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藝凌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
淺析高校如何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與管理
徐藝凌*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遂寧629000
摘要:本文試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入手,結合自身教育管理的實踐經驗,分析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點,并對如何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高校少數民族;教育管理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高校擴招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進入各級各類大專院校深造。少數民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除了具備普通大學生的一般特點外,有其群體的特殊性,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如何教育管理好少數民族學生,不僅關系到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問題,而且關系到國家的民族團結,體現著高校關于民族政策的落實問題。努力教育好、培養(yǎng)好這個高校的特殊群體,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成才,成為當今時代高校教師的新任務。
一、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
(一)民族意識強烈。強烈的民族情感是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普遍特點,對于高學歷、高層次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往往對民族問題極為敏感,主要表現在:一是民族情感很純樸,由于群居的特點,一個民族的同學往往情誼深厚,他們對本民族的榮譽都極力維護。二是少數民族多有特殊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不愿外人干涉或議論。三是與其他民族的學生的交流相處需要一個過程,外族師生的理解與尊重對他們十分可貴。
(二)心理素質脆弱。從我校的招生分布信息來看,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來自于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知識貧乏的貧困地區(qū),他們在基本生活條件,基礎教育水平,信息收集流通等方面遠落后于發(fā)達地區(qū)。再加上民族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的影響,少數民族學生的意識都比較單純,他們沒有過多的社交活動,思想相對保守、封閉。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這些弱點逐漸暴露出來,一些自卑、嫉妒、不滿甚至是抵觸情緒便會不自覺地滋生出來。
(三)知識能力欠缺。在大學學習中,很多少數民族學生受母語教學的影響,對新知識新課程的補充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對區(qū)別于傳統(tǒng)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內容難以接受。另外,受制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他們很難走出思維定式,對教材內容和背景的深層面理解存在困難,對知識和文化的吸收、消化能力較漢族學生相對較弱。加之他們在民族地區(qū)大都局限于書本教育,缺乏實踐能力的鍛煉,許多學生無法有效地完成學校的實踐操作訓練。
(四)“被照顧”心理抬頭。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少數民族學生,許多高校都采取了多樣化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他們大多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結合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學生特點,制定了相應的學籍管理制度,其中不乏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照顧”,目的是鼓勵學生認真學習,順利完成學業(yè)為地方服務。然而不少學生因為學校的“優(yōu)惠”政策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長此以往變得對此習以為常的。更有一部分學生認為他們“特殊”,因而學校理應在成績核算、評優(yōu)評獎、獎助學金等方面給予他們相應的照顧。
二、針對學生特點和高校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育管理工作
(一)積極引導,提高認識。高等院校要抓住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意識強烈的特點,開展有特色、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一方面,要教育引導不同民族的師生自發(fā)學習、了解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熟悉他們的風俗習慣,尊重他們的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增強民族信任,增進民族團結。另一方面,要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從自己做起,擯棄民族意識中消極落后的思想,樹立積極向上的新觀念,進一步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此外,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實施制度文化兩結合模式。一方面要力爭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在課余開展豐富多彩的的社團活動,通過這些豐富的業(yè)余生活,既鍛煉了他們的才能,也搭建了不同民族學生交流互通的平臺,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完善機制,加強監(jiān)管。一要建立健全突發(fā)性群體事件的應急預案。高校學生管理部門應根據突發(fā)事件的類別和影響,建立相應的應急處理方案。加強預防,妥善處置,力求不慌不亂、有條不紊、有的放矢地開展應對工作。二要認真排查各種可能影響到學校安全穩(wěn)定的隱患,并制訂相應的維穩(wěn)信息報告制度,實現動態(tài)監(jiān)管,穩(wěn)定校園秩序。三是在事件處理過程中,要堅持政策原則和公平精神。對惡意對抗國家政策法規(guī)和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行為要堅決抵制,對跟風鬧事的部分學生應當進行耐心的教導和勸解,對一些群體性的合理要求應予以理解和支持。
(三)細化措施,關愛幫扶。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從內心真正接納少數民族,因為他們是個特殊的群體。要學會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同時還要維護他們的民族自尊,貼近生活、真心交流。要為少數民族的學生盡力營造融洽溫馨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與其他普通學生共同學習,共同生活,這樣就會增進學生的交流和感情。同時,有意地讓少數民族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鍛煉其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也能增進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的了解,促進班級凝聚力的建立。此外,應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情況,穩(wěn)定有序地推出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獎助學金評選細則、優(yōu)秀學生評選方案、學籍管理辦法等,通過規(guī)范、科學的管理方式,幫助少數民族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激勵少數民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全面、正確的發(fā)展。
綜上,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是一個深層次的課題,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團隊只有站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民族團結的高度,結合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育、管理、服務,才能助推高等教育實現新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賈靜.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從高校輔導員工作角度來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12.
[2]楊麗,曹建萍.高?;鶎狱h組織在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7.
[3]戴蕓,夏擁軍.內地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與對策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8.11.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2-0248-01
*作者簡介:徐藝凌(1986-),漢,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