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歌
?
淺析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滲透
吳紅歌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摘 要:聲樂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器官發(fā)聲,是最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的“樂器”,如果不能將聲音的效能滲透到聲樂的學習當中,是很難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真正實現聲樂學習的。將審美效能滲透到聲樂教育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和領會人聲的奧妙和聲樂學習的趣味,才能有效的促進聲樂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聲樂教育;審美滲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社會對于音樂教育所帶來的美育功效有了更深的認識。在音樂教育中,學習聲樂的人占有很高的比例,不管是通俗唱法還是美聲、民族唱法都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不管是學習聲樂或者器樂,不僅僅是為了學習一項技能,陶冶情操,提升審美情趣,更多的是在進行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高尚的美,進而發(fā)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更加熱愛生活。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聲樂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演唱技巧,比如發(fā)聲的方法、節(jié)奏、音準等,更要讓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美,提高綜合素質。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對“美”的認知
“學高為師,行正為范”,在每個人學習的道路上,教師不僅擔負著引導者的角色,也是學生心中最重要的榜樣,學習的目標。要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審美教育理念要提高,并且將這種高尚的審美意識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現有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中的優(yōu)點,通過自身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感染,指導學生對演唱歌曲中的一些要素進行主動的審美思考,比如歌詞的內涵,旋律的發(fā)展以及歌曲背景等,帶來內心情感的升華。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主動探索更好的教學模式,向業(yè)內專家學習最新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學策略,不要為了“技術”而技術,要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以情帶聲”,由心而發(fā)的聲樂審美學習當中,在提高自身審美能力和音樂感悟、理解能力的同時,專業(yè)技術也會有更大的發(fā)展。
(二)聲樂教學中要明確審美滲透的目的
聲樂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具有審美的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要合理進行統(tǒng)籌安排,有針對性、有計劃的對學生演唱的審美意識進行培養(yǎng),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同樣適用于審美滲透的方方面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教授音準、節(jié)拍、音色等來完成基本音樂要素的表現,還可以通過旋律的起伏、曲調的風格、曲式結構的發(fā)展和音樂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來啟發(fā)學生的審美思想。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聯(lián)想,豐富了演唱技巧,就能更好的掌握聲樂演唱的審美效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發(fā)現同一首歌不同的學生來演唱,所呈現的效果大不相同,這是因為學生除了嗓音的差異外,文學修養(yǎng),個人經歷也有很大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聲音特點,性格差異制定符合學生個體發(fā)展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的曲目,啟發(fā)學生感受到聲樂演唱的魅力。
筆者曾帶領學生到現場傾聽聲樂名家的演唱,這種直接的感染力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聲音的美,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和演唱熱情,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想要提高專業(yè)水平,鑒賞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技能,也是音樂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先學會欣賞聲樂藝術的美,才能更好的感悟到演唱的美妙,激發(fā)自身的熱情,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
(一)欣賞美的能力
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感到枯燥、艱難、停滯不前,怎樣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堅持學習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發(fā)現聲樂學習的奧妙,體會到人聲獨特的美,從而引發(fā)學習的動力,找到竅門,更好的堅持下去。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課程,如安排一些有特色的民歌或者旋律朗朗上口的民俗小曲。這些音樂作品一般較為短小,旋律優(yōu)美,演唱起來有韻味,比較容易表達感情,比如《蘭花花》、《茉莉花》、《小河淌水》、《沂蒙山小調》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比較喜歡,同時又具有較強感染力的樂曲來進行“精唱”,就是多次的反復學習。在技巧純熟的同時,將情感融入到樂曲當中,這樣的練習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滲透是有一定成效的。
(二)對審美滲透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聲樂藝術的學習過程中,除了教師“一對一”的講課外,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讓學生發(fā)現聲樂演唱中的“美”,除了熱愛演唱藝術以外,還要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才能夠對聲樂這門藝術的感悟力更上一層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去創(chuàng)新。
聲樂教育是音樂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也是一項高雅的音樂學習課程,在當今形式嚴峻的社會就業(yè)大環(huán)境中,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更受歡迎。聲樂教育中對學生感悟能力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在以后的發(fā)展中更加熱愛音樂藝術,熱愛生活和學習,同時更有自信面對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當前我國大力發(fā)展對青少年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對教育事業(yè)的投資也不斷加大。聲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會影響到大多數學生。因此,教師除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外,更要將審美效能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美,從而促進學生更加的熱愛音樂,熱愛生活。同時,通過對聲樂美的感悟更好的掌握聲樂學習的精髓,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李瓊.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探析[J].北方音樂,2015,05.
[2] 趙大海.淺談如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J].大眾文藝,2012,10.
[3] 孫一迪.聲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研究[J].藝術教育,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