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為民
摘 要:隨著世界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國的體育事業(yè)蒸蒸日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高中教學中,大強度間歇的體育訓練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訓練方式,對高中體育特長生的進步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通過高強度間歇的體育訓練,提高了體育特長生在800米長跑運動中的耐力水平和速度成績。在闡述大強度間歇訓練概念內涵的基礎上,重點對大強度間歇訓練對高中體育特長生800米訓練的實際影響進行了探析,對于體育特長生800米的訓練方式和訓練時間計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大強度間歇體育訓練;高中特長生800米訓練;體育訓練研究
一、大強度間歇體育訓練的內涵概念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教育事業(yè)改革的不斷進行,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方式有了新要求和新目標。大強度間歇體育訓練,就是短時間的高強度訓練,間歇時期內強度降低,在身體還沒完全恢復時又加大訓練。通過反復不斷的來回訓練方式,使體育運動員適應在高強度的運動比賽中不斷調節(jié)身體的各項機能。值得注意的是,大強度的間歇體育訓練,很容易使體育特長生產生疲勞的感覺,如果不注意采用合理科學的訓練方式,很容易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在大強度的間歇體育訓練中,教師除了在訓練強度和訓練時間上嚴格要求學生,也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
體能承受狀況以及體育特長生的心理變化,保證正常體育訓練的進行。
二、大強度間歇訓練對高中體育特長生800米訓練的實際影響探究
大強度的800米間歇體育訓練是針對體育特長生的一種訓練方式。在湖北省的大部分高中,學校都是從高一開始組織體育特長生體訓隊,高三最后一學期到武漢參加全省統(tǒng)考。通過高一到高三期間的大強度間歇訓練,男女體育特長生在800米成績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女生的800米成績通過訓練后一般保持在
2.25分到3.10分之間,而男生通過訓練,800米成績一般是在2.00
分到2.30分之間。對于高中體育特長生來說,保持這些成績并適當?shù)亓己冒l(fā)揮,則有利于體育特長生在體育省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
成績。
通過大強度的800米間歇體育訓練,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的抗疲勞能力和心肺復蘇能力,還可以提升身體各項機能的抗乳酸能力。通過800米在距離、耐力、速度上的訓練,適應身體的無氧代謝能力和有氧代謝能力,促進身體的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的相互協(xié)調,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體育教師應該根據(jù)自身多年的教學訓練經驗和科學的體育訓練方式,在體育訓練的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各項身體機能、綜合成績、心率變化、速度耐力、心理素質將學生進行分組訓練。這樣的訓練方式不僅有針對性,而且同等水平的學生在小組之間減少了心理負擔,很容易取得進步。上圖是根據(jù)男女體育特長生的綜合素質分組后,通過大強度的800米間歇體育訓練,男女體育特長生在800米體育運動中的成績變化情況。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出,特別是對于女生體育特長生來說,經過體育課的訓練在掌握跑步技巧和跑步方式的基礎上,再通過大強度的800米間歇體育訓練,合理調節(jié)身體各項機能水平,在800米成績上具有很大的提高和進步。只要體育教師合理指導,女生體育特長生也可以克服身體素質的限制,在體育運動上展現(xiàn)驚人的爆發(fā)力。
三、大強度間歇訓練對高中體育特長生800米訓練的注意事項
1.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內容和方式
大強度的間歇體育訓練,在800米訓練內容和訓練方式上,
體育教師一定要根據(jù)青少年身體發(fā)展的狀況開展訓練。在訓練內容和訓練方式上必須根據(jù)學生身體的各項技能嚴格制定,高強度的間歇訓練一定要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在800米訓練方式上,除了在速度和耐力上的高強度訓練,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訓練,
保持最佳運動時間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進步。
2.定期對體育特長生進行心理輔導
長時間大強度的800米間歇體育訓練,特別是對正處于青春期的體育特長生,心理和生理正處于快速變化的成熟期,一定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因此,學校和體育教師要關注體育特長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心理醫(yī)生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輔導干預,
使體育特長生在比賽時擁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
3.合理安排訓練時間
大強度的間歇800米體育訓練,一定要合理安排訓練時間,高
強度持續(xù)的時間不能過長,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但是,間歇訓練也不意味著中間休息的時間過長。體育教師一定要將訓練時間掌握好,將時間把握在身體機能還沒有快速恢復階段加強訓練,使學生適應800米大強度的間歇體育訓練。
參考文獻:
[1]江建拴.大強度間歇訓練對高中體育特長生800米成績的影響[J].學周刊,2015(22).
[2]劉曉海.大強度間歇訓練對男子運動員400米全速跑血乳酸的影響[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9(01).
編輯 趙飛飛