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儒胡澍、俞樾校注《素問》的特點探析

    2016-02-12 08:46:00孫慶煒孫中堂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醫(yī)理俞樾原貌

    孫慶煒,孫中堂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300193)

    理論研究

    清儒胡澍、俞樾校注《素問》的特點探析

    孫慶煒,孫中堂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300193)

    清儒對《素問》曾進行過精審的校注,這些醫(yī)籍成為中醫(yī)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文章旨在分析清儒胡澍、俞樾校注《素問》的規(guī)律,進而總結(jié)出“綜合考證、多維分析,引征廣博,考辨嚴密精審,探微索隱、辨訛釋疑正誤,方法革新、從文獻學角度??薄端貑枴罚f理精確、措詞簡明,文理與醫(yī)理相結(jié)合”之校注特點,以期對今后中醫(yī)古籍研究與整理具有啟示性意義。

    清儒;胡澍;俞樾;校注;素問

    中醫(yī)古籍承載著歷代醫(yī)家的智慧和結(jié)晶,其在流傳中因傳抄雕版、水火蟲蛀、人禍損毀等原因,出現(xiàn)訛、脫、衍、倒等問題,原貌失真。清儒通過對醫(yī)籍的探微索隱、精確詞意、深入闡發(fā)醫(yī)理,使得今人更能看清當時中醫(yī)古籍之原貌、理解醫(yī)家著書之本意。其中,在《素問》的校注領域,胡澍和俞樾的校注尤具代表性,正如近代著名醫(yī)家裘慶元對胡澍《素問校義》撰寫提要時所說:“清儒以漢學家法治醫(yī)者,別有孫淵如、顧觀光之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俞曲園之《內(nèi)經(jīng)辨言》,并此而四矣?!保?]故本文從《素問校義》和《內(nèi)經(jīng)辨言》這兩本著作中摘取一角,一窺當時之學術情況。

    1 綜合考證,多維分析

    “治經(jīng)之道,大要有三: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2],對于《素問》的校注,胡澍、俞樾遵照“先定底本之是非,而后定立說之是非”的勘校原則,研究頗為深入,從“文義、句例、韻例、注文、字形演變等方面縱橫比較以辨真?zhèn)巍保?]。胡澍、俞樾在校注《素問》時,多維分析,綜合考證,使其更近于原貌。

    如《素問·上古天真論篇》言:“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保?]《新校正》云:“據(jù)全元起注本及《太素》文,‘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當作‘食飲有常節(jié),起居有常度,不妄不作’?!保?]

    俞樾認為:“經(jīng)文本作‘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度’。故釋之曰:有常節(jié),有常度。若如今本則與全氏注不合矣?!倍疑衔奶岬健胺ㄓ陉庩枺陀谛g數(shù)”,“此文‘度’字,本與‘數(shù)’字為韻,今作有‘常’,則失其韻矣”?!吧w即因全氏注文,有‘常’字而誤入正文,遂奪去‘度’字”[6]。在這條??敝?,俞樾綜合考證,多維分析,先由注文引起懷疑,再通過押韻考證訛文與正字,最后從注文衍入正文,又出現(xiàn)脫文的角度,解釋致誤原因。

    胡澍、俞樾文學功底深厚,理論基礎扎實,在校注《素問》時,“將文字、音韻、訓詁、??薄⑨t(yī)理等知識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綜合考證”[7],取得了許多優(yōu)秀的校注成果,使后人能更清晰地看到經(jīng)文的原貌,把握其原意,更好地繼承和發(fā)展中醫(yī)。

    2 引征廣博,考辨嚴密精審

    胡澍、俞樾自幼深受家庭的熏陶,博覽經(jīng)史子集等古籍,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因而,在校注《素問》時,能廣泛地收集材料,引用諸家文獻,并且在考證文獻時力爭其全,考辨精審,使其更近于原貌。

    如《素問·上古天真論篇》言:“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邪?人將失之邪?”[4]

    胡澍認為這句話存在倒文,“人將失之邪”當為“將人失之邪”?!皩ⅰ本褪恰耙只颉钡囊馑?。他用本校法,舉出相同句式——同篇的“人年老而無子,材力盡邪?將天數(shù)然也?”和《素問·徵四失論篇》的“子年少智未及邪?將言以雜合邪?”[4]兩句,與本句的句式是一樣的。接下來,為佐證這一觀點,他引用了《楚策》“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沃祥乎”,《漢書·龔遂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楚辭·卜居》“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等三處內(nèi)容,而后得出“以上將字,亦并為詞之抑”。胡澍通過廣博的引征(所引書籍不限于醫(yī)書,而且既有史書,又有文學作品),精審的考辨,得出此經(jīng)文為倒文,“人將失之邪”應為“將人失之邪”。

    胡澍、俞樾遍覽群籍,學術素養(yǎng)豐厚,在校注《素問》時,“善于博引前代學者的研究成果”[8],在廣征文獻材料的基礎上,對經(jīng)文進行嚴密且精審的考辨,糾正了前人的諸多誤注,對今人影響極大。這種引征廣博的校注特點,“雖不無繁碎之弊,但對于詞義的研究,還是非常必要的”[9]。

    3 探微索隱,辨訛釋疑正誤

    中醫(yī)古籍中有很多古奧晦澀的經(jīng)文,在流傳過程中又易出現(xiàn)訛、脫、衍、倒等問題,再加上每人的文學素養(yǎng)、師承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對于一個字、一句話、一篇文章的見解出現(xiàn)了不同的版本。由于醫(yī)籍是醫(yī)家臨床辨證治療的依據(jù),一字理解錯誤,極有可能危乎患者的性命,因此,必須定其是非,使中醫(yī)古籍的原貌更加清晰。胡澍、俞樾在校注《素問》時,對其考鏡源流,探微索隱,辨訛、正誤、釋疑,使其更近于原貌。

    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載:“天地之間,六合之內(nèi),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jié),皆通乎天氣。”[4]王冰注:“外布九州,而內(nèi)應九竅,故云九州九竅也?!保?]

    俞樾認為:“九州與九竅初不相應,如王氏說,將耳目口鼻各應一州,能晰言之乎?”“今按:‘九竅’二字,實為衍文,‘九州’即‘九竅’也。”而后引用典籍進行論證:“《爾雅·釋獸篇》‘白州驠’。郭注曰:‘川,竅也’。”得出:“‘川’即‘州’字之誤,是古謂‘竅’為‘州’。此云‘九州’,不必更言‘九竅’?!鸥[’二字疑即古注之誤入正文者?!睋?jù)此,俞樾考證出“九州”是“九竅”過去的說法,并不常用,后人為便于理解,在正文旁對此進行注釋,但注文誤入正文,形成衍文。如此不但確定了致誤的原因,恢復了經(jīng)文的原貌;更明確了經(jīng)文的原意,糾正了后世隨文演義、牽強附會的錯誤。

    又如:《素問·五藏生成篇》“凝于脈者為泣”、《素問·湯液醪醴論篇》“榮泣衛(wèi)除”、《素問·八正神明論篇》“人血凝泣”等處,都出現(xiàn)了“泣”字。王冰解釋為“泣,謂為血行不利”。

    王冰的解釋從前后文以及醫(yī)學理論上來說,釋義的方向是對的,也沒有影響原文想要表達的意思,但自造義項,使古籍更加隱晦,原貌更加難見天日。俞樾認為:“字書‘泣’字,并無此義?!伞疀Z’字之誤?!彪S后指出:“《玉篇·水部》:‘沍,胡故切,閉塞也’?!庇衢姓J為:“‘沍’字右旁之‘互’,誤而為‘立’,因改為‘立’,而成‘泣’字矣?!币虼?,“泣”是形近而誤造成的訛文。

    《素問》“成書久遠,轉(zhuǎn)輾傳抄,錯簡誤訛頗多,雖經(jīng)宋林億、高保衡等校正,仍有遺漏”[10],胡澍、俞樾依據(jù)自身豐厚的學術素養(yǎng),運用考據(jù)學等方法,對《素問》進行了精審的研究和詳細的考證,字字考證到底,無征不信,“得出了一些前人所不能得到的成果”[11],有助于后世醫(yī)家學者對《素問》經(jīng)文的研究與整理。

    4 方法革新,從文獻學角度??薄端貑枴?/h2>

    在醫(yī)籍音義的詮釋方面,“醫(yī)家言則一字一病,一字一治法,學者每苦《內(nèi)經(jīng)》有難字置而弗讀,則所失多矣[12]?!焙?、俞樾文學素養(yǎng)豐厚,熟諳文字音韻訓詁學,因而,在校注《素問》時,把小學方法引進醫(yī)籍??鳖I域,“將文字、音韻、訓詁、語法、校勘、醫(yī)理知識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以運用到具體問題的考證中去”[13],一改以往醫(yī)家學者對醫(yī)籍的研治方法,把訓詁和??苯Y(jié)合起來,從文獻學角度進行??保蛊涓谠?。

    如《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篇》曰:“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jié)M。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保?]王冰注:“收,謂收斂;焦,謂上焦也。太陰行氣主化上焦,故肺氣不收,上焦?jié)M也?!?/p>

    俞樾認為:“此注非也。經(jīng)言焦,不言上,安得臆決為上焦乎?焦,即焦灼之焦?!抖Y記·問喪篇》‘干肝焦肺’是其義也?!辈⑶抑赋觯骸啊殹?,當為‘濁’字之誤。腎氣言濁,猶上文肺氣言焦矣?!钡贸觯骸捌湮碾m倒,而字正作‘濁’,可據(jù)以訂正今本‘獨’字之誤?!边@條校勘的出發(fā)點是對“焦”字的解釋,如果依王注解釋為“上焦”,那么也不會對下一句的“獨沉”產(chǎn)生懷疑;只有將“焦”解釋為形容詞,再按對文的形式去看待下一句,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所在,進而依據(jù)新校正所提供的異文,進行對校,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進入清代,考據(jù)學興起,樸學大盛,儒而好醫(yī)者把小學的方法引入了醫(yī)籍校勘領域,其中,胡澍是“以小學專門研究《內(nèi)經(jīng)》的第一人”[14],繼胡澍之后,“俞樾、孫詒讓、于鬯等相繼而起,對《素問》進行專門校詁,從而形成了江戴樸學影響下的《素問》校詁派[15]?!焙⒂衢羞\用小學方法,從文獻學角度,對《素問》進行精審的校注,為后人《素問》的校注開辟了一條新的研究途徑。

    5 說理精確,措詞簡明

    胡澍、俞樾學術素養(yǎng)豐厚,熟諳文字音韻訓詁學,并且秉承了乾嘉諸家治學之風格,因而,其《素問》校注的研究成果,因“訓釋方法之精審,法度之謹嚴,論證之周密”[16],通常說理精確,措詞簡明,令人信服。

    如《素問·脈要精微論篇》曰:“反四時者,有余為精,不足為消?!蓖醣ⅲ骸胺蚍此臅r者,諸不足皆為血氣消損,諸有余皆為邪氣勝精也?!?/p>

    俞樾認為:“邪氣勝精豈得但謂之精?王注非也。”指出“精之言甚也”,而后引用典籍進行論證:“《呂氏春秋·勿躬篇》‘自蔽之精者也’、《至忠篇》‘乃自伐之精者’。高誘注‘并訓精為甚’。”據(jù)此,俞樾認為:“有余為精,言諸有余者皆為過甚耳,王注未達古語。”

    又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言:“因于氣,為腫?!毙滦U疲骸啊短亍贰畾狻鳌枤狻??!?/p>

    胡澍認為:“此‘氣’指熱氣而言?!?,接著指出:“上云寒、暑、濕,此若泛言氣,則與上文不類,故知氣謂熱氣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言:“熱勝則腫?!薄氨酒伦?,引《正理論》曰:熱之所過則為癰腫?!惫识耙蛴跉鉃槟[”。

    由此可見,胡澍、俞樾深受乾嘉治學風格的影響,秉承嚴謹?shù)闹螌W精神,依據(jù)其自身豐厚的學術素養(yǎng),“以實事求是為宗旨,講求有本之學,無征不信”[17],在校注《素問》時,通過對此經(jīng)文精確的闡述及簡明扼要的論證,使今人能更清晰地認識其原貌,把握其旨意。

    6 文理與醫(yī)理相結(jié)合

    “訓詁詳切,理義通明,是中醫(yī)訓詁的原則”[18],中醫(yī)古籍??钡奶厥庑裕笤谛a屷t(yī)籍時,既要符合文理,又不違背醫(yī)理。胡澍、俞樾校注《素問》時,首先通過深厚的小學功底進行考證,然后通過自身的醫(yī)學知識對醫(yī)理進行闡發(fā),“解決了一些前人難以發(fā)現(xiàn)的問題”[19]。這種把文理與醫(yī)理相結(jié)合的校注方式,對后人學者進行中醫(yī)古籍的研究和整理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及啟示。

    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保?]的“沮”?!啊肚Ы稹纷鳌妗?,全元起本作‘恒’”。王冰把“沮”解釋為“濕潤”,胡澍認同王冰注,并通過引證《一切經(jīng)音義·倉頡篇》、《廣雅》等5部書以及自己所見:“侯官林某,每動作飲食,左體汗泄,濡潤透衣,雖冬月猶爾,正如經(jīng)注所云?!眮碜糇C其說,極具說服力。最后通過引征文獻:《說文》、《小雅·采薇》、《正義》引鄭氏易注,考證出孫本、全本皆誤。

    “究醫(yī)理以訓解文義,是中醫(yī)訓詁的首要原則,也是中醫(yī)獨特的訓詁方法,歷代校詁醫(yī)籍的學者們無不注意以醫(yī)理核文理”[20],胡澍、俞樾在校注《素問》時,遵循中醫(yī)古籍的勘校原則,把文理和醫(yī)理結(jié)合起來校注,取得了許多令人信服的校注成果?!爸鲇腥y:淹通難,識斷難,精審難”[21],要求后人學者在校注醫(yī)籍時,既要有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又要有豐富的醫(yī)學知識及臨床經(jīng)驗,這樣,才能“淹通”及“精審”,最后做到“識斷”。

    7 結(jié)語

    清儒對中醫(yī)古籍進行了精審的整理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得到了后世醫(yī)家的高度重視,并被廣泛采納,促進了中醫(yī)學的發(fā)展。清儒胡澍、俞樾對《素問》“綜合考證、多維分析,引征廣博,考辨嚴密精審,探微索隱、辨訛釋疑正誤,方法革新、從文獻學角度??薄端貑枴?,說理精確、措詞簡明,文理與醫(yī)理相結(jié)合”之校注特點,對現(xiàn)代學者進行中醫(yī)古籍的整理與研究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及啟示。

    清儒對中醫(yī)古籍的整理與研究,運用了豐富的文字、音韻、訓詁學知識,字字考證到底,其精審程度可以說是不留情面;一改過去用醫(yī)學理論牽強附會,把經(jīng)文往圓滿處解釋的風氣。正因如此,清儒整理和研究中醫(yī)古籍時所取得的成果,才能給人以撥云見日、豁然開朗之感,才能使今人更清晰地看到古籍的原貌,更準確地把握古人的原意。后人學者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到真正的繼承與發(fā)展中醫(yī)。這是清儒整理和研究中醫(yī)古籍的貢獻,也是今人的幸運。

    [1]胡澍.素問校義[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4-14.

    [2]趙爾巽.清史稿(第四十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3298.

    [3]羅寶珍.淺論晚清四儒研治《素問》的成就及影響[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2):90-91.

    [4]王冰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 2-558.

    [5]王冰.重廣補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1:3-31.

    [6]俞樾.內(nèi)經(jīng)辨言[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8:479-482.

    [7]牛淑平,黃德寬,楊應芹《.素問》校詁派學術研究內(nèi)容——皖派樸學家《素問》校詁研究(二)[J].中醫(yī)文獻雜志,2005,23(1):6.

    [8]杜季芳.試論俞樾的??睂W成就[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31.

    [9]李懷芝.對胡澍、俞樾校詁《素問》的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2:32.

    [10]沈敏,孫大興.俞樾《素問四十八條》及其學術價值[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7,21(6):31.

    [11]玄振玉.清代《黃帝內(nèi)經(jīng)》研究主要文獻的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1:32.

    [12]陳瑜.簡論清代五位著名醫(yī)家在《內(nèi)經(jīng)》訓詁方面的成就[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17(4):31.

    [13]牛淑平,黃德寬,楊應芹《.素問》校詁派治學特色——皖派樸學家《素問》校詁研究(三)[J].中醫(yī)文獻雜志,2005,23(2):14.

    [14]牛淑平.皖派樸學家《素問》校詁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03:9.

    [15]牛淑平,黃德寬,楊應芹《.素問》校詁派學術淵源——皖派樸學家《素問》校詁研究(一)[J].中醫(yī)文獻雜志,2004,23(4):9.

    [16]羅寶珍.淺論俞樾、孫詒讓、于鬯對《素問》的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3:37.

    [17]陳瑜.試論清代的樸學與《內(nèi)經(jīng)》研究[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4):209.

    [18]陳竹友.中醫(yī)訓詁之要義[J].醫(yī)古文知識,1998(1):43.

    [19]玄振玉,胡惠平.淺述清代治學《黃帝內(nèi)經(jīng)》的特點[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2,16(2):15.

    [20]吳松泉,俞樾《.內(nèi)經(jīng)辨言》校詁方法初探[J].成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3,16(3):12.

    [21]江永.古韻標準[M].北京:中華書局,1982:1.

    Brief discussion of HU Shu and YU Yue’s collation and a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UWEN

    SUNQing-wei,SUN Zhong-ta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SUWen thathad been collected and studied by scholars in Qing dynas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in inheritingand developing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One purposeof thispaper is toanalysis the lawsof collation and annotation,and then the article sum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tion and research,simultaneously hoping thatithasaguiding significanceon arrangingand researchingancientTCM documents in further study.

    Confucian scholars in Qing dynasty;HUShu;YUYue;collation and annotation;SUWEN

    R221.1

    A

    1673-9043(2016)04-0217-04

    10.11656/j.issn.1673-9043.2016.04.01

    孫慶煒(1990-),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古典文獻。

    孫中堂,E-mail:szt0418@126.com。

    2016-04-22)

    猜你喜歡
    醫(yī)理俞樾原貌
    以《進步日報》看中央音樂學院初創(chuàng)歷史原貌
    點頭之妙
    點頭之妙
    蘇州檔案館藏品選
    蘇州雜志(2021年1期)2021-03-08 12:08:54
    俞樾&章太炎 名師出『狂』徒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8:59:34
    春江有月明
    南風(2020年31期)2020-01-02 16:57:31
    《官場現(xiàn)形記》官特征研究探析
    略論醫(yī)理與管理
    俞樾的節(jié)烈觀
    易理與丹溪醫(yī)學
    周易研究(2010年1期)2010-06-22 03:41:30
    苏尼特左旗| 康保县| 临泽县| 汽车| 广昌县| 内江市| 饶平县| 高雄县| 东方市| 当雄县| 日土县| 长岭县| 山丹县| 富川| 南和县| 修文县| 霸州市| 电白县| 介休市| 临高县| 温泉县| 衡阳县| 达拉特旗| 赤峰市| 衡阳县| 房产| 长丰县| 潞西市| 东至县| 池州市| 舟山市| 响水县| 荔波县| 沙坪坝区| 平遥县| 鄂伦春自治旗| 塔城市| 霍城县| 全椒县| 天长市|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