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凍”適合老年人嗎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句民間諺語,其中的“秋凍”,就是說秋季天氣轉涼時,不要過早地穿上太厚的衣服。因為過早保暖,身體對寒冷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感知過程,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嚴寒時節(jié)容易染上疾病。而適當?shù)暮疀龃碳ぃ兄阱憻捜说哪秃芰?。同時在溫度逐漸降低的環(huán)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即將到來的寒冬的適應力。
對于身體健康、體質較好的老年人,“秋凍”是有一定養(yǎng)生意義的。秋季氣溫轉涼,大自然陽氣潛藏,人體陽氣也隨之轉入收斂狀態(tài),只有很好地收藏,來年才有生發(fā)的基礎??墒顷枤庵魃鲃?,如何才能更好地潛藏呢?《黃帝內經》中關于陰陽關系有一個原則,即“陰陽制約”,相對于人體陽氣來說,人體周圍的秋涼氣候就是陰,陰自然要制約陽,一定程度上,陰氣越盛,對陽氣的制約作用自然越強,就越有利于陽氣的收藏?!扒飪觥钡膶嵸|即加強陰氣的制約作用,促陽氣潛藏,其養(yǎng)生意義即在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秋凍”不是真的“凍”,而是指秋天不要過快地添太多衣物,適當經受一下秋寒的鍛煉。一般當戶外早晚氣溫降低到10℃左右時,就應該結束“秋凍”了,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還容易惹病上身。而且,“秋凍”的意義要隨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調整,畢竟“秋凍”是古人在當時的社會生活條件下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現(xiàn)在由于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秋凍”要“凍”得科學、合理、適度。專家指出,開始“秋凍”的最佳時期是初秋。這時暑熱未消,雖然氣溫開始下降,卻并不寒冷。在初秋,無須急忙加衣,可適當延長“秋凍”的時間,當然夜間睡覺時要適當蓋些被子,以免受涼。此外,秋凍不僅是停留在穿衣上,而且應以適當?shù)幕顒渝憻捪嗥ヅ洌栽鰪婓w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不宜搞得大汗淋漓,以致寒氣通過排汗而擴張的毛孔入侵到人體。鍛煉到周身微熱,稍出汗即可停止。如果要進行冷水浴鍛煉,建議整個秋季都要進行,不要間斷。專家還指出,人體有5個部位不能“凍”:
1.頭部。秋季頭部不宜受涼,尤其不宜晨起冷水洗頭,否則易受風寒。
2.頸部。秋季頸部也要注意保暖,否則頸部血管收縮,不利于腦部供血,還易引起感冒。
3.腹部。腹部保暖至關重要,因為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襲。肚臍一旦受涼,腹痛腹瀉在所難免;若長期受涼,泌尿系統(tǒng)疾病也容易找上門來。
4.關節(jié)。老人應格外注意關節(jié)保暖,若遇陰冷、潮濕的天氣,關節(jié)暴露在外會因風寒的襲擊而出現(xiàn)發(fā)涼麻木、酸痛不適等癥狀,久而久之會引起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
5.腳部。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保腳暖保健康”,作為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腳若遇冷,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如上所述,適度的“秋凍”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養(yǎng)生作用,但“秋凍”并不適用于所有老年人。體質不好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就不宜“秋凍”。因為這些老年人,平常就容易氣短、喘大氣、手腳冰涼、脾胃不好、腹瀉,屬于氣虛、陽虛體質,自我體溫調節(jié)功能弱,“秋凍”不僅不能起到養(yǎng)生的效果,還會加重病情。患有以下4種疾病的老年人,尤應避免“秋凍”:
1.腦血管疾病?;寄X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易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使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血循環(huán)外周阻力加大、血壓升高,易引發(fā)腦出血或使腦血栓形成。
2.心血管疾病?;夹难芗膊〉睦先耸芎浯碳ず?,容易心臟缺血、缺氧加重,從而導致心肌梗塞的發(fā)生。
3.關節(jié)炎。無論是風濕性關節(jié)炎還是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在秋季易感風寒濕邪,導致腿部脹痛,有沉重感。
4.糖尿病?;加刑悄虿〉睦先耸艿角餂龃碳ず螅2l(fā)血管神經病變,導致手足麻木、疼痛,甚至出現(xiàn)壞疽。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