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去年冬天,意大利友人堅尼邀請我去他們家做客。堅尼的家在米蘭市,他從機場把我接到他們家的時候,一進門就把身上的羽絨服脫下掛在門邊的一個壁櫥里,然后也讓我脫了身上的外套。天那么冷,雖說屋里開著暖氣,但我初來乍到,一進門就脫衣總覺得有些不便,于是我說不用。正在用晚飯的時候,堅尼一個13歲的侄子來竄門,他一進門后就很利索地把衣服一脫掛進壁櫥里,然后很有禮貌地問我:“先生,您身體不舒服嗎?”我說身體一切正常。不料,他睜著大眼睛很困惑地說:“那您為什么不脫外套?”到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對他們來說,一進門就脫衣服是一種不成文的習慣和禮貌。
之后幾天,堅尼一直帶著我去郊外看美麗的雪景、莊園和森林,來來去去地我覺得有些累,那天便提出要去圖書館看看。一般的意大利文我還是不成問題的,堅尼告訴我說他們的市立圖書館里還有許多中文書籍,這更讓我來了精神。在我們進去的時候,里面已經(jīng)是“高朋滿座”了,我站在進口處四周打量了一下,環(huán)境和設(shè)施都非常不錯,但是有一點非常奇怪,他們的市立圖書館里竟然還兼帶“賣衣服”。在我們的左手側(cè),有一個足有100多平方米的“服裝超市”開著,里面琳瑯滿目地掛滿了衣服。兩位20多歲的意大利姑娘站在貌似營業(yè)柜的臺子前朝我們微笑示意,我正納悶著想問堅尼為什么圖書館里還開“服裝超市”時,堅尼卻拉著我往“服裝超市”走去:“把衣服存這里吧!”隨后很利落地脫下身上的羽絨服遞給那位在我看來是營業(yè)員的姑娘,這回我總算明白了,原來這也像去他家一樣,進門要脫衣服的。我們把外套交給那姑娘后,她給了一塊號碼牌,以備出館時憑牌取衣服。到這時,我才注意到里面的讀者都是不穿外套的,我問堅尼這里是公共場所,為什么要脫衣服呢?堅尼笑笑說:“里面開著足夠的暖氣,讓我們把外套脫去無非是為了讓我們坐在那里看書更舒適而已!”原來,在這里脫去外套并不完全是出于禮貌,而是圖書館為了使讀者們能更舒適地看書而做的一種服務(wù)。
中午將近,我們走出圖書館,堅尼帶著我來到一家中餐館吃飯。那是一家我最喜歡吃的浙菜館,里面的裝修和我們國內(nèi)的沒什么區(qū)別,很有“中國味”。不出我的意料,在進口的一側(cè)果然有一間“服裝超市”,一位東方姑娘先用意大利文說了一些歡迎之類的話,然后問我是不是中國人。“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我們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夾子,她告訴我,她是一位來自江蘇的留學生,有空的時候到這里來做些小工。她說在意大利,人們一進門都有脫外套的習慣,在國內(nèi),人們吃飯的時候如果覺得熱了就會把外套脫下來掛在椅子的靠背上,但是在這里卻沒有這事,因為商家早已經(jīng)做好服務(wù)工作了,外套存放在一起,有專人看守,即使有什么貴重的東西也不要緊。脫去厚重的外套,人們吃飯的時候就可以“輕裝上陣”了。
剛開始,我還有些為一進門就脫衣服覺得不適,原來這在意大利不僅是一種禮儀,還是一種服務(wù)。個把月后,我回到了國內(nèi),那時候我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意大利的“脫衣”?;氐郊液螅液茏匀坏匕淹馓滓幻?,這才意識到我家的門邊除了一個鞋柜外再無他物,看來,我也要在門邊做一個掛衣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