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軍 劉茂華
學案導學—自主建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孟德軍 劉茂華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7.091
“學案導學—自主構建”教學模式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學案作為載體,將引導學生學習作為主要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學案導學;自主構建;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案導學—自主構建”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我探索、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對于幫助學生培養(yǎng)終身學習能力,實現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主要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在課堂教學準備階段制訂的學案作為主要依據,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強調教學中的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地位。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著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通過“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能夠在相對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包括明確學習目標、理清學習重難點、探究學習以及自我反饋等諸多環(huán)節(jié)。這一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的。教師以科學的教學理念作為指導,在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在此基礎上與學生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導學學案。制訂的良好的導學學案不僅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化與拓展,同時與相關知識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體現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共同探索知識的過程。
目標認同的原則教師和學生合作,在進行導學學案編制過程中,具體制定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具有導向作用和可操作性,確保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范圍,學習目標被學生認可和接收。同時在導學學案編制過程中,要確保學案能夠引起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實現學生對自身的控制和調節(jié),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實現知識建構的最終目標。
建構性原則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內在的需求是自主建構知識的根本依據。因此,教師在進行學案設計過程中,需要明確學生的認知范圍以及求知的具體需要。在進行學案設計的過程中要將學生已有的知識構成以及社會實踐經驗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學案的設計要體現學生認知結構同化與順應的統(tǒng)一[2]。在學案設計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學情境的設置,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問題驅動原則在進行學案設計的過程中要對學生潛在的水平和已有水平進行準確把握,學案在進行問題設計過程中,要在學生的這一認知區(qū)間中進行設計。一方面在進行學案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水平,同時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另一方面在進行學案問題設計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結合已有知識進行深入思考,才能夠最終得到答案。總之,在進行學案設計過程中,不僅要體現知識探究和發(fā)現的過程,而且在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要根據已有水平,適當控制時間和空間。在進行學案設計時,不僅要體現知識的發(fā)生和形成過程,也要注重知識技能的獲取。
規(guī)范教學模式策略雖然我國課堂教學模式歷經改革,但是教師在課堂中依然扮演主角,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
首先,教師需要加強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學習,根據時代發(fā)展對教學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只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才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才能夠將“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貫徹到課堂教學中。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準備階段,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要準確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
最后,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正確對待自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合作教學模式中需要積極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能夠徹底激發(fā)學生進行學習探究的動力,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科學方法。
明確教學指導策略“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要使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達到最優(yōu),這就需要在進行具體教學實踐活動時采取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在進行具體實踐教學時,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并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將學習效果及時和高效地反饋給教師。這樣可以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完成教學工作。在采用“學案導學—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采取合理的管理和指導策略[3]。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依靠教師良好的管理策略和合理的指導策略?!皩W案導學—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在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中實施。為此,在課堂中必須形成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形成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學生關系,這樣能夠確保全體學生都處于開放、動態(tài)、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在寬松的教學課堂中發(fā)揮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先行組織設計策略“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先行組織教學策略。先行組織策略的成功與失敗直接關系到“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成敗。在進行先行組織時,教師需要將容易被學生接受到的方式、和新學習知識有著緊密聯系的知識移植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去,從而確保在新知識和學生的已有知識之間形成內在的、必然的聯系。這樣在進行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實現對新知識的掌握。在進行組織設計時,教師需要認知分析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同時以此為基礎,深入發(fā)掘已有知識和所學新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新舊知識的加工和提煉,形成先行組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靈活變換先行組織者的運用策略。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以學案作為教學工作的依據,在學案引導下,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對教學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能夠很快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這樣一方面有效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的有機結合?!?/p>
[1] 余宏亮 , 石耀華 . 試論學案導學的本質及其對教師教育的啟示 [J]. 課程·教材·教法 ,2014(8):110-115.
[2] 羅屆中 .“學案導學 : 自主建構”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原則及策略 [J]. 教育實踐與研究 : 中學版 ,2009(9):55-58.
[3] 張兆祥 . 自主學習是以導學素為載體的英語課堂的教學核心 [J]. 瘋狂英語 : 教師版 ,2013(2):82-85.
G632.0
B
1671-489X(2016)17-0091-02
作者:孟德軍,鄒城市第八中學;劉茂華,鄒城市第四中學(2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