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蓮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193-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新興科技的興起 ,課堂教學也應與時俱進.而我們的教育群體是獨生子女這些特殊的群體 .他們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更多更復雜. 與人交流與合作是他們必備的能力與素質, 正確的合作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也會因合作更加精彩。
在小學課堂中因為小組合作學習也會出現(xiàn)1+!>2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強調小組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不但使每個學生優(yōu)勢互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促進每個學生個性健全發(fā)展,而且使學生會在傾聽他人見解, 收集整理 ,分析歸納, 語言表達等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下面我就自己在數(shù)學課堂上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1.優(yōu)化組建小組
教師要對班級中每個學生了如指掌, 教師要對每個組員進行認真研究, 每個組中成員個性特征 ,組織能力, 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書寫整理能力,性別等都要考慮. 我班采用4人一組, 便于討論交流. 早實際學習過程中, 在定期調換每組的組長 ,記錄員, 匯報員 .每一個月輪換一次, 增進學生互動有效性。
2.認真鉆研教材, 巧選內容
小組合作學習并非每一節(jié)課上都使 ,要根據(jù)教材內容,選擇. 我覺得要選擇符合以下四點:
2.1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內容, 體現(xiàn)數(shù)學的實用性。
2.2開放性內容, 可以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和發(fā)散性,拓展思維空間。
2.3選擇有探究性的內容, 可激發(fā)合作欲望。
2.4選擇有層次的內容, 擴大參與面。
另外,還要探究恰當?shù)暮献鲿r機,如當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學生個人思考、探索有困難,需要互相啟發(fā)時,答案多樣性時,問題涉及面大,學生回答不全面時,學生意見不一樣需交流時,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在組內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比如在學習筆算加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于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之后,再進行小組交流。如二年級上冊第58頁的第4題,可先讓學生看圖,然后問學生:"你能解決沙灘上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小組同學聽,這時學生的解決方法有:3×4+3,4×4-1,5×3。通過這種交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思維方法,互相促進,形成互動的學習氛圍。再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后,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時,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一個人無法完成,這時,就可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四種物體的長度,一人記錄,兩個人測量,還有一個人監(jiān)督測量并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的快樂。但即使適合的內容, 也并非貫穿始終, 有時在激趣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使用. 比如在講<圓的認識>時,我設計這樣一個激趣環(huán)節(jié),小熊貓和小黑熊騎自行車比賽, 一個是圓形車輪, 一個是正方形車輪, 他們誰會的第一, 為什么這樣? 小組內合作探究, 教師提示可以畫一畫, 或者用卡片做一做, 邊演示,邊討論,了解圓的特征,"可以滾動"再討論車軸安在哪? 從而找到圓心. 這樣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 而又應用于生活, 調動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3.當好教師的角色
合作學習的問題 , 圍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這個中心, 讓學生有自己的見解, 然后經(jīng)過交流,爭議 ,思維碰撞和相互接納, 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明確化與合理化。
教師此時就像一位好導演,指揮官, 引導學生把本節(jié)的內容演繹出高潮, 總結出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生往往不習慣聽別人發(fā)言, 急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在合作討論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時,很多學生往往一擁而上,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到后來也不知誰說了什么,誰的方法好,因此教師要指揮他們,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建議歸納起來,學會在別人意見啟發(fā)下完善發(fā)展自己的觀點,并提出不同的見解,而且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爭論,辯論,接受他人正確意見,這一做法使孩子的說在聽的基礎上,使說的起點更高,表達更好,互相啟迪,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4.建立合適的評價方案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帶有團體的性質, 同伴間互助學習,互相鼓勵很重要,實踐表明,來自同伴間的幫助比教師間的幫助效果更好,而且那么懶惰的學困生也會因為同伴的幫助和鼓勵而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興趣,有時也會同伴的批評埋怨產(chǎn)生推動力。 只有一個小組是一個有機團體,只有每個成員的完美合作才能成功。
而其他同學的評價和老師的評價,是學生自己知道在合作態(tài)度, 參與程度以及表達能力方面有哪些優(yōu)點,缺點。是每個小組明確自己努力和改進的方向,同時分享集體成功的喜悅,大大激發(fā)學生集體榮譽感。 促進下一階段合作學習順利進行。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發(fā)展,隨著我們意識不斷提高,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進一步深入,作為基層教師我愿用眼睛去觀察,用頭腦去思考,用心去感悟,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迎接新的教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