促使個體按照他的本族祖先所遺傳的方式去行動。我們不妨把古代文學家的直覺思維稱為文學創(chuàng)作和批評中的“原型”,之所以歷朝歷代都會出現這種批評方式,可能就是從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已習慣了將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用結繩,圖畫等一些直觀的方式記錄下來,并用載歌載舞的形式來表現內心的情感,于是,千百年來,這種“感之于心,宣之以口”的原型便世代流傳下來,打下了“集體無意識”的烙印,它是文人們普遍心理經驗長期積累后的一種沉淀,是一種長期追尋的要求疏導和發(fā)泄心中所想的欲望。理所當然,“直覺情結”可以說是作為一種主題為各朝文人所運用。

      2.思想來源

      中國傳統(tǒng)美學博大精深,難以盡述,然而就其重要性可從儒家美學、道家美學、禪宗美學三方面入手。道家美學崇尚自然之道,追求個體精神的絕對自由,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這就決定了文論家們更重視情感與意象的結合,強調通過直覺而走向哲理領悟。儒家美學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追求一種“和”的境界,在藝術中把握渾然一體,達到整體的美?!兑捉洝分兄鲝埖囊环N“圓而神”的智慧正是對儒家美學中直覺的詮釋。它是一種隨具體事物之特殊單獨的變化而與之宛轉俱流之的智慧,它不是運用抽象的理智,而是處處通過具體的事物,體生命意義與天地化幾,觀時代風會氣運變化,以此智慧,與人論學而應答無方,隨機指點,如行云流水,所以文論家們心之所至便是一種圓通的境界。禪宗主張“心”是世界的本源,“法由心生”“境由心造”高揚心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藝術家們重視人的主體性,認為藝為心之表,追求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瞬間性頓悟,實現物我兩忘的最高境界。儒釋道三家相互交融滲透,對藝術家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形成了中國文學中重視直覺,偏重和諧的藝術精神。

      3.摹仿說

      關于直覺思維興起的原因,我們或還可借鑒維柯的原始思維特征。維柯主要提出了想象思維的“以己度物”?!耙约憾任铩笔侵冈谌藗冞€不善于抽象思維時,認識事物還不能得出明確概念,只能憑自己的切身經驗去衡量事物,“把自己的本性轉到事物身上去”。[9]他認為,在那個年代原始人的推理能力還是比較弱的,他們的邏輯思維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但是他們在形象思維和直覺想象上是具有相當優(yōu)勢的,因為對這個世界還不夠了解以及知識的匱乏,他們想象是十分豐富的,感覺也很敏銳,這種感覺力和想象力便是具體思維和具象思維能力。我們的祖先們像是一個未成熟的兒童,正處于不擅長抽象思考的時期,常常是憑感官接受外在事物的印象,把這些印象儲存在記憶里,作為構思的材料。他們的行為特點表現為摹仿,他們常常摹仿自己所能懂得的事物來取樂,而這樣的摹仿活動可看作文學初期創(chuàng)作的活動,主要通過想象、直覺來完成,這種思維特征為后來的形象思維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如“出水芙蓉”“錯彩鏤金”“高山流水”便經常為文論家們所采用來比附文學。

      4.直覺思維在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

      而其他的一些學者則從直覺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對比中,強調了直覺思維的重要性。如黑格爾曾講過:“哲學方式對于藝術家是不必要的”,[10]別林斯基也認為:“哲學家用三段論法,詩人用形象和圖畫說話”[11],他們的觀點是哲學家們的抽象思維需要用概念或范疇進行判斷和推理,揭示事物的本質,而藝術家們的思維方式則是用豐富的想象和情感來發(fā)掘蘊藏在事物中的美。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離不開感性形象,離不開想象情感等多種心理功能,也離不開對整體性的把握??梢赃@么說,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想象是核心,情感是動力,離開了想象情感等這些直覺思維,就沒有藝術。[14]

      5.直覺思維在語言表達中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文論家們的創(chuàng)作鑒賞不僅僅是構思中的行為,更是將這些想法訴諸于筆端的過程。所以而在將心中所想轉換成紙上所寫的內容時,直覺思維也同樣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克羅齊認為,藝術的直覺是一種抒發(fā)情感的直覺,抒發(fā)情感需要一種形式上的表現方式。那么藝術表現是怎樣發(fā)生的呢?他說:“表現就是心靈運用內在語言通過想象、幻想等先驗綜合方式,對主體情感進行‘鑄造’‘賦形’,生成具體形象,獲得審美快感的心理活動。而創(chuàng)作必須把心理活動轉化為物理現象,即運用語言、聲音,材料等把內心的審美表現品外化為可供記憶和流傳的藝術作品?!保?2]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語言是人類直覺活動內在需求的表現所生成的“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活動”。語言的應用也充分體現著一個藝術家的涵養(yǎng)與功底。所以,對語言準確快速而美好的把握也是直覺思維的另一種表現。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文學家們創(chuàng)作時落筆迅疾而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甚至迅疾到了記不住前文的程度,他們筆隨意動,心之所感瞬間就能化作紙上文字,并使他們的每一個字看起來都顯得那么脫穎而出。

      結語

      本文淺論了古代文論中直覺思維在創(chuàng)作論和鑒賞論中的表現,并分析了我國文論以直覺思維為中心的原因,我們應充分重視這種思維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來了解我國輝煌的古代文化,并將它們發(fā)揚光大,與現代國際接軌,創(chuàng)造21世紀的中國文化。

      注釋:

      [1]郭紹虞:《中國古代文論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66頁。

      [2]郭紹虞:《中國古代文論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315頁。

      [3]郭紹虞:《中國古代文論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第84頁。

      [4]劉安:《淮南子》,北方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128頁。

      [5]郭紹虞:《中國古代文論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208頁。

      [6]王夫子:《詩廣傳》,上海:中華書局,1964年2月版,第56頁。

      [7]郭紹虞 :《中國古代文論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448頁。

      [8]郭紹虞:《中國古代文論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206頁。

      [9]陳淳,孫景堯,謝天振:《比較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205頁。

      [10]黑格爾:《美學》,商務印書館,1996年11月版,第208頁。

      [11]別林斯基:《別林斯基選集》,2006年12月版,第325頁。

      [12]馬國新:《西方文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156頁。

      [13]郭紹虞:《中國古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11月版。

      [14]馮嘉潔:《論藝術語言詞語變異搭配的邏輯基礎》,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15]劉松來,尹雪華:《“以天合天”與“妙語”之我見——中國古代藝術領域直覺思維理論溯源》,江蘇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16]邵露怡:《論嚴羽的唐詩觀》,廈門:華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1][漢]劉安.淮南子[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3-01-01.

      [2][清]王夫子.詩廣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4.

      [3]陳淳,孫景堯,謝天振.比較文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黑格爾.美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96.

      [5]馬國新.西方文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石愛玲.論古典詩歌的韻昧[J].科教文匯,2009,(4).

      [7]李鐸.中國古代文論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時佳佳 山西太原 山西大學文學院 030006)

      猜你喜歡
      文論直覺情感
      “好一個裝不下”直覺引起的創(chuàng)新解法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林文月 “人生是一場直覺”
      海峽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22
      一個“數學直覺”結論的思考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從隱匿到重現:中國新時期西方文論知識資源的流變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數學直覺謅議
      “古代文論現代轉換”的回顧與審視
      湖湘論壇(2016年4期)2016-12-01 04:25:15
      台南县| 阳高县| 屏东市| 突泉县| 万全县| 隆安县| 昌宁县| 榆林市| 赤壁市| 廉江市| 寻乌县| 恭城| 汕头市| 葫芦岛市| 调兵山市| 三原县| 保康县| 大庆市| 晋城| 宿松县| 思茅市| 上林县| 乐东| 保康县| 峨边| 九台市| 雅江县| 嘉荫县| 祁门县| 额敏县| 台中市| 平阳县| 华阴市| 隆化县| 勐海县| 新平| 泌阳县| 和政县| 黄浦区| 德钦县|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