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艷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因此,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但在農村學校,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數(shù)量和質量根本達不到一定的水準和要求,且作文教學仍然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老一套。雖然國家有關部門通過一些政策和措施不斷指導和推進語文教學改革,力促語文教學的方向性和正確性,但具體到學校和身處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這一層面,特別是在很多農村學校,這些指導和推進收效甚微。筆者曾和一些語文教師談論過相關問題,面對現(xiàn)狀,很多教師本身也是很茫然,感覺只要盡力了,學生成績相對較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自己也沒有辦法。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思考,對于農村語文課程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和各位同行一同探討。
一、閱讀缺失是首要的攔路虎
曾經看到過畢淑敏寫的一段話:“日子一天一天地走,書要一頁一頁地讀,清風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幾年一輩子地讀下去。書就像微波,從內到外震蕩著我們的心,徐徐地加熱,精神分子的結構就改變了、成熟了,書的效力就凸現(xiàn)出來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也指出,學生幾年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但事實上在各農村學校,由于學校和家庭自然、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影響,學生缺少閱讀的材料,語文教師很難通過教學實踐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離開了閱讀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沒有了閱讀對學生潤物細無聲的熏陶,學生的眼界難以開闊,思想得不到升華,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就難以提升,在這種現(xiàn)狀下,學生作文要有血有肉,談何容易,學生的作文要有主見、有觀點、有思想豈不是現(xiàn)實版的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嗎?
二、作文教學方式的老套是根源
在很多語文教學中,作文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需要,而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一種方式。筆者在走訪過的學校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校課程安排其實是沒有作文課的,而語文教師則是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進度和要求,利用短短一節(jié)四十來分鐘的語文課把寫得好的學生范文讀一下,把下來要寫的作文題目布置了,
該有的交流和討論、相應的啟發(fā)和指導基本忽略,剩下的就是等到某個具體的時間讓學生把布置的作文交上來,然后語文老師強忍著頭痛瀏覽著學生的作文,畫出幾個錯別字,找到幾處寫得優(yōu)美或者不通不順的句子,再寫上幾個或者一段無關痛癢、引不起學生任何興趣的評語,給上一個鮮紅的分數(shù),一切行云流水,毫無阻滯。這種流水線式、程式化的作文程序的結果是什么,我想每一位語文老師都心知肚明。此外,筆者在很多資料上讀到過一些著名作家進行創(chuàng)作的小故事,比如,施耐庵為了寫《水滸傳》而深山觀虎,柳青在寫《創(chuàng)業(yè)史》時為了真情實感而親身體驗潑婦罵街,狄更斯為弄清楚流浪者討飯時的心情而扮作乞丐……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深入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途徑,體驗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觀察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根本,但在學校,學生每天由于沒完沒了的作業(yè),沒有時間顧及和感受周圍的變化,少有時間能在安靜的地方寫下自己一天的生活、內心的感受,沒有這種量的積累,何來質的飛躍?同時學生在進行作文時,我們卻時常把他們關在教室里描寫春天的美麗,鎖在屋子里發(fā)表對冬雪的喜愛,這樣的作文教學到底是什么?
三、只要求學生寫而不注重學生改是關鍵
好的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因為只有在反復地誦讀、不斷地修改中才會發(fā)現(xiàn)糾正錯誤,才會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描述,不斷增加藝術價值,改出好的文章。但學生的作文過程卻并未遵循這個程序。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每過一個時段,語文教師往往只根據(jù)教學需要,或多或少準備一些相關資料,讀一讀學生范文,講一講作文要求和注意事項,或針對考試要求進行作文訓練,隨后的事情就是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需要在限定的時間內把作文上交,最后老師把作文一收,讓每個學生的作文本上見紅,一次作文過程結束,靜等下一次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為了完成作文任務而倉促拼湊,雖然有個別學生的作文有思想的火花,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如何讓不出彩的作文出彩,讓閃動著思想火花的文章火花更加耀眼?很簡單,讓學生自己改,讓學生之間互改,讓大家一切想辦法改,這其實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學生作文水平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過程,但往往被我們忽略了。
經過以上討論其實不難看出,學生作文要出質量,有思想,社會、學校和家庭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形成堅持閱讀的習慣。學校要力促廣大教師進行作文教學模式的改變和創(chuàng)新,廣大語文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體驗、觀察和感受真實生活,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熱情,提高寫作質量。此外,還應該讓學生進行作文修改的鍛煉,通過自己改、同學改,有分歧時教師評的辦法提高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高鳳鳴.農村學校的初中作文教學改革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3(0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