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宏軍,張 磊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28)
?
財政與稅務
基于時間序列分析的稅收負擔問題研究
景宏軍,張磊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28)
摘要:宏觀稅負是衡量一個國家總體稅收負擔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用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稅收總收入占同期國內生產(chǎn)總值的比重來表示。由于我國政府收入不規(guī)范,存在大量的非稅收收入。國際通用的衡量稅負水平的指標并不能適用于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特點。大、小口徑指標測量一國稅負水平差距較大。因此,通過分別建立稅收和政府收入對GDP影響的時間序列模型,得出大口徑的宏觀稅負測量指標更適合我國,并進一步提出完善我國大口徑宏觀稅負測算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宏觀稅負;稅負指標;稅負水平
一、引言
大口徑宏觀稅負指標與小口徑宏觀稅負指標,是測量一國宏觀稅負的兩種不同方法。小口徑宏觀稅負指標,指的是稅收占GDP的比,也叫GDP負擔率。大口徑宏觀稅負指標指全部政府收入與GDP的百分比,強調政府全部收入。存在大小口徑這兩種方法測算宏觀稅負,是由于不同國家的政府收入中各項收入的構成比和收入的主要來源不同[1]。特別是西方發(fā)達國家,在政府收入中,稅收收入占據(jù)了政府收入的主要份額,達到政府全部收入的93%以上,其他非稅收入占比相對很小。另外,西方國家的稅收立法體系健全。比如,美國增加稅收或是對稅率的調整都要經(jīng)過參眾議院的審議。嚴謹?shù)亩愂樟⒎w系使得西方的財政收入主要以稅收收入為主,而不摻雜過多的非稅收收入。因此,對于西方發(fā)達國家而言,用小口徑的宏觀稅負指標衡量一國的宏觀稅負,可以很準確地反映其宏觀稅負狀況。
然而,我國的政府收入形式不規(guī)范,關于稅收的立法不健全。由于分稅制以及中央與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劃分不盡合理,使得我國的政府收入中,非稅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占比較大。這部分收入被地方政府漏報或隱瞞不報,導致我國用大小口徑測算宏觀稅負水平時差異較大。僅僅用稅收占本期GDP的比重并不一定能全面準確地反映我國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狀況,也無法判斷目前稅收的合理性[2]。根據(jù)2015年1月1日實施的新《預算法》總則第四條: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應當納入預算。說明我國的政府收入,將會向著更加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fā)展。運用大口徑的宏觀稅負測算指標,更能充分揭示我國的宏觀稅收負擔水平。
大口徑宏觀稅負指標較小口徑宏觀稅負的優(yōu)點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大口徑宏觀稅負指標更適合我國目前的財政政策。2015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新《預算法》中明確提出“確立全口徑預算體系,健全透明預算制度——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納入預算”,這為大口徑宏觀稅負指標的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持。政府收入的透明化,更為學者研究我國宏觀稅負提供了有利條件。
2.大口徑宏觀稅負不同于小口徑宏觀稅負,它是適應中國財政特色的宏觀稅負測算指標。小口徑宏觀稅負測算指標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廣泛使用,是和他們的稅收體制,稅制結構有關的[3]。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稅收收入是其政府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用于小口徑宏觀稅負。中國的政府收入中除稅收收入外還有大量非稅收入的存在,不適用于小口徑宏觀稅負測量指標。
3.稅收只是造成居民稅收負擔的因素之一,是一國政府從居民收入中所取得的一部分收入,進而對居民的日常消費,儲蓄造成的一種影響。然而,政府收入中除去稅收外,其他的政府收入均是從居民收入中取得的,同樣也會對居民的消費,儲蓄帶來影響。因此,若要更加準確地表述居民的稅收負擔,從政府收入的角度入手,則更加準確,可靠。因此,大口徑宏觀稅負測量指標更加適用。
二、建立稅收和政府收入與GDP關系的時間序列模型
謹慎選擇測量稅收負擔的口徑,對更加真實準確全面地反映我國宏觀稅負水平極其關鍵。由于政府收入與一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有著重要的關聯(lián)。因此,稅負與一國的GDP有隨時間變動的趨勢,同時,稅負的變動與經(jīng)濟增長有關。
以我國1996—2013年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GDP)與稅收和政府收入的數(shù)據(jù)作為研究依據(jù)。
表1 1996—2013年國內GDP與稅收和財政收入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來源:GDP和稅收數(shù)據(jù)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4)》,1996—2008年的政府收入數(shù)據(jù)來自田為民的《測算中國政府收入規(guī)模1978—2008[1]》
稅收收入增長率:LNTAX;GDP增長率:LNGDP;政府收入增長率:LNGOVER
得出回歸方程:
LNGDP=β0+β1LNTAX+μ
(1)
LNGDP=β0+β1LNGOVER+μ
(2)
由于在EVIEWS中參數(shù)β0通常用C表示,所以在EVIEWS估計參數(shù)時C即為β0。
由于所選數(shù)據(jù)是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具有隨時間變化的特征。因此,要對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并且由于我們所研究的各經(jīng)濟變量或宏觀變量屬于非平穩(wěn)序列,因此,利用ADF統(tǒng)計量對其進行單位根的平穩(wěn)性檢驗,以便用于確定所選數(shù)據(jù)是否出現(xiàn)偽回歸。分別對LNTAX,LNGDP,LNGOVER進行單位根檢驗。
表2 (公式1)中變量的單位根檢驗輸出結果
表3 (公式2)中變量的單位根檢驗輸出結果
由表2可知,在給定的顯著性水平下,單位根檢驗的P值均小于1%、5%、10%的顯著水平,證明LNTAX為2階單整,LNGDP同于LNTAX也為2階單整的。同理可知,LNGOVER也是2階單整。滿足進行協(xié)整檢驗的條件,因此可以進行協(xié)整檢驗。
1.運用Eviews軟件,對LNGDP和LNTAX做最小二乘回歸,得到回歸方程(3),從而確定公式(1)各項參數(shù)具體數(shù)值,并對其進行擬合優(yōu)度檢驗、參數(shù)的顯著性檢驗等。具體如表4所示。
LNGDP=3.36901354849+0.849661253414*LNTAX+[AR(1)=0.789942189833]
(3)
表4 參數(shù)估計表
表5 參數(shù)估計表
2.運用Eviews軟件,對LNGDP和LNGOVER做最小二乘回歸,得到回歸方程(4),從而確定公式(2)各項具體數(shù)值,對其進行擬合優(yōu)度檢驗、參數(shù)的顯著性檢驗等。具體如表5所示。
LNGDP=4.1109+0.7444+LNGOVER
(4)
3.對e(e=resid)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見表6和表7。
由表6和表7可知,殘差具有平穩(wěn)性,說明兩個變量協(xié)整關系成立,LNTAX和LNGDP;LNGDP和LVGOVER均具有長期穩(wěn)定均衡關系。
從表4中可以看出,方程擬合優(yōu)度R達到0.999,調整之后的可絕系數(shù)也達到了約0.999,t統(tǒng)計量的P值均小于0.05,很明顯回歸方程經(jīng)過了T檢驗和擬合優(yōu)度檢驗,回歸方程較好。
查D-W的臨界值表可知,當n=17,k=1時,5%顯著水平臨界值DL=1.13,DU=1.38,本模型中4-DW>du不存在相關性,故t統(tǒng)計值可信。同理于表5。
綜上所述可知,GDP對稅收的彈性為0.85,即在長期均衡條件下稅收每增加1%,GDP就增加0.85%。GDP對政府收入的彈性為0.74,即在長期均衡的條件下,政府收入每增加1%,GDP就增加0.74%。政府收入與稅收對GDP的影響雖然僅相差0.1%。但由于在2013年,我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經(jīng)濟總量大,僅按2013年GDP來計算GDP增幅也相差568.845億元。同時,通過數(shù)理數(shù)據(jù)可知,GDP對政府收入的彈性小于GDP對稅收的彈性,說明非稅收對GDP增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同時,由于稅收負擔達到一定水平后,也會對GDP的增長有阻礙作用,加之中國目前正處于經(jīng)濟下行壓力之下,可以認為政府收入與GDP的比值能更好地說明我國目前的稅收負擔水平。
表6 對公式3進行單位根檢驗
表7 對公式4進行單位根檢驗
由此可知,稅收負擔呈逐年加重趨勢。但政府收入增速遠快于GDP增速。從經(jīng)濟下行壓力來看,政府收入對GDP的影響更能反映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因素,即國家的財政政策。我國目前正處于經(jīng)濟下行壓力之下,這種情況與目前我國的稅負水平是分不開的。再加之新預算法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納入預算。說明,今后我國的政府收入將會更加透明與公開。運用大口徑宏觀稅負指標作為稅收負擔水平的測量手段更具有可取性。因此,大口徑宏觀稅負指標將是大勢所趨,同時能更加明晰地反映我國的稅收負擔水平。
三、稅負比較與分析
1.政府收入主要是稅收、非稅收入、社會保障基金收入,以及地方政府通過一些形式取得的不納入預算管理的收入總和。這說明:差異的產(chǎn)生主要是跟政府稅收收入之外的收入發(fā)展規(guī)模、變化趨勢有關。2013年小口徑宏觀稅負為19.4%,大口徑宏觀稅負為38.4%,兩種口徑的宏觀稅負相差將近一半。
2. 除稅收之外的收入占據(jù)了政府收入30%~50%。2013年除稅收之外的政府收入占政府總收入的45%。原因是:其一,在處于經(jīng)濟下行壓力的狀況下,各級地方政府為促進本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通過征收部分制度外的收入,來促進本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其二,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國家需要逐漸增加社會保障基金收入,從而應對因老齡化而隨之產(chǎn)生的各種社會問題,進而導致政府收入和稅收收入差距拉大。其三,我國目前已經(jīng)成為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甚至有趕超美國的趨勢,加之目前我國所面臨的結構性轉型,更加要求將保障民生,增加社會福利,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shù),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來抓,因此社會保障基金收入的增加是必然。進而引起政府收入與稅收的差距加大。
3. 我國目前對政府的收入來源、用途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與管理,使得地方政府為促進本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自身利益,設立各種制度外收費項目。由于非稅收入與征收單位利益掛鉤,受部門利益的驅動,存在部門以各種名義報批、越權越級批準項目、擴大收費范圍與提升標準的行為。目前除了中央批準的項目外,省級政府批準收取的非稅項目達1 000多項,而制度外的有待清理的非稅項目則更多[2]。這種現(xiàn)象則更加劇了居民的稅收負擔,拉大了大口徑與小口徑宏觀稅負的差距。
4. 政府與居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居民不知道自己繳納的錢政府到底是怎么花的,都花在了哪些地方,政府收入是否存在濫用現(xiàn)象。各級政府利用信息的這種不對稱性加劇了大小口徑稅負的差距,導致稅收與政府收入差距的拉大。
四、中國宏觀稅負水平總體評價與相應的建議
目前,僅僅以大口徑宏觀稅負衡量指標而言,中國的宏觀稅負水平已達到38%。宏觀稅負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承受能力帶來的極大的威脅與挑戰(zhàn)。當前處于改革的深水區(qū),結構的轉型期,更應當做好宏觀稅負狀況的精確定位,在準確掌握我國的宏觀稅負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經(jīng)濟與政治建設,更加了解民生,更加反映民意。但是“全口徑預算體系”的提出,不能馬上解決我國政府收入存在的不透明現(xiàn)象,不能在短期內運用大口徑宏觀稅負指標精確衡量我國稅收負擔狀況?!叭趶筋A算體系”還需要在各級政府以及中央的共同努力,在改善原有問題的基礎上,出臺相應的監(jiān)管措施,合理制定更加健全與規(guī)范的預算體系才能保證“全口徑預算體系”的順利實施和宏觀稅負水平的合理界定。
1.嚴格規(guī)范政府的各項收入,設立公眾監(jiān)督平臺與政府監(jiān)督平臺。建立政府與公眾互聯(lián)互通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網(wǎng)絡系統(tǒng)由政府發(fā)布信息系統(tǒng)、公眾監(jiān)督系統(tǒng)、政府監(jiān)督系統(tǒng)三部分組成。各地方政府的各項收入與支出,應當及時在網(wǎng)站上公示,接受公眾和政府的監(jiān)督。公眾監(jiān)督系統(tǒng)與政府監(jiān)督系統(tǒng)可以互通,兩系統(tǒng)通過核對比較找出雙方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將各級政府存在的問題向中央或地方政府反映,要求其作相應的調整[3]。
2.中央應當每半年匯總并公布各地方政府收入與支出狀況,供公眾查閱政府收入數(shù)據(jù),供學者進行相應的研究與分析。統(tǒng)一各地方政府與中央的收入與支出的分類科目,核算方式,統(tǒng)一測算口徑,做到數(shù)據(jù)統(tǒng)一,準確。對于對公布的數(shù)據(jù)的調整,只能允許在一定的區(qū)間內進行調整,并詳細地說明調整的理由。
3.加大對地方政府的獎懲力度。若發(fā)現(xiàn)存在地方政府少報或隱報本地區(qū)政府收入的,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取消當?shù)卣荒甑闹醒雽Φ胤降霓D移支付和相應的中央對地方的財政撥款。對于連續(xù)四年擁有當?shù)鼐用窈迷u并準確上報各項政府收入的地方政府,可獲得一定比例的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和相應的財政撥款。
4.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立法權。由于各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均衡,地方政府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合理地設立一些適合本地的稅收征管項目,即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稅收立法權。進而,緩解地方政府為促進本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征收一部分制度外收入從而加大本地區(qū)居民的負擔。同時,通過促進地方政府合理并充分地利用本地區(qū)的地緣優(yōu)勢,發(fā)展適合本地區(qū)的產(chǎn)業(yè),推動地方經(jīng)濟更好更快的發(fā)展。
五、結論
由于國際上通行的衡量宏觀稅負的指標是稅收占本期GDP的比重,是根據(jù)其國家的稅收體系比較規(guī)范與健全,政府收入主要是以稅收為主而言的。而我國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經(jīng)濟發(fā)展特點,制度因素,通用于國際的宏觀稅負指標不一定對中國適用。在分析我國財政結構和稅收體制時,我們得出,大口徑的宏觀稅負指標更加適合中國的國情,運用矛盾分析法來說,事物都是個性和共性的統(tǒng)一,我們在分析事物特征的時候,既要考慮他們存在的普遍性,又要考慮他們存在的特殊性,運用辯證的方法去分析問題。正如國際上通用的測量宏觀稅負的方法是小口徑測量方法,而我國則適用于大口徑宏觀稅負測量方法。同時由于事物是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的,雖然目前對于我國而言,全口徑預算體系還存在一些不完善,對應用大口徑宏觀稅負測算方法存在一些制約,但是這種情況正隨著“新預算法”的出臺與實施,以及政府監(jiān)管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而逐漸改善。
參考文獻
[1] 陳旭東.國際比較視角下中國宏觀稅負水平客觀分析[J].現(xiàn)代財經(jīng),2012,(3):28-34.
[2] 何睿.淺析中國的宏觀稅收負擔[J].審計月刊,2008,(6):44- 46.
[3] 王大樹,楊長涌.關于中國稅收負擔的思考[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8,(10):25-27.
[責任編輯:趙春江]
Analysis of the TaxBurden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JING Hong-jun, ZHANG Lei
(School of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Macro tax burden i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overall tax burden level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Generally , Express to tax revenue and GDP in the same periad as a good proporton. Because of government revenues are not standardized,there are a lot of non-tax revenue.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tax burden can not be applied internationally.Simultaneously China's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country.Largeand small caliber index measuring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vel of acountry'stax burden. Therefore,The time series model were established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to GDP of taxes and government revenue,Obtained large caliber measure of macro tax burden is moresuitable for China. Put forward concrete proposal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untry's macro tax burden calculation of large diameter.
Key words:Macro tax burden; tax burdenindicators; tax levels
中圖分類號:F812.4;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112(2016)01-0099-05
作者簡介:景宏軍(1977-),男,副教授,哈爾濱商業(yè)大學應用經(jīng)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主要從事財稅理論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CJY012);中國博士后基金第58批面上資助項目(2015M581464);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學術骨干支持計劃項目(1253G030);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4B006);黑龍江省博士后資助項目(LBH-Z14122)
收稿日期: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