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雨春
?
快樂地行走在語文教學的天地里——我的教學人生
邰雨春
我是1976年8月參加教育工作的,至今已有40個年頭了,記得剛工作時,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做一個合格的教師,教出十屆學生,教熟百篇課文,寫好千字論文,完成萬言專著,戲稱“個十百千萬工程”。如今這些都已實現(xiàn),從小學一年級一直教到高三,從一個代課教師成長為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在語文教學這塊園地里播種著、耕耘著、收獲著,其樂融融。
“教書是飯碗,教好書是本領,教實書是價值,教活書是創(chuàng)造?!边@是我的一貫追求,本著這種愿望,給教學確定了一個目標: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發(fā)展的思想,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發(fā)展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發(fā)展的能力。多年來,我一直向這個方向努力。
1.更新觀念,直面課改。
長期以來,語文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把課文講深講透作為評課的一把尺子,教者在課堂上是指揮家,設計圈套讓學生往里鉆,事先設計好問題,并備好了標準答案,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的境地。教師上課以自我為中心,確定一個目標后,就滔滔不絕講下去,分析有板有眼,板書有條有序,歸納有點有面。一課下來,黑板寫滿了,自己講累了,學生聽困了。剛工作任教小學,所有年級都教過,上師范前一年任教初一,畢業(yè)后仍從事初中教學,帶了兩三個輪回。在教學中,學習錢夢龍老師“三主四式”教學法,開始注意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的積極參與者、活動者,時常模仿,感覺不錯,學生都喜歡學語文。
2.確立目標,注重積累。
80年代末,我到江蘇教育學院脫產進修,聆聽了喻旭初、陳鐘梁等名師的課,受到了語文教學專家李新宇老師的指點,倍覺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開始有意識地收集教改信息,閱讀語文教育專著,寫了近20萬字的讀書筆記。九十年代初,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針對農村中學基礎薄弱、學生水平較低等特點,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設疑、討論的方法,組織課堂教學。開始,學生不適應,一是沒有參與討論的習慣。二是沒有提問題的習慣。怎樣讓學生參與到有意義的討論中去呢?首先,老師提問,發(fā)動大家討論。一步一步誘導學生回答。其次,發(fā)動學生自己提問題。開始讓學生提些簡單的問題,諸如字音、詞義等,再引導他們提些篇章結構方面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不但習慣了老師的設疑,而且還能主動質疑。學生學會了質疑,參與討論的熱情就高了。教學中我始終擺正位置,主動當配角,把講臺讓給學生。起初的討論,是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待學生有了興趣、激情時,再把討論引向深入。經過一個循環(huán)的訓練,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3.深入研究,注重實踐。
1998年秋,我主持了市級課題“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研究,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為主渠道,進行新一輪課堂質疑試驗。首先,讓學生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預習時,投石問路,誘導學生認識問題;閱讀時,循循誘導,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研讀時,細細品味,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其次,讓學生有思考問題的習慣。教學中時時創(chuàng)設思考情境,給學生思考機會、探求思考方法,讓他們學會思考。第三,讓學生有探討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探索問題、在討論中生發(fā)問題、在評判中辨別問題、在質疑中闡述問題、在辯論中挖掘問題。
進入新世元,一切都在改變著,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更應該走到教改的前列,探究學生本身存在的潛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激情,提升學生合作探究、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本領,讓合作學習成為語文課堂的主旋律。2009年初我在完成了省教育學會“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研究”的研究后,申報了教育部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科學與人文融合的學校和諧教育研究”的子課題“構建高中和諧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研究”。通過研究,使我更加堅定了教改的信念,進一步明確了教書育人的職責。
1.敢于創(chuàng)新,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合作學習的集中體現(xiàn),就是增強學生自主意識。教學中,我始終注意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讓他們在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一是把他們當作學習的主人?!耙匀藶橹鳌钡幕疽x就是把學生當成人,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他們細心觀察,主動積極思考,鼓勵他們大膽求異、產生奇思妙想,把課堂變成思考的王國。課堂上,注視全體學生,捕捉住他那急切表達的一瞬的光線。教學《藥》,一位平時不愛講話的女生怯生生舉手:“人血饅頭怎么能吃呢?”盡管這個問題很簡單,我當場給以鼓勵,使她很受感動,接著,她連續(xù)提出了幾個相關的問題。二是把學生當作學習的朋友。教學過程中,把自己放到學生的位置上去分析,獲得反饋信息,不斷地校正自己對學生的看法、態(tài)度與工作方式,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三是把學生當作學習的幫手。受魏書生老師“善用學生一技之長”教學經驗的啟發(fā),將語文內容按基礎知識、文章閱讀、作文訓練三大塊分成三個學習小組,按各人的能力自由組合。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作文競賽等實踐活動。
2.勤于實踐,建立合作學習模式。
在“學會關心”的大旗下,旗幟鮮明地強調“合作”,建立了閱讀、作文合作學習模式。教學中引導學生合作預習,提高自學能力;合作學習,發(fā)揮自我作用;合作探究,提升自身品位。閱讀合作學習程序是:教師編寫導學案、學生預習掃清閱讀障礙、小組交流修改導學案、抽樣展示、學生評價、教師小結。作文合作學習程序是:老師出題、小組議題、自主作文、小組互改、推薦交流、師生點評。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3.勇于嘗試,建立自我展示平臺。
合作學習使學生之間建立了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系,不管成績高低、水平如何,他們都能大膽發(fā)表意見,逐漸變得自信起來。學習《項鏈》,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學生立刻動了起來。有一個學生說,現(xiàn)在社會不正在重演著課文中人物的悲劇嗎?他還用一句流行語佐證,“男人有錢便學壞,女人學壞便有錢”,引起哄堂大笑后帶來了新的思考。更妙的是一個同學“如果瑪?shù)贍柕绿幼吡嗽趺崔k”的發(fā)問,掀起了新的波瀾。學生學了課文,收獲的不僅僅是書本的知識,而且還提高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他們將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本領。
把社會引進課堂,讓人生閃耀光芒。語文與人生的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語文來源于人生,是人生的反映,另一方面語文又反作用于人生,對人生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谶@樣的認識,我于2011年秋申報了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合作學習與人生語文的構建”。課堂上除了做學生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者、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問題討論的合作者外,更多地是注重做他們人生旅途的引導者。在合作探究中,我及時、恰當?shù)匕盐諘r機,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讓語文學習與人生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
從課堂延伸中受到啟發(fā)。由于部分教材內容離現(xiàn)代生活較遠,學生認知產生了空白,理解容易出現(xiàn)偏差。如現(xiàn)在中學生不知道十年浩劫,也不知道饑餓是什么滋味,更不知道逆境是一種怎樣的境地。結合教學,聯(lián)系生活經歷,或見證歷史,或現(xiàn)身說法,縮短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從而使學生在閱讀中了解社會、在思考中認識社會、在實踐中融入社會。講《扁鵲見蔡桓公》,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部分領導不善于聽取群眾意見,給企業(yè)、單位造成嚴重后果;講阿Q精神勝利法,分析今天國人的心態(tài);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讓學生尋找現(xiàn)實生活中的別里科夫。
從教材挖掘中受到啟示。閱讀的意義不只在語文上,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人格上、在修養(yǎng)上。高中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個人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以后,對一生將起著重大幫助。受現(xiàn)代思潮影響,當代高中學生人生信念與教科書中所宣傳的道德觀念產生了裂痕,他們對《一碗陽春面》中母女三人合吃一碗面的場面無動于衷,對郁達夫《故都的秋》滿眼見到的“冷色”不可思議。語文課堂的生命像詩一樣,需要教師如作詩那樣付出心血去推敲、錘煉。我以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情感與學生一道觸摸文章跳動的情感脈絡,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審美教育,在美與智的融合中讓學生聽出德、說出道、悟出理,從而形成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從問題探討中受到啟迪。教材中所選課文既有其文學價值,也有其現(xiàn)實意義,閱讀時根據(jù)課文的特點,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地研討,挖掘蘊藏在文中的深刻含義,在感悟鑒賞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堆b在套子里的人》中別里科夫整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為什么又都怕這個膽小如鼠弱不禁風的人呢?這樣的人是一個,還是一群?課文結尾,寫別里科夫死了,而“套中人”還大量地活著,影響著生活。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今天,在我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假使你遇到這樣的人,你會怎樣對待他?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套子中的人,從而加深對現(xiàn)實社會的認識。
通過40年的教學實踐,我對語文教學及學生有了深厚的感情,也有了更深的感悟,把它稱為教育三部曲,即把學生當作學生,在科學訓練中,讓他們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自我成人;把學生當作朋友,信任、坦誠,在和諧氛圍里,讓他們嘗到與人合作的甜頭,自我成長;把學生當作孩子,仁愛、寬容,在寬松環(huán)境下,讓他們學會感恩勇于擔當,自我成才。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樹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