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梅
動物也讓人如此動情
——讀《我的秦嶺鄰居》有感
□張彥梅
我曾見過白忠德教授一面,那是在云枝姐的新書《植物的智慧》發(fā)布會上。只是我是訥言之人,期間并沒有好意思過去打擾交流,但是第一眼的感覺,我感受到他的質(zhì)樸善良。今天讀他的生態(tài)散文集《我的秦嶺鄰居》,一如給我的第一感覺一樣,質(zhì)樸無華,真情馥郁。
題旨的深度往往取決于情感的濃度。
讀著字字句句,徜徉在他筆下的動物世界中,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呆雞……它們各自的秉性、情感以及生存之道給壯闊神秘的秦嶺增添了無限聲色。
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質(zhì)樸的字里行間,洋溢著白教授尊重生命、熱愛家園的赤子之心。
人和動物都是大自然的生靈。無論人類如何進(jìn)化,我們也能從雄性動物身上找到男性特征,從雌性找到女性特征。尤其它們并不遜色于人類的母愛,讓人震撼、感動,不自覺地淚下。我想,白教授的目的達(dá)到了。無疑,看了這本散文集,我們對生活在秦嶺的動物們多了些了解,增加了幾分喜愛。
就像對于熊貓,以前之所以喜歡皆是因為感覺它笨笨的、憨憨的可愛。在讀了白教授描寫熊貓的系列之后,我知道了熊貓的前世今生,才知道它的笨、它的憨都是表象。
如果說獨行獨往、并不兇猛的它因為改變原本食肉食性而逃脫了滅絕的命運(yùn),是它聰明的生存之道,那么對于挑剔的擇偶,我倒覺得它像高傲的公主。
人類好以成敗論英雄,而動物,它們則是以搏斗成敗來獲得愛情。熊貓只接受擂臺賽“冠軍”的求愛。在《沖冠一怒》中,帥哥不停地繞著樹轉(zhuǎn)圈,有些低三下四,而美女在樹上悠哉地睡覺,視而不見。執(zhí)著地等了七天七夜,帥哥最后打敗情敵抱得美人歸……我感嘆它愛情的不易,每一場打擂,都是一場皮開肉綻的廝殺。只是當(dāng)我還在為勇士終于獲得愛情而感動的時候,這些剛剛激情完的勇士便云游四方,獨剩熊貓媽媽產(chǎn)子、教子。突然發(fā)覺是我一廂情愿地給這些勇士賦予的“愛情”內(nèi)涵,便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了——這些勇士最終的目的不過是為繁衍后代。
熊貓媽媽卻是盡職的母親,尤其讀到熊貓媽媽叫寶寶過河的情景,我是真的被這幅畫面融化了。
相比于熊貓,雄性呆雞(紅腹角雉)絕對是“暖男”。遇到危險,把頭藏到草里、露個屁股的呆雞,雖然笨卻是模范丈夫。晚上睡覺給妻子占個好地方,天剛蒙蒙亮,就開始尋找可口的嫩枝、果實,碰到美食,自己舍不得吃,“咕咕”喚妻子享用。無論動物還是人類,“笨”就會簡單得多。呆雞們享受著夫唱婦隨的小日子。而金絲猴們,因為它們的聰明,就有了分明的階層(階級)。它們?nèi)后w的生活也有類似的社會政治形態(tài)。
和人類一樣,猴群也以“家庭”為單位,有老年、中年、青年和幼仔組成,地位最高的是家長,由一只性能力最強(qiáng)的公猴擔(dān)任。猴王享有特權(quán),也負(fù)有保護(hù)家小的責(zé)任。在《叩訪金絲猴》《猴鬧大坪峪》中對于猴群的分工明確、等級分明有很多描述。我佩服它們的靈性,懂得團(tuán)結(jié)互助。我對猴群的生活形態(tài)如此接近人類的社會形態(tài)而訝然,繼而會心一笑:我們不愧是同宗呀!
動物的母愛,一點也不遜色于人類。在《愛子情深》中,那個面對獵槍從容喂奶,把奶水?dāng)D在樹葉上,擺在寶寶夠得著的地方,然后捂著臉靜靜等待死亡的猴媽媽……我不敢高呼只有人和人之間的“愛”才那么驚天動地。我想,在這個世界,許多相同共通的東西,是可以用心靈感受出的。是亦眾生,與我體同,天下的母愛皆如是。
動物的眼睛同人一樣,也是心靈的窗口。在《慶慶的眼神》中,我在想,為什么慶慶伸出前掌拍趙俊軍的屁股,朝他的臉上呵氣?慶慶的眼神中究竟飽含著怎樣的感情?是否有超越物種的精神依賴?達(dá)爾文曾經(jīng)提出,凡是屬于社會型活動的動物都具備情感互通的能力。我想,這也許就是一個完美的解釋吧!
看了全書,那個以偷襲掏腸子、挖眼睛的豺狗是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的動物——陰險狡詐、防不勝防。當(dāng)然放在自然法則里,它也是平衡生物鏈的一環(huán),我也只能不會喜歡也得包容它的存在……
朝朝日東升,暮暮日西落。在我們?nèi)祟愊硎苤畹耐瑫r,動物們也在進(jìn)行著一天辛勤“工作”——尋找食物、哺育幼子,也在努力地追求異性,上演它們的愛情……
我望向窗外,斜陽收盡了最后一抹暮光。我靜靜坐著,感受著這片神奇土地安靜下的博大。
人生紀(j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