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海 濤
(復旦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
曹乃謙散文論
趙 海 濤
(復旦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曹乃謙的散文,感情充沛而不流蕩,自然赤誠而不偽飾,清新質(zhì)樸而又優(yōu)雅,在通俗易懂之中抵達靈魂之最深處。曹乃謙以他的溫潤細筆,給當代文壇帶來一絲溫情,復蘇了那些久違了的拳拳深情與不可辜負。
曹乃謙;散文;創(chuàng)作論;散文論
因與朋友的一場無意打賭而負氣寫作,曹乃謙在懵懵懂懂之中闖入文壇,沒想到竟然得到了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與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cè)幌壬耐瑫r青睞,自此他的名字便逐漸地被更多的國內(nèi)外讀者所熟知——然而,即便如此,曹乃謙這個名字在中國當代文壇上也還是沒有引起太多注目——雖然他的作品自發(fā)表之日起就一直在感動著很多人,但仍舊沒能“打動”國內(nèi)某些以學術(shù)為“職業(yè)”的學者。曹乃謙,1949年生于山西省應縣下馬峪村,自1987年在《云岡》雜志發(fā)表中篇小說《我與善緣和尚》(后改名為《佛的孤獨》)以來,至今已出版長篇小說《到黑夜想你沒辦法——溫家窯風景》《流水四韻》*《流水四韻》一書包括《初小九題》《高小九題》《初中九題》《高中九題》四篇文字,由上海三聯(lián)書店于2016年2月將之作為曹乃謙先生的散文集出版,而這四篇文字當初在期刊發(fā)表時(《初小九題》發(fā)表在《大家》2014年第1期,《高小九題》、《初中九題》、《高中九題》分別發(fā)表在《山西文學》2015年第6、4、8期)卻都是被編輯分在小說欄目中,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這些文字到底算是小說還是散文,恐怕連曹乃謙本人都不容易下判斷。寫完《初小九題》時,曹乃謙對編輯說:“至于這是小說還是散文……你們裁定,放在哪個欄目里都可以。”曹乃謙的很多作品都模糊了小說與散文的界限,在他那里,小說可以看做散文,散文在某種程度上又像小說,曹乃謙對此解釋道:“我知道,我的文學作品有個特點是:小說散文化,散文小說化。我的這個特點不是我有意這樣的,是有的評論家說的。他們要是不說,我也想不起會是這樣。我寫的時候什么也不想,埋頭寫就行了。所以我經(jīng)常會遇到有讀者問,你那寫的是散文還是小說,我說你覺得是散文就是散文,你覺得是小說就是小說。我寫的就是那么種樣式?!庇终f:“讀了我的文章的人也經(jīng)常會問我,你那寫的是真事兒還是虛構(gòu)的。我說是真的。我說我不會虛構(gòu),虛構(gòu)那得有能力有本事才行,我可沒有那種虛構(gòu)的能力和本事。我寫的都是真事?!?以上引用文字見曹乃謙《說說〈初小九題〉》,載《大家》2014年第1期)本文傾向于將這些文字看做小說。、中篇小說集《佛的孤獨》《換梅》、短篇小說集《最后的村莊》、書信散文集《溫家窯風景三地書》、散文集《你變成狐子我變成狼》《安妮的禮物》《眾神的花園》《曹乃謙自述人生》等著作,此外還有小說《宣傳隊九題》《政工辦九題》《文工團九題》《鐵匠房九題》等待結(jié)集出版*“本刊2016年陸續(xù)刊出曹乃謙的新作,《宣傳隊九題》《文工團九題》和《鐵匠房九題》,加上他在其他刊物發(fā)表的《政工辦九題》,又得‘四韻’,即將結(jié)集出版,這讓人充滿期待。”見《山西文學》2016年第4期《鐵匠房九題》中的“編者按”。。
曹乃謙作品被談論最多的還是他的小說,相較而言,還沒有太多人對其散文有所關(guān)注。事實上,曹乃謙的散文成就絕對不亞于他的小說,在當代散文作品中,其散文應該屬于上乘稀有之作。曹乃謙的散文,感情充沛而不流蕩,自然赤誠而不偽飾,清新質(zhì)樸而又優(yōu)雅,在通俗易懂之中抵達靈魂之最深處。不僅如此,即便是他最優(yōu)秀的中短篇小說,讀來也似一篇篇最優(yōu)美的散文,這是曹乃謙堅持以真實誠樸的原則去創(chuàng)作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在如今這個時代,如曹乃謙這般溫情脈脈去對待散文創(chuàng)作的作家是極少的,當代散文作品中存在著太多假、大、空、虛和矯揉造作的不關(guān)痛癢之作——或許,這是時代之病,亦是作家之病。然而,幸運的是,終究還是有曹乃謙這樣的作家,堅守著散文所應有的“道德”與“品質(zhì)”。
有一種性情和胸懷,便有一種散文,散文很能直接體現(xiàn)出一個作家的靈魂和抱負,一個作家如果沒有廣闊超越的視角與慈悲憐憫的胸襟,便很難寫出好的散文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散文是一種最難違心的文體。一個作家可以無病呻吟裝腔作勢地去玩弄詩歌侮辱詩歌,也可以自以為是心高氣傲地去侵犯小說欺凌小說,但他卻很難隨心所欲地去駕馭散文控制散文,更難深入散文之至境。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作者很難自欺,在閱讀中,散文更難欺人,散文幾乎是一種最“真實”的文體,因為它與人的心靈短兵相接,在寥寥數(shù)語中,作家的靈魂與作品的氣象便暴露無遺。*本文對有關(guān)散文理論的認識與理解受益于謝有順先生良多,尤其是他的《散文的常道》(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一書,《散文的常道》是當代散文理論研究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謝有順先生在書中說“散文的后面站著一個人,一個成熟、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動,并通過一種樸素的話語來見證這個思想著、行動著的人,這便是散文寫作之所以感人的原因”,又說“筆墨是從一個人的胸襟里來的。胸襟小,筆墨里的氣象就小;旨趣俗,文字里的味道也俗。詩歌寫作是這樣,散文寫作就更是如此了”,詳見該書第一章第一節(jié)“筆墨從胸襟里來”。
一篇好的散文,其創(chuàng)作之難絕不會亞于創(chuàng)作一篇好的詩歌或小說。散文幾乎是最容易上手的文體之一,這個世界上的作家會有人承認自己不會寫小說或不會寫詩歌,但卻應該沒有幾個人會承認自己不會寫散文,但事實上真正能寫好散文的,也沒有幾個。散文創(chuàng)作的“無法之法”,一方面使得它易學而難工,另一方面也使得它在創(chuàng)作數(shù)量上流于泛濫。散文創(chuàng)作表面上的繁榮與喧嘩其實正暗示了其背后的蒼白與無力,在如今這個真情稀缺人心漂浮的時代,散文創(chuàng)作更是在加速遠離它的真精神,與它的內(nèi)核承載漸行漸遠。而曹乃謙卻以他的溫潤細筆,給當代文壇帶來一絲溫情,復蘇了那些久違了的拳拳深情與不可辜負。曹乃謙之所以能寫出如此深情厚誼動人心弦的散文作品,首先與他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是分不開的。
戴紹敏先生曾作《我所認識的曹乃謙》一文,該文通過一些具體事例介紹了曹乃謙其人,對讀者更好的認識曹乃謙提供了不少幫助。曹乃謙是一個性情中人,更兼精通絲竹,雅好黑白,頗具名士之風。戴先生在文中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有一回一位愛好文學的市領(lǐng)導讓我領(lǐng)著去了他家。他留我們吃飯,席間,氣氛很融洽??墒且宦牭侥俏皇蓄I(lǐng)導大談官場的榮辱升遷,富貴尊寵的時候,不知他哪來的那么大的火氣,立即變了臉色,聲嘶力竭地說:“非禮勿言!不要談這些東西了!我不想聽!”然后還用雙手捂住耳朵,弄得那位領(lǐng)導面紅耳赤,十分尷尬。我也覺得乃謙這樣做太過分,因為到底是在你家喝酒,你是主,他是客,無論怎樣也不該發(fā)脾氣。后來為這件事情我還很不客氣地批評了他一頓,他妻子周慕婭也完全站在我的一邊幫腔。他說:“不允許他說那些烏七八糟的東西,來污染我家的空氣?!痹谶@種問題上,他很固執(zhí)。[1]序言·4
不知道如曹乃謙這般敢于直斥“領(lǐng)導”之非的人在這個時代還有多少,這樣的人物,我們在古書中是可以經(jīng)常見到的,他身上保持了很多自古有之的傳統(tǒng)。類似的事件在曹乃謙的《快樂十君子》[2]中也有一件,這樣的做事風格大概會給他帶來怎樣的后果,想必曹乃謙本人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卻仍舊不愿違背本心只是率性而為:“無所謂,我寧愿提不了干,也不會向權(quán)貴彎腰示好。無所謂,我寧愿是拿著科員的工資退休,也不會向權(quán)貴們諂媚一笑。”[2]150果不其然,曹乃謙正是以科員退休。曹乃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他的作品以及他人的相關(guān)文章中,我們已經(jīng)可以讀出一些,現(xiàn)在看一下他本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他是個不會說謊的人。你如果想知道的話,不一會兒他就會把什么都能讓你給套出來,告訴你。
他是個輕易就相信別人的人,你跟他說謊話,他根本就聽不出來。
他是個軟心腸的人,聽別人講傷心事兒他就也跟著傷心??础缎侣劼?lián)播》有時候也要掉淚。
他是個喜歡小孩兒的人,他曾經(jīng)有過“當個幼兒園教員真好”的想法。
他是永遠不會忘記別人給過自己的好處的人。他每次回村都忘記不了給東院二舅買一箱酒,就因為小時候二舅給過他一把大豆。
……
他是個不好穿新衣服的人。小時候因為拒絕穿衣服挨過媽的打,也因為故意把新鞋弄臟讓媽打過。
他是個在單位就好跟掃院的和燒茶爐的工人說話的人。一看見領(lǐng)導就緊張,就覺得有尿憋得慌。
他是個人們說他有點怪的那種人。[3]200
這段文字是曹乃謙在答記者問時所說的話,縱覽至今所能見到的曹乃謙作品及有關(guān)曹乃謙的文字,可以證實,曹乃謙的這些“自我評價”全部都是真實且可信的,生活中的曹乃謙就是這樣一個人:喜好自然,真誠坦率,敬老愛幼,知恩圖報,克己修身,素樸慎獨,傲上謙下,鐵骨錚錚。正是曹乃謙所有的這顆赤子之心,使得他不論是為人還是為文都能聽從一種直覺的召喚,這種召喚來自靈魂深處,來自良知之體。
曹乃謙的散文感情飽滿真摯誠樸,有些文字涉筆成趣,令人捧腹,充分顯示出他的幽默與風趣,這幽默與風趣的背后,不僅使得作家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如對目前,更且記錄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可愛可樂的難忘瞬間,這些難忘瞬間,一起點綴了人生于世的那些“可珍重”與“可銘記”——這正是散文這種文體最可貴的功用之一。曹乃謙極為珍重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瞬間與生命中的那些難忘經(jīng)歷,這些瞬間與經(jīng)歷被他的生花妙筆譜成一曲曲深情且感人的歌。如《對象們》[1]一文,曾經(jīng)的四次相親經(jīng)歷被作者寫得極富樂趣;《總管》[1]中,作者第一次當總管的有條不紊和成熟穩(wěn)重,在緊張連連中寫得喜慶多姿;《妻子節(jié)》[1]中的嬉笑葷樂,記錄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狂歡熱鬧,作者如實寫來不忌諱不避諱,某些地方雖然較為俚俗粗俗,但仍不失諧趣。其他諸如《漫畫棋魔》[4]《快樂圍棋》[4]等作品,幾個活脫脫的棋癡令讀者莞爾?!痘貞浳业母赣H》中有一個令人印象較為深刻的趣事:
我父親每次回來,都得住上個三五天。這些日,我們家每天吃好的。父親不好出街,也不好去找熟人聊天,成天就在家待著,坐在炕上念書,念《三國演義》,念《水滸傳》。也不知道他是為了讓我們聽,還是就那種習慣,念的聲音很大,很慢。身子左右晃著。翻頁的時候,先把指頭在嘴唇上抿濕,再“嘩”的一聲,把書揭過一張。念著念著我母親就插話了:“‘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這是做啥?”父親說:“不是‘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是‘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我母親說:“那貨。甭念了。給咱們唱他一段哇?!蔽夷赣H和我父親兩人互相稱呼時,都叫對方“那貨”。父親放下書,就扯開嗓子唱起來。[4]44
“父親”的淳厚好學、質(zhì)誠自然,“母親”的憨樸懵懂、本自天真,家人團聚時的天倫之樂與和諧融融,在短短兩百多字中就被表達得活靈活現(xiàn)與繪聲繪色,這是何等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又是何等深厚的寫作功力。曹乃謙一直善于用極少的語言來表達最豐富的內(nèi)容,這在其小說中已有體現(xiàn),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同樣使用這樣的寫作原則。即便是其日記,也能以極少的語言將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寫得有情有趣有意有味,比如曹乃謙為自己的外孫女滴滴而作的《滴滴日記》中就有這樣一篇文字:
放學時姥爺(即曹乃謙,筆者注)從幼兒園接著滴滴先到單位辦公室取東西,她看見公安局大院里打著好多的小臥車,問說:“姥爺,院里這么多車,你為啥沒有?你騎自行車?!?/p>
“姥爺不是領(lǐng)導?!?/p>
“你這么老了,為啥不是領(lǐng)導?”
“姥爺老了。就不能當領(lǐng)導了?!?/p>
“那你年輕時候是不是領(lǐng)導?”
問得姥爺沒的說。[4]90
簡簡略略的幾句日常對話,就將一個孩童的思維敏捷與天真可愛寫得惟妙惟肖惹人喜愛,這是極其不易的。曹乃謙的這些散文大都涉筆成趣,自有一種樂天情懷處于其中,在簡單樸實之中寵辱不驚,在天真自然中擁抱赤誠,在輕松歡快中流溢溫馨。相對來說,散文寫悲情、傷情或哀情比寫歡情、樂情或趣情較為容易,也更容易使讀者感動,然而一般來講,寫歡情、樂情或趣情極為容易流于膚淺,而曹乃謙筆下的歡情、樂情或趣情卻沒有一種輕浮的感覺,或許這是因為曹乃謙比一般人更能真誠地去擁抱生活、去體貼生活的緣故。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雖然他也時常會體驗到生活與生命中的苦,但是,他也會比一種渾渾噩噩的人更能體會到生活與生命中的樂,繼而不論是這苦還是這樂,在他的直覺與表達中,都能富于一種慈悲與超然的溫情——這溫情,正是超越人生苦難與歡欣之后所達到的一種溫柔敦厚。曹乃謙就是這樣一個溫柔敦厚的人,其文亦如是。
細節(jié)描寫是文學作品得以成功的最為關(guān)鍵的因素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凡是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會有好的細節(jié)描寫。掌握不了細節(jié)描寫的技巧,一個作家很難步入上流作家水準。曹乃謙深諳細節(jié)之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他說:
“所有的好作品還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細節(jié)寫得好?!盵4]243
“情節(jié)有可能吸引人,但真正打動人引起人共鳴的還是細節(jié)。再好的情節(jié)也往往會被人遺忘,但精采的細節(jié)卻永遠會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1]212
“我是通過細節(jié)講人的事?!盵4]278
小說創(chuàng)作需要注重細節(jié),散文創(chuàng)作更是如此,曹乃謙的散文從不在細節(jié)上偷懶,往往都是以細傳神、以細取勝、以細感人。細節(jié)是散文的物質(zhì)外殼,只有物質(zhì)外殼夯實了,散文的精神內(nèi)核才能得以保證,彌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才能取信讀者打動讀者。好的細節(jié)描寫,可以大大增加散文的真實感和感人度。比如在《三哥》一文中,作者描寫了清明回家時見到的三哥:
三哥還是穿著我老早的那年給他的燈芯絨風雪衣,還是戴著我給他的那個警察氈絨帽。他的身架子瘦瘦,但個頭高,夠一米八。我穿著是很長的風雪衣,穿在他身上還有點小,馬鞍子似的。風雪衣原來是深茶色的,他肯定是從來沒洗過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是黑色的了。氈絨帽子的兩個耳朵沒往下放,可也沒從上面把帽帶系好,就那么向兩面聳拉著,一走路帽耳忽扇忽扇的,好像頭上落了個大鳥,就要往起飛呀。[4]59
這段話傳神地刻畫了一個貧寒農(nóng)民的形象,瞬間將一個立體的畫面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寫好人物外貌與刻畫細節(jié),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往往還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這對作者眼睛的敏銳度以及心靈的纖細度都有較高要求。
最能代表曹乃謙善于以細傳神的散文是《兒子的懺悔》與《回憶我的父親》,這是兩篇有關(guān)父子深情的極好文章?!秲鹤拥膽曰凇吠ㄟ^一系列往事來表達作者對父親的懺悔之心,描述了作者兒時因不懂事給父親帶來的一些麻煩與痛苦,而善良老實的父親卻都以寬容博愛之心去承載去感化,人世間最深厚的父子深情于此得以呈現(xiàn),讀來令人鼻酸。其中父親為兒子治病的一段尤為感人:
她(指作者的母親,筆者注)說我爹是用剪子把我的膿包挑破,把膿水擠出去后,又把壞死的皮剪掉,他原本是準備用蘸著溫水的棉花清洗剪下肉皮后露出的嫩肉,因為那上面還有好多的膿。我爹說必須得把上面的膿水都清洗盡??伤旅藁ㄅ畚?就彎下腰,用舌頭往干凈舔。舔一下,漱漱口,吐在后灶炕里,再舔。一直把里面的膿水都舔干凈,才在上面撒了藥面兒,把傷口包扎住。才直起腰來擦汗。[2]28
再看《回憶我的父親》中的一些段落:
從太原腫瘤醫(yī)院住了一個多月院回來,父親反反復復說的一句話就是“七九六十三,不死鬼來纏”,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招人,今兒幾了”。臘月二十三的那天他說:“招人,給爹,買,大紅紙,寫對子?!本徚司徲终f,“給爹把炮子也買回來?!彼€跟我母親說:“那貨。今兒咱們吃油炸糕哇?!弊杂辛瞬?他一直不吃油膩的和油炸的東西。我知道,父親這是想提前過大年呀,他心想著只要把年一過他就是六十四了,就不怕鬼來纏了。他還堅持著要自己寫對聯(lián),但他一捉住筆手就顫抖,他已經(jīng)連支筆也拿不動了。我說:“爹。我給寫吧?!蔽覍懞煤蠼o他看,他不住氣地說好:“比爹的強,比爹的強?!弊杂浭乱詠?我父親這是頭一次夸我。
貼好對聯(lián)我把三板小鞭炮和一捆大麻炮都給響了。紅紅的紙屑鋪了一院,加上紅紅的對聯(lián)和油炸糕的味道,過大年的氣氛出來了。
然而,就從那天的夜里,父親開始昏睡。第五天就永遠地閉上雙眼,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那永遠也做不完的革命工作,走了。[4]47
父子間的拳拳深情在日常生活的簡單對話中赫然流露,人世間那些可珍重的瞬間于此剎那定格,曹乃謙的如椽大筆為我們記錄了太多感動。有一種散文所具有的感人是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你只能慢慢去閱讀,細細去體會,明明想用一些話去闡釋它去體貼它,最后發(fā)現(xiàn)卻是徒勞的,因為根本找不到一種什么合適的方式(語言)來表達,你只能去感同身受,只能在身臨其境中去領(lǐng)略它的美與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類散文都是拒絕闡釋的*謝有順先生說:“有一種好的散文,是叫批評家束手無策的,它歡迎閱讀,卻拒絕闡釋。”詳見《散文的常道》第48頁。:它只能被讀,只能被欣賞——結(jié)果,就是你被感動,被感化。曹乃謙的這類散文就是如此,闡釋在它面前是蒼白無力的。
曹乃謙自1987年闖入文壇以來,相較于其他作家而言,他的作品實在不多。曹乃謙寫得很慢,這首先與他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追求精品意識有關(guān),他說:“我還有個看法是:石頭蛋蛋一枚,不如夜明珠一顆。作為一個作家來說,應該有這種精品意識?!盵3]130曹乃謙雖然出版了《溫家窯風景三地書》《你變成狐子我變成狼》《安妮的禮物》《眾神的花園》《曹乃謙自述人生》這幾本收錄散文作品的文集,但其中絕大多數(shù)篇目都是相互重復的,三十年的時間,曹乃謙也只不過才寫了三四十篇散文而已,其中最為出色的要數(shù)《兒子的懺悔》《回憶我的父親》《三哥》《你變成狐子我變成狼》《黑色的回憶》等幾篇。其次,這也與他在創(chuàng)作時投入太多感情而導致身體變差因而寫不下去有關(guān),很多時候,他的文字都是伴著淚水而寫成,比如他說:“寫嚴母寫慈父,寫這些文章的時候,我往往是含著眼淚在寫。我的長篇《母親》寫不下去的原因,也正是這個緣故。我的腦血栓病癥的幾次復發(fā),大夫說也就是因為寫作時太過傷感而情緒激動引起的??勺屛移狡届o靜地去寫,坦坦然然地去寫,這我又做不到。”[2]1正因為此,曹乃謙的長篇小說《母親》至今都沒有出版。曹乃謙是一個生性至孝的人,戴紹敏先生的文章中曾提到他對母親的摯愛:
曹乃謙先生對他的母親很孝順。尤其在她最后的幾年。老人家先是精神混亂,幻聽幻覺,往往行為失常,給乃謙帶來很多的麻煩。后來就長年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蛇@時正是乃謙創(chuàng)作旺盛的時期。許多創(chuàng)作計劃正在展開,而本職工作又不能耽誤,老母床前又時刻離不開人。在這個人生的三岔路口,他毅然地選擇了“先當孝子,后當作家”的路,和他的賢妻周慕婭晝夜輪流值班,替換著睡覺,做飯喂藥、給老母翻身鋪床、換洗屎尿弄臟的衣褲。白天上班,夜里陪伺,不急不躁,耐心細致,一共伺候了五六年,直到老人家溘然離去。真不容易!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呢?曹乃謙所作所為徹底地駁斥了這種說法!這讓我很敬佩。[1]序言·5
曹乃謙的《侍母日記》可以給這段話的真實性提供一個佐證。曹乃謙充沛的內(nèi)心情感,不僅流溢在他的散文中,即便是他的小說也常被這種不能自已的激情所灌注,如他的中短篇小說《佛的孤獨》《山的后面還是山》《冰涼的太陽石》《隕歌》《魚翔淺底》《換梅》《部落一年》《野酸棗》《沙蓬球》《親圪蛋》《苦杏仁兒》等小說,幾乎都能使讀者感到作者在寫作時所投入的飽滿情感,而這些小說即便是作為最美的散文來讀,也是可以的。
以情潤筆以淚澆文,曹乃謙散文中飽含的深情濃意俯拾皆是,而這也正是他的散文之所以能夠俘獲人心的一個最為關(guān)鍵的要素。當代散文作品中,假大虛空矯揉造作的太多,幾乎已經(jīng)看不到那種不急不躁靜水長流的溫潤與深情,而散文創(chuàng)作恰恰需要的就是作者擁有這種溫潤與深情的心態(tài),如此方能深入散文之至境,方能發(fā)酵散文之醇香。曹乃謙在創(chuàng)作上不求多不求快,只求不愧于己無愧于人,這種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極為值得贊許的。
不論是曹乃謙的散文,還是曹乃謙的小說,甚或是曹乃謙其人,如今似乎都已被人所忽略或遺忘,但這也并不是什么壞事,孤獨對一個作家而言有時也是需要的?!拔膶W創(chuàng)作是種孤獨的事業(yè)”[1]202,曹乃謙默默耕耘不問收獲,辛勤付出不求回報,以赤子之心做人做事作文,以至誠之情感通靈魂之域,以慈悲之筆俯視人世滄桑,這種誠懇樸實的文學之風,在當代是極為可貴的。曹乃謙給文學帶來了驚喜和意外,相信總有一天,文學也會在恰當?shù)臅r候提及他銘記他。
[1]曹乃謙.曹乃謙自述人生[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9.
[2]曹乃謙.安妮的禮物[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
[3]曹乃謙.溫家窯風景三地書[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
[4]曹乃謙.你變成狐子我變成狼[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何瑞芳]On Cao Naiqian’s Prose
ZHAO Hai-tao
(Research Center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Fudan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433,China)
Cao Nai-qian’s prose, full of emotion rather than wandering, natural and sincerity rather than camouflage, fresh and graceful, arrives in the depths of the soul by its easily understandable form. Cao Nai-qian has brought a kind of tender feeling for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rough his warm writing, and has also recovered the profound feelings which we should value.
Cao Nai-qian;prose;on creation; on prose
2016-06-16
趙海濤(1989-),男,河南駐馬店人,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國文學古今演變專業(yè)2014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文學古今演變。
2096-1901(2016)05-0062-05
I206.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