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Innography平臺的青蒿素類藥物專利情報分析

      2016-02-15 07:07:22劉小平李向陽
      現(xiàn)代情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專利權人青蒿素專利申請

      劉小平李向陽,2

      (1.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情報研究部,北京100190;2.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100049)

      基于Innography平臺的青蒿素類藥物專利情報分析

      劉小平1李向陽1,2

      (1.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情報研究部,北京100190;2.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100049)

      青蒿素類藥物對全球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保護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贗nnography專利分析平臺,從專利申請、專利布局、專利技術來源、競爭態(tài)勢、IPC技術類別等角度對全球和中國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的發(fā)展態(tài)勢進行探討,并在挖掘該領域核心專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核心專利的來源國家、專利權人及技術主題狀況。研究表明,全球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正處于快速發(fā)展時期,中國擁有該領域大量專利,但絕大多數(shù)核心專利均掌握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手中。研究可為全面了解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的發(fā)展狀況,制定科學的產業(yè)發(fā)展政策提供重要參考。

      青蒿素;Innography;核心專利;專利分析;情報分析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宣布,“因發(fā)現(xiàn)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在國內引起巨大轟動,而青蒿素作為重大發(fā)現(xiàn)也激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青蒿素是繼氯喹、乙氨嘧啶、伯喹和磺胺之后的抗瘧特效藥,尤其對腦型瘧疾和抗氯喹瘧疾具有速效、低毒的特點[1]。2004年5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正式將青蒿素復方藥物列為全球防治瘧疾的首選藥物。瘧疾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傳染病之一。2011年世界瘧疾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全球共有106個國家和地區(qū)流行瘧疾,約33億人受到威脅,并出現(xiàn)了2.16億左右的瘧疾病例,死亡65.5萬人,其中86%的受害者為5歲以下兒童[2]。青蒿素有效緩解了億萬人的疼痛,在100多個國家拯救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尤其是兒童的生命,無疑是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一份厚禮,對全球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保護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專利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類型,在科技研發(fā)、情報分析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相關領域的專利文獻進行分析,可以獲知該領域的整體發(fā)展態(tài)勢,發(fā)掘出該領域的重要研究機構、高產發(fā)明人及核心技術,進而為科技創(chuàng)新、知識產權保護等提供重要參考。當前,國內外有許多功能強大的專利分析工具,如Thomson Reuters集團的Aureka、Thomson Innovation(TI)、Thomson Data Analyzer(TDA),Dialog公司的Innography,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True-Teller,北京理工大學的ItgMining,保定大為軟件公司的PatentEx等。這些工具功能各異,可適用于不同的專利情報分析需求。其中,Innography是Dialog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專利檢索分析平臺。該平臺收錄有美國、中國、日本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專利數(shù)據(jù),目前數(shù)據(jù)總量已近9 000余萬件。此外,該平臺還收錄有美國專利訴訟數(shù)據(jù)、注冊商標數(shù)據(jù)以及鄧白氏公司、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等公司的財經數(shù)據(jù)。其獨有的專利強度分析功能可從海量專利數(shù)據(jù)中有效挖掘出核心專利,氣泡圖分析則可直觀展示專利權人的技術實力、經濟實力等,而無效侵權檢索、訴訟專利檢索可使用戶快速洞悉高風險專利,文本聚類分析則為用戶迅速獲取技術研究熱點提供便利[3]。本文將基于Innography專利檢索分析平臺,對全球乃至中國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的發(fā)展態(tài)勢進行專利情報分析。

      1 國內外研究綜述

      Innography在專利情報分析方面的強大功能,使其在科學研究、情報挖掘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許多學者借助該平臺有效開展了大量專利情報研究工作。Luo等以全球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為研究對象,基于Innography平臺,挖掘了該領域的核心專利、重要專利權人以及技術研究熱點,并對西門子與飛利浦兩大專利權人進行了對比分析[4]。張群等借助Innography平臺探討了全球燃料電池車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其分別進行了發(fā)明人所在地、專利技術應用國、IPC、專利申請人與專利強度分析,通過數(shù)據(jù)挖掘找出該領域核心專利的分布國家與機構,并進一步研究了該領域中國專利的申請狀況[5]。戰(zhàn)玉華等以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LED)為例,利用Innography專利強度指標挖掘了該領域的核心專利,并對相關專利進行了多角度統(tǒng)計分析[6]。陳蔚麗等借助Innography平臺,以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領域的相關專利為研究對象,從專利申請、專利權人、技術熱點等角度分析了該技術領域的發(fā)展狀況[7]。張慧卿等基于Innography平臺,從專利申請趨勢、專利布局、研究熱點、涉案專利等角度對全球電池成組技術專利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挖掘了該領域的核心專利[8]。

      綜上,學者們借助Innography平臺,從多個角度對各目標領域的專利情報進行了分析挖掘,揭示了各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然而,筆者調研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外有關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方面的情報分析還相對較少,通過相關資料尚無法準確獲知該領域的發(fā)展狀況。為此,本文期望通過研究重點解決以下3個問題:一是全球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的發(fā)展動態(tài)如何?二是該領域有哪些核心專利,這些專利的國家分布、專利權人分布如何?三是中國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的發(fā)展狀況如何?本研究在理論層面上,拓展了Innography在專利情報分析領域的應用,體現(xiàn)了專利分析方法在產業(yè)技術分析中的價值;在實踐層面上,揭示了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的整體發(fā)展態(tài)勢,可為該領域的技術發(fā)展與產業(yè)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

      2 全球青蒿素類藥物專利情報分析

      本文基于Innography平臺獲取全球青蒿素類藥物的專利數(shù)據(jù)。檢索時間為2015年10月7日,檢索范圍涵蓋美國、中國、日本、韓國、PCT、EPO以及WIPO等70多個國家或組織,檢索方式為選用關鍵詞“artemisinin”、“artemisinine”、“arteannuin”、“qinghaosu”、“artemisia annua”等在專利的標題、摘要、權利要求項中進行檢索,檢索式為“@(abstract,claims,title)(artemisinin or artemisinine or arteannuin or qinghaosu or“artemisia annua”)@*”。初次檢索,共獲得相關專利3 931件,對其進行同族擴增后獲得專利5 399件,在keyword中輸入kind-code-a or kind-code-a1 or kind-code-a2 or kind-code-y or kind-code-u進行專利類型限定,得到用于情報分析的專利2 650件。

      2.1 專利申請趨勢

      專利申請狀況可從總體上反映目標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將2 650件專利按其優(yōu)先權年份(Priority Year)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青蒿素類藥物專利在1996年以前申請相對較少,1996年以后其申請量開始逐年增加,并于1998年達到第一個申請高峰,該年共申請專利106件;此后專利申請繼續(xù)波動增長,并于2002年達到第二個增長高峰,該年共申請專利86件。自2005年起,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申請開始邁上新臺階,該年共申請專利137件,次年高達173件,此后每年基本維持在150件左右。2013年,專利申請增長至頂峰,申請量高達354件,占專利申請總量的13.4%。由于專利申請的公開時間以及國際專利進入國家階段的時間滯后,近兩年的專利數(shù)據(jù)并不完整,因而不納入分析范圍。綜上,全球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申請自2005年以后穩(wěn)步增長,并一直維持在高位區(qū)間,表明該領域的技術創(chuàng)新已引起全球關注,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正成為全球研究熱點。

      圖1 全球青蒿素類藥物專利歷年申請狀況

      2.2 專利布局區(qū)域

      專利布局是指在樣本專利中,根據(jù)專利申請人的所在國家或地區(qū)對專利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了解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專利擁有狀況,分析其技術發(fā)展水平,并可對領先國家或地區(qū)的技術特征進行研究。將樣本專利根據(jù)其申請人的所在國家或地區(qū)(Source Jurisdiction)進行統(tǒng)計,得到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的區(qū)域分布狀況,具體如圖2所示。圖中綠色、淡綠色區(qū)域為專利集中分布區(qū)域,橙色區(qū)域包含的專利數(shù)量相對較少。由圖2可知,當前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的分布范圍較為廣泛,主要集中于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巴西、墨西哥、美國、南非、新西蘭等國家,這些國家是該專利技術的主要應用區(qū)域。其中,中國一枝獨秀,共包含專利1 744件,占專利總量的65.8%,可見中國是最主要的青蒿素類藥物市場。此外,日本包含專利159件,韓國為117件,其他國家則均不足百件??梢?,中日韓三國市場吸引了全球目光,已成為最重要的青蒿素類藥物專利布局地。

      圖2 全球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申請國家及地區(qū)分布

      2.3 技術來源區(qū)域

      專利發(fā)明人的國別(Location)可反映專利技術的來源地。對所有樣本專利第一發(fā)明人的國別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中國是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發(fā)明人的主要集中地,共擁有相關專利1 668件,占專利總量的62.9%,在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居于絕對主導地位,技術實力較為雄厚。其次,美國(311件)、德國(123件)、英國(94件)、韓國(88件)、法國(85件)等處于該研發(fā)領域的第二等級,依然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印度、瑞士、荷蘭、澳大利亞等國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的擁有量均不足50件,屬于第三等級國家,技術實力相對薄弱。

      圖3 全球青蒿素類藥物專利技術來源國家及地區(qū)分布

      將圖3與圖2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不僅是青蒿素類藥物專利最主要的布局地,還是該領域最重要的技術來源地,可見中國在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日本、韓國雖是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的重要布局地,然而卻并非主要的技術來源地,可見兩國的青蒿素類藥物市場基本為國外所壟斷,其技術研發(fā)與專利申請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雖不是主要的專利布局地,然而其掌握了大量的相關專利,并將其專利布局重點放在了海外市場,以提前搶占技術先機,完成海外專利布局??梢?,專利技術的來源區(qū)域與其申請區(qū)域并不完全一致,要得到全面、準確的研究結論,應從多個角度進行綜合分析。

      2.4 全球競爭態(tài)勢

      全球競爭態(tài)勢即專利權人的對比分析,對了解目標領域的競爭態(tài)勢具有重要作用。對2 650件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的專利權人進行統(tǒng)計,得到全球Top20專利權人的氣泡分布圖,如圖4所示。統(tǒng)計表明,當前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共集中有828個專利權人,可見該領域在全球范圍內的研發(fā)分布較為分散。其中,法國賽諾菲集團(Sanofi SA)擁有81件相關專利,居各專利權人之首;荷蘭聯(lián)合利華(Unilever N.V.)公司擁有45件專利,排名第二;德國Jomaa制藥公司(Jomaa Pharmaka Gmbh)以37件專利位居第三,印度科學與工業(yè)研究理事會(Council of Scientific&Industrial Research)排名第四,擁有專利34件。其余專利權人則均不足30件??梢?,上述專利權人擁有較強的技術創(chuàng)新實力,尤其是賽諾菲集團,領先優(yōu)勢較為明顯。從總體來看,前四位專利權人共掌握197件專利,僅占專利總量的7.4%,可見全球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還沒有形成較為核心的技術群體,專利權人相對分散,其技術實力也較為均衡。

      氣泡分析圖可以直觀反映不同專利權人的技術水平與差距。其中,不同顏色的氣泡表示不同的專利權人,氣泡的大小表示專利數(shù)量的多少。橫坐標為技術綜合指標,與專利比重、專利類別、專利被引情況等密切相關,橫坐標越大,表明專利權人的技術實力越強。縱坐標為綜合實力指標,與專利權人的收入、專利的國家分布、專利涉案情況等有關,縱坐標越大,表明專利權人的綜合實力越強[9]。圖中虛線將氣泡圖劃分為A、B、C、D 4個象限。位于A象限的專利權人既擁有強大的綜合實力,又具有較強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B象限的專利權人綜合實力較強,但缺乏雄厚的技術創(chuàng)新實力;位于C象限的專利權人則與此相反,其綜合實力較為薄弱,然而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強大;位于D象限的專利權人綜合實力與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均相對薄弱,處于競爭劣勢。

      由圖3可知,賽諾菲集團位于A象限,氣泡最大,位置最靠右,表明其掌握大量專利,技術實力與綜合實力均較強;聯(lián)合利華公司同樣位于A象限,相比賽諾菲集團,其技術創(chuàng)新實力薄弱,綜合實力較為強大;瑞士諾華公司(Novartis AG)與德國拜耳公司(Bayer AG)位于B象限,其氣泡在圖中位置較高,但相對較小,表明兩大專利權人對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的關注相對較少,擁有強大的綜合實力但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相對薄弱;印度科學與工業(yè)研究理事會(Council Of Scientific&Industrial Research)、Paratek制藥公司(Paratek Pharmaceuticals Inc)處于C象限,二者技術創(chuàng)新實力相仿,但前者的專利擁有量及其綜合實力均在后者之上。位于D象限的專利權人既缺乏較強的綜合實力,同時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也較為薄弱。這類專利權人數(shù)量眾多且在圖中集中分布,表明當前多數(shù)專利權人有關青蒿素類藥物的研發(fā)技術尚不成熟。

      2.5 IPC技術主題

      國際專利分類號(IPC)是全球通用的專利文獻分類方法。通過統(tǒng)計特定領域專利的IPC分類信息,可有效把握該領域專利的技術類別分布狀況。借助Innography可對專利的主分類號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A61K 36/00類涉及的專利數(shù)量最多,高達691件,占專利總量的26.1%。其次,A61K 31/00類共涉及專利409件,占比15.4%。上述兩大IPC類別是該領域最主要的技術分布類別。此外,A61K 9/00類與C07D 493/00類包含的專利數(shù)量也相對較多,分別為190件、188件,其余IPC類別涉及的專利數(shù)量則均不足百件??梢姡斍扒噍锼仡愃幬锏难邪l(fā)主要集中于上述四大IPC類別所代表的技術領域,尤其是A61K 36/00類,更是當前的技術關注重點??蒲腥藛T可依據(jù)上述信息,科學規(guī)劃自己的研發(fā)方向,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

      圖4 全球競爭態(tài)勢氣泡圖

      表1 全球青蒿素類藥物專利IPC類別分布表

      表1 (續(xù))

      文本聚類是基于文檔間的某種聯(lián)系或相關性對文檔集進行有效組織、摘要和導航,以使彼此相近的對象盡可能分到同一組別的聚類方法。它可使用戶從龐雜的文檔集中快速發(fā)現(xiàn)相關信息,是對人工劃分的IPC技術類別的有益補充。基于Innography對樣本專利進行文本聚類,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當前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的技術分布主要集中于六大領域:制備方法(Preparation Methods,包括組合物、青蒿等)、青蒿素(Artemisinin,包括青蒿素衍生物、青蒿素含量)、青蒿(Sweet Wormwood,包括副作用、組合物等)、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包括板藍根成分、口服液等)、原材料(Raw Material,包括副作用、青蒿等)、黃花蒿(Artemisia annua,包括板藍根成分、活性組分等)。

      圖5 全球青蒿素類藥物專利文本聚類圖譜

      3 青蒿素類藥物核心專利情報分析

      核心專利是指生產制造特定技術領域的某一產品必須使用的技術所對應的專利,一般不能通過規(guī)避設計手段繞開。核心專利挖掘是Innography具有的獨特分析功能,其實現(xiàn)主要基于對專利強度的界定。專利強度是專利價值判斷的綜合指標,其高低可從總體上反映目標專利的價值大小。該指標囊括了專利權利要求數(shù)量、專利引用與被引用頻次、專利家族、專利訴訟數(shù)量、專利年齡、專利申請時長等多個專利價值衡量要素,是一個綜合性的專利價值判斷指標[10]。其中,專利年齡是指專利自授權后至今已消耗的保護時間,專利申請時長是指專利自申請日起至公開日或授權日的時間跨度。Innography將專利強度劃分為3個等級,其中強度在0%~30%之間的專利為一般專利,30%~80%之間的專利為重要專利,80%~100%之間的專利則為核心專利。專利強度指標可幫助用戶從海量專利數(shù)據(jù)中快速挖掘出核心專利,進而找出目標領域的研發(fā)重點。

      表2 專利強度分布表

      為全面挖掘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的核心專利,筆者對上述5 399件專利進行同族去重后,將得到的2 209件相關專利用于情報分析。表2反映了所有樣本專利的強度分布狀況。由表2可知,強度在0%~30%之間的一般專利共1 772件,占樣本專利總量的80.22%,重要專利為396件,占比17.93%,核心專利共計41件,占比1.85%,三類專利在數(shù)量上呈金字塔型分布。

      3.1 來源區(qū)域分析

      根據(jù)專利第一發(fā)明人的國別(Location)對所有核心專利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全球青蒿素類藥物核心專利主要掌握在美國手中,其擁有專利23件,占核心專利總量的56.1%,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可見美國在該領域擁有較為雄厚的技術創(chuàng)新實力,在全球青蒿素類藥物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雖在專利總量方面一枝獨秀,然而卻僅擁有5件核心專利,占比不足15%,可見該領域大部分核心專利均掌握在國外專利權人手中,這對中國的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與專利布局勢必會造成極大阻礙。此外,瑞士(3件)、加拿大(3件)、荷蘭(2件)等均擁有2~3件核心專利,其他國家,如丹麥、德國、英國等則各擁有1件核心專利。

      3.2 競爭態(tài)勢分析

      統(tǒng)計表明,41件核心專利分散于33個專利權人手中,這與全球專利的分布狀態(tài)一致。將所有專利按其所屬專利權人進行氣泡圖分析,結果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處于A象限的專利權人為零,表明綜合實力與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均較強的專利權人并不存在。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瑪麗凱控股公司(Mary Kay Holding Corporation)位于B象限,二者氣泡位置最高,但氣泡明顯偏小且位置靠左,表明其技術創(chuàng)新實力相對薄弱。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位于C象限,其氣泡位置最靠右,擁有的核心專利數(shù)量也最多(3件),但綜合實力相對薄弱。同樣位于C象限的Lica制藥(Lica Pharmaceuticals)、Ceres公司(Ceres Inc)、瘧疾新藥研發(fā)公司(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美國加州Allylix公司(Allylix Inc)、沈陽工業(yè)大學(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美國德州Azaya Therapeutics公司(Azaya Therapeutics Inc)等也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但公司綜合實力與加州大學基本處于同一等級。與全球競爭態(tài)勢類似,部分專利權人集中分布于D象限,表明當前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的核心專利分布較為分散,多數(shù)專利權人僅掌握少量核心技術。

      圖7 核心專利競爭態(tài)勢氣泡圖

      對比圖7與圖4可以發(fā)現(xiàn),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的全球競爭態(tài)勢與該領域核心專利的競爭態(tài)勢并不相同。圖4中擁有大量專利的賽諾菲集團、聯(lián)合利華公司、印度科學與工業(yè)研究理事會、Paratek制藥公司等并未出現(xiàn)在圖7中。由此表明,只有進行多方位分析,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3.3 技術主題分析

      對強度大于80%的41件核心專利進行技術熱點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當前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的核心技術熱點主要集中于13個領域:青蒿素、藥物組合物、核酸、合成酶、通式、生物藥效率、萜類化合物、蒿屬植物、脂質體、揮發(fā)油、新孢子蟲病與球蟲病、中醫(yī)藥以及二萜類化合物。其中,前四大領域為重點技術領域,同時也是專利申請的熱門領域。圍繞上述領域,全球各大醫(yī)藥公司與科研院所等爭相申請各類外圍專利,構建起龐大的專利保護網。

      表3 青蒿素類藥物核心專利技術領域分布表

      4 中國青蒿素類藥物專利情報分析

      4.1 專利申請趨勢

      將2 650件專利按source限定為中國,共得到1 716件相關專利,將其按優(yōu)先權年份(Priority Year)進行統(tǒng)計排序,結果如圖8所示。由圖8可知,自1996年起,中國陸續(xù)開始有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申請,并于1998年出現(xiàn)第一次申請小高峰。1999年以后,中國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開始逐年增長,并于2007年出現(xiàn)第二次申請高峰,該年共申請專利106件。2013年,中國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達到頂峰,該年共申請專利314件。同樣,由于時滯問題,2014-2015年的專利申請狀況僅供參考??梢灶A測,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在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的專利申請仍將繼續(xù)增長。對比圖1可知,中國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趨勢與世界非常同步,這與其在該領域占據(jù)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

      4.2 國內競爭態(tài)勢

      對專利權人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以獲知國內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的整體競爭態(tài)勢。統(tǒng)計表明,中國共有662個專利權人組織涉及該領域的專利申請,可見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得到了國內機構的普遍關注。對專利權人(Top20)進行氣泡圖分析,結果如圖9所示。由圖9可知,A象限并沒有專利權人分布,表明國內綜合實力與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均較強的專利權人并不存在;聯(lián)合利華公司與賽諾菲集團位于B象限,且氣泡位置較高,表明兩大專利權人綜合實力雄厚;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與天津生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Tianjin Shengji Group Co Ltd)位于C象限,位置偏右且氣泡較大,表明其擁有較強的綜合技術實力,然而三者氣泡在圖中的位置相對較低,表明其綜合實力薄弱。此外,湖南科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3件)、青島茂豐有機蔬菜有限公司(13件)、濟南新起點藥業(yè)有限公司(13件)也是目前國內掌握較多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的企業(yè)。與全球競爭態(tài)勢類似,國內大量專利權人集中分布于D象限,表明多數(shù)專利權人在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的整體實力還有待提高。

      圖8 中國青蒿素類藥物專利歷年申請狀況

      圖9 國內競爭態(tài)勢氣泡圖

      4.3 技術主題分布

      統(tǒng)計顯示,國內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的IPC類別主要集中于A61K 36/00類(655件)、A61K 31/00類(124件)、C07D 493/00類(124件)、A61K 9/00類(107件)等四大類別,這與全球該領域的IPC類別分布一致。對國內青蒿素類藥物專利進行文本聚類分析,結果如圖10所示。由圖10可知,中國當前在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青蒿(Sweet Wormwood,包括原材料、黃芩等)、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包括青蒿、板藍根成分等)、原材料(Raw Material,包括青蒿、板藍根等)、副作用(Side Effect,包括青蒿、柴胡等)、青蒿素(Artemisinin,包括青蒿素衍生物、青蒿素含量等)、療效(Curative Effect,包括青蒿、板藍根成分等)等領域。其中多個領域與全球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相同。國內科研人員可據(jù)此調整研究方向,或與國內乃至全球的技術研究保持同步,或根據(jù)自身特點另辟蹊徑,以更好實現(xiàn)技術創(chuàng)新。

      5 結論及啟示

      本文基于Innography專利分析平臺,從專利申請、專利布局、技術來源、競爭態(tài)勢、IPC技術類別等角度對全球和中國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的發(fā)展態(tài)勢進行了分析探討,并在挖掘該領域核心專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核心專利的來源國家、專利權人及技術主題狀況。研究表明:(1)全球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正處于快速發(fā)展時期,專利申請穩(wěn)步增長;中國、日本和韓國是全球最主要的青蒿素類藥物專利布局地;中國、美國和德國則是該領域最重要的技術來源地;賽諾菲集團、聯(lián)合利華公司、印度科學與工業(yè)研究理事會是全球重要的專利權人,擁有較強的技術創(chuàng)新實力;A61K 36/00類、A61K 31/00類、A61K 9/00類與C07D 493/00類是當前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的重點技術類別,青蒿素及其制備方法、青蒿素衍生物、組合物、青蒿素含量、板藍根等是主要的技術研發(fā)領域。(2)在核心專利方面,美國掌握全球半數(shù)以上的核心專利,擁有絕對優(yōu)勢;加州大學、Ceres公司、瘧疾新藥研發(fā)公司等擁有較多核心專利,技術實力雄厚;青蒿素、藥物組合物、核酸、合成酶等技術領域涉及的核心專利較多。(3)中國在全球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領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專利申請與世界發(fā)展態(tài)勢高度同步;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天津生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重要的專利權人;A61K 36/00類、A61K 31/00類等四大類別同樣是中國專利權人的關注重點,且研究主題與世界基本相同。

      圖10 中國青蒿素類藥物專利文本聚類圖譜

      綜上,為進一步促進中國青蒿素類藥物研發(fā)產業(yè)的發(fā)展,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1)挖掘技術創(chuàng)新潛力,提高專利質量。中國申請的青蒿素類藥物專利雖數(shù)量眾多,然而價值不高,且多以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為主,缺乏具有重大創(chuàng)新的原創(chuàng)發(fā)明。國外專利權人雖申請專利較少,但專利含金量較高,具有明顯的市場優(yōu)勢。為此,中國專利權人在關注專利申請數(shù)量的同時,更應積極挖掘自身的技術創(chuàng)新潛力,不斷提高申請專利的質量。(2)調整專利申請策略,積極進行國外專利布局。中國專利權人可通過實施核心專利與外圍專利相結合的申請戰(zhàn)略,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11]。即首先控制優(yōu)勢技術領域,將該領域的核心技術或基礎研究成果及時申請專利,以形成對該領域的技術控制,獲得獨占優(yōu)勢;同時,在核心專利外圍布局大量相關專利,以形成保護基礎專利的龐大專利網。此外,中國諸多專利權人雖已著手進行專利申請,然而這些申請多數(shù)仍局限于國內,國外申請相對較少。因此,中國專利權人應加強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的國際布局進程,盡快打開并搶占國際市場。(3)建設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國青蒿素類藥物專利申請總量巨大、整體價值偏低的現(xiàn)狀與中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下有密切關系?!秶抑虚L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曾明確提出,支持鼓勵企業(yè)成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體,要求“建設以企業(yè)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12]。為此,中國高校及科研院所應與企業(yè)加強科技合作,通過專利轉讓或專利實施,不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企業(yè)也可通過專利購買或獲取專利許可等方式快速增強自身的技術實力,提高技術創(chuàng)新的質量,進而不斷增加申請專利的含金量。

      [1]劉春朝,王玉春,歐陽藩.青蒿素研究進展[J].化學進展,1999,11(1):41-48.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malaria report 2011[EB/OL].http:∥www.who.int/malaria/World-malaria-report-2011/9789241564403-eng.pdf,2015-10-08.

      [3]王峻嶺.DIALOG國際聯(lián)機系統(tǒng)及INNOGRAPHY專利檢索分析[EB/OL].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298707,2015-10-08.

      [4]Luo Ruyi,Lin Ye,Ding Qiuping.Studying MR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Using Patent Analysis[C].∥Proceedings of the 2013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Bmei 2013).Piscataway:IEEE Press,2013:373-377.

      [5]張群,張柏秋.燃料電池車專利情報研究——基于Innography專利分析平臺[J].情報雜志,2014,33(7):38-43.

      [6]戰(zhàn)玉華,潘樂影,程愛平.利用Innography進行專利情報分析——以OLED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18):104-109.

      [7]陳蔚麗.基于Innography的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的專利情報分析[J].現(xiàn)代情報,2014,34(8):100-104.

      [8]張慧卿,郭倩玲,張杰.電池成組技術國際專利情報分析[J].現(xiàn)代情報,2014,34(11):131-137.

      [9]Innography[EB/OL].http:∥app.innography.com/,2015-10-10.

      [10]張群,張柏秋.基于Innography的零反式脂肪酸食品專利情報研究[J].情報雜志,2014,33(4):59-64.

      [11]劉玉敏,張群.從專利申請看城市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新技術發(fā)展——以江蘇省無錫市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7):62-64.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EB/O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57/4091866.html,2015-10-12.

      (本文責任編輯:馬 卓)

      Patent Information Analysis on Artemisinin-based Drugs Based on the Innography Platform

      Liu Xiaoping1Li Xiangyang1,2
      (1.Department of Intelligence Research,National Science Libra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Artemisinin-based drug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malaria and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and protect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The paper not onl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and Chinese artemisinin-based drugs based Innography patent analysis platform from patent applications,patents layout,technology source,competition,IPC technology category perspectives,but further analyzed source countries,patent assignee and technology theme of core patents based on digging them out.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rtemisinin-based drug worldwide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China has a large number of patents in the field,but the vast majority of core patents are mastered in the h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Research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rtemisinin-based drug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ulation of scientific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rtemisinin;Innography;core patents;patent analysis;information analysis

      10.3969/j.issn.1008-0821.2016.02.030

      G306

      A

      1008-0821(2016)02-0157-10

      2015-11-26

      劉小平(1972-),女,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專利分析、學科情報。

      猜你喜歡
      專利權人青蒿素專利申請
      基于動態(tài)博弈的企業(yè)專利訴訟研究:動機與訴訟收益
      商展經濟(2023年3期)2023-02-20 06:13:10
      對標準必要專利權人拒絕許可行為的反壟斷規(guī)制
      知識產權(2016年7期)2016-12-01 07:00:46
      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圖
      河南科技(2016年8期)2016-09-03 08:08:22
      專利申請三步曲
      切莫盲信所謂的“青蒿素食品”
      華人時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23
      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
      ——青蒿素
      一個青蒿素品牌的崛起
      中國品牌(2015年11期)2015-12-01 06:20:49
      以美國及臺灣地區(qū)的知識產權管理經驗解讀專利糾紛談判策略(上)
      華東科技(2013年4期)2013-03-26 03:31:44
      國外專利申請如何盡快被授權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機理及其對雞球蟲病的防治
      赤壁市| 凤山县| 镇宁| 齐河县| 牙克石市| 瑞安市| 崇文区| 电白县| 三亚市| 天全县| 临漳县| 丰镇市| 什邡市| 上饶县| 临江市| 临湘市| 拜泉县| 嵩明县| 柳河县| 山阴县| 思南县| 孟连| 亚东县| 贡嘎县| 水富县| 潮安县| 凌海市| 沧源| 团风县| 巩义市| 玉树县| 嘉定区| 连州市| 武隆县| 宁德市| 车致| 行唐县| 宜都市| 临沭县| 巴彦县|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