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善清
有幸搶先讀到楊菁老師剛從出版社寄出的尚有紙漿幽香的樣書《綠水傾城》,欣然躍然。這是我看了她的《欲望水城》之后迫切想看的一本書,終于到手,安能不歡呼雀躍?兩書的創(chuàng)作間隔十數(shù)年,所寫的環(huán)境都是作者出生地的鄖陽府城,作者為何對這座因為南水北調(diào)工程而永遠沉沒的古城一寫再寫、永不釋懷?這里面有什么樣不可解的情結?不必深探,很顯然是鄉(xiāng)愁,是對根的眷顧,是放不下的兒女情長,也是府城之魂對它兒女的夢寐繾綣所致,是造化了幾世幾代的風華絕代的城池永不再現(xiàn)的痛楚所引起的彼此糾結......
感覺如你如我——
我無數(shù)次走在淹沒了這座府城的浩浩泥沙之上、蒼蒼蘆葦之中,口吟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表炛^之,頗覺眼前景象恍似李華筆下的情境,戚戚然悲情慘怛。這景象之下的先前景象若似外人渾然不知也罷了,然卻知根知底,就橫生無際的心緒漣漪。類我者眾,那些出生于府城而老于新城的老鄖陽人,每每走過這片平曠的城墳,就感傷多多,心心念念:“我們那老城就在這腳底下呀,泥沙已覆了它千層萬層,要不淹該多好!那城門,那街道,那魁星樓、那極星塔、那醬菜鋪......”
曾幾何時,綠水縈繞城郭,從西河碼頭到南門魁星樓到東門及東菜園,水上是林立的桅檣,岸邊是鱗次櫛比的街面,水和街相擁相依,呈現(xiàn)出地利人和的陶然景觀。多養(yǎng)人啊我的府城,那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是鄖陽兒女時時回眸的心靈宅屋,一代一代鄖陽人無比享受這城的光景,沉醉不知外路。然而,忽一日,大江被腰斬,萬古流淌的綠水被擋住,河不再自由暢流,水回頭,河變成了庫。一個水與城互為依襯的和諧乾坤被人為之水傾覆,這就是“綠水傾城”,是傾倒,不是拜倒。府城及其它的典藏歲月,夢斷庫底,人背井離鄉(xiāng)。那是多少人心中的痛,是多少人眼中的淚呀。書中的“明素素”用她十五歲的豆蔻年華目睹、見證了這一曠古的歷史性的一幕,記憶的視屏上定格了一副凄惻的猶如杜甫《兵車行》的畫面:各條街巷的人都匯集起來,有背著包袱拎著鋪蓋頭頂鐵鍋的,有送親朋好友、街坊領居的,一個老爺子抱著一只大紅冠黑羽毛的公雞,一位老奶奶抱著棕黃羽毛的老母雞,有人抱著一壇老黃酒,還有人抱著一摞年代久遠的粗瓷碗,他們都面無表情的機械的向前走去......多帶好思想,少帶舊家當。那位親手炸掉鎮(zhèn)江塔、氣焰囂張的“麻之富”也在眾人的憎惡中乖乖外遷,他應該是帶著好思想離開老屋的吧。那只譚家奶奶視若兒孫被冠以人名“譚富貴”的家犬跟隨在人流中,在移民上船、船離岸的那一刻,他被阻止在岸,成為喪家的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這一別,它知道未來對它意味著什么,它跳進江河追,追呀追呀,直至追得船隊離開了它的視線,眼前一片無際的汪洋,身后是一片無際的汪洋。什么叫背井離鄉(xiāng)?什么叫故土難離?人犬一別永無緣,活生生的現(xiàn)實場景詮釋了書本上的這些詞語,這種詮釋刻骨銘心。年少的明素素木然地看著這一切,心屏上永遠留住了這一悲情場景。
失樂園,復樂園,作家創(chuàng)造世界的本事了得。
你看馬爾克斯筆下的奇異古鎮(zhèn)阿孔多、莫言筆下的高曠崇峻的高密、賈平凹筆下的古風儼然的商州、楊菁筆下的鄖陽府城......這些故園,雖與它的兒女漸行漸遠,在夕陽余暉下,向歷史塵埃深處深陷,但作家有千斤筆力拖住,現(xiàn)實的失去了,意念中的永生了。天也蒼蒼,地也蒼蒼,斷根的飄蓬啊,一身塵土歸來,家園復活在千古不泯的書頁上。
毋庸置疑,楊菁深得馬爾克斯、彌爾頓、莫言、賈平凹等大家的筆力,飽蘸淚水構筑起她的“雙城記”;以“雙城”哭城,哭回百丈城垣,萬家街鋪,哭回昔日風華,文明靈秀!她的哭是以講故事形式進行的,講故事也是重現(xiàn)歷史的最大眾的手法,是作家言說世界的永恒拿手戲。作家楊菁作為寄托了府城重生渴望的鄖陽女兒,似乎是府城特意養(yǎng)育且精心留下來的能夠扯住府城背影含著淚水講故事的最后一代才女,她滿懷救贖摯情,用淚水拖住失去的樂園,用心良苦,為府城作永久的挽留和守望。靈性的土地,靈性的人,沉沉的歲月,悠悠的光景,作家娓娓而道逝城的過往神魂,聰慧地述說著泥土深處的靈光,大筆召喚往昔的長風大波。故事一個接著一個,一段故事一縷幽魂,一段故事一次招魂,府城便在你眼前來回晃蕩。從葛老婆子夤夜為狐仙接生到李大網(wǎng)舍身救明素素,鬼故事、人故事、情故事、愛故事......故事繾綣著故事,一千零一夜,你總走不出她的故事場。故事比天大,比真人真事好,百聽不厭,迷人娛人,你一會兒毛骨悚然,一會兒蝶舞蹁躚。府城的典型環(huán)境不斷造就可資人們茶余飯后拍古今的市井文化素材,古老的歲月留下了這情節(jié)連綿的“三言兩拍”。那失去了的鄖陽府城在這樣的故事田地里幡然醒來,巍巍然躍出沉泥,重現(xiàn)于萬眾讀者眼前。
府城的神魂被召回,被烈烈燃燒的丹心給召回,雖“平沙無垠、夐不見人”,但鄖陽確已嫣然歸來!我們有看的有讀的,有可以沉浸的夢寐,有可以展顏的永久畫卷,有可以慰藉渴念的高于現(xiàn)實的藝術結晶。
久違的鄖陽,活啦!活啦!
在作家的筆端重生,與想它念它的兒女相擁相見!
府城不朽,兒女永延!
當年的《欲望水城》作者采用電影幕幅式的方式展現(xiàn)府城一個又一個的好看又好玩兒的誘人故事,“我”與“亞父”的情感佳話是整個故事的引線,又是全部故事的鑰匙,青春的欲望、情欲的欲望、婚姻的欲望、異性的欲望,一經(jīng)貫穿始終的故事開啟,這座充滿欲望的水城,便那么青春勃發(fā),想入非非,如陜北的多情土地,全部的文明和文化都在那一個“情”字里迎風招展。而《綠水傾城》則延續(xù)了《欲望水城》的“情”的故事,似乎是在繼續(xù)府城曾經(jīng)的系列“欲望”,不過這“城”故事顯然比《欲望水城》的那“城”故事的“情”要變化許多,這里作者致力于通過親歷的那場史無前例的社會動蕩反映古城的神秘和奇幻,寫出少年風華被激化而呈現(xiàn)的人性背離以及人性背離中古城被作踐乃至毀棄的悲愴。這座“城”顯然是為古城做的一個悼祭,讓悼祭留給我們難忘的難忘。你還記得那個葛家大院么?那是府城首富,開大藥鋪,全城兩家最大的西藥鋪就是他們開的,還開金鋪、搞房產(chǎn)、購買田地山林,下至上海、漢口,上至安康、漢中,都是他們揚帆的商船,從那位給狐仙接生的葛二娘子不論貧富、不論鬼神的積德行善算起,及至于面對土匪作惡他們慷慨解囊,聳立于京城的鄖陽會館有他們的聲望支撐,葛家就此就積下了無與倫比的社會公德,成為府城一面旗幟,一垣城郭。這樣首富才使街衢變得繁榮,碼頭變得興旺,城市富有內(nèi)容,察院巷、穿察院巷、警廳巷、稅關坎、總兵坊、鎮(zhèn)臺衙門、府衙街、府前街、府道坡、府學路、陸道臺大人巷、江西館、陜山館、玉簪花......等街面景觀在富門的照耀下幻彩幻景,山城因此高大上起來,正如山西的喬家大院輝映了黃土高坡,這葛家大院也是鄖陽府城地標式人家。
府城,福城也。
然而,隨著乾坤的旋轉,它式微,它轉身,它最后淪于水下。狐大仙的故事被汪洋壓到了十八層地獄;那玉簪花,最為醒目傳神的、具有催生仙靈作用的玉簪花,也成為逝城的陪葬品,不再救蒼生于誕生那一刻;那莊嚴巍峨的門庭零落成一堆凌亂的木塊漂浮著,再不見朱門大戶的一絲倩影。
歲月使然?天地使然?
對于這座逝城及其人們,作者著意從魔幻現(xiàn)實的角度表達他對許多人和事的本質(zhì)認識,明素素的雙瞳是作者借以披開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魔鏡。你看她魔幻的神氣一旦上身,眼神經(jīng)一開始扯著疼,所看到的人和物即刻變形。“李大網(wǎng)”這位青春期的男孩子在正常的視角里,他是個由“牛屎巴子”變?yōu)榉职l(fā)頭的給二姨挑水的干兒子,而當閃入雙瞳的鏡像中,這個正處在生理躍進時期的男孩子,便成了一只神奇的麇鹿,激情澎湃,碩壯無比,濃香彌漫,毛色如畫。作者還特意加上了特別的環(huán)境襯托,比方前有一片開闊的沼澤地,后有一群同樣的動物,奔跑起來發(fā)出響亮的磕碰聲,環(huán)境描寫如詩如酒,把一只瑞祥動物描繪的極有鏡頭感、畫面感。這個神異的幻象在故事最后那枚手榴彈的爆炸聲中與人物的本相重合為一,年僅22歲的英武男子,為了他心中的女神明素素,如梁山伯一樣和他心中的最愛化蝶了,完成了他情種的形象自塑。寫到這里,作者非常唯美地透過慘象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愿景:“山洼的深處是蝴蝶谷,那里曾有漫山遍野的玉簪花盛開,有密密麻麻的蝴蝶在飛,還有一只麇鹿在奔跑?!逼嗝溃瑠Z魂,“梁?!钡膭?chuàng)新版。在這里作者有意把現(xiàn)代的傳人與鄖陽往古的根脈聯(lián)系起來,那個馴良溫順的大自然精靈麇鹿,是上蒼曾賦予我們鄖陽先人的圖騰,它的可愛與陽剛潛入我們的精神中,化作我們精神的血液。麋鹿,鄖陽人的潛質(zhì),曾以它為血緣傳承,傳承了這一塊有故事的祥和之地;麋鹿,鄖陽人的精神源頭,我們的后裔輩輩相傳,踏歌起舞。因而,這方山河有來頭,這方人有來頭,自古及今都祥瑞。
作者用這種方式塑造人物形象是一種創(chuàng)新,它活躍了紀實手法的千篇一律,把實景幻覺化,使形象爛漫而詩意,詭異而動人。書中除了對李大網(wǎng)這個人物用了此類手法外,還有對“寇英雄”、龔榮榮、妹妹小敏等人物的描寫,也使用了這類手法。寇英雄在明素素的雙瞳視野中出場時是這樣的:“一彎月牙兒顯現(xiàn),月光下,一只動物影影綽綽過來了,在森林中往返游蕩,它體型高大,線條優(yōu)美,動作敏捷,毛色鮮艷,金黃的皮毛上布滿橢圓形梅花狀斑點......看清了,是一只豹子,一只金錢豹。它的眼睛在昏暗中發(fā)出閃耀的磷光,它在黃昏時分的密林深處狩獵,身上的暗金色的斑點和樹葉、樹蔭、月光的斑點混為一體,形成華麗的保護層......”這是作家對一個心目中的男神所做的前世今生的描寫,特別是光影背景的描寫猶如照相師的精心著色,色彩十分的唯美優(yōu)雅,完全詩意化了。對龔榮榮的描寫更有一番精彩,作者將這位少女的前世,亦即潛在的本質(zhì)寫成荊棘鳥,說這種鳥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開始了尋找荊棘樹的旅程,找到那種長滿針一樣鋒利荊棘的荊棘樹,它就選擇最尖最鋒利最長的荊棘落下,讓刺深深地扎進自己的肉體,然后開始它遠超云雀、夜鶯歌聲的歌唱。這是什么鳥啊,為誰如此自虐,為誰不惜自虐生命而留下美不勝收的歌聲?龔榮榮,作者用如此壯美的比喻來形容她的錐心之美,美得嘔心瀝血。書中主要人物出場大多都用了此種方法,此類塑造人物的手法可謂經(jīng)典,是傳世之手筆。
別夢依稀逐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為了故園,為了永不再有的故園,作者巴心巴肝寫下兩部書,可謂赤子懷德,天不絕古城。否則,麋鹿安能再得,府城何以留影?我曾游歷高昌古城,為那蒼涼頹廢的沒有一點人氣的殘壁斷垣而恐怖,一座城的自然衰老也如此可怕瘆人,如果有故事,有昔日的風華重現(xiàn)于文字,也許就不至于這么失去人文性,不至于如曝露于野的尸骨一般沒有生機。鑒于此,我們鄖陽兒女是多么地感謝它的這位優(yōu)秀作家兒女呀,是她使我們失而復得,萬丈水下,古城依然青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