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玲
寧夏育才中學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育的必要性與實施措施
周春玲
寧夏育才中學
現如今,我國高中數學教育已普遍進入新課程改革階段。對新教材進行深入研究,依據高中學生認知結構與個性特點,制定出學生高效學習最佳方案,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實現初高中有效銜接,讓初高中在數學教育方面銜接的更加緊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自學與探索能力,將新課標原則精神彰顯出來,這是十分必須與必要的?;诖耍疚耐ㄟ^理論聯系實際,針對當前初高中教育銜接有關問題,提出行之有效解決實施措施,提出自身觀點及看法,從而對我國初高中數學教育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育;必要性;實施措施
最近幾年,更多初中生畢業(yè)以后會選擇就讀高中,向更高層次教育晉級,因而高中教學規(guī)模也在日益擴大,這種情況整體來說是好的。但是各種高中教學問題也隨之而來,同時學生素質表現出的參差不齊也更加明顯,而這也讓普通高中學生素質呈現出整體偏低的狀態(tài),同時很多人也會認為學習高中數學難度較大。為此,想要讓高中學生可以從現實角度出發(fā),對當前存在差距能夠有清楚認識,高中時期腳踏實地把數學成績提升上來,給其以后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基于新課標下將初高中數學銜接教育做好,其意義更為深遠。
基于教材內容方面,新課改對初中數學教學做出較大變化。高中常見知識點,比如利用十字交叉方法對一元二次的方程式進行解答、立方與立方差、韋達定理等內容都取消了,讓初中數學表現出易、淺、少等特點。但高中階段教材當中卻增添很多大學內容,例如會添加一些淺顯的微積分知識等,這樣也就導致高中學習負荷加大[1]。因而將銜接教育做好,讓學生對高中數學可以更加適應,不會感到過于盲從。初中時期數學教材和實際生活存在密切關聯,更加具體直觀,同時遵照感性認知至理性認知特點,學生理解起來更為容易。高一新生涉及集合和函數知識,還有集合概念等,邏輯性與抽象性更強,學生短時片刻很難理解與消化。高中解析幾何和代數還是構建于集合前提之下的。如果想讓學生高中接觸數學不會盲從和沒有信心,為今后取得更好成績打下夯實基礎,對于銜接教育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這也就更證實了有必要做好銜接教育工作。
(一)掌握高一新生學習心理
教師可經分析文獻、研究行為與問卷調查和訪談等的方法來研究調查教育對象學習心理,進一步深入掌握學生學習心理特征,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不同年齡期與生理期,學生心理特征都會表現出很大差異,而且伴隨學生生長環(huán)境變化、社會發(fā)展等,學生心理特征也會呈現出不同狀態(tài),同時這也是相關教育人員需要特別注意的[2]。也只有這樣,學生心理上才能更為接受教育銜接,為工作實際開展做好鋪墊。
(二)強化公式和方法、幾何與二次函數等教學
高中應當對初中數學內容有所涉及,而且很多為初中知識延伸與拓展,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格外重視數學知識連帶性[3]。打個比方,高中多數會學習十字相乘方法分解因式相關內容,但是初中教材卻僅有一章閱讀性材料,因而學生常會掌握不到要領。對于二次函數性質、圖像,三角形四心等內容學生也理解不夠透徹,掌握起來感到比較困難,使得初中和高中知識銜接不暢,因而高一教師要針對該部分知識豐富與拔高,同時對各環(huán)節(jié)都加大重視,沒有死角的將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的更為緊密,如此才會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
(三)強化預習與復習過程,鼓勵學生提問
一是預習與復習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入手點,學習單元將預習作為起點,而以復習作為終點,接下來再展開新知識的學習,這樣給基礎落后學生有一個趕超機會;二是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自學及獨立思考能力,自學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它對于鞏固知識、提升成績都很有幫助,學生自學能力的養(yǎng)成比單純傳授知識意義更加重大,而自學能力培養(yǎng)也不僅是能力,而是取締傳統(tǒng)灌輸教學模式,教學當中更加注重導和學的過程,而是引導學生尋求出更適合自身的學習手段;三是學生高效提問對課堂良性氛圍是十分有利的,這也會漸漸改善學生不重視、不喜歡數學,并對學數學和做數學感到排斥的現狀。例如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將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先畫出來,然后再通過分小組形式將學生普遍存在問題上報給教師,教師在課上集中解答,而還有部分學生個別疑問教師可在課下進行單獨輔導,以此讓所有學生學習困惑都得到很好解答。
綜上所述,初高中數學銜接教育,不單是指知識銜接,還是學習態(tài)度、教學方法與師生情感等眾多方面銜接,唯有綜合考量教法、教材與課標要求,還有學生學習實際情況,才可以制定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特點比較完善舉措。對于我國一線教師而言,應當做到對學生情況了若指掌,給學生足夠關愛,對教育規(guī)律進行不斷歸納總結,努力更大幅度提升教學效率,以此讓我國教育事業(yè)大獲成功。
[1]韓玉輝.論如何巧妙連接初高中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3,05∶98.
[2]李俊.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03∶153-154.
[3]喻振南,李彤.指導青年教師搞好初高中教學銜接的必要性分析[J].教育導刊,2010,1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