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叢*
新鄉(xiāng)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
淺析儒家管理思想對教育管理的啟示
孫曉叢*
新鄉(xiāng)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0
我國產(chǎn)生于春秋末期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關于“仁”與“禮治”的思想不但具有教化作用,更對當前我國的教育管理方面具有可以借鑒的作用。將儒家管理思想運用到教育管理當中,在教育管理當中凸顯其人文關懷,這對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相當重要的作用與啟示。
儒家思想;管理;教育管理;高校
儒家思想產(chǎn)生于我國春秋晚期,雖然已經(jīng)過去幾千年,但其思想仍經(jīng)久不衰,在很多社會生活、學習的許多領域仍然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儒家文化作為我國幾千年來政治、思想的正統(tǒng)文化,對我國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管理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其中許多思想與現(xiàn)代管理學方面的思想不謀而合,對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仍然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民本—人本”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當中的精髓在于其提出的民本思想,即儒家思想非常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這對當時的統(tǒng)治者進行統(tǒng)治管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儒家的人本主義思想可以追溯到三代時期(即夏、商、周時期),周公在《易經(jīng)》的基礎上推演出《周易》,提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主張“以德配天”,崇尚德治。儒家思想繼承了周公的思想,因而儒家思想當中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人本)主義的思想內(nèi)容。如孔子的“仁”“智”“泛愛眾”“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進一步奠定了我國人本主義的思想,為后期儒家思想成為我國統(tǒng)治階級的主流思想奠定了基礎。
(二)“君子—領導”的管理思想
儒家對于領導的最重要的素質(zhì)在于其提出了“君子”觀以及“君子儒”的概念。因為在孔子看來,“儒”是一個人的外在身份,儒者即學者;而“君子”則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氣質(zhì)。君子是一種氣度,一種德行,而作為領導者要擁有這樣的德行與氣質(zhì),因此,他提出了君子所要具備的幾種氣質(zhì):首先是自省,自省即是自己檢查自己,從思想意識言論等各個方面進行自我審視,看自己是否合乎君子的規(guī)范,因而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孟子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逼浯问强思?,即培養(yǎng)自己的自制力??鬃诱f:“克己復禮為仁”,要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要是自己的視、聽、言、行、舉止統(tǒng)一,合乎禮。再次是慎獨,慎獨即是要求自己在獨處的時候也要嚴格要求自己,防止自己的錯誤思想以及私欲。最后是寬人,即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要“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導“忠恕”的道德原則。這些思想對于領導者的言行都做出了規(guī)定,對于我們當下也具有相當大的現(xiàn)實意義,即在利益面前應當以大局為重,不謀求私利,以大局作為自己領導工作的落腳點與出發(fā)點,要能夠公正嚴明,不偏私,不徇私,不厚此薄彼。
(三)“禮治”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當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其提出的“禮”的思想。君子“克己復禮”,孔子非常注重“禮治”,認為無論是君子還是臣民都要遵從“禮治”。因而儒家思想當中“三綱五?!本褪恰岸Y治”的表征,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儒家思想認為,無論是君臣、父子、夫妻之間都要有一定的規(guī)范,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什么樣的身份要做什么樣的事情,不僅如此,還要遵從一定的規(guī)范——“禮”,不能隨意妄為。由此可見,儒家思想當中的“禮治”是一種規(guī)范,一種范式,在“禮治”的管理之下,整個社會都能夠保持其秩序的和諧安定,這對我們今天在和諧社會的建設和和諧校園的建設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四)“教化”的管理思想
“教化”是儒家思想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儒家思想當中非常重視對民眾的教化作用。教化即教育。儒家思想認為,在眾多思想當中,教育是管理民眾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五)重視激勵作用
儒家思想當中非常重視激勵的作用,強調(diào)要從物質(zhì)與精神兩個方面對人進行激勵作用。春秋時期管子(管仲)說:“倉稟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就是強調(diào)物質(zhì)與精神之間的關系,孔子也認為在物質(zhì)方面要給予民眾以切實的利益,即“富民”思想。只有是民眾富庶起來,才能夠激發(fā)民眾的生產(chǎn)的熱情,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綜上對儒家管理思想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當下對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的啟示與借鑒。
首先就是要堅持“人本”思想,我國對高等院校在教育管理方面提出的一個大的原則即“以人為本”的思想,要堅持以學生為教育管理工作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原則。從學校管理的層面來講,學校的領導層要做到堅持“以人為本”,這當中不但包含要以學生為本,還有要以教師為本。學生與教師是學校構(gòu)成的兩個主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不能顧此失彼,僅僅重視學生或僅僅重視教師都是不夠的。
其次,教育管理者還要加強對自己的自身修養(yǎng)方面的重視,教育管理者應該首先是教育家,其次才是管理者,一定要明確自己的位置,要重視對人才的培養(yǎng),能夠鑒別人才,尊重人才,重視人才,要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公平公正,不偏私、徇私。
最后,儒家思想雖然具有其優(yōu)越性,但是我們在進行教育管理時借鑒儒家管理思想的時候要能夠批判的繼承,我們要能夠清晰的認識到其中的封建糟粕,要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夠全盤接受盲目崇拜,要能夠認清其中可借鑒的思想,使其對我們當下的教育管理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儒家思想當中的人本思想、君子觀念以及“禮治”的觀點,都彰顯了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當中的精華,因此我們要能夠合理的繼承并吸收其中的閃光點,并結(jié)合當下優(yōu)秀的教育管理思想,共同指導我國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1]賀志燕.論儒家思想的教育管理功能[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2:31.
[2]趙蕾,王月.儒家思想在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9,08:114+96.
孫曉叢(1984-),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碩士,新鄉(xiāng)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和教育管理研究。
B222;D630A
1006-0049-(2016)16-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