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紅
摘 要:牛頓運動定律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高中教材的重點內(nèi)容,也成為物理學發(fā)展過程當中的重要里程碑。讓學生能夠了解并且運用牛頓運動定律,有能力分析以及解決有關問題,可以探索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探索自然的奧秘。就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研究其怎樣設計教學增加其對學生的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教學策略
高中的物理教學標準當中明確提到:高中物理教學能夠有利于學生繼續(xù)學習基本的物理知識以及實驗能力,培養(yǎng)科學實驗探究思維,了解科學實驗方法,增加其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物理課程不僅僅是在教學生怎樣記憶公式與做題,而是追求物理學本生的思維模式以及實驗操作能力。牛頓運動定律這一章在物理學當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怎樣通過牛頓運動定律向學生滲透這些理念、科學知識、實驗方式、科學品質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綜合素質,增加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獨立學習的能力。本文將物理有關理論與教學活動結合,凸顯出教學理論的價值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目的。筆者就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的教學方式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讓學生掌握牛頓運動定律的過程史
對于牛頓運動定律,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其預習,并且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從感性片面的理解整理為理性體系的理解,老師可以將其過程史整理出提綱,依照提綱上所顯示的內(nèi)容讓學生融入教科書當中去,并且可以讓學生自己做出一個網(wǎng)絡圖,更加精準地理解并且記憶物理學發(fā)展歷史。老師可以通過教學誘導學生體會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每踏出一小步都是經(jīng)歷過千辛萬苦的,都是需要千百次的實驗累積嘗試,在失敗中拼搏所得到的,這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品質。
二、教學模式使用由表及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熟練運用“整體法”以及“隔離法”
在有關連接問題當中,首先需要確定研究的對象,這時通常使用“整體法”以及“隔離法”進行分析,但是在一般的教學當中老師往往只告訴學生整體加速度相等時使用“整體法”,當有相互運動的時候使用“隔離法”,這樣不僅學生難以理解,而且遇到實際問題時學生不會變通,在這個方面的教學過程當中,筆者認為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讓學生易于理解。例如:讓學生求光滑水平面上兩個物體緊放在一起的A、B在一個水平力F下推動前進,求其相互的作用力,這是個最基礎的連接體的力的相互作用的問題,學生將這個問題弄明白后再讓學生求在光滑水平面上用F推動4個物體前進,之后求得每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讓學生使用前一道題的方式來理解“隔離法”怎么確定哪一個是需要隔離的對象,這樣就能夠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之后將其物體的連接方式變成線與彈簧,再研究其相互作用力。這樣一點點地滲入教學,讓其由淺及深、由表及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且讓問題變得簡單。
三、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通過研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目的的一種學習途徑,在探究式學習當中,能夠讓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老師的義務是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物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能夠解決生活中有關物理問題的能力。在規(guī)律的總結以及應用的過程當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處于引導的作用,注重給學生總結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方法,建議解決方法應該歸納得要有技巧性,通過事實例子將其熟練記憶并且應用。
四、讓學生明確牛頓運動定律的廣泛性以及局限性
經(jīng)過不斷的進步,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基本核心的經(jīng)典力學也在不斷地取得進步,獲得了偉大的成績,經(jīng)典力學在實際生活、生產(chǎn)的過程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能夠和天文學進行結合,創(chuàng)建了天體力學的理念;能夠和工程學進行結合,創(chuàng)建了應用力學的理念;能夠和水體流動學進行結合,創(chuàng)建了流體力學的理念,以及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在人們接觸到的各個物體到人們接觸不到的天體,又在遵循著牛頓運動定律,從地面上的汽車、火車;水中的輪船;空中的飛機;太空的宇宙飛船,無時無刻不在體現(xiàn)牛頓運動定律的范圍以及其廣泛性,同時在如此廣闊的領域也證明了其定律的準確性,但是牛頓運動定律并不是萬能的,是有一定的適用范圍的,這一點需要讓學生銘記,不能盲目地使用套用。
牛頓運動定律在物理學當中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牛頓運動定律向學生滲透這些理念、科學知識、實驗方式、科學品質等,并且提高學生的科學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獨立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總結結論。重視其物理規(guī)律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以及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探索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趙海明.寓素質教育于物理教學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29).
[2]申陳海.認識論與中學物理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17).
[3]孟凡俠.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興趣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4).
[4]任太然.淺談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2).
[5]沈榮斌.淺談物理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2).
[6]周娜.多媒體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