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萬裕
(廣西宜州市第三中學 廣西宜州 546300)
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生物教學
祝萬裕
(廣西宜州市第三中學 廣西宜州 546300)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把非??菰锏撵o態(tài)教學材料,轉變?yōu)榧曇襞c視覺為一體的動態(tài)視頻效果,向學生展示豐富的學習內容。因為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很好地融匯音頻、圖像、圖形和文字等不同形式,用極其活躍的動態(tài)畫面,非常形象地傳達給學生。畫面活躍,刺激學生的感官,因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如果在教學中巧用多媒體,能起到四兩撥千斤、于無聲處響驚雷的效果。
信息技術 創(chuàng)新 生物教學
1.傳統(tǒng)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中,每個教師走進課堂之后總是采用同樣的方式教學:復習舊課,走進新課,總結知識;課堂上教師就是一個唱獨角戲的演員,幾乎不需要學生的配合就可以完成整臺戲。這種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中扼殺了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的積極性,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本應充滿科學性、探究性、趣味性的課程變得死板、沒有生機,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大大折扣。學生更是從心理上抵觸學習生物。不重視生物學科。想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在課堂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內在需求,就必須實現生物教學的有效教學。轉變教師“一言堂”,讓學生作為真正的課堂主體。在教學中,師生之間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的作用是按照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去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
2.生物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
有效教學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導,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從此概念可以看出,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有效課堂教學?!彼ㄓ行У亟虒W目的,教師有效地教與學生有效地學,有效的教學評價。在我們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克服低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基本目標任務,追求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優(yōu)質教學。
1.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的,因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使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只有在相應的問題情境下,學生才能產生心理共鳴,才能從情感體驗中悟出某個問題的道理,教師除了要帶著愛心,激情與微笑外,還要帶著信息、音樂和故事等。生物教學必須要學會應用先進的網絡資源來服務課堂教學,借助多媒體計算機具有的綜合處理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符號等多種信息的功能,從聲音、色彩、形象、情節(jié)、過程等方面,來表現各種情境,因而問題情境設置的生動有趣,形象具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接受信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思維,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進人最佳學習狀態(tài),為實現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將生物與生命緊密聯系在一起,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探索、實踐、聯想、判斷,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2.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豐富生物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教學中,通常是老師在臺上演示實驗,學生在下面看,即使是進人實驗室,學生也只是對老師演示的實驗進行機械的重復,既缺乏趣味性,又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些實驗即便是同一植物做材料,由于所取部位不同或制作過程中的微小差異,都會導致顯微鏡下觀察內容的改變,而對于實驗經驗少的中學生而言,很難區(qū)分這些異同。如今,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將實驗操作的過程和結果通過照片和視頻演示給學生,對一些異?,F象做出解釋,會使學生對實驗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實驗過程中就能夠正確的操作和分析,并區(qū)別一些易混淆的現象,減少盲目觀察和分析。這樣,學生既容易理解,增強實驗教學效果,又節(jié)省了實驗時間。
3.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優(yōu)化教學方法,實現生物課堂的有效性
在迅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師利用網絡的豐富資源,讀取方便,實用性及交互性強等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科學地設計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方法多式多樣,諸如:以信息技術下學生互動為核心的協(xié)作討論法,以學生主動探索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實踐操作法和圍繞問題展開的發(fā)現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靈活選擇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動力,從而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適應了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4.運用信息技術實現生物可視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呈現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師利用網絡資源提供的信息可以突破教材就是知識的主要來源的限制,優(yōu)化了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鏈接專業(yè)的教育資源網站,下載課件、教案、案例等教學資源,對其進行加工處理,把網絡資源處理成符合學生認識和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易理解和接受的生物知識體系。在生物教學中,雖說能把文字轉換為概念圖,但是它們是靜止的,只能表示某一時刻的生理變化,而不能反映生理變化的整個動態(tài)過程,如光合作用的過程、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及受精作用等過程。若想更好的理解這些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們發(fā)生的生理變化動態(tài)的展現出來,這就需要多媒體的輔助,通過網絡多媒體制作成fl ash動畫再呈現給學生。這不但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來直觀呈現,使其可視化,從而有利于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提高了課堂效率,實現了有效地生物教學。
我們應鼓勵教師和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和有效學習,應讓他們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方便了我們生物的教與學,為我們的課堂教學與高效學習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但是,現代信息技術永遠不能代替人腦精密的思考和艱苦努力地學習,它只能作為一種重要工具為我們的教與學服務,因此,要合理科學地使用信息技術,為實現生物教與學的有效性插上翅膀。
祝萬裕;性別:女 出生年月:1968.10;職稱:中一 民族:壯籍貫:廣西宜州市 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