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燕
(541006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 桂林)
我國離婚制度對未成年子女保護的研究
田 燕
(541006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 桂林)
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原則在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基礎上實現了“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權觀念,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念,更加體現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在離婚立法中,離婚自由與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原則的聯(lián)系錯綜復雜,綜合考慮兩者關系。
離婚制度;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
最大利益原則最早確立于1990年簽署《兒童權利公約》,但該原則并未在國內立法中體現。在1991年12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加入該公約,1992年3月1日對我國生效,對此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在我國得到實現。但我國并沒有采用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原則”,《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兒童權利保護方面將公約的“最大利益原則”具體化為“未成年人利益優(yōu)先原則”加以適用,兩者在基本精神和法律理念上是相一致的使保障兒童權益進一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離婚自由原則對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保護影響
離婚自由即夫妻雙方依法自由的解除婚姻關系,這充分體現了法律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這里的自由是要在履行相應義務下才能行使,它是有條件、有限制的自由。在我國的離婚制度中,充分行使離婚自由,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當事人自由的權利。而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保護同樣作為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原則卻在離婚制度中得到了不同對待。
在離婚案件的糾紛中,不僅要保護夫妻雙方的離婚自由,同時涉及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原則?,F實生活中基本是以夫妻的意愿為原則,對未成年子女利益保護的注重低。通常情況下,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常會被列入父母利益或家庭利益范疇中,這就使得未成年子女利益被遺忘,最終對未成年子女保護也就消失殆盡。在我國婚姻制度中,離婚自由與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保護也是存在著極大的沖突,我國的婚姻制度極大地體現了對當事人離婚自由的保護,都是從成年人的角度考慮是否維系婚姻,怎樣劃分財產以及子女的撫養(yǎng)問題,但是對于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保護是有所缺失的。
(二)登記離婚制度對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保護的影響
我國婚姻立法在離婚糾紛上設置了兩種解決方式,一是登記制度,二是訴訟制度。登記制度是夫妻雙方在達成離婚合意的基礎上的行政登記離婚制度。《婚姻法》第31條充分體現了對夫妻雙方離婚自由權利的保護,對于夫妻財產以及涉及子女權益方面的問題也是尊重夫妻雙方的意愿,根本沒有考慮子女的意見。雖在涉及子女利益與財產關系時規(guī)定行政機關要予以審查,但是對其審查權卻是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婚姻登記條例》第11條給予了婚姻登記機關一定的審查權,但卻僅限于對當事人雙方是否自愿離婚、其財產與債務的分配以及子女的撫養(yǎng)形式上的審查。對父母離異的決定,未成年子女是否同意、是否有不同的意見,父母雙方達成的意見中是否考慮到子女的利益,對于這些方面我國的婚姻法中并沒有相應的規(guī)定。對于離婚協(xié)議中涉及未成年子女利益的約定是否公平、是否合理也沒有規(guī)定要進行實質性的審查。
(三)訴訟離婚制度對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保護的影響
我國《婚姻法》第32條規(guī)定訴訟離婚制度,其中對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保護原則并沒有突出表現出來。在現實生活中離婚案件中出現探視權、撫養(yǎng)權等涉及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的案件,通常情況下夫妻雙方都會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最大化,在這種情況下未成年子女的意見與最大利益都會被忽視,有時甚至會根據夫妻雙方的約定而直接判決。
在訴訟離婚制度中,也充分的體現了離婚自由原則。我國《婚姻法》第32條“應當進行調解”并不是強制性的規(guī)定。即在實際操作中法官為提高案件結案率,有可能不會進行訴前調解或對當事人進行簡單的詢問,而對離婚后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安排是否合理沒有作出充分的考慮??梢娢覈x婚訴訟制度在保護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保護中是有所缺失的。當然,我國的離婚訴訟制度中也針對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有相關的規(guī)定,但這些針對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保護具體問題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在實際的審判中卻沒專門程序性規(guī)定。這就讓未成年子女在離婚訴訟中較少參加訴訟,他們的權益和意見也就很少會得到關注??傮w來說,離婚訴訟制度中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條款缺乏系統(tǒng)性而且相對零散。
(一)對離婚自由制度加以必要限制
在我國,離婚制度是分為登記離婚制度和訴訟離婚制度,雖然是不同的離婚制度,但在本質上都充分體現了離婚自由原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與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原則產生了矛盾,所以對離婚制度加以必要的限制是適應形勢的需要的。
(1)對有未成年子女的離婚訴訟不適用登記離婚的制度,這樣有利于改善未成年子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父母離婚的現象,并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相對我國的離婚登記制度,國外離婚制度有很大的進步。
(2)在離婚訴訟制度中將對未成年子女有妥善安排作為準予離婚的條件,這樣從一定程度上限制訴訟離婚制度中的離婚自由原則。如1996年《英國家庭法》規(guī)定了阻止離婚令,即在一定情形下法院可以根據一方離婚當事人的申請,指令婚姻不得解除,其中包括離婚對子女造成物質或其他方面損害的情況。
(二)加強未成年子女在離婚訴訟制度中訴訟地位
在我國離婚訴訟中,未成年子女的代理人是由父母擔當的,而在這樣的案件中,他們的利益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這樣使得未成年子女根本沒有獨立的訴訟地位。在訴訟中增加未成年子女的訴訟地位,讓他們在訴訟中有除父母以外的人擔任代理人,為他們的爭取利益的最大化是必不可少的。英國1989年首先創(chuàng)立了未成年子女的訴訟監(jiān)護制度,作為專門代表子女利益的一方參與到離婚訴訟的過程中來。
(三)建立專門的家事法院
現在我國訴訟程序中并沒把離婚這種家事類的訴訟程序與其他的訴訟程序相區(qū)分,這讓婚姻家事類糾紛的特殊性無法體現出來,也無法使得辦案人員更好地辦理這類案件。離婚案件涉及到當事人的情感、子女利益的維護等,對法官和調解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除了具備法律方面的知識外,還需要其他專門知識,要求他們針對事件關系人、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環(huán)境、真實思想和心理狀況等展開調查。故根據婚姻家事類糾紛的特殊性建立相關的家事法院,培育配備專業(yè)的家事法官、家事調解員。
離婚自由原則與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原則是婚姻離婚制度中的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國家將離婚自由原則與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充分結合起來,使未成年子女在婚姻制度中的訴訟地位得到加強。我國也應該堅定不移地貫徹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原則,在保護婚姻當事人婚姻自由的同時,更應注重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當兩者發(fā)生沖突時,將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放在首位,使其利益最大化。
[1]于晶.離婚糾紛中離婚自由與兒童最大利益原則的適用[N].中國青年研究,2013
[2]王娟、高小芹.現行離婚制度對未成年人保護得缺失與反思[N].法制與社會,2014
[3]夏吟蘭.美國現代婚姻家庭制度.[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北京.1998
田燕(1992~)女,漢族,山東濱州人,法學碩士,廣西師范大學,主要從事訴訟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