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鋒
(新鄉(xiāng)學(xué)院 文學(xué)院,河南 新鄉(xiāng)453003)
?
論姜夔幽韻冷香詞境的生成
郭俊鋒
(新鄉(xiāng)學(xué)院 文學(xué)院,河南 新鄉(xiāng)453003)
姜夔詞境具有幽韻冷香的特征。憂郁凄涼的審世目光是姜夔幽韻冷香詞境生成的原因,雋雅幽冷的意象群與化暖為冷的色彩詞則是這種詞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元素,聯(lián)覺、虛入的生成筆法又是聯(lián)接、鋪展其意象群和色彩詞的關(guān)鍵,是獨具一格的造境藝術(shù)。
姜夔;詞境;幽韻冷香
姜夔的詞以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自成一體,在南宋形成著名的詞體——“白石體”。張炎的《詞源》評之為“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1]。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評之為“清虛騷雅”[2]3797。劉熙載的《藝概》評之為“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2]3694。郭麐的《靈芬館詞話》評之為“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2]1503。陶爾夫的《姜張詞傳》評之為“白石詞是愁思與冷感的載體”[3]。這些古今評論,一致指向姜夔詞清空騷雅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和幽韻冷香的詞境。目前學(xué)術(shù)界對于姜夔詞清空騷雅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研究頗多且逐漸形成定論,而對其幽韻冷香詞境的闡發(fā)則稍顯不足。本文將從生成原因、生成元素、生成筆法三個方面,對姜夔幽韻冷香詞境的生成進(jìn)行論述。
姜夔的一生嘗遍懷才不遇、以清客身份轉(zhuǎn)徙于權(quán)貴之門的辛酸。他曾在《自敘》中悲嘆:“嗟乎!四海之內(nèi),知己者不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蔞困無聊之地者。”他屢屢在作品中抒發(fā)悲憤失意之情:“少小知名翰墨場,十年心事只凄涼?!?《除夜自石湖歸酋溪》)“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羈旅。”(《玲瓏四犯》)也表現(xiàn)身世飄零之感: “零落江南不自由。” (《憶王孫·冷紅葉葉下塘秋》)“誰念飄零久,漫贏得、幽懷難書?!?(《探春慢·衰草愁煙》)“算潮水,知人最苦?!薄皾M汀芳草不成歸?!?《杏花天影·綠絲低拂鴛鴦浦》)“才因老盡,秀句君休覓?!?《驀山溪·與鷗為客》)而他的詞作《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極》則是抒發(fā)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亭皋正望極,亂紅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嘆杏梁、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沉思少年浪跡,笛里關(guān)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飄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壚側(cè)。
上闋由落紅和雙燕而生發(fā)懷念舊情,感嘆飄零之情緒;下闋回憶少年游蕩,無法解脫,索性做一個飄零詞客,一醉埋愁。在他抑郁凄涼、以冷為美的審美觀照下,“江蓮”“雙燕”“月”“蛩吟”等意象都籠上了一層凄清傷感的色調(diào),共同營構(gòu)出一派幽寂冷峭的詞境。
當(dāng)時南宋偏安一隅,文人士大夫把情趣轉(zhuǎn)向享樂生活,同時壓制、迫害、排斥抗戰(zhàn)派,這對當(dāng)時士人的心理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另外,金兵多次南下進(jìn)犯揚州,給百姓留下了難以消磨的恐懼和感傷,也加劇了詞人心境的凄涼。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便是傷時憫亂的典范之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南宋詞人趙希邁曾作同題材之詞《八聲甘州·竹西懷古》,詞曰:
寒云飛萬里,一番秋、一番攪離懷。向隋堤躍馬,前時柳色,今度蒿萊。錦纜殘香在否,枉被白鷗猜。千古揚州夢,一覺庭槐。
歌吹竹西難問,拚菊邊醉著,吟寄天涯。任紅樓蹤跡,茅屋染蒼苔。幾傷心、橋東片月,趁夜潮、浪恨入秦淮。潮回處,引西風(fēng)恨,又渡江來。
姜、趙兩詞人都是由眼前頹敗之景觸動而發(fā)昔盛今衰、歷史空漠之感,但姜夔的意象則更具清冷凄寒的意味。破敗蕭索的城池、見證過金兵南犯的草木、黃昏時回蕩在空城的吹角聲、輕蕩著寂然月光的橋以及橋邊的不知要為誰而生的芍藥,再加以“寒”“清”“冷”這些讓人陡生涼意幽情的字眼,營造了一個凄愴清空的意境,既增加了傷時憫亂的力度,也顯示了以“騷雅”為核心的審美典范。
一生的落拓不遇、頻繁的游食奔波、國事的衰落頹敗,使姜夔始終處于漂泊羈旅的人生感傷和國運衰微的時代悲嘆之中,他總是以一種憂郁凄涼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形成以冷為美的自覺藝術(shù)追求,在意象的擇取和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顯示出悲涼荒冷的特色。
姜夔在《洞仙歌·黃木香贈辛稼軒》中曾明確地說:“我愛幽芳。”在他的詞作中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雋雅幽冷的意象,如冷香、冷云、冷紅、冷月、暗柳、暗雨等,這些意象構(gòu)成了白石詞的幽韻冷香詞境的重要生成元素。
姜夔特別偏愛淡而雋雅的意象。在姜夔的詞中,出現(xiàn)最多的意象是水、云、月、梅、柳、荷,如《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極》的“亂落江蓮歸未得”、《清波引》的“冷云迷浦”、《翠樓吟》的“月冷龍沙”、《點絳唇·金谷人歸》的“殘柳參差舞”、《浣溪沙》的“春點疏梅雨后枝”、《解連環(huán)·玉鞍重倚》的“雁啼秋水”。這些意象的反復(fù)使用,使姜夔的詞顯出一派清空騷雅的審美風(fēng)范,擺脫了北宋以來戀情詞軟媚輕浮的情調(diào),賦予柔思艷情以雋永的情趣和脫俗的韻味。姜夔在選取使用淡雅意象的同時,往往使用“寒”“冷”“清”“涼”“暗”“幽”“冥冥”等傳遞清冷幽然意味的詞語,這使得姜夔詞中的“云”“風(fēng)”“月”“水”“花”“梅”,甚至抽象的“愁”“香”“夜”“苦”等都是清冷幽寂的,“冷月無聲”“淮南浩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月上汀洲冷”“月冷龍沙”“冷云迷浦”“東風(fēng)冷”“香冷入瑤席”“重見冷風(fēng)紅舞”“清愁似織”“丈酒拔清愁”“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況有清夜啼猿”“化作此花幽獨”“重覓幽香”“紅衣入槳,青燈搖浪,微涼意思”“冷香下,攜手多時”“西窗又吹暗雨”“清角吹寒”……淡而雋雅的意象和清冷的字眼一起構(gòu)成了姜夔詞雋雅幽冷的意象群,這個意象群,既是姜夔人生哀苦之情的寄托和流溢,也是姜夔創(chuàng)造幽韻冷香詞境的重要元素。
除了雋雅幽冷的意象群,姜夔對顏色的使用,也是他造境的重要手段。姜夔在詞作中,多使用中性色甚至暖色,極少用冷色。據(jù)統(tǒng)計,在姜夔84首詞中,中性色“綠”出現(xiàn)20次,接近于“綠”的“青”“翠”“蒼”“碧”共出現(xiàn)30多次,暖色“紅”出現(xiàn)22次,“朱”“紫”二色出現(xiàn)5次,冷色“白”出現(xiàn)5次,“皓”出現(xiàn)2次[4]。同上述“寒”“冷”等字眼對“水”“香”等意象的改造相同,姜夔常用“濕”“暗”“亂”等冷色字眼對詞中的中性色或暖色加以修飾,如“濕紅恨墨淺封題”“秦山對樓自綠”“亂紅萬點”“墜紅無消息”“千樹壓,西湖寒碧”,使人不僅不感到色彩艷麗,反而更覺“濕紅”的愁怨、“秦山”的孤寂、落花的飄零、湖面的清曠,進(jìn)而使“紅”“綠”等色的字面色彩消退,甚至達(dá)到以暖為冷的地步,給人留下冷清的整體印象,為幽韻冷香詞境的生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色調(diào)。
除了利用冷色字眼使色彩詞發(fā)生質(zhì)變之外,白石詞也常常使用整首詞的情感格調(diào)為中性或暖色詞降溫。如姜夔的元夜記夢懷人之作《鷓鴣天·肥水東流無盡期》: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dāng)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久別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詞中出現(xiàn)了暖色的“紅”、中性色的“綠”,而且是寫春之綠與蓮燈之紅,但詞中蘊含的天涯零落之感和凄涼相思之情,使得“紅”“綠”給人的主觀感受更偏向于寂冷悲涼。
寫景記游繼而感嘆漂泊之作《一萼紅·古城陰》也是同樣的情況:
古城陰,有官梅幾許,紅萼未宜簪。池面冰膠,墻腰雪老,云意還又沉沉。翠藤共閑穿徑竹,漸笑語驚起臥沙禽。野老林泉,故王臺榭,呼喚登臨。
南去北來何事?蕩湘云楚水,目極傷心。朱戶黏雞,金盤簇燕,空嘆時序侵尋。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楊還裊萬絲金。待得歸鞍到時,只怕春深。
詞中的“紅”“翠”“朱”“金”的字面色彩,被詞中流露的漂流無定的感傷、光陰易遷的嘆息侵蝕殆盡,浸染上清冷的色調(diào)。這種字面色彩與情感色彩的反差,更加重了白石詞幽韻冷香的況味。
姜夔善于運用聯(lián)覺思維,利用藝術(shù)的通感將不同的心理感受連綴在一起,打通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由此形成清冷蕭索的意境,使某種特定的心境表現(xiàn)得更加透徹。他又善于側(cè)向思維,寫景狀物不是正面直接描摹抒寫,而是虛處著筆,遺貌取神,這正是陳銳在《袌碧齋詞話》中所說的“結(jié)體于虛”[2]4200,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所說的白石詞“無窮哀感,都在虛處”[5]。聯(lián)覺、虛入的造境筆法是姜夔詞幽韻冷香意境得以生成的關(guān)鍵。
聯(lián)覺、虛入的造境筆法在姜夔詞中十分常見,《念奴嬌·鬧紅一舸》便是其中的典型: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fēng)裳無數(shù)。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fēng)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陳書良在《姜夔詞箋注》中評道:“用通感構(gòu)思,熔鑄詞語意象……想象力之豐富獨特,令人拍案叫絕?!边@是姜夔為數(shù)不多的留戀游樂的作品之一,詞中的“翠葉吹涼”“冷香飛上詩句”“愁入西風(fēng)南浦”等都是運用通感,將蓮葉、荷花等觸目可及的視覺意象,冷香橫溢的嗅覺體驗,“涼”“冷”“寒”的感覺體驗,“愁”的心理體驗,互為交通,熔鑄成可視可感、有聲有色的藝術(shù)境界。詞的上闋對荷花的描寫,落在了“冷香飛上詩句”,塑造了冷艷幽香的風(fēng)荷意象;下闋流連惜花,落在了“愁入西風(fēng)南浦”之上,暗喻了身世飄零之感。姜夔詞雖然寫的是荷花和流連之情,卻營造了幽韻冷香的詞境,整首詞因聯(lián)覺通感的運用,一荷一葉,都彌漫著清冷寒颯的韻味。
側(cè)面著筆、虛處傳神的筆法,也在這首詞中得到展現(xiàn)。俞陛云的《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云:“通首如仙人行空,足不履地?!薄坝泚頃r”以下三句,寫荷花與賞荷之人,皆從空際著想,由虛處下筆;“翠葉”三句稍寫眼前實境,繼而接“嫣然”二句,更是化實為虛,由嫣然搖動的荷花轉(zhuǎn)而寫搖蕩在水煙渺靄之中的冷香與詩情。下闋抒發(fā)流連惜花之情,托以“柳蔭”“魚浪”,仍舊是落筆空處,由側(cè)寫正,這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種亦真亦幻的意境,同時也使全詞充溢著幽韻冷香,這“冷香”甚至遍及白石所有詞作。
除了這首《念奴嬌》,《踏莎行·燕燕輕盈》也運用了通感與虛入的造境筆法: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yuǎn)。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摶虛作實,亦虛亦實中更見離情的惆悵難解?!盎茨橡┰吕淝剑ぺw去無人管”將視覺意象之寂寥與感受體驗之寒涼相通,念遠(yuǎn)傷別的蕭索凄愴之感切人肌膚。
綜上所述,憂郁凄涼的審世目光是姜夔詞幽韻冷香詞境的生成原因,雋雅幽冷的意象群與化暖為冷的色彩詞則是這種詞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元素,聯(lián)覺、虛入的生成筆法又是聯(lián)結(jié)、鋪展其意象群和色彩詞的關(guān)鍵,是獨具一格的造境藝術(shù)。
[1]張炎.詞源注[M].夏承燾,校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16.
[2]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3]陶爾夫.姜張詞傳[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24.
[4]杲如.姜白石“騷雅”詞風(fēng)小議[J].文學(xué)遺產(chǎn),1993(6):69-73.
[5]陳廷焯.白雨齋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9:29.
【責(zé)任編輯 郭慶林】
2016-05-17
郭俊鋒(1982—),男,河南駐馬店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秘書學(xué)、中國古典文學(xué)。
I206
A
2095-7726(2016)11-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