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偉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淺論紫砂陶刻的藝術風格
王躍偉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泥的質(zhì)地細而不膩、澤而不耀、含而不露、古樸典雅,表達的藝術語言豐富,是制作各類陶藝品的最佳材質(zhì)。紫砂陶刻就是利用富于變幻的紫砂泥色,再輔以各種刀法表達多種藝術形象,運用點、線、面的處理,濃與淺的刀法,剛?cè)嵯嚅g、虛實互輔,以達到淋漓盡致的藝術效果。
陶刻;藝術風格;傳統(tǒng)
紫砂藝術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紫砂陶刻是在紫砂泥制成坯后,在坯體上進行刻字畫來表達意境的技藝。紫砂陶刻的裝飾手法獨特,以刀代筆,將中國的繪畫、書法、金石、篆刻等藝術融為一體,神韻怡然,彰顯中國筆墨藝術與工藝技巧高度結(jié)合的高雅風貌,形成我國具有民族工藝特色的藝術。
陶瓷是“火”的煅燒藝術,紫砂陶刻則是在紅色火苗中誕生出來的藝術結(jié)晶,那形制各異、風格多樣、色彩斑斕的紫砂陶刻語言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情趣。紫砂陶刻形成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強烈的藝術風格,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隨著審美意識的提高和覺悟,逐步形成了書畫陶刻和紫砂造型藝術渾為一體的風格,趨向厚重端莊。發(fā)展至今,更具時代風貌的陶刻藝術日臻完美,以立意新穎、章法錯落表現(xiàn)的精品屢見不鮮,構成陶瓷行業(yè)中一門獨特的工藝裝飾風格。
宜興紫砂陶以素面素心充分展現(xiàn)其獨特的天然材質(zhì)所蘊含的淳樸、典雅、精致、含蓄的肌理之美,當然也有不少藝人在紫砂陶表面進行裝飾,以提高不同人群對它的審美需求而產(chǎn)生的觀賞性。紫砂陶刻,是所有裝飾中最具代表性和獨創(chuàng)性的技藝手法,是將詩文、金石、書法、繪畫以及篆刻諸多藝術在紫砂器上的結(jié)合和運用,蘊含著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征陶刻作為紫砂陶裝飾的主流。
紫砂陶刻形成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強烈的藝術風格,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元人蔡司沾《霽園叢話》里就有“余于白下獲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隱’草書五字”的記載,由此說明早在元代紫砂器的初創(chuàng)時期,已在紫砂器上進行陶刻了。紫砂陶刻與坯體制作的造型設計是分不開的,陶刻的裝飾作用遠遠超過了其裝飾的本能。隨著審美意識的提高和覺悟,逐步形成了書畫陶刻和紫砂造型藝術渾為一體的風格,趨向厚重端莊。
紫砂泥的質(zhì)地細而不膩、澤而不耀、含而不露、古樸典雅,表達的藝術語言豐富,是制作各類陶藝品的最佳材質(zhì)。紫砂陶刻就是利用富于變幻的紫砂泥色,再輔以各種刀法表達多種藝術形象,運用點、線、面的處理,濃與淺的刀法,剛?cè)嵯嚅g、虛實互輔,以達到淋漓盡致的藝術效果。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形式和風格:(1)表現(xiàn)粗獷手法猶如剪紙、木刻形式那樣對比明快的調(diào)子;(2)表現(xiàn)纖細秀氣的用刀,裝飾類似裝飾畫手法效果的各種題材;(3)可以吸收秦漢瓦當、磚刻、石刻、古錢幣等摹古形式;(4)可以采用中國畫的傳統(tǒng)技法表現(xiàn);(5)亦可采用頓挫、舒展的用刀表現(xiàn)中國書法,使人們更能領略到墨味與刀味的完美統(tǒng)一,布白和章法的恰到好處。
技法與師承二者都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藝的重要特征,但是真正要使紫砂陶刻裝飾在傳統(tǒng)中國書畫基礎上開創(chuàng)新的面貌,必須保持紫砂原有的古樸、典雅、清逸的風格。在創(chuàng)新上應該充分抓住“刀味”和“泥色”這兩個重要因素。例如刻梅,凝重蒼老,真讓人有身臨梅林的感覺,可以領略到“鐵骨支春”的神韻;寥寥數(shù)刀,就把飄飄臨風的勁竹刻劃得淋漓盡致。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形式和內(nèi)容,固然要吸取、繼承與借鑒,但在知識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的年代,必須有更多的形式、更廣泛的題材反映并體現(xiàn)在陶刻作品中,紫砂陶刻的“創(chuàng)新”在風格上不能只是一種面貌,必須汲取、借鑒其他姐妹藝術,“創(chuàng)”出多種藝術效果。
紫砂壺的書畫陶刻,集中反映了刻字者的設計理念,拓展了藝術境界,標志著審美意識的不斷加強,在長期的制作實踐中,也越來越感覺到紫砂陶刻的存在,不是為了簡單意義上的“裝飾”,更多的是為了“裝飾”而裝飾,為了體現(xiàn)這種藝術的品位,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創(chuàng)造、多加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識修養(yǎng),讓紫砂陶刻與紫砂作品珠聯(lián)璧合,讓紫砂更有生命力。紫砂陶刻裝飾不僅體現(xiàn)出裝飾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制作者本身的文化藝術和裝飾技法的修養(yǎng)。正如藝術家筆下的書畫作品一樣,陶藝師手中的陶瓷裝飾同樣反映出他們的人格氣質(zhì)。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的是他們高超的技法,流暢的線條和完美的章法。細細品味這些傳世名作,感受到藝術的神韻和審美的愉悅。
[1]《宜興紫砂陶藝》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