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娟(西安理工大附小 陜西西安 710048)
?
淺談如何讓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馮敏娟
(西安理工大附小 陜西西安 710048)
摘 要:子曰:“學而不思則罔”。獨立思考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前提,是教育創(chuàng)新和培養(yǎng)新時期創(chuàng)新人才的必要條件。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至關重要。本文將針對如何讓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習慣展開簡單論述。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 獨立思考 方法
獨立思考習慣在學生一生中都有重要作用,學生只有習慣自己思考,才能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成績也將有所提高。[1]
老師是學生思維開啟的引導者,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是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習慣的一個主要的途徑。首先老師要了解到影響學生獨立思考的一些因素,例如:1.害怕答錯,受到批評;2.上課舉手但沒得到老師關注,3.老師的問題簡單或太難,沒有思考性。4.對自己不自信,習慣于等老師公布答案……。其次,針對這些問題,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老師有意引導,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條件
課堂上,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例如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可以是一題多解、發(fā)散思維、聯(lián)想猜想等,這樣一個學生回答后,還可以鼓勵其他孩子繼續(xù)思考其他答案。同時將問題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的思考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例如100以內(nèi)的加減乘除,可以說某某同學去商店買玩具,兔子玩偶一個十五,老虎一個二十,小狗十塊,熊貓二十五,然后讓學生思考自己拿著一百塊可以買多少玩具,分別是什么。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思考的樂趣和積極性。如果學生稍大一點,可以讓他們舉出自己生活中和學習有關的例子,也可以讓學生去出問題、改問題,然后讓其他同學解答。也可以開展課堂討論小組,讓3—5個學生一組,討論問題答案,思考多種解法,發(fā)言的時候要讓每個組都發(fā)言,否則會有學生存在僥幸心理不積極思考。此外老師在提問時也應把握好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有思考的動力。[2]
2.尊重學生想法,讓學生敢想敢問
對于低年級學生,他們的世界童言無忌、奇思妙想,答案往往五花八門,不管對錯只要是學生思考得來的就應給予肯定,而不是肯定正確答案批評答錯的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可能會害怕回答問題。此外,低年級孩子正是發(fā)散思維的時候,老師應盡量脫離教科書的參考答案,不要只鼓勵回答符合參考答案的學生,而對其他答案不予肯定,這樣只會讓學生的思考逐漸向參考答案靠近,而逐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更有的孩子只是等待老師公布答案而放棄思考。
3.鼓勵學生思考,營造民主氛圍
獨立思考本身不是容易的,有的學生可能會因為困難而放棄,這時適當?shù)墓膭钍羌顚W生前進的動力。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自控力較弱,會更容易轉向周圍人求助,此時老師家長的鼓勵對他們會有很好的激勵作用,讓孩子從思考中收貨愉悅感,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習慣。家長,老師的鼓勵對孩子的行為都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課堂中自由的氛圍能讓學生放松緊繃的神經(jīng),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老師應該樹立一個親和的形象,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和老師之間平等的交流,讓學生養(yǎng)成有問題就問,有答案就說的習慣,對于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老師也要兼顧到每一個學生,不要讓學生感覺自己不被重視,受冷落而不再主動。
4.增加教材、教輔資料趣味性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于年齡較小的低年級學生,我覺得他們的思考更多的應該在玩和樂中進行。除了國家規(guī)定的教科書以外,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喜好,給學生訂一些其他課外讀物,每周選三四節(jié)課帶著學生一起思考一起看,孩子們對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會更樂于思考,然后每周評選出幾個積極思考的學生,給他們一些小獎勵,以此帶動其他的孩子。此外,學??梢越o每個課程多配置一些教學輔助工具,比如數(shù)學幾何模型,語文課的童話書,美術課的動物玩偶,學生可以照著畫,體育課的玩具球等。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總是依靠自己,一遇難題就求救。其實家長應該意識到孩子會這樣根源還是在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對孩子獨立思維養(yǎng)成很重要。老師和家長應該共同協(xié)商,可以在召開家長會的時候,針對如何讓孩子獨立思考展開討論,彼此提供一些方法建議。在此我建議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不能將孩子看成時時需要呵護的“小孩子”,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應該放開手,給他們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不管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能讓孩子自己做的盡量放手,不要事事幫孩子包辦。
2.多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在孩子作業(yè)不會,向自己求救時,家長可以說“我也不會呀”“咱們一起想吧”“你再仔細看看”等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的話語,或者略有提示來引導孩子,而不是把答案全部告訴孩子。
3.放寬心態(tài),尊重鼓勵孩子。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普遍心理,因此對于孩子當孩子思想卡殼的時候難免著急,這時候應該放寬心,順著孩子思路引導他們思考,對孩子想法給予鼓勵贊揚,讓孩子有獨立思考后的自我滿足感,這樣孩子在以后就會更喜歡自己思考問題。[3]
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尊師重道”,使學生對老師有一種敬畏感,還有許多老師喜歡在課堂上樹立自己的威信,這些情況只會讓學生對上課學習膽戰(zhàn)心驚,所以老師應該和學生以朋友的身份交流,讓學生喜歡自己,喜歡上自己的課,此外,低年級學生的分辨率較低,如果老師和某個學生過分親近,可能會使他得意忘形,也會影響教師形象,所以老師要把握好和學生交往的度。
此外,在許多學生心中,老師總是喜歡“乖寶寶”,跟著老師思路走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表揚,家長也常常告訴孩子“要聽長輩的話”,“老老實實的才是好孩子”,“成績好才是最好的”等,乖孩子的確在很多方面讓老師家長省心,但這可能在無形中將他們思考意識和能力削弱了。
所以乖寶寶和好孩子之間的平衡點需要家長老師共同努力。
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思考是創(chuàng)造之源,老師要將學生引入社會,就要讓他們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感受生活的樂趣是。本文從老師、家長、觀念三方面對如何讓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習慣展開論述,由于個人閱歷有限,不能面面俱到,還請諒解。
參考文獻
[1]晏紅《幼兒的15個好習慣》,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04-01。
[2]燁子《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1-1。
[3](美)尼爾·布朗,斯圖爾特·基利《學會提問》吳禮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