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
(安徽財經大學,安徽蚌埠 233030)
非法證據排除說理研究
——基于中國裁判文書網271份判決書的實證分析
李慶
(安徽財經大學,安徽蚌埠 233030)
非法證據排除說理一定程度上代表裁判文書說理“前沿水平”,加之裁判文書全面公開上網,這部分說理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實證研究發(fā)現,刑事判決非法證據排除說理在案件審理和文書撰寫層面均存在問題,即案件審理過程中存在“舉證責任分配錯位”“程序公正意識欠缺”“居中裁判立場受到質疑”等問題;判決文書撰寫過程中存在“程序法條引用普遍缺失”“說理不充分甚至不說理”等問題。程序公正保障制度缺位、文書說理激勵制度缺位及文書說理規(guī)范缺失是問題根源。應補強與完善程序公正保障及說理激勵制度,重點解決法官“不愿說理”問題;結合司法實踐設計類型化說理參考框架,提升法官文書撰寫能力,重點解決法官“說不好理”問題。
裁判文書說理;非法證據排除;實證分析
“裁判說理水平,反映一個國家法治文明狀態(tài),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文明程度重要標志。”[1]提高裁判文書說理水平,是推進司法實質公開關鍵,對于提高裁判質量、強化當事人合法權益保障、最大限度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目標具有重大意義①為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決定》中有關加強法律文書說理改革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提出完善裁判文書說理剛性約束和激勵機制等系列改革舉措。。
2012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增設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刑事判決非法證據排除說理一定程度上代表當前裁判文書說理“前沿水平”,且是法官文書說理難點。加之裁判文書全面公開上網,此部分說理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在裁判文書“繁簡分流”改革語境下②最高人民法院在“四五改革綱要”中明確裁判文書繁簡分流改革:加強對爭議大、法律關系復雜、社會關注度較高的一審案件等裁判文書說理性;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爭議不大的一審民商事案件等使用簡化裁判文書,提高裁判效率。,該部分說理應屬當繁該詳與精寫范疇,具有代表性,開展相關研究以期為促進司法從形式公開向實質公開縱深推進提供理論參考。
加強裁判文書說理與公開、推進非法證據排除是貫徹落實新修訂《刑事訴訟法》重要內容,各地司法機關也為此做出很多努力。目前,此方面理論研究較多,但針對司法實踐的指導性不強[2-7]。本文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收集全國各級法院相關裁判文書271份,依此建立數據庫開展實證研究,旨在細致、全面觀察我國刑事判決非法證據排除說理實踐現狀,并依此分析問題根源,探尋完善路徑。
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高級檢索檢索時間2015 年9月10日,輸入“非法證據排除”,裁判時間選擇“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案件類型選擇“刑事案件”,文書類型選擇“刑事判決書”,收集全國各級法院相關生效判決書287份。經篩選,重復16篇次③(2013)亭刑初字第0445號出現4次;(2014)霸刑初字第232號出現3次;出現2次的文書有:(2014)安環(huán)刑初字第22號、(2014)港刑初字第0047號、(2014)克刑初字第48號、(2013)丹刑二抗字第00012號、(2013)浙臺刑二終字第245號、(2014)鄂襄城刑初字第00018號、(2014)匯刑初字第32號、(2014)渝四中法刑初字第00002號、(2013)旬陽刑初字第00120號、(2014)綿刑終字第53號、(2014)蕪中刑終字第00001號。,剔除后剩余271篇,依此建立研究數據庫。
由表1、2可知,271份研究樣本涵蓋27個省份三級人民法院,基本代表全國法院刑事判決非法證據排除說理現狀。
表1 判決書地域分布情況
表2 判決書主體分布情況
由表3可知,在刑事判決非法證據排除說理過程中程序公正意識缺乏問題較突出:存有舉證責任分配錯位表述;93.7%判決書中無相關程序法條引用;“一筆帶過”或“輕描淡寫”式說理甚至不說理類型判決書占研究樣本7%;有些表述欠妥,導致司法中立性受質疑。
經細致梳理271份樣本,發(fā)現刑事判決非法證據排除說理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存在如下問題:
(一)案件審理過程存在問題
1.舉證責任分配錯位?!缎淌略V訟法》第56條第2款規(guī)定“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材料”;第57條第1款規(guī)定“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笨梢?,被告方申請非法證據排除,提供相關線索或材料即可,而檢察院則負有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的舉證責任。
但(2014)湛霞法刑初字第182號判決書中表述:“也沒有其他確鑿證據證明其被刑訊逼供,故被告人王某提出其被刑訊逼供沒有證據,本院不予采納”;(2014)甬慈刑初字第1029號判決書中亦有類似表述:“辯護人朱某雖提出公安機關存在篡改筆錄、誘供、套供,應排除非法證據,但沒有提出證據予以證明,亦無法查證,辯護人朱某就此提出的辯護意見,本院不予采納?!贝祟惐硎龇从撤ü贌o形中把證明“偵查機關存在非法取證”的責任無法律依據地轉移到被告人身上,違背非法證據排除之舉證責任分配規(guī)則。
2.程序公正意識欠缺。按照新刑訴法司法解釋第97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向被告人及其辯護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應當告知其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時間……”依此,告知非法證據排除申請是法院義務。由表3可知,樣本中僅4份判決書有依法告知“非法證據排除”相關表述,其余98.5%判決書均只字未提。僅17份判決書引用相關程序法條,其余均無,這不符合三段論推演邏輯,更是程序公正意識欠缺表現?!叭绻ㄔ涸谥贫刃缘恼敵绦蚍矫娴玫焦娦刨嚕约旱臎Q定也就獲得極大權威”[8],很多判決書卻在表述中反映出法官重實體輕程序傾向,司法權威亦會受其影響。
3.居中裁判質疑立場。司法權作為一種裁判權,應兼顧雙方意見。但研究樣本中,多份判決給人以偏聽偏信一面之詞、有意偏袒一方的嫌疑[5]。如(2014)長高開刑初字第12號判決書中表述“被告人李某的辯護人提出非法證據排除申請意見,公訴機關認為僅憑被告人李某的一份筆錄提出,無非法證據排除的必要,經審查,被告人李某在偵查期間多次供述一致,結合當庭出示的其他證據,證據間可相互印證,被告人李某及其辯護人提出非法證據排除申請意見不予采納?!睒颖局?,僅10份判決書對控方證明取證合法證據表述存在質疑,其余均直接定性,如(2014)金刑初字第350號判決表述為“偵查人員出庭接受法庭調查,偵查人員均證實在本案偵查過程中,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和法定程序對二被告人訊問,不存在非法取證情形”,其隱含“偵查人員一定不會說謊”的假設前提,難免讓人質疑法官居中裁判立場。
表3 判決書說理情況梳理
(二)文書撰寫過程存在問題
1.程序法條引用缺失普遍。刑事訴訟必須依據裁判規(guī)范,判決書說理也必須尊重刑事訴訟法律發(fā)現的規(guī)律而采取事實認定過程,非法證據排除亦然。由表3可知,樣本中僅17份判決書引用非法證據排除相關程序法條,其余93.7%判決書皆無。法官應熟知相關法條,在撰寫判決書時不應該省略?!安粦摗笔且驗榛诋斒氯嘶局闄嗪凸_原則,當事人有權了解法院依據何種法律哪項條款作出認定,在判決中應體現認定結果依據法條,這也是回應各方法律意見,對當事人最基本尊重,更是判決書最基本要求,特別是涉及重大訴訟權利和程序運行而被社會廣泛關注的非法證據排除。
2.說理不充分甚至不說理。說理是裁判文書靈魂,而證據分析則是說理精髓所在[9]。法官每一認定,均應通過嚴密論證得以內心確信,但許多關鍵論證過程卻在撰寫判決書過程中省略,即表現為說理不充分甚至不說理。通過分析樣本發(fā)現,有19份判決書對非法證據排除說理僅一筆帶過。如(2014)施刑初字第127號判決表述為“公安機關對被告人楊某依法訊問,不存在非法證據排除情況”;(2013)房刑初字第488號判決表述為“經控辯雙方舉證、質證,本院審查后認為并不能得出上述證據屬非法證據的結論”。如何得出公安機關依法訊問結論?又是如何審查后認為無法得出屬非法證據結論?不得而知,致使未得到支持一方難以接受、社會公眾無法理解、法律研究者存在合理懷疑。
(一)制度層面:保障與激勵機制缺位
1.“保障疲軟”與“追求強烈”之反差。中國傳統司法文化對實質公正的強烈追求與程序公正保障機制疲軟形成強烈反差,導致司法實踐多以追求實體公正為價值目標,忽視對當事人程序性權利保障機制建設,導致法律文書重判斷輕論述,重結果輕過程[10]。非法證據排除程序設立邏輯起點不是“是否真實”,而是“程序是否合法”,本質是貫徹證據裁判原則之證據可采性觀念。在刑事訴訟任務上,審判機關重要職責是“查明案件事實”,案件查明過程依賴真實性和關聯性證據,排除證據要求法官從頭腦中刪除真實證據信息,理論上似乎可行,但在當前程序公正保障機制相對疲軟格局下,實際上法官很難做到[11]。
2.激勵機制缺失與“言多必失”之沖突。一方面,目前法官考核體系未將裁判文書說理水平作為衡量法官辦案質量標準,文書中不說理或說理不足不會使其受到應有批評或懲罰。說理水平高的法官也很少受獎勵。此制度難以對法官形成有效激勵。另一方面,一線法官承受越來越重涉法涉訴信訪等壓力,無形中加劇消極辦案思想。體現在文書撰寫中,盡量運用法律規(guī)定文本表述,大而化之,讓當事人很難找到破綻[12]。在說理激勵機制缺位情況下,文書全面公開上網有時會產生“反向激勵”效果,趨利避害之理性讓部分法官選擇判決書說理不求出彩,但求無過。
(二)技術層面:說理規(guī)范缺失
裁判文書應以說理為手段,以令人信服判決為目的,各部分形成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反映擺事實、講道理、下判決邏輯規(guī)律。裁判文書特別是刑事判決非法證據排除不說理、說理不充分是司法裁判大忌。文書說理規(guī)范要求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導致法官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各自為政”。文書說理水平差別較大,法條引用與否皆可,判決理由說與不說、說多說少皆可……在互聯網上展現的相關文書說理各異,大部分判決書不能全面客觀展現司法過程,給公眾留下“司法混亂”不良印象。
(一)制度面向——完善保障與激勵機制重點解決法官“不愿說理”問題
1.“一視同仁”:強化程序公正保障制度。建立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同等保障機制。程序公正利用可視方式實現。具體到刑事案件非法證據排除,專門衡量證據取證程序合法與否,強化訴訟程序人權保障職能,倒逼偵查機關依法文明辦案,使當事人及社會大眾感受到裁判或決定過程民主、客觀、公平。如引用相關重要程序法條與否,比照是否正確引用相關實體法條建立同等權重的裁判文書考評獎懲制度。完善居中審判制度:可在非法證據排除說理評判中,將表述不清,造成公眾誤解,“偏聽偏信”感明顯,只聽“一面之詞”類文書納入問題文書行列,給予負面評價及處理,引導法官樹立并真正落實居中審判意識。健全程序公開制度。推進司法實質公開,本質即加大文書說理公開力度。具體到刑事判決非法證據排除說理,強化證據排除程序性說明過程,以及完整展現證據規(guī)則適用強制性要求,規(guī)范引導法官說清、講透“道理”。
2.“考核”與“倒逼”:完善文書說理激勵制度。
“在改進裁判文書寫作問題上,應側重借鑒大陸法系國家相關經驗,尤其應側重完善相應制度激勵機制”[7]。提高裁判理由說服力,離不開裁判說理制度保障[13]。將裁判文書說理水平納入法官考核制度,與法官聲譽、待遇、獎懲、遴選、晉升等切身利益關聯,從法官自身利益、前途層面,激發(fā)文書說理動力。結合責任追究制,建立加強文書說理倒逼機制。裁判文書是法官向當事人及社會公眾傳達專業(yè)觀點的主要載體,即裁判文書要成為法官承擔責任主要依據。建立裁判說理倒查機制,將不說理及說理不足作為上訴理由,并將因此造成嚴重后果作為追責依據,使之成為指導和約束法官裁判說理的強有力保障[13],反向逼迫法官重視文書說理工作。
(二)技術面向——設計類型化參考框架重點解決法官“說不好理”問題
實證研究重視從實踐中發(fā)現問題、探尋規(guī)律,有時更能尋得經驗[14]。本文通過梳理與篩選樣本,選擇部分說理透徹、結構完整優(yōu)秀文書,對其整合、完善、優(yōu)化,設計出一套類型化參考框架如下。目的是結合審判實踐對該類案件說理的必要要素提供參考,引導行文表述。
“說理框架參考”類型化設計
1.“辯方申請在程序啟動階段被駁回”類參考框架
A.(告知權利)本院在送達起訴書時依法告知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可申請非法證據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
B.(認定事實)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未能向法庭提供排除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及其相關線索或者材料(或者“雖提供相關線索或材料,經質證、審查,不足以對控方取證合法性產生懷疑”)
C.(引用法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之規(guī)定。(心證展示)(或者“所提供線索或材料不具有關聯性/真實性/合法性,或其證明力不足以對控方取證合法性產生懷疑”)
D.(結論)本庭依法不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
2.“法庭經審查后認為控方證據具有證據能力”類參考框架
A.(告知權利)本院在送達起訴書時依法告知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可申請非法證據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
B.(證據展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依法向法庭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C.法庭(庭前/當庭)依法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
D.(引用法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之規(guī)定。
E.(證據展示)公訴機關提供證據如下……
F.(質證)以上證據經當庭質證……
G.(認證)能夠證明所申請排除的證據取得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之情形。
H.(結論)被告人或其辯護人提出的非法證據排除申請不予支持。
3.“法庭決定排除控方證據”類參考框架
(1)偵查機關非法獲取言詞證據及非法收集實物證據
A.(告知權利)本院在送達起訴書時依法告知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可申請非法證據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
B.(證據展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依法向法庭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C.法庭(庭前/當庭)依法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
D.(引用法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之規(guī)定。
E.(證據展示)公訴機關提供證據如下……
F.(質證)以上證據經當庭質證……
G.(認證)能夠確認/不能排除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的以非法方式收集證據情形……
H.(結論)被告人或其辯護人提出的非法證據依法予以排除。
(2)控方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舉證不能
A.(告知權利)本院在送達起訴書時依法告知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可申請非法證據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
B.(證據展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依法向法庭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C.法庭(庭前/當庭)依法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
D.(認定事實)公訴機關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對所申請排除的證據收集的合法性。
E.(引用法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之規(guī)定。
F.(結論)被告人或其辯護人提出的非法證據依法予以排除。
最大限度實現裁判文書說理規(guī)范,全面推進裁判文書上網公開,才能真正增強裁判文書說服力,從而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1]沈志先.裁判文書制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左衛(wèi)民.“熱”與“冷”: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適用的實證研究[J].法商研究,2015(3).
[3]陳光中,郭志媛.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實施若干問題研究——以實證調查為視角[J].法學雜志,2014(9).
[4]何家弘.適用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需要司法判例[J].法學家,2013(2).
[5]黃野松.法律文書說理的路徑選擇[J].人民司法,2014(11).
[6]孫萬懷.公開固然重要,說理更顯公正——“公開三大平臺”中刑事裁判文書公開之局限[J].現代法學,2014(2).
[7]蘇力.判決書的背后[J].法學研究,2001(3).
[8]谷口安平.程序的正義與訴訟[M].王亞新,劉榮軍,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9]鶴壁中院課題組.關于推動裁判文書改革的調研報告[EB/OL]. [2014-08-04].http://www.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45426.
[10]莊永廉.法律文書說理改革須解決瓶頸問題[N].檢察日報,2014-12-31.
[11]高詠,楊震.一審程序中非法證據排除問題的裁判方式[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4(3).
[12]王偉,吳林軼.我國刑事裁判文書量刑說理的反思與重構——以“木桶效應”為分析進路[C]//賀榮.司法體制改革與民商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6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
[13]馬明利.構建裁判文書說理的激勵機制及實現條件[J].河南社會科學,2009(2).
[14]李慶.司法實踐中合同解除權行使問題的實證研究——判決背后法官理性選擇的價值透視[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3).
D925.2
A
1672-3805(2016)06-0065-06
2016-11-16
李慶(1981-),男,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qū)人民法院涉外審判庭庭長。研究方向為民商法及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