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東
(大慶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 黑龍江 大慶 163311)
建設中國和諧社會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要求探析
劉偉東
(大慶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 黑龍江 大慶 163311)
社會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制度建設內容,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命脈。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信用體系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是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諧社會;要求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穩(wěn)定是主題之一。中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政府管理模式是管制型的。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政府管理的模式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政府首先要放棄過去那種管制式的模式,向管理型、服務型方向轉化。也就是說在中國當前社會經濟條件下,政府還應該有一個管理加服務的過渡期。在構建管理服務型政府過程中,政府各管理部門迫切需要對被管理或服務的各組織機構,提供貸款融資、信用消費、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交易交換、申報審批、信息傳遞等官方信用管理和服務。
當前,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對于打擊惡意拖欠和逃避銀行債務、逃騙偷稅、制假售假、非法集資等失信現象非常重要。對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穩(wěn)定和發(fā)展,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保護群眾權益,推進政府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責,以及建設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商品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是社會信用體系發(fā)展的基礎,社會信用體系的發(fā)展要與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相適應。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建設和完善以組織機構代碼和身份證號碼等為基礎的實名制信息共享平臺體系,做到謀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fā)展,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業(yè)特別是銀行業(yè)是社會信用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使用者。2007年我國提出,以信貸征信體系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與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
2005年以來,人民銀行企業(yè)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個人信息基礎數據庫先后上線運行,已逐步發(fā)展成為我國防范社會信用風險、改善社會信用環(huán)境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在提高金融機構審貸效率、降低信息成本、方便廣大企業(yè)和個人借貸、輔助信貸決策、防范信貸風險及根據信用風險確定利率水平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僅在信貸部門建設和應用信用體系已遠遠不夠,市場交易、政府審批、社會保障等方面,都向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級政府正在推行產品質量信用、環(huán)境質量信用、合同履約信用、納稅信用、價格信用等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并逐步形成獨立的信用記錄,為強化信息共享、信息交換、信息分類,逐步建立公共服務和信息管理交互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做準備。為市場主體建立誠信檔案,讓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向社會公開,使守信者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也使失信者無處藏身,為自己的失信行為付出代價。
市場主體的信用如何,是由其具體行為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隨時間而積累的真實記錄對綜合判斷行為主體的誠信與否、信用程度等尤為重要。因此,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對信用信息記錄的獲取、使用等就有更高的要求。
3.1 信息記錄的可塑性、不可抵賴性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被考量的對象是作為市場主體的組織機構和自然人,其市場行為和社會活動的過程及結果被客觀地記錄下來,作為評定其信用程度的第一手資料。單個行為主體的行為記錄應當是真實的,并可以進行歷史性的查閱、追溯,確保與行為主體一一對立,不能被隨意更改,應該形成永久性的檔案。同時,這些證明其信用的信息記錄使行為主體不可抵賴,不論優(yōu)良記錄還是不良記錄都不能因時間或行為主體的角色轉換和主觀意志而不被認可。
3.2 信息記錄的電子化、標準化
各類組織機構和自然人的活動或行為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并且是鮮活的。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需要篩選其中涉及信用的那部分信息,并以電子化的形式記錄并保存下來,不至于隨時間的流逝被遺忘或丟失。同時,對大量的信用信息進行統一的分類、整理、歸檔等標準化處理,便于使用。
3.3 信息記錄額網絡化、共享和交換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充分發(fā)揮系統效能,使信用信息網絡化,改變我國政府各部門間大量可以開放的組織機構和個人信用信息處于分散和相互屏蔽的狀態(tài)。有條件的實施網絡信息交換和共享。在社會各個部門和領域間形成“系統互聯、信息共享、業(yè)務聯動、交叉稽核、統一監(jiān)管”的社會監(jiān)督機制。
3.4 信息的安全與應用
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信息的安全保證在一定程度上比信息本身更重要。在信用信息采集、查閱和調用、共享和交換等階段的安全都很重要。一是在采集時,確保對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實效性審核,避免差錯。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機密、個人隱私等信息應當保密,杜絕隨意泄露。二是在查閱和調用時,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避免因隨意性或缺乏安全意識而造成泄密。三是加強網絡安全,不斷升級完善軟件,從而提高安全技術含量,保證信息共享和交換在網絡安全狀態(tài)下運行。
總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趨勢,做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工作,確保信息的標準性和可塑性,安全性與實效性,便捷性與共享性,為建設和諧社會打好夯實基礎。
[1] 李廣乾 周剛 司琳華 洪悠悠 袁東明. 我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體制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 電子政務,2011年Z1期:11-23.
[2]中國電子政務網.電子政務建設的現狀、問題及趨勢http://www.e-gov.org.cn/news/news007/2010-08-09/109681.html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of unified social credit code requirements
LIU Wei-dong Daqing Bureau of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163311, China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arket economic system, market economy is essentially credit economy, credit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market economy. Unified code of social credi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consummates our country the objective demand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s the basic policy to improve and standardize market economic order.
Unified social credit code; Harmonious society; Requirements
B524
A
1009-5624-(2016)03-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