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語文教學需要擁有豐富的教學形式和多元的教學內(nèi)容,以便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學。而“立體式”詞語教學模式的引入,可以幫助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多維互動教學空間,從而滿足語文教學改革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對語文“立體式”詞語教學模式展開探索,以便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
一、立體式詞語教學
在詞語教學中,教師會采取音形義平面推移的方法開展教學。但是,這樣的教學只能通過字面閱讀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需要對詞語的發(fā)音和外形進行死記硬背,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而“立體式”詞語教學拋棄了以往平面教學模式,采用三維立體模式進行詞語的闡述,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的深層內(nèi)涵。通過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詞語教學成為一張詞匯網(wǎng),并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情感體驗,可以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立體式”詞語教學的開展,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和更開放地開展教學,能夠使學生始終處在最佳學習狀態(tài)。
二、語文立體式詞語教學模式
(一)感悟教學模式
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在不同的語境中,詞語的含義也并不相同。在學習和使用詞語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通過判斷語境來進行詞語的使用。所以,語境還具有詞語解釋功能和判斷功能,可以展現(xiàn)詞語運用的審美價值。根據(jù)詞語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詞語語境開展“立體式”詞語教學,以便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詞語運用感悟。而這樣的教學模式被稱之為感悟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得到感悟后領會詞語的含義,并進行詞語的深刻記憶,繼而達成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狐假虎威》這一寓言時,教師可以先進行故事內(nèi)容的講述,以便創(chuàng)設相應的語境。而通過具體分析“假”字和“虎威”的詞語后,則可以幫助學生更深的體會詞語的含義。
(二)意會教學模式
很多時候,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是通過直觀意會完成的。借助各種直觀教具或動作、表情,都可以幫助學生體會詞語的含義。因為,學生的學習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只有在形象中意會,才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對詞語的記憶。例如,在學習《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時,課文中有提到“一顆顆楊梅樹貪婪的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在解釋“吮吸”和“貪婪”這兩個詞匯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動作幫助學生直接意會詞語的含義。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裝成楊梅樹,然后讓學生模仿楊梅樹吮吸。而學生出現(xiàn)不停地吮吸的表現(xiàn)時,教師就可以進行“貪婪”一詞的解釋,繼而幫助學生自然而然地進行詞語的理解。
(三)辨析教學模式
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人們常常會進行不同事物的比較。因為,比較可以展現(xiàn)事物不同的特質(zhì),繼而使人的感知差異度得到強化。所以在詞語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采用辨析教學模式進行詞語的比較,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詞語的區(qū)分和記憶。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既可以進行詞語含義的比較,同時也可以進行詞語功能、搭配和屬性的比較。例如,在學習《頤和園》一文時,文中提到“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游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教師在講述這段內(nèi)容時,就可以讓學生比較“滑”和“劃”兩個詞語能否進行替換。而學生通過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使用“劃”會使湖面產(chǎn)生波紋,所以想要體現(xiàn)湖的“靜”,就只能使用“滑”。
(四)聯(lián)想教學模式
作為有效的“立體式”教學模式,聯(lián)想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詞匯,還能夠進行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在進行多數(shù)詞語學習時,學生只能從字面上理解詞語的意思,卻無法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而通過聯(lián)想,則可以使學生融入到故事中,繼而產(chǎn)生更深層的感受、例如,在學習《微笑著承受一切》一文時,學生對“承受”一詞的感受不深。而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聯(lián)想故事情境,并使學生想象自己成為故事主人公,從而讓學生理解承受背后需要承擔的痛苦,繼而了解微笑著承受所需要的勇氣。
學生能否掌握大量的詞匯,直接關(guān)系著其后續(xù)的學習能否順利進行。所以,教師需要做好詞語教學模式的選擇,以便幫助學生打好詞匯基礎。而“立體式”詞語教學模式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感悟和聯(lián)想等方式體會詞語內(nèi)涵,從而更好地完成詞匯的記憶。因此,語文教師有必要進行該種教學模式的利用,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李婧,教師,現(xiàn)居山東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