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文
摘 要:農村英語教學條件與城市不同,學生在意識上對英語學科仍舊缺乏認可,因此導致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難以產生與城市教學相同的效果,總是出現(xiàn)課堂氛圍沉悶、學生沒有興趣的問題。農村整體上對英語學科的忽視是不符合人才培養(yǎng)需求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必須從課堂氛圍的改善上著手。課堂教學是農村英語教學的主要陣地,只有課堂上學生能夠專心聽講,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才能促進農村教育的進一步開展。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氣氛
語言學習需要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輔助教學,對于初中生來說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相信只要配以合適的教學方法與來源于學生自身對語言的興趣,即使是在教學手段和設備條件相對落后的廣大農村地區(qū),也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但怕的就是課堂氣氛調動不起來,英語課堂是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堂氛圍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心情,更對教師的教學心情和效率有所影響。農村地區(qū)的初中生由于地區(qū)環(huán)境原因,對英語學科的接受還不是很徹底,對英語技能的掌握在社會工作崗位中的重要性也缺乏了解,總覺得英語是那些出國的人才需要學習的東西,而農村的孩子只要呆在國內就可以了。種種思想觀念導致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止步不前,學生興趣低下、課堂注意力不集中,英語成績低下,英語口語表述幾乎達不到合格標準。由于任課教師的個性與教學習慣各有不同,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也沒有固定的形式,從教學模式下手很難統(tǒng)一將教學質量提高。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筆者了解到,只有從課堂氣氛著手,調整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境,才能真切地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反過來再進一步促進課堂氣氛的改善,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一、教學準備過程中的氣氛營造
教學準備即課程開始之前的部分,也被稱為導課。初中英語課程的導入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導課開展得好,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更能夠提前促進課堂氛圍的活躍,導入教學方法的單一化經常導致課堂氣氛枯燥,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初中生愛玩的天性仍然難以抹去,為了不讓課間的愉快氣氛被上課鈴聲打破,教師可以在課間注意學生聊的話題,并結合實際,設計出有趣、多樣的導入方法。比如,采用講故事、問學生課間聊的話題、分享生活趣聞等方式引出學習內容,也可以問學生都知道那些名言警句,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來后,教師將其翻譯成英語,每天寫在黑板的一角,以此來抓住學生的視線,在活躍的氛圍中開展英語課堂。
二、教學開展過程中的氣氛保持
在教學過程中要維持愉悅、活潑的課堂氛圍,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融入課堂中去,而融入課堂中的前提就是學生能夠聽懂并掌握教學內容。農村初中生很少接觸課后輔導班等非官方的教育,不像城市孩子那樣從小就開始接觸英語、學習英語,有些甚至參加各種各樣的外語興趣班,跟外籍老師一起學習。所以農村的大多數孩子到了初中學習階段,其英語基礎跟城里的學生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再加上農村地區(qū)整體對英語學科缺乏重視,導致農村初中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感到吃力。為了構建學生能夠作出回應、與教師互動的英語課堂,必須根據農村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學習能力設計適合他們的課堂教學內容,以此來保證學生能夠接受課堂知識,進一步融入課堂,使課堂氛圍活躍,不至于出現(xiàn)教師講完知識沒有人聽懂并作出回應的尷尬情況。為了做到這一點,下面是筆者總結出幾點有效的方法:
1.對學生進行調研,私下里與學生交流思想。農村學生在交流方面會感到不好意思,英語教師要教授學生英語知識,更要傳達給他們西方的文化,做學生的朋友。教師要經常與學生開展私下的交流活動,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性格特點,并根據這些情況去改變教學內容,設計出與學生符合的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
2.注重對學生鼓勵,給學生信心。農村學生本來在性格上就有一些孤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時刻給這些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認可與鼓勵,仔細觀察每一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的進步,并為學生指出來,將“You are the best.”“You are excellent.”“Im so proud of you.”“Wonderful.”等鼓勵的話語掛在嘴邊。
3.結合學生周圍的生活,用事實作為教學資源。農村地區(qū)由于是以村落為單位進行具體生活,因此,周圍發(fā)生了什么新鮮事情學生馬上都會知道。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將真人真事引用到英語課堂中去,變成鮮活的教學資源,更能吸引學生興趣,促進課堂氣氛的改善。
三、具體的教學手段與形式探索
1.采取情境教學模式,將學生帶到實際的語境當中去。情境的創(chuàng)建和討論是常常被運用到語言教學實踐當中的手法,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建模擬的場景或者帶領學生到實地感受來加深學生印象,掌握知識運用的技巧并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例如,在學習人教版go for it 七年級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單詞,教師可以讓學生抽簽,抽到的學生站到講臺中央,讓臺下的學生說出他的長相特征,學生互相加深了了解,更在歡樂的氛圍中記住了描述人物長相常用的詞匯。
2.采取分組合作的形式,促進學生課堂上積極性的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組成小組,坐到一起探討問題,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是一種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分組首先就讓學生之間產生了親密感,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放開自己。例如,在學習go for it 九年級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時,學生分組后,在組內一一列舉自己常用的好的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小組同學之間不僅相互學到了新方法,更加強了討論的熱情與新鮮感,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最后全班選出最好的學習方法,共同學習。就這樣,在熱烈討論的濃厚學習氛圍下結束了課堂學習。
3.采取靈活的課堂提問手段,引領學生開展思維活動。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不能完全獨立,存在學習上的惰性,教師每天在教學時采取提問的形式,能夠達到檢查前一天學習效果的作用,也能帶領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采用提問策略不僅能夠推進課堂教學,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改善教學氛圍的效果。教師還可以采取搶答的形式,對答對問題的學生獎勵小禮品,讓學生每天帶著期待來上學。比如在學習星期、日期的表達形式時,教師可以指著墻上貼的日歷,隨機讓學生用英語說出當天的日期,在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4.注意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多種教學形式穿插出現(xiàn),為學生帶來新鮮感。陳舊的教學形式也是課堂教學氣氛低下的原因之一。教師應該充實自己的教學手段,時刻致力于給學生帶來新鮮的學習感受。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制作教具、組織寓教于樂的課堂游戲等多種形式來豐富課堂內容。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去講課,教師做輔導,這樣一來不僅講課的學生記憶深刻,臺下的學生更是緊緊關注同學所講解的課程內容,讓學生能夠產生“不知不覺就下課了”的感受。
總而言之,農村地區(qū)要想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從課堂氣氛的改善著手做起,抓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才能讓英語知識真正地進入學生的腦海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個人特點與集體需求改變教學手段,設計教學內容,寓教于樂,為學生創(chuàng)建活躍、愉快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邵繼業(yè).如何培養(yǎng)農村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1(02).
[2]錢曉燕.興趣: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0(20).
[3]趙娜,王俊菊.中學英語教師課堂動機策略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01).
[4]顧永惠.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沉默的原因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09(S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