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訓婷 仇麗霞
山西醫(yī)科大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遭遇死亡搶救場景對于患者發(fā)生lCU綜合癥的影響
陳訓婷 仇麗霞
山西醫(yī)科大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目的:探討入住ICU的清醒患者在遭遇死亡搶救場景時給予加強護理對于發(fā)生ICU綜合癥的影響。方法:選取130例入住ICU病房期間遭遇死亡搶救場景的清醒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日常護理,實驗組在日常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因人而異的方法加強ICU綜合癥的預防,采用重癥監(jiān)護患者譫妄篩查量表(ICDSC)進行ICU譫妄狀態(tài)測評,觀察對比兩組的ICU綜合癥的發(fā)生例數。結果:X2=4.76,P<0.05。結論:針對遭遇死亡搶救場景的這一壓力因素對清醒患者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對于預防患者ICU綜合癥的發(fā)生有著積極地影響,值得推廣。
遭遇死亡搶救場景;ICU綜合癥
ICU 是集中搶救和監(jiān)護危重癥患者的場所,患者不僅面臨疾病所帶來的痛苦,還承受巨大的環(huán)境壓力。更由于遭遇死亡搶救場景而感受到死亡的威脅,導致不良情緒越加強烈,甚至不配合或拒絕治療。壓力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tǒng),導致心率、呼吸增快、血壓增高等生理反應,甚至導致急性焦慮癥[1]。ICU綜合癥是指在綜合治療時,患者因治療、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造成的精神癥狀,主要表現為失眠、譫妄與焦慮。有研究證明長期焦慮、精神恐懼是導致危重患者病情加重的心理因素,影響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轉歸,延長疾病恢復時間,加速患者的死亡[2]。發(fā)生ICU譫妄的患者,醫(yī)源性肺炎危險性增加10倍,誤吸、肺梗塞、壓瘡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顯著增加,并可造成機械通氣患者意外拔管、脫機困難或二次氣管插管,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死亡危險[3]。因此,為預防死亡搶救場景對患者形成巨大壓力,誘發(fā)ICU綜合癥發(fā)生,我科采用一系列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現將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入住我科的清醒危重患者130例,均符合納入標準:
(1)入科時無精神疾病發(fā)作;
(2)無認知、溝通障礙的清醒患者;
(3)無腦科疾?。?/p>
(4)入住ICU期間遭遇死亡搶救場景。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63例和對照組67例。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日常護理;實驗組在日常護理的基礎上加強ICU綜合癥的預防,因人而異,采取多種干預措施使患者精神放松,正視同室病友的死亡信息,減輕壓力。在同室患者發(fā)生死亡搶救的過程中對患者采取的護理干預措施:
(1)創(chuàng)造舒適的環(huán)境,減輕環(huán)境對病人的不良刺激,保證患者足夠的睡眠和休息。
(2)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感受,對于產生幻覺的患者,用溫馨的語言讓患者感受到護士對自己的關注和關愛,阻止幻覺的延伸。
(3)加強溝通交流,對于說話困難或應用呼吸機的清醒病人,可采用手勢、卡片、書寫等進行交流,避免患者產生不安情緒。
(4)親情護理,條件允許時讓患者的親屬陪伴,減輕不良刺激的應激反應。
(5)音樂療法,在發(fā)生死亡搶救事件時,根據患者需求與喜好,應用MP3耳機選擇播放個性化音樂,幫助減輕焦慮。
(6)宗教信仰支持。
(7)藥物治療。
1.3 評價方法
采用重癥監(jiān)護患者譫妄篩查量表(ICDSC)進行測評,比較兩組ICU綜合癥的發(fā)生率,評價實驗組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ICDSC的總分≥4,診斷譫妄的敏感性可高達99%。
如表1所示,針對遭遇死亡搶救場景這一壓力因素對清醒患者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對于預防患者ICU綜合癥的發(fā)生有著積極地影響。
表1
(1)ICU病區(qū)環(huán)境嘈雜、機器多、報警聲頻繁,易導致患者入睡困難。付兆君等認為在每24小時內睡眠短于6~8 h可發(fā)生了睡眠剝奪[4]。睡眠剝奪可導致人體心理功能發(fā)生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認知能力[5]。因此,保持舒適的環(huán)境,減少噪音,帷幔遮擋,減少不良刺激,保證患者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可以緩解不良情緒的蓄積。
(2)災難、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不但會傷害當事人的身體健康,還會帶來極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產生應激障礙,造成嚴重后果。及時鼓勵患者積極說出心里的真實想法,正確認識生老病死的過程,疏導不良情緒,調動其戰(zhàn)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提高患者在遭遇死亡搶救場景時的適應能力。
(3)Smith的研究表明了書寫表達可減輕消極情緒對精神分裂患者的不利影響[6]。國內外目前受認可程度較高的觀點是:書寫表達是一種通過書寫行為來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的心理干預方法,這種方法強調以書寫的方式將情感語言化,進而達到情緒的調節(jié)[7]。因此,鼓勵說話困難或應用呼吸機的清醒病人在遭遇死亡搶救場景時積極的用非語言交流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消除負性情緒。
(4)親人的陪伴可以使患者精神放松,恐懼感降低,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積極地配合治療,對于壓力的緩解的有重要的意義。
(5)悠揚、舒緩的音樂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分散注意力,對患者有很好的安撫作用,耳機的應用可以減少外界噪音對患者的刺激。李靖等研究表明音樂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防御機能,起到平定心境、緩解焦慮等負性情緒的作用[8]。
(6)對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他們在信仰或求助宗教幫助的過程中,還在約束自己的某些思想和行為,這種約束對于患者的精神康復有積極的意義,護理人員應當利用宗教的心理暗示的積極面,對患者進行跨文化心理護理,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7)對于難以入睡、情緒激動的患者應適當給予鎮(zhèn)靜劑幫助睡眠,促進休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緊張情緒。
死亡搶救場景對患者的心理影響極大,進而影響患者生理性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目前國內的ICU多為開放式病房,雖然在病床間設有屏風、帷幔遮擋,但搶救過程中的醫(yī)護對話、家屬的哭泣、儀器的警報聲等都能讓同室的患者感受到死亡的存在,護士采用普通的心理護理并不能有效的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現代護理強調以人為本,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滿足。我們在搶救臨終病人的同時,更應重視同室病友的感受。良好的心理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調動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降低遭遇死亡搶救場景的患者的ICU綜合癥的發(fā)生率。因此,我們要采用多種護理措施,針對遭遇死亡搶救場景的這一壓力因素的清醒患者進行的護理,對于預防患者ICU綜合癥的發(fā)生有著積極地影響,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ChanMF,ChungYF,ChungSW,etal.Inve stigatingthephysiologicalrespon sesofpatientslisteningtomusicin theintensivecareunit[J].JClinNu rs,2009,18(09):1250-1257.
[2]申林.危重患者心理特點與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7,4(11),1582.
[3]黃潔,肖倩,吳瑛,等.ICU譫妄危險因素的Meta 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01):6-9.
[4]付兆君,馬瑞山,程宏偉,等.急性睡眠剝奪對情緒的影響.中華行為醫(yī)學雜志科學,2001,10(02):143-144.
[5]Pilcher JJ,Huffcutt AI.Effect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 Sleep,1996,19:318-326.
[6]Smith,Anderson,Stone.Does emotional non-expressiveness or avoidance interfere with writing about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 analysis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illness.Psychology and Health,2002,17(05):561-569.
[7]王永,王振宏.書面表達及其對身心健康的作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02):314-321.
[8]李靖,蔣豐,王旭東.自選音樂與放松音樂對運動性心理疲勞的療效比較[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2):1956-1958,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