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卿
(西北民族大學 伊斯蘭文化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
論新形勢下伊斯蘭教核心理念的價值
馬少卿
(西北民族大學 伊斯蘭文化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近年來,隨著國際上打著所謂“伊斯蘭”旗號的一系列爆恐襲擊事件的發(fā)生,伊斯蘭教成了備受關(guān)注的焦點,人們不禁要問“伊斯蘭教和恐怖主義到底有沒有關(guān)系?”伊斯蘭教從興起的那天開始,就提出了許多用于當時,適于現(xiàn)代的一些理念,1400多年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們。有些人因此而逐漸走向成功,有些民族從此慢慢崛起,這些理念千百年來對中國的穆斯林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從伊斯蘭教諸多普世價值和基本理念中詮釋核心理念,以期更多的人對伊斯蘭教有較為全面和客觀的認知,特別是中國穆斯林在新形勢下,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伊斯蘭教核心理念,積極發(fā)揮正能量,為民族復興和國家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新形勢;伊斯蘭教;核心理念;中國穆斯林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nèi)暴恐犯罪事件呈增長趨勢。ISIS發(fā)動的一系列聳人聽聞的爆恐事件,2015年11月震驚世界的法國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和今年3月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爆炸案,等等。這些暴恐犯罪行為的背后都摻雜著一些極端宗教思想,因這些血腥事件而遭“綁架”的伊斯蘭教也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大家關(guān)注的焦點。
伊斯蘭教和恐怖暴行究竟有沒有關(guān)系?
伊斯蘭教是和平的宗教,“伊斯蘭”本身就是和平之意,與“仇恨”、“恐怖”相對立。穆斯林是追求中正的民族,*指《古蘭經(jīng)》第2章143節(jié).本文中的《古蘭經(jīng)》譯文均參照馬堅譯.古蘭經(jīng)[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王靜齋譯注.古蘭經(jīng)譯解[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不偏不倚、愛憎分明、公平公正。伊斯蘭教不僅主張兩世吉慶,更是要求穆斯林成為虔誠的信士和優(yōu)秀的公民。因此,伊斯蘭教和恐怖暴行、極端主義沒有任何的關(guān)系,他和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一樣愛好和平,追求幸福。
本文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全面實施和舉國上下團結(jié)一心努力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新形勢下,全面解讀伊斯蘭教的核心理念,分析核心理念對我國2 300多萬穆斯林的當代價值,使穆斯林能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伊斯蘭教核心理念,積極發(fā)揮正能量,為民族偉大復興和國家繁榮富強做出新的貢獻。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報告從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個人“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三個層面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意,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也是伊斯蘭教核心理念的重要內(nèi)涵。
每個宗教都提倡真善美,愛好和平,追求幸福生活,都為人類文明貢獻了許多啟迪人心、勸善戒惡、公平正義的理念和主張。每個宗教也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核心理念,天主教基督教講“博愛”,佛教講“慈悲為懷”“普度眾生”,道教講“尊道貴德”,伊斯蘭教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1]?
先知穆罕默德曾經(jīng)向弟子們詮釋了伊斯蘭教的核心理念,他問:“你們中誰知道什么是讓人成功進入樂園的最佳保障?”他沉默了一會說:“是敬畏真主和優(yōu)秀品德。”[2]這段圣訓說明對穆斯林而言真正的成功就是“敬主愛人”。“敬主愛人”不僅是《古蘭經(jīng)》和圣訓對每一個穆斯林制定的評價標準,也是所有穆斯林普遍恪守的準則和為之奮斗的目標。伊斯蘭教的核心理念關(guān)乎每個穆斯林的一生,從思想觀念到行為舉止,從飲食起居到為人處世,核心理念無不深刻影響著每一位信仰者。
“敬主”即崇拜真主,踐行主命;“愛人”即善待他人。“敬主”與“愛人”始終聯(lián)系在一起,相輔相成,彼此印證?!熬粗鲪廴恕睂δ滤沽侄跃褪浅绨菡嬷?,踐行主命,一絲不茍地履行念、禮、齋、課、朝宗教功課;而且善待他人,和諧共存。伊斯蘭教要求“敬主”和“愛人”并重,“敬主”如何落實,便直接體現(xiàn)在“愛人”上。
“敬主愛人”作為伊斯蘭教核心理念,千百年來已成為中國穆斯林自強不息、奮發(fā)圖強、開拓進取、有所作為的不竭動力?!熬粗鳌钡挠绊懼饕悄滤沽秩绾翁幚砗脗€人與造物主(真主)之間的關(guān)系,而“愛人”的影響是如何完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
對于穆斯林而言,天地萬物皆為真主所創(chuàng)造。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要思考和參悟,體察真主造化萬物之道,從人這個“小世界”自身構(gòu)造的絕妙中,從精美大自然的萬千氣象中,從浩瀚宇宙這個“大世界”井然有序的運行中,認識造物主的存在和偉大,從而崇拜主、順從主、敬畏主和喜愛主[3]。同時,作為真主特殊眷顧的人類更應(yīng)該要積極行善,感恩回報,謹遵真主的法度,不違背主命,時常感念真主。在穆斯林家庭中,孩子的啟蒙教育就是從這里開始的。當孩子們牙牙學語時,家長就要教他們背誦“清真言”*伊斯蘭的基本的五項功課之一,也是穆斯林常念的經(jīng)文,譯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和說“色蘭”(和平與友善)*穆斯林見面時對彼此的問候和祝福。等一些基本的伊斯蘭教常識,在其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信仰的種子。
但是如何讓信仰的種子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結(jié)出碩大的果實,主要體現(xiàn)在愛人上。
伊斯蘭教的“愛人”理念對中國穆斯林而言其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具體的,如孝敬父母、珍愛生命、和睦親鄰、善待他人,等等。
(一)孝敬父母
心懷仁孝,善待父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伊斯蘭教文化中重要內(nèi)容。伊斯蘭教將“孝敬父母”視為“萬善之首”,尊重和贍養(yǎng)父母是每個穆斯林應(yīng)盡的義務(wù)和必有的道德修養(yǎng)。伊斯蘭教將孝敬父母提到天命的高度[4],甚至與崇拜真主相提并論:“真主命令你們只崇拜他,并且要孝敬父母。”即使對穆斯林在禮拜真主時“聞母呼必應(yīng)”,“入寺聞親疾則歸”[5]。
伊斯蘭教要求子女對父母要溫順恭敬,不能傲慢無禮,更不能用行為和言語傷害父母,《古蘭經(jīng)》中明確規(guī)定“不論父母當中一位或兩位達到了高齡,(并)與你們同住,不能對他們說輕蔑的話,更不能呵斥他們,你應(yīng)當耐心地用溫順的言語對他們說話?!倍以诟改该媲啊安豢溆拢皇搅?,不矜言。毋噦噫變聲,毋跛立,毋箕踞,毋睇視,咳涕必反面,嘔則起而去之,語必視其面。父母命,唯而進,安所適,終始其命,以悅其心”[6]。
目前,我國已經(jīng)處于深度老齡化階段,65歲以上的老年人接近1.4億人,超過總?cè)丝诒壤?0%[7]。預計到2040年,這一比例將超過20%[8]。由此,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將日益凸顯出來。
穆斯林家庭從孩子懵懂之際開始,父母就灌輸孝悌思想,讓子女在成長的歲月里逐漸明白孝敬父母、敬愛手足、家庭和美的重要意義。伊斯蘭教的孝悌理念和具體做法對于緩解老齡化壓力,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發(fā)揚傳統(tǒng)孝悌文化都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孝的延續(xù)
伊斯蘭教不僅提倡孝敬父母、尊愛長輩,同時對親朋好友也要關(guān)心和幫助。作為子女要與親友保持良好的關(guān)系,父母過世后也要關(guān)心照顧他們,不能人歿而親斷。父母會因子女的善行在后世里繼續(xù)得到真主的恩澤[9]。“一個人的父親去世了,然而他的子女仍然在幫助父親生前喜愛(友誼深厚)的人,這樣的子女是最孝順的人?!盵10]先知穆罕默德還說父母親去世后子女要履行他們的遺囑、接濟和尊重他們的近親(親人)與朋友(也是盡孝)。說,“骨肉血親在呼喚:誰接續(xù)(善待和幫助)了我,真主將接續(xù)他;如果誰斷絕了我,真主就斷絕他。”[11]這里的骨肉血親指的就是父母親和其他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先知穆罕默德曾經(jīng)遇到一個心情非常沮喪的人,這個人說自己有罪不知道用什么辦法能改過自新,先知穆罕默德問:“母親還健在嗎?”他說:“已經(jīng)去世了?!痹賳枴澳愕囊虌屇?”他說:“還健在?!毕戎潞蹦旅鞔_地告訴他:“那你應(yīng)當孝敬她(姨媽)?!盵12]還說:“如果有人希望增多自己的福分,延長自己的壽命,就應(yīng)當善待他的親戚?!盵13]
中國穆斯林受傳統(tǒng)孝悌文化的影響和伊斯蘭教核心理念的熏陶,父母以身作則孝敬父母,善待親朋。當下社會,父母在世時,親朋之間來往不斷,當父母過世后,這些關(guān)系逐漸疏遠,最后聯(lián)系也就中斷了。中國穆斯林非常重視孝悌,認為父母即使過世,但孝不會終結(jié),而是開始了愛和感情的延伸。在伊斯蘭教視閾中“孝”的外延是非常寬泛的,它將子女對父母的愛與思念之情轉(zhuǎn)移成對親友的愛,讓更多的人在祥和的孝道上受益無窮[14]。
(三)尊重老人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人生活質(zhì)量、幸福指數(shù)等問題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伊斯蘭教認為每個活著的人都應(yīng)當受到優(yōu)待和尊重。先知穆罕默德說:“清高的真主把榮譽恩賜給兩鬢花白的老人?!盵15]在穆斯林家庭中,尊重和愛護老人不僅是美德,也是真主所喜悅的行為。先知穆罕默德說:“一個人如果仁愛的對待世人,他將獲得真主的仁愛,因為真主會將仁愛給那些施舍仁愛的人?!盵16]這里的“世人”即指全人類,包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他還說:“只要一個青年人尊重了一個年邁的人,真主已為他安排了年邁時尊重他的人?!盵17]先賢魯格曼*《古蘭經(jīng)》中記載的一位古代先賢。曾教導自己的孩子善待他人,“你不要為藐視眾人而轉(zhuǎn)臉,不要洋洋得意地在大地上行走,真主確是不喜愛一切傲慢者、矜夸者的?!备改赶Mㄟ^教育讓孩子明白世界的和諧發(fā)展離不開對他人的尊重。老人、婦女和兒童是這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也是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溫暖,需要每一個人的尊重和關(guān)心。
(四)珍愛生命
在伊斯蘭教看來,人生短暫,每個人要珍愛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對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要抱有希望,有意義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養(yǎng)子不教,不若無養(yǎng);教而不正,不若無教”[18],培養(yǎng)和教育子女自立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wù),鼓勵孩子要有探索精神,對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要抱有希望。先知穆罕默德曾經(jīng)說過,“在世界末日來臨之時,如果你手中有一棵樹苗,你應(yīng)當立即把它種下去。”[19]這說的就是心懷希望,不輕言放棄。從孩童開始,父母就會叮囑孩子:真主創(chuàng)造每一個人都是有意義的,都是肩負使命的,因為,“我(真主)未曾以游戲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先賢魯格曼告誡說,“我的小子啊!善惡的行為,雖小如芥子,隱藏在磐石里,或在天空中,或在地底下,真主都要顯示它。”(31:16)這些理念與儒家文化中講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極為相似,如出一轍[20]。在兩大文明的熏陶下,孩子的自信心會越來越強,因為他相信,他的努力不僅有父母的支持幫助,也有真主的關(guān)懷。同樣,他是非觀念也會愈漸增強,慢慢明白邪惡之事不僅對己無益,還會傷及他人,所以他會時常提醒自己遠離邪惡,努力讓自己成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伊斯蘭教重視和鼓勵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先知穆罕默德說:“你當為今世而努力,猶如你永生不死;你當為后世而奔波,猶如你明日就亡?!盵21]說的就是生活要努力,人生要精彩,有夢想、有希望地生活,人生在世要有價值要有意義,不僅自己幸福,也要讓身邊的人快樂。這就是穆斯林追求“兩世吉慶”的重要原因,因為穆斯林相信:今世是后世的播種場,后世是今世的收獲地。先知穆罕默德說:“兩天一樣的人,是虧本的人”,父母從小鼓勵孩子勤奮努力,認真學習,懷揣夢想,每天進步一點,改進一些,就會距離幸福和夢想更進一步。這也是中國穆斯林努力實現(xiàn)夢想的重要動力。
(五)和睦鄰里
和睦鄰里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孟子提倡鄰里間要“出入相友,守望相助”[22]。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很多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以前,鄰里之間拉家常,噓寒問暖,相互走動。而現(xiàn)在,通訊工具和方式越來越多,人們的交流越來越少;高樓大廈林立,人們的物理距離很近,心理距離卻很遠;一幢樓、一面墻、一扇門,像道鴻溝,阻隔了鄰里的聯(lián)系和歡樂,大家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伊斯蘭家庭文化中非常重視鄰里和睦,《古蘭經(jīng)》中說,“你們應(yīng)當親愛近鄰、遠鄰?!?4:36)先知穆罕默德告訴穆斯林大眾要善待鄰里,因為在“真主眼中,最好的鄰居是最善待自己鄰居的人”[23]。他對艾布·德哈爾說:“你做肉湯的時候多加點水,也分給鄰居一些”[24]。因為“一個填飽自己肚子鄰居卻在挨餓的人不是信士”[25]。同時,也要尊重鄰居的各項權(quán)利。先知穆罕默德曾連說三次說:“指主發(fā)誓,他沒有信仰!”有人問:“真主的使者啊!他是誰啊?”回答道,“就是傷害鄰居,使之不得安寧的人?!盵26]指的就是對待鄰里方面:壞事上遠離,困難上幫助,好事上分享。
在穆斯林家庭里父母時常告誡孩子見了鄰居要有禮貌,盡可能地幫助他們。所以在穆斯林聚居的地方鄰里相處很融洽,走動很平常。彼此噓寒問暖,誰家有困難,大家一起幫助,誰家有喜事,大家競相祝福。
(六)善待他人
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生動美好,是一個多物種、多元文化的融合體,每個人都是多彩世界的重要一員。
孟子說:“無惻隱之心者,非人也”,“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27]。伊斯蘭教提倡“愛人如愛己,信仰才完美”[28]。
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要與人為善,和諧共生。中國穆斯林在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熏陶和影響下更是深諳“愛人”之道的。他們珍愛生活、善待他人,追尋兩世的幸福與吉慶。
伊斯蘭教初興之時就要求捍衛(wèi)人的財產(chǎn)、名譽、生命等權(quán)利,先知穆罕默德在辭朝演說中義正詞嚴地對全體穆斯林說:人們啊,你們的生命、財產(chǎn)以及名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伊斯蘭教的核心理念是“敬主愛人”,“敬主愛人”的外延是非常寬泛的,公平正義、扶善遏過、熱愛家園、愛好和平、善待動物等都是其內(nèi)涵所在。
(一)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一直以來是伊斯蘭教提倡和踐行的重要社會規(guī)范之一,要求待人,處事做到公平公正,因為,“真主的確命人公平?!?16:90)在中國穆斯林社會中肩負傳教育人、服務(wù)大眾使命的阿訇經(jīng)常向穆斯林宣講公平、公正、公道的重要性,并讓大家以此作為與人交往、為人處世的準則。在穆斯林社會里將“做事是否公道”和“待人是否公平”作為衡量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標準[29]。先知穆罕默德說:“公平和公正就是合理,就是正當。對待家人也好,行使手中的權(quán)力也好,公平和公正的人就是傳播光明之人?!盵30]
在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的法學院正門入口處的墻上,銘刻著一段《古蘭經(jīng)》:“有信仰的人們啊!你們應(yīng)當堅決地主持公道,并為真主作證,即使不利于自身、父母或親人,也不論他們(被指證者)是富人或是窮人,你們都應(yīng)當秉公作證,因為真主(比你們)更接近他們雙方。你們不要順從私欲,以致偏私。如果你們歪曲事實,或是違背公道(拒絕作證),真主是徹知你們的行為的?!?4:135)校方稱這是有史以來,對“正義”這個詞最偉大的表述。
(二)扶善遏過
“人如果摔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但是人心倒了就很難扶起來了。”這句臺詞在現(xiàn)實社會中讓人深思。
中國穆斯林按照《古蘭經(jīng)》和“圣訓”的教誨非常重視扶善遏過,穆斯林認為作為信士就要講真話,行善事,見義勇為,勸善戒惡。遇到突發(fā)事件或壞人壞事要盡其所能采取一些救助或制止措施,切不可以他人之事、公眾之事、事不關(guān)己等為由,漠不關(guān)心,避而遠之。而且在自己遠離罪惡的同時也要勸誡他人棄惡從善?!豆盘m經(jīng)》中多處提到那些“教人為善,勸人行好,禁人作惡”的人是真正的成功者。先知穆罕默德說:“你們中誰看見一件罪惡之事,讓他用手去制止。如果他不能,則用口制止。如果他不能,則用心制止,這是最弱的信仰?!盵31]
(三)熱愛家園
“愛國愛教”是伊斯蘭教自古就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穆斯林而言愛國就是信仰的一部分。先知穆罕默德曾經(jīng)被迫離開故土麥加時非常憂傷,在這片土地上,他出生、成長和生活,這里記載了他生命的點點滴滴。面對養(yǎng)育自己多年的家園,他飽含淚水,深情地說:“指主發(fā)誓!的確你(麥加)是近主跟前最受喜愛的,也是我最熱愛的土地,若不是他們(麥加反對伊斯蘭教的貴族)驅(qū)逐我,那么,我絕不會離開你。”[32]
中國穆斯林自古以來就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濃郁的愛國情結(jié)。千百年來,穆斯林的興衰一直與祖國的興衰緊密相連,一代又一代的穆斯林為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yōu)榫S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捍衛(wèi)祖國領(lǐng)土完整,挺身而出,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從近代的鴉片戰(zhàn)爭,到抗擊八國聯(lián)軍,投身辛亥革命,參加抗日戰(zhàn)爭,再到抗美援朝,為國捐軀者舉不勝舉[33]……
(四)愛好和平反對殺戮
伊斯蘭教是和平的宗教,“和平”與“幸?!笔撬闹髦?。《古蘭經(jīng)》中直接提到“和平”一詞有一百四十多處,關(guān)于“和諧”一詞就有一百八十多處[34]。
《古蘭經(jīng)》中說“他是真主,……他是至潔的,是和平的(主)……”*王靜齋譯為“和平的”,馬堅譯為“健全的”。伊斯蘭意為“和平”,穆斯林是“和平之士”。穆斯林與人交往,首先說“色蘭”,這是穆斯林最常用的祝安詞。“色蘭”一詞是阿拉伯語al-Salem'Alaykum的縮寫,意為“祈求真主賜福你和平與安寧”。*《古蘭經(jīng)》中多次要求穆斯林傳播色蘭,詳見(24:27)(4:86)(51:24-25)等。先知穆罕默德告誡他的弟子,“如果你們想進入天堂,就必須要傳播色蘭?!盵35]
伊斯蘭教對殺戮和無故傷害是極力反對并嚴厲禁止的,不論是誰“凡枉殺一人的,如殺眾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眾人?!?5:32)這些教誨對中國穆斯林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他們愛國愛教、勤奮進取、熱愛生活,追求幸福。
(五)善待動物
世界的五彩繽紛離不開物種的多樣和文明的多元。伊斯蘭教認為萬物皆由真主所創(chuàng)造,動物和人類是最重要的物種。動物與人類是伙伴關(guān)系,擁有和人類一樣的生存權(quán)。穆斯林家庭中從小教育孩子善待動物,要有仁愛之心,切不可故意傷害它們。先知穆罕默德對他的弟子說:“有一個婦女因一只貓而進入了火獄,因為她不給貓喂食,也不許它外出覓食,最終將那只貓活活餓死?!盵36]然而“另外一個人卻獲得了真主的賜福和感謝,因為他給快渴死的狗汲水喝”[37]。動物不僅是我們的重要食物來源,也是人類的伙伴,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人類社會才絢麗多彩,充滿生機?!豆盘m經(jīng)》中說:“他(真主)創(chuàng)造了牲畜,你們從它們的毛和皮得到溫暖的衣著和(其他的)利益,你們也食它們的乳和肉?!?16:5)“他(真主)創(chuàng)造馬、騾、驢,以供你們騎乘,以作你們的裝飾?!?16:8)“他(真主)制服海洋,以便你們漁取其中的鮮肉,做你們的食品;或采取其中的珠寶,做你們的裝飾。”(16:14)所有的飛禽走獸都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人類和動物有著各自的生存環(huán)境和發(fā)展空間,在大自然中發(fā)揮著各自的作用,從而構(gòu)成了穩(wěn)定和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從唐初伊斯蘭教進入中國起,伊斯蘭教就開始了漫長的本土化過程,同時與儒家文化相互交融,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伊斯蘭文化。1300多年來,伊斯蘭教“敬主愛人”的核心理念早已深深地根植在這片土地上。中國穆斯林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踐行核心理念,積極發(fā)揮正能量,在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篇章。穆斯林先賢讓伊斯蘭教核心理念薪火相傳,為的就是讓各時代穆斯林成為真主喜之、他人愛之,可親、可愛、可敬的人。
2016年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選擇的是中東三國,并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領(lǐng)域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和一攬子合作計劃。此次首訪充分說明我國對這片區(qū)域的重視程度,彰顯了我們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也表明了兩大文明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將再次緊密聯(lián)系,深度合作,成為“命運共同體”。成功不遠,文化先行。深入研究和發(fā)掘伊斯蘭教核心理念,積極發(fā)揮我國2300萬穆斯林的優(yōu)勢,對全面推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更好地發(fā)揮宗教的積極作用、激起更多的社會正能量及對民族地區(qū)的和諧發(fā)展、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都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價值。
[1][2][20]馬少卿,馬軼才.解讀伊斯蘭教仁愛理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11-2.
[3]馬明良.伊斯蘭文明的歷史軌跡與現(xiàn)實走向[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38.
[4][9][11][14]馬少卿.從老齡化社會看伊斯蘭的孝理念(伊斯蘭文化)[C].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1:21,25,25,25.
[5][6]劉智.天方典禮[M].張嘉賓,都永浩點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129,128.
[7]國家統(tǒng)計局.2014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Z].2015-2-26.
[8]中國未來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報告[Z].2015-10-15.
[10][21][24][30][31][35]穆斯林·本·哈查吉.穆斯林圣訓實錄全集[M].穆薩·余崇仁編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12] [16] [17] [23][32]提爾密茲.提爾米茲圣訓集[M].穆薩·余崇仁編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13][19][25][26][28][36]布哈里.布哈里圣訓實錄全集[M].祁學義譯.朱威烈,丁俊校.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M].2008.12,12,12,12,12,12.
[15]艾布·達烏德.艾布·達烏德圣訓集[M].穆薩·余崇仁編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18]馬注.清真指南[M].余振貴標點.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186.
[22]孟子.孟子·滕文公上[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7]孟子.孟子·公孫丑[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
[29]馬明良.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和諧理念[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3).
[33]喇敏智,馬明良.回族對偉大祖國的貢獻[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6.130.
[34]伊斯瑪依·魯圖夫.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M].閃紅波譯.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12.2.
[37]馬明良.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和諧理念[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3).
(責任編輯馬倩責任校對馬倩)
1001-5140(2016)03-0047-06
2016-03-04
甘肅省科技計劃資助項目“中國馬來西亞清真食品及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國際創(chuàng)新合作”(項目編號:1504WKCA09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wù)費資助項目“伊斯蘭家庭文化研究”(項目編號:31920160008);“和諧共生——當代伊斯蘭家庭文化”(項目編號:YXM20150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馬少卿(1980—),男(回族),甘肅蘭州人,講師,在讀博士,主要從事文明對話,族際和諧與伊斯蘭文化研究。
B96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