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時容
[摘 要]
以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四畢業(yè)生為特定對象,開展圖書館利用狀況調查,旨在全面收集這一群體利用圖書館的行為習慣與真實感受,從中發(fā)現(xiàn)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為圖書館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 大四學生;高校圖書館;利用狀況;讀者調查
[中圖分類號]G252.0[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5)04-0012-06
“讀者第一、服務至上”是高校圖書館一貫秉持的服務理念,開展讀者調查工作則是圖書館了解讀者需求、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也為圖書館制訂服務目標、確定服務方向、實施服務策略提供重要依據(jù)。大四學生在圖書館里“浸泡”的時間較長,因而對圖書館的發(fā)展變化、功能作用、服務質量較有發(fā)言權?;诖?,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特面向大四學生開展圖書館利用狀況調查。
1 調查目的與方法
1.1 調查目的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是一所省屬綜合性公辦普通本科大學,學校設有13個教學院、系,46個本科專業(yè),2015屆畢業(yè)生3514人。此讀者群體在利用圖書館的資源、技能、目的、習慣等方面具有哪些特征?他們有著怎樣的需求與興趣?對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是否滿意?圖書館在他們四年的大學生活中到底發(fā)揮了多大作用?這就是我館開展此次調查的初衷,旨在全面收集這一群體四年來利用圖書館的行為習慣與真實感受,從而推動圖書館的服務更上一層樓。
1.2 調查方法及過程
筆者以“讀者調查”并含“圖書館”為主題,在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絡出版總庫中檢索,共檢到目標記錄414條(截至2015年3月23日),其中以服務滿意度、電子資源建設和使用、文獻收藏及使用、信息素養(yǎng)現(xiàn)狀等為專題的調查報告居多,而以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四畢業(yè)生為特定對象進行的調查目前還極少見,僅在《高校圖書館讀者借閱權限滿意度調查與分析》[1]一文中對讀者對象進行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教工”的分類統(tǒng)計與分析。究其原因,大概因為大四學生學分基本修完,在實習、撰寫畢業(yè)論文、尋找工作的多重事務下,在校時間不固定且十分有限,很難找到讀者本人導致紙質問卷調查無法進行。因此,本次調查在問卷設計上針對大四學生的特點,由“畢業(yè)季”活動需求、館藏資源采訪與獲取、讀者服務情況與圖書館利用習慣等四個部分共23道選擇題組成;在時間選取上,我館充分利用大四下學期畢業(yè)生在開學一個月內提交畢業(yè)論文初稿的寶貴機會,在院系學生、輔導員、老師及班級干部的幫助下,于2015年3月12~17日,隨機發(fā)放調查問卷共計400份,覆蓋全校13個院系近100個班級的大四學生,回收367份,回收率91.8[WTB2]%[WTBZ],其中有效問卷358份,有效率97.5[WTB2]%[WTBZ];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上,分自然科學類問卷與人文社科類問卷2個類別進行,合計自然科學類問卷155份,人文社科類問卷203份,試圖探究大四學生在圖書館的利用狀況上是否存在大專業(yè)上的差異。
2 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
2.1 畢業(yè)去向及“畢業(yè)季”系列活動需求分析
本次調查開始時,大四學生實習已經(jīng)結束,學校已為即將畢業(yè)的學生舉行過大型招聘會,考研的初試成績也已公布,因此,本調查就大四學生畢業(yè)去向設計問題。調查顯示,18.7[WTB2]%[WTBZ]的大四學生畢業(yè)后選擇繼續(xù)讀書深造,說明這部分學生要么已經(jīng)考上研究生要么有志于全力提高自己的學歷;20.7[WTB2]%[WTBZ]的學生此時已經(jīng)找到了工作;47.5[WTB2]%[WTBZ]的學生正在尋找工作;也有13.1[WTB2]%[WTBZ]的學生對畢業(yè)后的生活沒有明確方向,感覺很迷茫。
“閱讀清單傳遞”活動與“真人圖書閱讀”活動是我館開展的首屆“畢業(yè)季”系列活動的核心內容。參與閱讀清單傳遞活動的讀者只需將自己的借閱證號、姓名、郵箱編輯成短信發(fā)送至指定號碼,讀者郵箱就會收到自己大學四年在圖書館里借閱圖書的詳細清單,圖書館同時提供普通紙質版與紀念保存版的紙質清單供讀者選擇。然而,只有53.4[WTB2]%[WTBZ]的讀者明確表示自己“需要”這份閱讀清單,還有46.6[WTB2]%[WTBZ]的讀者可能因為自己在圖書館里借閱圖書不多而選擇了“不需要”這份清單或者“無所謂”的模糊態(tài)度(見表1)。
我們每個人的經(jīng)歷本身就是一本書。當讀者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讓大家用面對面交流的方式進行閱讀,讀者就成了“真人圖書”。調查發(fā)現(xiàn),66.8[WTB2]%[WTBZ](選項A+C)的讀者很愿意成為“真人圖書”被他人閱讀,說明此項活動在大學生讀者中受歡迎程度較高,具備開展的思想基礎。然而,由于大學生個人閱歷、社會體驗、生活經(jīng)驗的欠缺,僅有32.7[WTB2]%[WTBZ](選項A+B)的讀者認為自己身上具備供他人閱讀的正能量。另外,又由于個人口頭表達能力、溝通技巧與主觀意愿等方面的差異,只有16.8[WTB2]%[WTBZ]的讀者表示自己具備足夠的正能量并且愿意被他人閱讀。再加上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組織、場地、經(jīng)費與設備上的困難,致使此項活動目前僅限于條件較好的圖書館開展,還未在國內圖書館界流行推廣。
2.2 館藏資源采訪與獲取情況分析
圖書館網(wǎng)站是圖書館發(fā)布和接收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也是讀者了解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咨詢問題與反饋意見的一個重要平臺。調查顯示,只有8.7[WTB2]%[WTBZ]的讀者經(jīng)常訪問圖書館主頁,對主頁設置的欄目內容十分了解;72.6[WTB2]%[WTBZ]的讀者只是偶爾訪問圖書館主頁,對欄目內容有一定了解;仍有18.7[WTB2]%[WTBZ]的讀者表示大學四年從未訪問過圖書館主頁。由此看出,當下大學生的信息意識仍有待加強。此觀點在調查“如何獲取學術講座信息”項目中得到了印證,并且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相吻合(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