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彩霞
初三化學教學,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呢?如何提高40分鐘的教學質量呢?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著、改進著……
我認為,教師要善于將各種教學媒體應用到教學工作中。如,實物、掛圖、模型、多媒體課件等。適時地運用媒體教學,能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從而使教學過程張弛有度,節(jié)奏分明,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自制掛圖的應用——抽象的問題形象化
化學是從分子、原子層面上研究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對于仍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初三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會很困難。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一直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我利用水電解微觀模擬的自制掛圖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學生一看就懂了,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生活中常見實物的應用——枯燥的問題興趣化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礦泉水瓶、墨水瓶、吸管、筷子、棉花等)設計完成一些有助于化學課堂教學的家庭小實驗,如:自制凈水器、炭黑的制取、潛水艇的模擬實驗、泡沫滅火器、鐵生銹等,將化學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家庭,以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
2.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食品干燥劑、膨化食品,玻璃刀,純堿,護發(fā)素等)進行輔助教學,能讓學生明白化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讓學生持久保持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講解氮氣的性質和用途時,拿一袋充有氮氣的膨化食品,讓學生討論該氣體的作用?該氣體應該有哪些性質?學生通過對實例分析很容易就得出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做保護氣。這樣比教師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效果好多了。
三、自編題的應用——減負、高效
在平時教學中,很多教師走入了一種誤區(qū),認為學生多做題就能提高學習成績,于是題海戰(zhàn)術成了很多教師的法寶。殊不知,題海戰(zhàn)術會把學生搞得精疲力竭,會讓學生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學情緒,更談不上高效了。這些年來,我根據(jù)教學需求自編習題,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高效掌握了化學知識。
四、導學案的應用——引導學生自學
本著“先學后教”的原則。課前教師鉆研教材和新課程標準,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編寫了實用性很強的導學案,應用到教學中,學生看書就會的,教師課堂上可以不講,不會的,他們將會帶著問題聽課,課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
能力。
五、多媒體的應用——優(yōu)化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他們可以看到許多生動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便于理解某些化學反應的原理。但是,對于一些反應速率較慢,有嚴重污染、較危險或在一般實驗條件下不能完成的實驗,讓學生做或者教師在課堂上做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燃燒條件的探究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利用多媒體來演示,不僅提高實驗的可視度,還省時、高效。
六、順口溜的使用——化繁為簡
過濾實驗操作:斗架燒杯玻璃棒,濾紙漏斗緊貼上,過濾之前要靜止,三靠兩低不要忘。學生輕松熟記過濾所用的儀器及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步驟:①檢查裝置氣密性;②裝藥品;③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④點燃酒精燈,加熱;⑤收集氧氣;⑥將導管從水槽中移出;⑦熄滅酒精燈。實驗操作順序是實驗成功的關鍵,是教學重點,采用諧音,編成順口溜,便于學生記憶,查裝定點收移熄(茶莊定點收利息)。
七、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乏味變趣味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是情感交流的紐帶,是知識的載體。教學語言包括聲音、板書和肢體語言。
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fā)著學生的情感,所以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形象的比喻、激勵的話語、幽默的解釋、緊迫的疑問、巧妙的點撥,使抽象變具體,乏味變有趣。黑板上的一個彩色粉筆標注的記號,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都能渲染課堂氣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導入時,首先提問學生在黑板上寫出電解水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水 通電 氫氣+氧氣),教師用左手托著反應物水,右手托著生成物氫氣和氧氣,然后教師左右擺動頭(教師把頭當做托盤天平的指針),問:“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頭會停留在哪里?”學生笑了,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就會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實驗探究中。
在教學中,教師要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教師的吸引力。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吸引力可使學生主動的快樂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教無定法,貴要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下去。
參考文獻:
孫李.如何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J].吉林教育,2012(0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