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呂 娜
大道至簡 有“容”乃大
——營造語文課堂中“心理安全”氛圍之我見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呂 娜
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讓學生缺乏安全感、歸屬感,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得不到充分發(fā)揮。營造讓學生感覺到“心理安全”的語文課堂氛圍至關重要。寬“容”孩子的不足,老師要尊重課堂上學生的回答,溫暖地評價學生的發(fā)言,放下權威的架子,營造語文課堂的“綠色情境”。立足語文學科,納“容”各科,開通科科相通的“綠色通道”,滿足孩子對未知世界求知的渴求,讓孩子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教師擁有一份“綠色心情”,以良好的心態(tài)從“容”生活,從“容”從教,讓孩子們在“綠色心情”中快樂地學習,健康成長。教育需要“愛”,“愛”來自我們最樸素的無欲無求的內心!
寬容 納容 從容 心理安全
在課程標準的引領下,語文課堂也的確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還是會有很多的課堂中會出現(xiàn)這些情況:教師調動不夠多,學生參與積極性較低,課堂活動成為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的專利;學習的過程缺失,教師給一個結論的傾向比較明顯;學生表達與交流的機會不夠充分,學生很少有自己的問題意識;討論交流時,只見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不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等等。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指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教育學研究也表明,環(huán)境對個體發(fā)展會產生很大影響,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tài)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我也一直在思考這樣一些問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的課堂上應帶給學生什么?我們知道,語文老師是用思想喚醒學生的。
1.寬“容”孩子,營造課堂教學的“綠色情境”。
教師要時刻把為學生創(chuàng)設安全自由的心理環(huán)境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實話實說,樂于表達,才能用不尋常的方式來運用其思維與想象,才能讓思維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飛揚!
(1)在課堂中,尊重學生的回答。
當孩子的回答和教師的預設不一樣的時候,教師不要硬生生地否定孩子,而是尊重“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是課堂的開發(fā)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理念,讓孩子的思維有一個自由的空間。學生感受到了心理的安全自由,有了一份輕松的好心情,學生才能在課堂上自主學習,盡情地發(fā)言。
(2)在課堂中,給予溫暖的評價。
教師應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去,揣摩能打動孩子內心的語言,時刻關注生命的成長。教師溫暖的評價語,給予肯定、鼓勵,給予挖掘、延伸,給學生以啟迪和新的聯(lián)想,學生的學習熱情定會高漲,課堂上會不斷激發(fā)奇異的“火花”。
(3)在課堂中,放下權威的架子。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才表現(xiàn)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只有讓學生獲得無拘無束、安全自由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學生才會愉快地學習,愛語文課堂,享受著語文課堂。
2.納“容”各科,開啟科科相關的“綠色通道”。
如果教師過于學科化,抱著本學科不放,沒有用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去審視、反省自己的教學,無異于井底觀天,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課程結構上,為我們打通了學科之間的內在通道,學科之間的界限不應該是實線和直線,而應該是曲線和虛線。
(1)語文課與數(shù)學課相通。
在小學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數(shù)學課堂中,學生反復練習著乘法表和只以計算為基礎的解題方法。老師們還教學生解題技巧,導致學生雖然會算正確答案,卻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只有把數(shù)字的運算放到用語言營造的語境中,數(shù)字才會被具體感知,學生才能知道數(shù)字的神奇與魅力。
(2)語文課與科學課相通。
在人教版的12冊小學語文教材中,收入了很多與科學相關的作品,語文課程中的科學知識,主要就是通過這些文章傳遞的。學習這些文章,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
(3)語文課與音樂課相通。
《月光曲》的教學目標之一:“讓學生進入樂曲描述的入夢似幻的美妙境界,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帶領學生直入課文第九自然段,這一段文字表達出了《月光曲》的內容、意境:“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要體會這些,必須要把重點放在欣賞音樂和練習朗誦上。在音樂的熏陶下,孩子們已經(jīng)開始學著欣賞節(jié)奏、旋律了!
3.從“容”從教,讓孩子在“綠色心情”中快樂成長。
不能改變環(huán)境就適應環(huán)境,不能改變別人就改變自己,不能改變事情就改變對事情的態(tài)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教師的心情應該能經(jīng)常保持“綠色”,這樣才能去發(fā)現(xiàn)美,欣賞每個瞬間,熱愛生命,相信今天是最美好的一天。教師擁有從容的心態(tài),綠色的心情,是孩子快樂學習的前提保障。
(1)保持冷靜,是師生和諧關系的前提。學生喜歡的是“態(tài)度和藹、不發(fā)脾氣”的教師。作為教師,不把情緒帶到工作中實在是不容易。那么與其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還不如給自己放個假,讓自己有個自我調整的時間。自覺做到不將情緒帶到工作中。
(2)心理暗示,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認為自己的學生是全年級最棒的,自己遇到的搭檔也是全校最好的,那么我們就會對學生多一份理解,對同事多一份支持,最終我們自己也將會收獲快樂。
(3)寬恕過錯,學生是成長中的人。
正在成長中的孩子,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面對孩子的過錯,我們要冷靜分析原因,看這一過錯行為在學生成長中屬于什么性質的問題,還要看到孩子的行為動機中有無合理的成分,然后再加以引導。當孩子犯錯時,老師如果能換位思考一下,處理問題的思路會更妥當,更理性,孩子也會更樂意接受你的指導和批評。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從容從教,用自己“綠色心情”來營造學生的“綠色心情”,學生便能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納之?!焙<{百川,有容乃大,意指海之所以浩瀚無邊,是因為其容納了一切河流之水。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為它有接納百川的氣度和容量。在語文課堂中營造學生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氛圍,前提條件是我們教師能從“容”地面對生活,時刻保持綠色心情,在平和的心境之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不斷創(chuàng)造教育的奇跡。在綠色的心情之下,教師能想盡一切辦法,為了每一個孩子,去精心備課,納“容”各科,為了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開通綠色通道。在綠色的心情之下,教師能尊重孩子的每一次提問,寬“容”一切在成長途中所犯的錯誤,因為犯錯是成長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營造綠色情境,讓孩子自由地述說,快樂地學習,健康成長會在不知不覺中靠近。
[1]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
[2]馮剛.運用情感教育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2)
[3]葉瀾.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注:本文作者系2014級教育管理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